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的找出来,再写出是什么类? 皮球 一个足球三个皮球 蓝球 雪球

闲来一坐s话投资: 今日话题:雪球有啥好,有啥不好? 雪球,一个号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的地方,她究竟有哪些好的方面,有哪些不好的呢? 好的方面: 1、可以清晰地触摸到市... - 雪球&来自雪球今日话题:雪球有啥好,有啥不好?雪球,一个号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的地方,她究竟有哪些好的方面,有哪些不好的呢?& &&好的方面:& &&1、可以清晰地触摸到市场的脉搏。& &&有人说雪球有点“网吧化”,其实在我看来,它更有点像个虚拟的交易场所。如果你侧耳静听,股市上的一点风吹草动(牛熊之辩啥的),都可以在这里感觉到。在这个虚拟的交易所里,还可以看到,行情一来有的人兴高采烈,中了彩票一般的欢呼雀跃;有的人则备受煎熬,虽然“潜水”,也分明感觉出他们那份默默的“关灯吃面”的无奈。当然更多的人可能就像在真实的交易所里那样,或是互相交谈,彼此能够发现点什么有用的信息,或者是交流投资上的一些经验,甚至直接的是能够发现令人心仪的投资标的。总之,交易所里的形形色色(包括扯淡的),这雪球里如果你仔细用心观察,似乎全能呈现。& &&2、可以迅速找到有用的投资资讯。& &&当然,这是所有媒体的普遍功能。然而雪球在这方面又不同于别的媒体。“今日话题”不用说了,什么投资热点、草根的经验之谈、行业企业的分析、投资大家的预测言论等等,可以说无所不包,而且更要命的是特别鲜活(就如同大虾刚刚从海水里捞出来立马下锅一样),这当然是我们球友的必看。在“新闻”一项里,最有用的是其“搜索”功能,我们关注个股的所有新闻资讯啥的,差不多可以一网打尽,尽收眼底,省却了我们各个网站、网页奔波的劳顿之苦。最令本人满意的还有,如果关注某个股,只要一点进去,有关这个股的讨论贴、研究报告便“纲举目张”地呈现在面前,其中“影响力”大的几位人物还立马被发现,既然是影响大的人物嘛,自然是讨论得最多,而且还可能最有真灼实见。说来确实,本人许多关于某个股的有用的资讯、见解就是从这个渠道得来的。其中,虽然有的并不什么专家学者,甚至只是普通的草根,但是其对于某些企业基本面的分析,对行业、企业数据的掌握,常常令自己拍案叫绝。这些草根研究,虽然不如券商机构专业,然而却常常给我以投资的灵感。说到这一点,自己对于一些券商的研究报告反倒感觉着面孔死板,似乎永远那么一个八股文模式,甚至都让自己怀疑这些撰写者是否真的下过大功夫进行研究。& &&3、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结交同道之人。& &&雪球就是一个敞开式的开放的大平台,芸芸众生,不管是张三李四还是王五,不管是聪明的还是不聪明的投资者尽可进来。正是由于这种广泛性、包容性、开放性,所以,在雪球这个平台上,就如同大千世界一样,我们可遇到形形色色之人。单就投资派别来说,你可以看到原教旨主义的格雷厄姆派、芒格巴菲特派、费雪派,还可以看到利费莫尔派、欧奈尔派,而且有时各种派别还形成激战,一时打得不可开交,硝烟四起。本人曾看到,有球友见此情景,似乎嫌雪球网吧化味道太浓,于是发表宣言退出雪球,哈哈,其实在我看来,人完全没有必要做到如此“心灵洁癖”,大千世界本来就如此多姿多彩,大可不必如此计较,如此认真。孔圣人有曰:君子和而不同。见到不同见解之人,或者碰到扯淡之人、言语动不动就动粗、素质低下之人,我们完全可以视而不见,不予理彩便好。其实,如果你站在雪球财经创办者角度看问题,其实那真个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才好!我推想,看到雪球这个平台上,形形色色之人在这里开战,而且越打越热闹,越打越有人气,那位雪球财经的创办者方先生不在旁边偷着乐才怪!当然,我们来雪球这个平台并不仅仅是来看热闹的,其实在我看来,很为可贵的一点,是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结交一些同道之人。有时我自己都感觉到这个网络世界真真不可思议,比如,本来是在现实世界中我们高山仰止的投资大家,原来你发现竟然也在雪球,我们当然可以“粉”之,而且还可以向他们面对面地提问、讨论,呵呵,当然有的投资大家可能并不常“现身”,甚至三缄其口,但是在我认识的一些投资大家、网络大V们,有时还时不时地与你面对面地进行讨论,呵呵,这恐怕是现实世界中不敢想像的事情!有时走在大街上,我就想,真不知雪球上这些同道之人在哪儿,或许我们到了他那个城市,就是走成对面也是陌路之人,然而在网络这个虚拟的平台上,我们竟然可以如此无拘无束地进行交谈,成为心灵上的朋友,你说这个世界奇妙不奇妙!当然,结交同道之人,其它网络媒体,如博客、微博也同样具备,但是根据我本人的消费体验,博客、微博虽然也可与同道之人相互交流,然而总感觉着有些身处远方的一点点隔膜,而在雪球上呢,则有一种近在咫尺,甚至面对面的感觉!& &&4、可以打磨掉寂寞无聊的时光。& &&如果你是一个长期投资者,你可能就能够体会到巴菲特所说的那种寂寞与无聊。老巴曾经说过(大意),投资有时就像是你一个人住在一人小镇的宾馆里,而且里面没有电视、报纸,你只能是这么静静地待着无事可干。确实如此。特别是我们个人投资者,其实只要坚定持有几只股票便可以了,而且观察的股票也完全可以锁定一个小的关注范围。除此之外呢?除此之外还真是完全无事可干!呵呵,无事可干就可以泡雪球啊!据我观察,在我关注的一些投资偶象之中还真的是差不多天天刷雪球,只要我一上雪球来,差不多就看着我的这些偶像们或在电脑上或在手机上在这里讨论交谈。细细地想想,我现在也差不多将上雪球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呢,我只要闲下来,就差不多是打开网页上雪球,成了“闲来一坐上雪球”啦,更何况,如此天天来还能够多得到一枚雪球币的奖赏呢!& &&诚如一千个人眼里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人眼里便有一千个贾宝玉与林黛玉,弄不好一千个人眼里也有一千个雪球。说说她的好处,当然也不止于以上四点,或许她还有些好处我竟不知,但是我感觉有以上四点好处,就感觉着有点离不开雪球啦。而且更让我"网络虚荣"的是,在雪球上本人的粉丝差不多天天增加,截止现在行文之时竟然有13325名之众,而且还天天有增加之势。更让自己感觉到幸运的是,一些网络大V、甚至是自己以前崇拜的投资大家还与本人互粉,呵呵,这倒有时不免让我诚惶诚恐起来(你说自己有何德何能呢),所以发言、作文更显得用心、尽力起来,哪怕有一点点投资体会、教训、经验之类也愿意无私地分享给自己的粉丝们。& &&当然,世界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再美的美人,如古代四大经典美女也难免有点狐臭之类的小毛病,此事也是古难全啊。上面说的是雪球的好,那么雪球还有啥不好的地方呢?在自己看来:& &&不好的方面:& &&雪球有点太碎片化,表现在其使用功能上不容易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文章信息进行分类管理、收藏(尽管雪球也收藏,但不能分类),以方便日后查找。这一点与自己原有的新浪博客比较起来,就显得相形见绌啦,比如在新浪博客上,自己可以设置一些细分的小栏目,如投资理念、书籍人物、财报知识、行业观察、公司分析、自己思考的痕迹之类。所以,至今自己见雪球上有价值的文章还要转到自己的博客,两者互相补充着利用,当然上面会注明:来源于雪球!& &&此外,她还有哪些不好之处呢?& &&当然,上面这点不好与她的好比较起来,是微不足道的,是瑕不掩玉的。想用雪球满足于自己全部的上网功能也是不现实的,也有点难为雪球啦(以上这些话,听起来有点像官样文章,因为我们听一些领导干部做报告常常是如此腔调,不过,我这里可是脏腑之言,不带一点假话)。一句话,在本人看来,雪球的用户黏性还是越来越强的,甚至有时让人不由自主地生发出“爱死雪球”的感叹呢!& &&&话说到此,我不禁想问一问(搞投资时间长了的人都有这种职业病啊):雪球这个企业究竟是怎样的一家企业呢?她依靠什么生活,给这些辛苦劳作的小编们较高的生活待遇呢?截止今日,我只是看到有时她卖个雪球衫之类,或者承办个球友会之类,广告啥的还一点未见,更不像其它网站野蛮地时不时地蹦出个广告来,你不看也得看一眼。截止到今天,雪球在我看来,已经是个平台型企业了(将来是不是超过腾讯不得而知),她的客户黏性可以说越来越强,如果有一天它的粉丝以亿量级计,正所谓用户之量已经超出常人想像,然后再想赚钱还不易乎?!“先别计算你手中的鸟,你得先养片大林子,引得来海量的林中之鸟”,或许这就是当今时髦的互联网思维呢!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如果有一天雪球上市,我还非得要当她的股东不可呢!& &&最后,祝雪球早日上市成功!
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发布暂无评论 暂无赞助分享到微信扫一扫长满草的宇宙: 致全体B股投资者的公开信 我们是一群普通的B股投资者,近来我们在向证监会呼吁出台解决B股问题的时间表和措施。 b股市场的... - 雪球&来自雪球致全体B股投资者的公开信我们是一群普通的B股投资者,近来我们在向证监会呼吁出台解决B股问题的时间表和措施。& &&b股市场的投资者们,希望您加入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我们本该有的权益呼唤呐喊。b股市场已经成为鸡肋,长期受到赤裸裸的歧视:不能发行股票(丧失基本功能)、不能用本币交易(沪港通都开通了,人民币都可以直接买h股就不能直接买b股?)、不让大陆机构投资(现在大陆机构可以投资香港、欧美乃至全世界各地的股市,唯独不能投资大陆的b股?潜台词是不是让b股散户死在里面,你们千万不许去接盘?),十几年前放开b股市场号召大家进入的时候监管层又是另一种态度,中小投资者们进去了又来个关门打狗,出了一系列不利于b股市场发展和b股投资者权益的政策,致使b股市场失去基本功能、长期被边缘化,投资者应该享有的权益被严重践踏。现在我们正在建设法治中国,法治的前提是公平公正,一个连基本功能都没有、长期被歧视的市场何谈公平公正?我们欣喜的看到在习李新政下,社会大环境正在改变和进步,我们普通百姓、投资人理应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我们的愤慨,争取本该有的权益和一个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让管理层警醒,尽快出台B股市场改革方案。近期我们每个人都会向证监会公众留言信箱、信访电话留言请愿,我们希望您也能加入进来,多一个人、多一个声音就多一份力量,我们的利益只能靠自己去争取,谁也帮不了我们!!!& &&&&&&&&&&&&&&&&&&&&&&&&108位B股投资者附1:证监会公众留言信箱证监会信访电话:010-0- 热线电话:12386(外地用户拨打请加:010)附2:我们致证监会的公开信& &&亡命的呐喊——致证监会的公开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脆弱而短暂的,绝大多数B股投资者是于中国证监会、国家外管局宣布B股市场对国内自然人开放后,在当年6月1日后入市的境内投资者。而今距离B股市场成为以境内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已经过去15年,人生能有几个15年?管理层继日B股向国内投资者开放后,多年来B股后续政策一直难产,难有作为。在解决B股市场问题上缺乏清晰规划,没有明确的指导意见,没有时间表,证监会管理层的庸懒散拖,针对B股市场改革的表述始终模糊,投资者掉进政策陷阱之深渊。15年来仅有几家同时在A股和B股同时上市的公司实现了B转H,仅一家(东电B)被母公司廉价的吸收合并登陆A股。现在B股投资者还看不到任何具有时间表性质的政策指引出台,难道就这样让我们在短暂的生命里迎来再一个15年?这是对所有B股投资者生命的漠视,我们的生命在证监会长达15年的拖拉中逝去,不得不亡命地呐喊:中国证监会,请直面B股的出路问题,给予相应的明确的指引,以解决此一拖就是15年的问题。我相信在党中央治理政府各部门庸懒散拖的系列毛病的当下,勇于担当的证监会不会是个反面典型。如果证监会无视我们的呐喊,我们将投诉到中纪委、投诉到党中央,投诉证监会多年来的懒政不作为,投诉证监会用这种官僚的拖沓谋杀我们的生命!在15年的等待中,我们所有的B股投资者也在思考,B股的出路在哪里?这条路怎么走?众所周知,B股是中国资本市场早期的一场制度创新,它今天的出路也在于制度创新。为此我们将提出以下意见供决策者们参考。为了让所有官员都对B股有详尽的了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B股不合理的现状:除了中国之外,世界上任何国家的证券市场都不存在以两种货币作为计价标准的情形,中国的B股市场只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筹措外汇资金的特殊手段,而现在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3万亿美元,B股市场也已经基本失去了融资功能。近几年证监会为稳定繁荣股市所作的各项努力初见成效,值得肯定。但是,B股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管理层没有对B股上市公司如何改革推出指导性意见,或窗口指导意见。在没有相对规范和至上而下操作细则的情况下,沪深两地B股上市公司改革不可能批量进行,少数试点公司也难以批量扩大。B股现状与整个资本市场发展规模和发展趋势太不协调,已成为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不能回避的问题。当然,B股问题还涉及国家外管局等其它部门。这就需要更高管理层重视推动。我们强烈希望,各个管理部门为进一步发展开放中国资本市场,切实重视B股问题的解决与改革,统一解决问题的领导小组和落实部门,制定可落实的原则框架和推进时间表。& &&解决B股问题由于涉及利益较多比较复杂,既有中资股东,也有外资股东,有A股和B股不同股东利益的平衡和博弈,也会发生类似东电B股少数股东举牌抗议之类的事。这更加说明B股问题不能回避,必须解决。更加说明解决B股问题需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根据B股上市公司不同分类,制定出不同的一司一策的解决方案和专门对策。比如,对于沪深两地没有A股的纯B股上市公司,这些公司由于长年失去融资功能,少数公司基本面已经达不到上市标准。但是,解决这些公司也有方便之处,因为没有A股B股矛盾冲突。对此,证监会可以允许纯B股公司退市重组上A股公司。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没有证监会政策许可,纯B股公司是不敢随意退市重组的,因为排队等待上市的有几百家企业。少数几家纯B公司要想顺利转A,需要专门政策允许。对于有A有B的上市公司同样需要差别化的政策。比如,A、B股价格如果接近,不存在差价,这样B转A就不会对A股价格形成大的冲击,可以采取延后几年逐步分批转A的方式。对于A、B股价差大的公司,需要协调平衡双方的利益,主要是制定出不损害现有A股价格,但又能解决B转A问题的方案。这些方案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证监会要拿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意见,要求这些公司的大股东及董事长采取行动,献计献策。当年那么复杂的股权分置问题,在国务院,证监会的积极推动下,仅三年左右就全部解决了。如今,沪深两地总共只有100余家的B股小公司,总量还不如一家大盘上市公司,为什么久拖不决呢?2001年B股对境内居民开放,意味着B股使命结束,意味着B股必须改革并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广大投资者一等就是十几年,如今沪港都可以直通了,B股问题难道还要再拖吗?B股市场已经成为鸡肋,既不能股权融资又限定机构不能投资,这不是歧视境内投资者吗?十几年前放开B股市场号召大家进入的时候监管层又是另一种态度,中小投资者们进去了又来个关门打狗,出了一系列不利于B股市场发展和B股投资者权益的政策,致使市场长期被边缘化,投资者应该享受的权益被践踏。现在我们正在建立法治中国,法治的前提是公平公正,一个连基本功能都没有长期被歧视的市场何谈公平公正?在B股市场也有一些优秀的公司,但由于长期得不到更有效率的股权融资发展严重滞后,与A股同类公司差距越拉越大,这难道不是人祸吗?希望新一届的证券会领导能勇担历史责任,可以根据不一样的公司多渠道的改革,前提是要有领导层在有效的推动,可以是成熟一家改革一家,推进一些试点公司的成功改革,也可以制定改革的时间表。最后希望证券会能牵头改革B股市场,给多年的B股投资者一个公道!历史:B股市场是20世纪90年代全球资本市场上一个制度性的创举中国的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和它的建立几乎同时开始,但是其背景也和当时整个社会变革的大趋势相同。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变革贯穿了两大主题——改革和开放,中国证券市场的创建初期也同样体现了这两大主题:交易所和证监会的设立,体现了制度改革和创新的社会变革目标;而B股的创设及不久之后H股的发展,则充分体现了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冲动和意愿。同时,B股市场的出现,和交易所的创建一样带有了当时特定年代的政治背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资本的流动在前苏联东欧、东南亚和中国大陆这三大板块中,明显不倾向中国大陆。这是因为前苏联东欧在发生了急剧的社会和政治变革之后,90年代一开始就在吸收国际资本上出现了咄咄逼人的态势;东南亚则因为在70年代开始的、长达20多年的经济起飞中,已经成为国际资本投资的热土;而中国大陆却因为1989年的社会冲突,在外由于部分国家采取了经济制裁的措施、在内则因出现了对吸引外资采取政治上质疑的倾向,导致了境外投资较大规模地撤出。同时,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中国在早期较多采用国际长期信贷和实业投资的模式,基本没有股权投资的形式。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之下,和创设证券交易所同时考虑的,就是如何运用股权投资这种国际投资者所熟悉的投资形式,把吸引外资的门开得更大一些。月间,当时的上海市长朱镕基在香港考察,在宣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年内宣告成立”的同时,也向国际资本发出了信号:“可以以股票形式吸收外国企业家直接投资上海。”国际舆论认为,朱镕基的这个表态,不仅显示了一种政治倾向,更是基于最基本的经济考量。中国政府面对冷战结束后世界全新的政治经济格局,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务实精神。B股股票,又称人民币特种股票,这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交易,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根据规定,它的投资者限于外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以及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投资者。在人民币至今仍未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的情况下,如何让境外投资者利用股权投资的形式买卖中国股票,又避免还处于幼儿期的中国证券市场不至于过早地承受国际投机资本所带来的市场风险?面对这样的难题,B股市场制度的创新在于:(1)开辟了新的筹集外汇资金渠道。与对外借款和发行外币债券相比,发行B种股票筹集外资只需支付股息、红利,不存在还本,可以避免出现周期性还偿高峰。(2)B种股票以人民币标明面值并计价,境外投资者无论是购买还是分得股息红利均是人民币,需要到中国外汇调剂中心调剂成外币,这样投资风险和汇率变动风险均由境外投资者承担。(3)企业发行B种股票之后,必然置于众多的海外投资者监督之下,使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知名度。(4)B种股票的发行,使众多海外投资者参与中国证券市场活动,有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完善和树立中国改革开放的形象。可以这么说,B股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创设,是中国根据自身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的一个金融创新,被国际经济界人士誉为是一个制度性的创举。B股市场是地方政府为主的制度创新B股市场的创设,和证券市场一样,是地方政府为主的制度创新。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在日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了《上海市人民币特种股票管理办法》、在日和深圳市政府联合发布了《深圳市人民币特种股票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在中央政府的许可下,上海和深圳两地开始了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试点。此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于日发布了《上海市人民币特种股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于日发布了《深圳市人民币特种股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正式启动了B股发行上市的进程。但在此之前,深圳和上海两地都已经积极进行了前期的准备工作。早在1989年,上海申银证券公司管理层依据对国际资本市场的考察,就大胆地向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提出了发行人民币特种股票的可行性报告。报告中建议通过发行人民币特种股票,吸引国外资金直接进入中国市场。这个建议传到当时的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那里,他通过中国人民银行通知申银证券公司,要求提供一个有哪些国家和地区要买中国股票的信息。申银证券公司整理了一份材料,详细报告了香港、台湾同胞和日本、美国客人来访中提出的要求,并希望能批准他们向境外发行股票。当时,中美合资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对发行特种股票很感兴趣,申银证券公司也帮助他们做了可行性方案以及发行特种股票的前期准备工作,但1989年的政治风波,使这一工作暂时停顿。1990年6月,当时的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去香港考察时,提出要以股票形式吸引外国企业家来上海投资,指出这是一条既利用外资又不增加外债的新思路,于是以人民币特种股票形式吸引外商股权投资的方案逐渐在上海金融管理层孕育和萌动。就在这一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中央有关部门于1990年底明确上海作为股份制试点城市之一,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并开业,为海外投资者参与上海的股票投资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上海的股份公司、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对发行B种股票也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进入1991年,事情又有了转机。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已将“发行人民币特种股票”列入议事日程,成立了由金融行政管理处牵头、申银证券公司参加的B股研究的小组。同时,海外一些著名大公司如美林、奥本哈默信托投资公司、美国西部信托投资公司等,都对共同发行中国B股表示极大兴趣。种种迹象表明,发行B股的条件正在成熟。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电真空公司”)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原有2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金的基础上,增资发行100万股B股。日,电真空公司委托上海申银证券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同境外证券包销商正式签订了发行B股承销协议书,正式拉开了发行B种股票的帷幕。日发行结束,2月21日电真空B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创新品种——第一只人民币特种股票正式问世。上海B股交易采用美元计价,实行二级经纪人制度和二级清算制度。1989年春,深圳资本市场领导小组的一次讨论会上,副市长张鸿义提出:深圳股票市场的发展,要考虑如何走向海外的问题,将来要把股票作为一种吸引外资的工具。这个问题提出的历史背景,一是随着1988年“深发展”上柜交易,深圳证券市场开始启动;二是深圳作为特区,经济发展强调外引内联,引入国内外资本;三是深圳三资企业最多,体制活,具有外国资本进入的条件。1990年,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向总行提出要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外资。日,深圳市举行9家上市公司B股承销签字仪式,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贵鲜及深圳市领导出席。香港联交所12个一级会员中,有5个来深圳包销B股。在美国证券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摩根o斯坦利证券公司以及中国香港“新鸿基”、“百富勤”、“浩威”、渣打亚洲、法国里昂等投资银行以及渣打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均参加B股的包销、经纪和清算业务。这次深圳B股以溢价方式发行筹资约1亿美元,而海外投资者意向性地要求购买B股的数量,要超过实际发行量的5倍以上。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也找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特区分行商谈,要求“开后门”购买B股,并认购了部分“深中华”。日,深南玻B率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深交所通过美联社属下的德励财经资讯传输系统向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揭示行情。深圳B股最初集中交易时使用的挂牌货币是人民币,用港币结算。日改为使用美元作挂牌货币,仍用港币结算。日改为使用港币进行挂牌、港币结算,并一直沿用至今。从1992年到1994年底,两地共上市了58家B股公司,这段时间B股的发行上市的规范主要由两个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人民币特种股票管理办法》和《深圳市人民币特种股票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规范。直到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中国第一部全国性B股法规才正式诞生。中央政府用H股和红筹股窒息了B股的市场活力。1992年中国证监会成立不久,即开始创设H股的准备工作。1993年6月,境内企业开始试点在香港上市。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招股、7月15日正式上市,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在香港上市H股的国有企业。此后,不仅到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随着1994年8月《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的实施,中国企业还逐渐开始在美国、新加坡、伦敦等证券市场发行上市。1994年8月,山东华能成功赴纽约挂牌上市,成为首家N股公司。1997年3月,北京大唐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伦敦上市的中国公司。1993年10月,中远集团收购了新加坡上市的Sun Corp公司,是最先在新加坡上市的中资企业。1997年5月,天津中新药业在新加坡上市,成为第一家中国籍“S股”。海外上市不仅仅拓宽了中国企业的融资渠道,在这一过程中,海外投资银行开始接触国内市场,国际投资者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状况,增强了投资中国的信心,同时加速了国有大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更使中国的证券界开始了解与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的差距和不足。但正因为H股、红筹股的大量发行,B股市场的国际融资功能减弱。无论市场总体规模还是单个股票流通规模,均不能与红筹股、H股相比。2000年10月后,B股市场暂停发行。2001年2月,中国允许境内居民以合法持有的外汇开立B股账户,交易B股股票。2003年,一度恢复B股发行,但2005年以后至今B股市场未见新发行,市场融资功能几近消失。中央政府第一次用自己为主创设的市场品种窒息了早年由地方政府为主创设的市场品种。B股对内开放“套牢全中国、解放全世界”。由于发展路径选择的问题,中国政府自己废除了B股的市场功能;2001年决策层决定将B股市场向境内投资者开放以后,又造成了“套牢全中国、解放全世界”的市场结果。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的决定。但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2月22日发布的《关于境内居民个人投资境内上市外资股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国内投资者新入市的资金要到当年6月1日方可进场。结果,2月19日至5月31日期间,B股大升将近200%。尽管沪深两地证交所2月19日发布关于自2月20日至2月23日B股停止交易公告,B股停市4天。但2月28日对境内居民开放首日,由于大量买盘以涨停板的价格参与集合竞价,而卖出盘寥寥无几,B股全线无量涨停。涨停板从2月20日持续至3月6日,从3月7日打开涨停板之后至5月31日,场外资金的大量涌入推动起井喷行情,两市均放出了2001年度的天量,其中沪市成交16亿美元。6月1日以后,政府才允许日后存入境内商业银行的现汇存款和现钞存款、以及从境外汇入的外汇资金最终进入B股交易市场,主力利用了这批资金在6月1日前后大肆减持,再一次上演了趁利好出货的好戏,6月1日后入市的境内投资者几乎全线被套。两B股市场也从此陷入调整,其中上证B股指数最低调到8月7日的130点,最高跌幅达46%,跌近一半。在B股开放消息宣布之日的日,沪市B股指数收盘77.62;日最高达到241.61;此后随着境外投资者的梯次离场,股指一路下行,至2005年12月最低下探59点,成交量几近全无。日以后循着政府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政策正式进入B股市场的境内投资者几乎完全被高位套牢,这杠铃一举就是十多年,至今无法见到解套的任何希望。2001年2月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后,基本上违背了B股开放搞活和吸引外资的初衷。自此之后,这个市场就陷入一个较为尴尬境地:一方面,向境内投资者开放涌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得B股这个小市值的市场暴涨,使得这个市场谈不上有任何投资价值可言了。更为重要的是,从相关上市公司和B股交易的信息中可以分析出,开放后这部分增量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国内的散户投资者,2002年2月至4月间,境外投资者急流勇退,逢高减持离场,早期进入B股市场的境外机构陆续撤离,使得这个市场演化成另一个国内投资者的市场。至此,决策层在B股市场是维持还是和A股合并、是激活还是灭死之间长期犹豫彷徨,使得这个市场几近死寂。2003年,QFII制度正式实行,大量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得以合法进入A股市场,此时的B股已形同一个功能衰竭的老人,其历史使命实际上已终结。& &&在B股这样的本土市场被中国决策层逐渐抑制的长期过程中,取而代之的是对于境外上市的积极鼓励。截至2011年底,共有168家境内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公司)、红筹股107只、非H股内地民营企业365家;截至2011年底,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红筹股及非H股内地民营企业的市值合计已经占香港联交所总市值的55.5%,成交金额占到67.9%。纽约交易所、伦敦证交所、德国交易所、东京证交所、韩国证交所、新加坡交易所都有中国内地上市公司的身影,但香港证交所仍然是吸纳内地企业上市最多的交易所。B股该往何处去?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尽管存在许多问题,但市场的发展格局设置应该说并没有大的失误。A股市场作为国内企业上市和价值发现的场所,B股市场作为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投资中国企业的本土市场,这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最早期发展的两翼。但是,中央政府在对外发行B股不久又开始推动优秀大中型国有企业到海外直接上市,这样就带走了原来对B股感兴趣的海外投资者,无论是在海外第二上市还是直接上市,都仅仅着眼于一次性的境外IPO资金收入,实际上是在用本土的优质上市企业资源去激活他人的市场,而对B股这样国内企业和境外企业以外币计价交易、上市的本土市场却一步步窒息了其市场活力。1.资金筹集功能丧失。B股市场设立的初衷是为国内企业筹集外汇资金,但随着外汇资金逐渐充裕、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增加,B股筹资功能逐渐丧失,自2001年以来的15年中绝大多数年份B股市场筹资额都为0。与H股市场筹资情况对比来看,随着H股市场引入红筹股,国内推行qfii,我国对外权益性资金筹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如果单纯从筹资功能角度来看,B股市场已无存在必要。& &&2.资源配置功能丧失。资源配置是证券市场另一个最基本的功能。B股上市公司在行业分布上绝大部分都是传统行业,属于高技术产业的公司很少。与此同时,B股市场规模小,流动性差,投资者主要为境内外个人,其中境内个人投资者占80%以上,面未减持外资法人股数量非常少,B股市场难以通过股权转让进行并购重组。& &&3.投资价值衰减。B股市场设立以来,没有与A股市场同步发展,而是逐渐边缘化,总市值没有稳定持续增长,与上市股票数量不成正比。到2008年末,因汇率体制改革后,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18%。因此,分别以美元和港元计价的上证B股和深证B股面临着较大的汇率风险,B股投资价值受人民币升值负面影响较大。我们的等待:& &&自2001年B股市场向境内投资者开放起,我们B股投资者就一直在等待,等待证监会给B股一个指引,一张时间表。而证监会总是以种种的不方便,15年来都没有出台过任何指导性文件,既有的一些意向,也因为没有时间表而成为空话!请看看我们的等待:2001年过去6年,日,在京召开的首次“中国B股改革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上,请来了中国最著名的、最有影响力的一大批经济学家,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多份很好的、完全不同的、可操作性很强的,关于B股改革的方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刘迎秋、中国社科院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岳福斌、著名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全国政协委员、经济日报原总编辑冯并、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宋立、中央财经大学邢雷博士、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蒋先玲、香港新鸿基证券投资经理甘芳等专家学者,为中国股市B股市场的改革,提出了多份内容迥异的很好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改革的方案。& &&尽管方案大不相同,道路东西南北,但有一点与会各方却高度认同:中国B股改革不可一拖再拖,应尽快作出决策。中国B股改革一拖再拖,误国误民。可是,4个月过去了。我们仍没有等到答案。直到日,我们终于从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在“《财经》论坛:中国金融新棋局”上表示,“B股的问题一直在研究中”祁斌表示,证监会一直在研究B股问题,因为有人主张继续发展,有人则主张将B股和A股合并,看法截然不同,所以“需要谨慎研究”。“需要谨慎研究”此语当然没错儿,可问题是,“谨慎研究”到何时?我们想要得到此问的答案。& &这个“需要谨慎研究”有多久了?如果从日,中国股市B股市场对内地居民的外币存款开放,这条新政发布并实施算起,一转眼,到了2007年,6年过去了,如此之长的时间,中国股市居然几乎没有任何针对B股市场的有影响力的改革新政出台。而在同一时间段,中国股市有无数条针对A股市场的新政出台。2007年6月1日,根据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所达成的共识,中国将从今年下半年起,恢复审批成立新的合资证券公司,逐步扩大符合条件的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表示,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正在有序地、积极地推进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证券业有关承诺包括:外国证券机构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直接从事B股交易。对此,我们不禁要问,按照“给予洋人的必先给予国人”的“平等”的、“国民待遇”原则,那么,既然B股市场可以允许外国证券机构直接从事B股交易。为什么至今不对国内的证券机构开放直接从事B股交易?& &&这公平吗?这合法吗?日,证监会颁布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和实施通知,7月5日起开始施行。连境外都放行了却不能进境内的B股!真是让人惊叹!2007年到现在又过了快八年了,8年的时间是解放前的中国人赶走日本帝国主义的时间,但每问及B股的改制,答复总是五个字:"需要谨慎研究"。& &&很多年了,中国股市每逢重大新政出台,都没有B股的什么事儿。每问及B股,答复总总是三个字:“顾不上”。还没研究。B股的改革,尚无时间表。14年间,中国股市B股市场没有一只新股上市,没有股权分制,甚至沪港通了都还不能让国内机构、基金投资B股!没有任何改革新政出台。A股所有的一切,都没在B股市场上,哪怕被“复制”、被“粘贴”一下。& &&2014年中国股市B股市场与2001年中国股市B股市场,除了几家同时在A股和B股上市的B股公司转板H股,惹起众多非议的东电B股被母公司廉价吸收合并登陆A股外,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管理层真的忙的“顾不上”吗?这不是理由。我们能问一声:为什么“不作为”吗?“不作为”己让中国股市B股市场的投资者伤透了心,B股市场的14年来的政策不作为,己严重伤害了中国股市B股市场投资者对证监会的信心。这公平吗?这正常吗?我们一直在等待,等待中国证监会尽快对B股市场的去留拿出解决办法,即使暂时还不能作出决策,拿出一个《时间表》来,总可以吧?中国股市B股市场向何处去,缺少的不是办法,而是决策上的勇气。专家学者们曾经给B股市场向何处去所设计的方案己非常完美,面对决策上的优柔寡断,再好的办法也只能束之高阁。就要到2015年了,距离2001年向境内个人投资者开放B股市场就要满15年了,证监会还要我们等多久?我们的呐喊:B股市场10多年不能融资,存在的必要性完全丧失,对近百家B股上市公司是极大的不公平。这些企业不能退市,又不能大规模重组再生,这种不公平待遇长达十年。证监会作为职能部门应当承担相应责任。B股市场对境内居民开放后,又不允许境内机构投资者进入。但是,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自由进入,这是对B股市场参与者的不公平待遇,这件事不能一拖再拖!。现在国内的机构投资者(QDII)都早已经可以投资国外上市的国外公司和国内公司,但居然不可以投资在国内B股市场上市的国内公司,这是多么荒唐不合理的事情。再次强调,B股是中国资本市场早期的一场制度创新,它今天的出路也在于制度创新。为此我们要求对以下事项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予以解决!1、证监会要拿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意见,制定解决问题的时间表、路线图,限期解决,不能懒政不作为,对B股的问题一拖再拖。目前解决的B股问题都是同时有A、B股的公司,B股转版香港,现在对纯B股公司缺乏明确的政策引导难道一定要纯B公司转到香港吗?没有转A的明确的路径指导?这点证监会必须有明确的说法!还有就是退市的应用如果证监会不给纯B转A股的明确引导,就应该出台把纯B退市转道A股重新上市的明确政策性指导。两者都不给说法就是对投资纯B纯15年的百万投资者不负责任,就是不作为,就是懒政!不要这么失信于民,不要这么眼看着不公平的事情存在了10多年当没看见,口头上还说依法治国,甚至说还要研究研究——都不知道这么久了在研究什么?这是法律上的程序不公!是B股没有得到应得的基本待遇!又不是要国家出钱,又不是要损害国家利益,只是还股票市场的本来的功能和面目而已!2.允许B股公司再融资。3.允许用人民币购买B股。4.国内合法机构都可以投资B股。以上措施实施后B股获得国民待遇,估值和A股将接轨,那时候取消B股市场彻底融入A股。& &&&&&&&&&&&&&&&&&&&&&&&&&&&&&108位B股投资者& &&&&&&&&&&&&&&&&&&&&&&&&&日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发布暂无评论 暂无赞助分享到微信扫一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足球三个皮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