内侧副韧带损伤表现康复训练图

原标题: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缝合术后康复

来源:北医三院康复科官方平台(bysykfk2015),已获授权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呈扇形,上下两端附着于股骨及胫骨的内髁。当膝关节屈曲,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及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时会伤及内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不完全损伤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对于完全断裂的内侧副韧带应积极手术治疗。以下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缝合术后康复方案。

术后0-4周(固定期)

1.手术当天: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远端足趾,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

2.踝泵练习:仰卧或坐床上,腿伸直,缓慢用力,最大限度的勾脚尖和绷脚尖,在极限位置(微痛)保持5-10秒(术后1天),10次/组, 2-3组/小时。

3.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肌群收缩的活动范围应限制在舒适水平内, 不应使膝关节产生疼痛感觉,各大于500次/日。

注:尽量克服术后畏惧心理,此练习强度对于可支撑体重产生动作的股四头肌和腘绳肌来说强度非常小,只能减缓肌肉萎缩速度,故应尽早并尽多练习,可从术后1天开始。

4.直抬腿练习:目的在于提高髋、膝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

如下图所示,借助支具固定,将下肢向图中方向伸直、抬起至一定高度。可选择如下两种训练方式:

静态训练模式:将腿抬起保持10秒,缓慢放松,休息10秒,之后再抬起,如此反复,10次/组,2组/日。

动态训练模式:将腿抬起-下落为1次,10-30次/小组,组间休息10-20秒,4-6小组/大组,2大组/日。

5.可扶拐下地行走,但仅限于室内必要的日常生活。(拐的选择建议尽量用肘拐替代腋拐,以避免腋神经长时间受到腋拐的压迫而受损)

术后4周内建议只进行上述练习,过早练习屈伸可能造成内侧副韧带的松弛,早期也不应过多行走,否则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进而影响下一阶段的康复。

术后第4周开始角度范围可达0-60度,如无痛可至90度,

屈曲角度约0-95度范围--仰卧或坐位垂腿:坐或仰卧于床边,膝以下悬出床外自然下垂(可用健腿搭在患腿下慢慢保护其放下),至感到疼痛处保持10分钟,待疼痛减轻后继续行进到新的角度并维持5-10分钟,结束后冰敷。

术后5周,屈曲接近110度范围--坐位顶墙:坐位,上体正直坐在椅子上,面向墙壁等固定物体,患侧足尖顶墙或其他物体以固定不使脚移动,然后逐渐向前移动身体以增大膝关节屈曲角度,至感到疼痛处保持10分钟,待疼痛减轻后继续加大角度。

术后6周,屈曲接近130度范围--坐位抱膝,坐位,双手抱踝,使足跟缓慢接近踝部,至感到疼痛处保持10分钟,待疼痛减轻后继续加大角度。

术后7-8周,被动屈曲接近140度,并最终达到与健侧相同。跪位膝屈曲:跪位,上身直立,手可扶物缓慢至感到疼痛保持3-5分钟,待疼痛减轻后继续加大角度,尽可能使足部接触足跟,且不得反复进行。

2.伸展练习:坐位或仰卧位伸膝:坐位或仰卧位,脚腕处垫高,使小腿及膝关节下方完全空出,完全放松肌肉靠肢体自然下垂,保持20-30分钟。

术后5周,膝关节伸展可与健侧基本相同。

3.肌力训练:术后4周起开始主动屈伸强化肌力,此过程中不加大负荷,只增加练习的角度、次数及时间。8周时可使用沙袋等负荷练习,如坐位抗阻伸膝。

4.负重及平衡练习:术后4周可在微痛范围内交替移动重心,患腿渐进性负重(术后6周争取完全负重)。当可单腿站立时尝试使用单拐。此时可将支具调节在0-70度范围内,每周可增加支具角度30-40度,如步行时感觉关节不稳,可将支具角度调回上一级角度。待关节稳定性增加,术后6周左右可尝试脱拐练习,力求达到正常步态行走。

本期主要是强化膝关节肌肉力量以及关节活动度和灵活性,逐渐恢复日常生活及运动能力。

1.下肢的运动控制训练:如上下台阶训练,快上慢下,以2倍运动时间下台阶,2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组连续,2-3次/日。原因是离心运动时间是向心运动时间的2倍原则, 这一过程使肌群达到渐进抗阻和最大短促收缩。

2.俯卧屈曲牵伸:每日俯卧位屈曲使足跟触臀部,持续牵伸10分钟/次。

3.开始低强度的运动如游泳、跳绳和”S”形慢跑(运动员可开始基项动作的专项训练)

注:此期重建肌肉尚不坚固,练习应循序渐进,不可盲目剧烈训练。仍以增强肌力和关键结稳定性训练为主。活动时可戴护膝保护,但仅限于在剧烈运动和对抗中使用。

4、术后4个月及以后:后期康复目的主要是促进患者本体感觉、控制能力,平衡协调能力的改善,最终使患者可以逐渐、全面恢复运动或专项训练。

备注:上文涉及的早期踝泵、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练习、以及直抬腿练习、侧抬腿练习、后抬腿练习以及负重和平衡练习的具体图片及详解在本科室微信平台前面两期康复微助手里面有所说明,不再赘述。屈伸膝练习间隔时间尽可能长,给予组织充分休息,可一天练伸直,一天练习屈曲。切不可每日重复多次。

【1】《骨关节损伤与疾病康复治疗方案及图解》

【2】谢颖.不同康复训练对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后本体感觉恢复的作用研究.浙江体育科学.2009-6月出版

【3】刘军峰,葛清.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原因及康复治疗.中国临床康复.出版

}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术后康复 (转载)

1. 石膏固定期,患肢抬高以减轻肿胀,活动足趾,股四头肌等长练习,直腿抬高练习,可扶双拐患足不负重下地步行。 2.术后4周,石膏拆除,开始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外侧副韧带损伤此时应限制中立位以外的背屈和外翻,6周内跖屈和内翻限制在0°位。开始踝关节周围肌肉的亚极量等长肌力练习。 3.术后6~8周:关节活动度训练:外侧副韧带损伤术后6周开始允许跖屈和内翻的动作,逐渐过渡到各个平面内的关节活动练习,可进行描绘字母(A至Z)的运动,达到75%的功能性活动度。肌力训练:弹力带等长抗阻肌力训练(外翻肌、内翻肌、背屈肌、跖屈肌)。开始患肢负重及重心转移练习,由部分负重过渡到完全负重,渐进式进行平衡训练,有条件的可以在振动平板,本体感觉和平衡仪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开始步态训练,逐步恢复正常步态。可以行关节松动术和软组织松动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运动后给予冰敷和电刺激,消除肿胀和疼痛。 4.术后8周~3个月:此阶段韧带已愈合,可以进行以下训练。 (1)加强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步恢复到踝关节全范围的活动度。 (2)加强踝关节各肌群的肌力训练:使用弹力带或踝关节训练器进行等张抗阻肌力训练,使用等速肌力训练仪进行肌力和肌耐力的训练,静蹲训练,蹬踏训练,上下台阶训练,提踵训练。 (3)本体感觉训练:此阶段本体感觉训练可以从双侧逐渐过渡到单侧,从固定平面练习过渡到非固定平面(如振动板,泡沫滚筒),去除视觉信息的输入,加入外部的干扰或抛接球等难度更大的训练项目。 (4)加强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可无痛无恐惧在跑台上慢跑,可以双足跳跃和单足跳跃,“8”字跑,“Z”字跑。 5.术后3个月 开始专项训练,恢复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或竞技体育能力。

李云涛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
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李云涛的咨询范围: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脊椎退行性变,膝关节损伤,腰痛,关节痛,关节炎,肩周炎,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腰腿痛,颈肩痛,腰肌劳损,胸背痛,腱鞘炎,腱鞘囊肿, 足跟痛,筋膜炎,网球肘,踝部扭伤,运动损伤,滑膜炎,骨髓炎,创伤后伤口经久不愈合,丹毒,褥疮,下肢静脉溃疡,烫伤后伤口不愈合,糖尿病足,甲沟炎,外伤致软组织缺损,软组织感染,关节红肿热痛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侧副韧带损伤表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