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赐一个栖息谷的哔哩哔哩邀请码码?我是思维导图的热烈爱好者

[原创]我的思维导图之路
&& 2。有些朋友看见这里可能就会觉得好笑,这个技巧早就知道啦,《思维导图》中也有强调的,没错,但我就是因为当时没人强调这点,所以才走了2
&& 。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思维导图的时候、在总结关键词的时候要同时思考关键词与上级关键词及平级关键词等之间的关系,只有理解了这点,做出来的思维导图才是你能理解的,才能真正帮助你梳理思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要求我们不断锻炼归纳能力、理解能力,只有能力上去了,才真正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 <o></o>
&& <o></o>
&& <o></o>
&& <o></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5:01:22编辑过]
不错 工具毕竟只是工具 .看了很多朋友的导图 其实都仅仅做了第一步发散.简单的罗列 或者抄书中的观点 &而没有进行有效的聚合成可复用的结构 没有归纳. 更遑论在基于这个结构去解决一片问题.
建议仔细阅读 金字塔原理.配合思维导图这个工具
可以让我们思考的问题更缜密 更全面 更符合逻辑性
再辅以 麦肯锡意识 麦肯锡工具 麦肯锡方法. 最终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擅于解决未知问题的大师 向麦肯锡的顾问们学习.
金字塔原理 会教我们如何去找出任何问题正确的逻辑结构.
而麦肯锡的三本书会教我们如何从头到尾的收集信息 分析信息 给出解决方案 实施的整个过程.
思维导图,我个人认为,就是一种思考习惯
思维导图能帮助发散思维,产生联想,强化记忆。最终提高思维能力
完全没有错,关键词
wodeoiccn兄说得有道理,近期也正在学习《金字塔原理》,它确实可以教会我们怎么样归纳和思考。结合思维导图,效果确实明显。
luoliu兄,我觉得思维导图是一种工具,是思维形象化的体现,可以培养我们的发散性、条理性、层次性思维习惯,而思维导图本身并不是习惯。
非常有道理,思维导图不只是工具的掌握,对工具过分的研究就是去了“思维导图” 的意义,我认为思维导图的关键意义在于“思维”两个字,而不在“导图”,“思维”内涵,“导图”是标准的形式。
hujingbo兄说得很对,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图导思维。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有条理性、层次性、系统性和创造性。要达到以上的效果,运用思维导图去学习就可以达成,因为导图本身的结构比较规范,用了导图,也就相当于规范了自己的思维。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思维导图的三招十八式 &#x2d; 17青梅煮酒下青梅煮酒,三招十八式,思维导图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思维导图的三招十八式 - 17青梅煮酒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思维导图的三招十八式 &#x2d; 17青梅煮酒下青梅煮酒,三招十八式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思维导图的三招十八式 - 17青梅煮酒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怎么使用思维导图?
有哪些特别好使的工具,在纸上如何避免修改,或如何修改?
按投票排序
我的思维导图职场应用,有以下7种:画简历、作决策、列计划、写提纲、理关系、记笔记、送礼物一、画简历示范图: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用思维导图找到的。思维导图可以用来像梳理一个品牌那样梳理自己的信息,为自己画一张职业全景图。小贴士:1.瞄准:在梳理出的信息中选择与应聘单位相关的。2.看人下菜:不是应聘创意型公司,不要瞎搞创意。3.定期补充:边积累经历边充实内容,让简历思维导图成为能够随时检阅自己工作经历的职场全景图。二、作决策示范图:我用思维导图在工作与考研之间作出了抉择。Step1:将你面对的选择画到图中央Step2:在思维导图第一层写上做该决策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Step3:如果某个因素还可细分,就继续细化Step4:在因素下面的层级,写上AB两个选择Step5:再在选择下面的层级,写每个选择在这种因素下的利弊Step6:在各个因素下,为AB两种选择打分,A和B的分数相加为5Step7:把每个选择的分数相加,分数多的那个就是最终的答案小贴士:1.分数:在为选择打分时,二者相加的结果必须是奇数,不然的话最后两个选择的分数可能会出现相等的结果。2.决策不是“画”出来的:思维导图把抽象的思维具体化,把模糊的倾向数字化,将你的意识用图呈现出来。其实,答案早已在你我心中。三、列计划示范:随时随地呈现工作or生活的全貌,帮我分析+计划:年度计划、工作计划、阅读计划……小贴士:1.思维导图列计划的优势:直观,一眼就看得到所有的细枝末节,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2.在回顾中发现自己的成长:列短期计划时,可以回顾一下年度计划,看看各个方面的进展与实现的状况。比较不同时间画的计划图,能够发现自己实实在在的成长。四、写提纲示范:整理思路,为创作搭建骨架,写作、头脑风暴或者项目管理都很好用。小贴士:1.头脑风暴:没啥想法的时候,想到什么就画到思维导图上吧。2.逻辑关系:利用思维导图的天然分层结构将文章结构规划好,成文就容易许多了。五、理关系示范:画人物关系谱,理清组织架构,顺便还能帮助记忆面孔。小贴士:1.帮助面孔记忆:看着图想每个人的脸,帮助记忆组织成员的面孔。2.发现晋升通道:部门的人物关系思维导图可以看出自己的晋升通道。看出要到达某位置,你还缺少什么(比如掌握其它平行岗位的职责,或是理解上级做事的角度)。3.从KNOW-HOW到KNOW-WHY:公司的人物关系思维导图反映你的小小岗位在大大的组织机器里处于什么位置,发挥什么作用,有利于提升你在工作中的格局,让你在工作中不仅KNOW-HOW,而且KNOW-WHY。六、记笔记示范:用图像思维来帮助记忆。小贴士:1.图像化笔记:能用图表示的部份,尽量用图,现在是读图时代,人对图像的记忆远好过对文字的记忆。2.笔记是给自己看的,不要舍本逐末:过分追求思维导图的精美是没有必要的,就像做普通笔记对字迹要求过高一样,都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七、送礼物示范:思维导图可以成为经济又有创意的礼物,我给老师和客户送过,他们都超喜欢!小贴士:1.工具:水彩笔1盒+A4纸一张+宜家相框1个+创意无限。2.礼轻情谊重:心意100分+用心100分,收礼人感受得到心意,却不会产生负担。每一种功能的详细说明参见我的《手绘思维导图》系列文章:手绘思维导图PPT下载:我的手绘思维导图相册:
可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MindManagerMindMapperFreeMindXMind如果你只是想了解软件的使用教程,我建议你安装了相应的软件之后直接使用就可以了,因为操作都很简单(所以我想你问的应该是怎么利用好这个工具吧)。我的理解的思维导图:是用一种视觉化的形式,把我们思维的活动描述出来,帮助我们表达一些逻辑性不够强的想法(相对于专业的流程图来说),用一种“不限制”的方式,让我们充分地发挥思维的创造性,便捷地记录展示我们的思维灵感。(其实我不习惯叫“思维导图”,更习惯称之为MM图)我曾看到对MM图非常好的解析:Mindmap 最重要的使用方法就是开动右脑;Mindmap 强调的应该是如何用图形的方式来表达对某个问题的思考,而非如何进行思考;我经常用MM图来整理自己的思路,做策划和规划,以及做读书笔记,整理某个事物的框架等等。
我讲思维导图的课件分享下,回答如何使用思维导图怎么能不用思维导图。
软件:有一款东尼伯赞的思维导图软件——Buzan's iMindMap能模拟手写状态,形成比较漂亮的思维导图。功能:用来进行创作/计划/整理/记录等,总体上来说是信息的整理,包括自己的和外界的。
源文件分享 源文件分享 自荐我不是国内接触思维导图最早的人,但一定是国内思维导图用的做好的人:2008年习得,基于咨询工作高强度多任务的特性,每天都用,已完成各类mmap &1200张,累计作业时间&10000小时。中国最早、最大的思维导图论坛栖息谷的大版主,虽然后因运营的问题论坛荒废了,别问我要邀请码。放在豆瓣相册上的2009年课件,2014年居然还有职业讲师抄袭,作为其授课讲义 2009年为达成“商业报告图表期刊化”这一培训需求,耗时&150小时所制作的“EP期刊图表制作索引mmap”至今已被下载次数&20000, 参见
a 术 how to do
/v_show/id_XNzA1ODM3NDI4.html
作为 结构化思考/理性思考框架、项目管理的必备工具,4年来我已为&50家百强外企或金融机构提供的相关的培训服务。基于 咨询、资讯的多重工作业务需求,我硬是将导图练成了九阴白骨爪,一招毙人命。思维导图的英文原词是mindMap,map是地图,其目的只有一个帮人纵览全局,不会迷路,你做的导图能达到这效果吗?在我看来在网上晒手绘稿画家,通通是跳梁小丑:要知道文件的3大特性:可分发、可修订、可传播。请问手绘稿如何达成“可修订”?画的好?难道您是美工大神吗?月薪不过万,背后还有一群指点江山的大神天天弄死你。软件基于装机率统计,只推荐mindjet公司出品的 mindManager,它和微软产品的融合度非常高。推荐版本随便,反正我还在使用2006年版的6,挺顺手的。在中国软件都是盗版的,用软件的人比软件重要无数倍。本人是很喜欢xMind 的,但装机率太低,无法保证做好的文件在客户那里能被打开,故只能放弃。手绘是要手绘,仅限草稿。无论是写ppt,还是做map,我都建议大家先在A4上打草稿。手写是人脑最直接/直观的输出,但其结果往往太过个性随意,阅读者看不懂。再上机做成电子稿,分类梳理让人读懂。我画个草稿,大概只要15min的时间,但将其输入并完成别人都能看懂的电子稿,至少要1.5小时。被交付、传播、修订的必定是电子稿。至于为了宣贯用的平面美术稿,大可做的非常漂亮帮助记忆,@天下网商 有很多。但绝不可本末倒置说思维导图就该是画画。否则你就是美工…说到这一定有人会跳出来说:逛逛,你胡说八道。发明思维导图的东尼.伯赞在其1974年所出版的《开动大脑》中就反复提及,思维导图就该是手绘,手绘能…
兄弟,麻烦你去看看 CCTV10 060123人物大脑魔术师 东尼.博赞
的视频,伯赞是一教初小应试教育家教的主,其发明思维导图是为了帮助那些有各类阅读障碍(阅读障碍不只是 阅读文字、还有数字、包括音律 5音不全)的小朋友,使用他们所习惯的认知习惯画画,来提升其记忆残留帮助记忆用的。参见日剧《龙樱》07 故事记忆术、学科记忆树。小盆友萌画画,你也画画,要不你也…同样是成人与小孩,导图的用途不经相同,参见:结构化思考、思维导图、金字塔原理思维导图只是结构化思考的一种工具而已,因为有 mindManager 软件的支持,能生成电子档文件,方便:分发、修改、传播,故在职场用途广泛。思维导图只是结构化思考的一种工具而已,因为有 mindManager 软件的支持,能生成电子档文件,方便:分发、修改、传播,故在职场用途广泛。在思考框架这点上,我还是建议大家先对思维方法有个全局观,强烈推荐台版《经理人》決策.一次做對,081图解的力量。A Periodic Table of Visualization Methods
A Periodic Table of Visualization Methods
我非常不喜欢,虽然我也教麦肯锡《金字塔原理~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只是marketing做的好,说白了就是“总分总”,没必要写一本书且晦涩难懂,搞的自己特高大上的样子。你说你用的是麦肯锡的金字塔原理,你又不是麦肯锡的员工,何必搞的和真的一样。就执行层面的考量,我强烈推荐 QC7方法,对人要求极低车间班组长,但真的很好用,其鱼骨图就是思维导图,无非将一件事拆分成6个分类:人机料法环财。若你觉得太枯燥:永田丰志《激活你的大脑 图解思考术》很好用。日本是工科的民族,战略非其所长,执行绝对牛掰,框架都帮你拆分的干干净净且一看就懂。若你一定要高大上些,我之前曾淘到过两本《上级企划术》
《图解遗产税》
给些做企业并购的投行朋友们扫了一眼,拜为圣物,尤其是《上级企划术》,《金字塔原理》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吧。
关键在于,能不用就不用!对于复杂的概念和事物,不要将所有的内容都塞在一张图中,思维导图中只适合展示要点。对于工程指导书之类的东西,千万不要使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本质上是一个树状结构,和一般的书籍文章的组织方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思维导图的优点本来是能够把事物要点及其相互关系在一张纸上表达出来,再利用色彩和线条的差异给予必要的提示。按照这个思路,思维导图上的内容不能很多,最好是能一眼就看完。目前的很多思维导图软件和对这些软件的使用很明显已经超出了这个范围,人们都不知不觉变成了这类工具的奴隶。
我基本就用于整理思路。包括整理自己的思路(系统梳理知识、做计划、写文章前逻辑梳理、写论文前梳理大纲、对比做决策、头脑风暴),与他人思路碰撞时的整理(读书笔记、知乎问题答案整理、博客、讲座笔记)。自觉受益匪浅。简单版请看下图(●'?'●)1.整理自己的思路1.1系统梳理知识例:我关于茶知识的系统整理例:我关于如何接发球的整理1.2做计划例:李公子大神的计划参考李公子时间规划模型1.3写文章前的逻辑梳理例:本回答1.4写论文前的大纲梳理例:毕业论文1.5对比做决策例:对一个选择的swot分析,Xmind有模板,用二维表1.6头脑风暴例:想法多且乱时,就先用思维导图随意写,然后梳理。2.与他人思路碰撞时的整理2.1读书笔记例:《你的知识需要管理》的思维导图笔记,因为太大,只截取一小部分2.2知乎问题答案整理例:最近在知乎学习用户激励时整理的2.3博客例:看易仁永澄博客后的思考2.4讲座例:听讲座时的记录,随后整理。-----------------------------------3.思维导图工具Xmind
最推荐;以上所有图均用Xmind制作。Mindjetfreemind3者的比较这个回答非常明了。 The Brain 可以实现动态网状立体思维结构,让思维关联更加容易清晰。iMindmap 最符合博赞理念的思维导图在线脑图
百度脑图:
realtimeboard: -----------------------------器与道本一体,每一个优秀的工具背后都凝结着设计者的思想,使用者习之、践之,最后通过使用者的理解和创造赋予其新的思想。怎么使用思维导图,取决于使用它的大脑。没有工具是万能的,我们要用它的长处。----------------更新------------------用Xmind做项目管理官网介绍足够详细
逻辑好的人善于利用各种工具,逻辑不好的人就被工具利用了。
借助思维导图理清思路。最主要的还是思维方式,需要注意的一些原则:1、以假设为导向形成主题,2、严格的结构化形成分组,3、无限穷举事实为依据。(麦肯锡问题解决方案)
我比较喜欢用MindManager,思维导图会比较有效的让你捋顺思路,把逻辑用简单的方式列出来,然后可以进行需求讨论。省时省事,实在是必备良品。
各行各业都可以这样使用思维导图
1.适度选用图片,是为了帮助记忆和识别,千万别把手绘当作一种游戏和卖萌;2.草图也可以用很久来完成,尽量让脑子工作而不是用手;3.不同用处,所选用的导图图形、结构不同,多了解各个软件中标准模版的用途,必须要灵活掌握;4.能电脑制作的,就别过于依赖手。那怕你是画匠,因为导图涉及的多级别附件资料用手绘根本不可能实现;5.多看软件的说明书,以及别人优秀作品中的思维过程。但千万别被绚烂的图绘毁了思考……6.多试几个免费的工具,挑选1到2款适合自己使用习惯的软件。因为每一款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能互补的才好。
用的是MAINMIIND
不要研究太多,我一般是拿来看书后,作一张思维导图加深一下印象。先构思一下,看一下用什么样的构图,然后一般是百度一下书名,图片搜索。就有了。你对比一下。这样子多做几次就会了。 不管怎么样,先做再说。
  2009年工作时接触EDraw Max,第一次接触流程图软件,第一次发现除了用word理顺逻辑、调整逻辑顺序,原来还有这么好玩易于调整的软件。EDraw Max并非简单的思维导图软件,它更偏各种图形绘制。对于没有绘画基础的我,最初使用EDraw Max是因为工作必须,后来是觉得也还不错,当离了工作便不再使用它。很遗憾没能使其日常化。  2010年与2011年之间,因为非必须,也只是断断续续地接触思维导图,并没有过多的使用,也时常惦记要好好学习思维导图,但终究只是惦记。作为一件想做而未做的事情一直占据记忆空间。  时间进入2012年,工作与成长的双重需要,我开始重拾思维导图,那时开始大量的画各种思维导图。工具介绍思维导图,作为一项工具,是一种视觉化的表现形式,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图表的形式描绘出来,让我们的表达更具有逻辑顺序或结构分层,同时又能够发挥思维的扩散性,让我们更随心随想的记录。  作为一项工具必然有其优缺点,需具备相对开放的态度,它能够把事物的要点及其相关的简明扼要的表达出来,能够发挥天马行空的串联思考,与此同时,它不可能长篇大论的表达,它是一种逻辑工具因而某种程度具有画图人独有的思考逻辑。  我不是工具控,我只是喜欢尝试。对于各种工具出于各种原因都乐于尝试,但通常最终会回归实用原则,使用思维导图也是同样的道理。最初接触思维导图,因为还没到必须的地步,便只是简单接触,到后来因工作、生活、学习的需要,它终于在不断使用里变成日常工具的一部分。工具种类  我接触过的思维导图工具:MindManager(推荐,)、XMind、FreeMind。  不知是因为先入为主的使用习惯问题还是真的MindManager比较好用,三个软件对比使用过后,最终我还是坚持使用MindManager,也更倾向推荐MindManager。当然我始终认为工具是一种个人使用习惯问题,工具本身没有太多的好与坏,唯有使用者习惯与否的问题。我从不问别人哪个工具更好,也没法回答别人哪个更好,每一个软件都有其特定的受众群,有多少人喜爱它,就有多少人不喜欢它。喜欢,这么主观的情绪,怎么可以简单用好坏来区分呢?因此,找到你使用起来顺手的就好,久了就懒得换了,就喜欢了,别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工具用途  我的思维导图使用综合概括为三大类:成长分析、学习记录、工作整理。示例如下图:1.成长分析——自我整理  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自我整理,包括有形的(电脑文件)、无形的(所需能力)。利用思维导图分析自己拥有什么、缺少什么、应该努力什么,在整理中不断进行成长回顾,自我模块的逻辑调整。2.学习记录——记忆整理  使用思维导读帮助学习,如做读书笔记、整理别人逻辑不强的文件、将别人的资料形象话,通过将文字资料转换成思维导图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一般情况下,我更偏爱文字,对文字也具备较强的记忆能力,但做思维导图的过程常常是二次记忆的过程。我阅读一本书,通常是第一遍纯阅读,第二遍或第三遍才进行思维导图笔记整理,整理的过程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逻辑顺序的调整。  3.工作整理——框架构建  将思路转换成可视思维导图,有时是自我头脑风暴、有时是思路的理顺、有时是逻辑的调整,总之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框架构建,让逻辑结构更清晰。使用原则  2012年开始大量使用思维导图,一方面原因是心里一直惦记着要学习它,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作、生活、成长遇到了较大的纠结点,希望需求突破,由此开始全方面的整理自己。思维导图作为一款理顺思路,清晰逻辑的软件,它在整理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边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边整理的过程,整理成长、整理学习、整理工作、整理文件夹……一切都需要进行阶段的整理,无论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整理是一个分析总结的过程,借由整理能更好的看清自己。  我认为思维导图的使用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你安装了软件,打开软件,开始使用。只有你真正开始使用它,你才会了解它,才能明白它的用途,否则就像我2010年至2011年一直惦记着要学,但总觉得看起来好复杂,一直都只是作为一件待办事件放在哪里。很多事情都如此,未曾开始总能有无数困难假设,可当迈开行动的第一步后,却发现原来曾经恐惧的困难根本不存在。所有困难都在于如何迈开第一步和坚持走完第一阶段,正如整理自己一般,它既容易又困难,关键是此时此刻开始整理自己,并持续不断的整理。原文链接:
这是我这几天做的,最爱Buzan's iMindMap了!看书写提纲,工作写流程计划,都很直观,条理性很强。无论演示还是自己用都很好。还可以3D效果:
更多思维导图教程和模板,请戳
1. 我还见过用MM做出行准备清单的2. 其实就是一工具,就看你用的习惯不习惯。3. 我得上一个C2C的项目,整体流程我就是用MM来画的。但是不同的人看后有不同的结论。对于我来说,它让我知道了,我们需要做什么,哪些是现在需要做的,哪些是以后可以慢慢完善的,对于新来的同事,我也可以用这个给他们讲解,让他们很快的有个大体了解。4. 但是说句实话,如果是做流程图的话,还是老老实实用Visio。
MindManager是个好东西,简单好用不花哨。你可以把你学到的写在上面,有条理的做一个总结。得到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在任何你需要回想起该知识的时候进行相应搜索,然后细节就会像数据一样一条条的反映在你的屏幕前。这样的话对你写文案或者代码时,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文章而言,思维导图能更直白的给你展现你所需要的地方。我觉得相对于美观而言,文字的整理和知识架构的完善更加重要,毕竟这是给你自己用的,需要不断的更新导图才会发挥最大化的效用。
我不是"工具控", 不求华丽,只求实用,是我一贯的原则.因此在一些发散式思维工具选择了Xmind...帮助整理思路确定方向...足矣...毕竟只是工具, 关键在于思维! 如果没有这些工具, 哪怕 一支笔 和 一张纸 亦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站邀请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