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跑5000米长跑正常人时间,什么样的人看你跑你会紧张?

这几个被问烂的跑步问题,看看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惑? : 经理人分享
这几个被问烂的跑步问题,看看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惑?
限于篇幅,先放六个最近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估计能解决很多人的疑惑。一、每周跑几次好,每次只跑10分钟是不是太少了?对于业余锻炼的人来说,老王建议跑一天休息一的方案比较适合,每周有个3-4次的训练就可以了。每次的跑量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跑步的目的来决定:如果为了减肥,那么我会建议你至少跑半小时,最好能跑到40-60分钟;如果只是为了锻炼身体,那么每次跑个三五公里,10-30分钟都可以;如果你下阶段是为了参加一场比赛,那么就要根据不同的比赛类型来增加专项训练了,比如马拉松就要增加LSD(长距离训练),短跑比赛就要增加速度训练。跑量也要随之加大了;如果每次只跑10分钟,对身体来说跑了总比没跑好。就算是散步、快走这样的轻微运动,同样有利于维持肌肉的紧张度和关节的灵活性,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但是在一定范围内,运动量的大小与身体得益多少基本成正比。多跑一些身体会变得更强壮些,当然过量了也不好。二、晨跑好还是夜跑好?我个人习惯晨跑,因为早起晨跑仿佛这一天会比别人多出来1-2个小时,新的一天由运动开始会让人倍添活力,比喝咖啡还要好。早晨是一天的开始,也是让心情更舒畅的起点。由于早晨也是人体体温最低的时候,用晨跑来让体温上升,有提升一整天基础代谢的好处。有研究显示,早晨运动对于抑制一天的血脂上升比其他时段运动效果更好。但是晨跑对于没有早起习惯的人来说,很难坚持,尤其在寒冬和炎夏时,对心血管也容易产生较大负担。这样的话,就可以选择夜跑。晚上夜跑可以放松一天紧张工作学习后的精神,大汗淋漓之后洗澡睡觉,运动产生的轻微疲惫感会让你睡得特别香。晚上是人体体温最高点,也是非常适合运动的时间。晚上一般来说时间较为充裕,比较容易安排一次跑步。当然夜跑也有它的缺点,经过一个白天的学习、工作,积累的疲劳也比较容易让自己偷懒放弃。如果晚上应酬较多,也会使夜跑计划经常被干扰。对于女性来说,夜跑也相对不那么安全。另外,夜跑如果太晚结束则有可能影响睡眠。所以,没有绝对的“最佳”跑步时间,也没有绝对的“不好”时间,每个时段都会有优缺点。跑步不是一项立竿见影的运动,需要你长期的坚持才能见到效果。为了能够持之以恒,关键在于,哪个时间是最适合你的时间,最容易将跑步融入自己的生活而持续进行。早晨起不来,那就可以安排夜跑;有些人夜跑后会过分兴奋而影响睡眠,则可以考虑晨跑。无论是晨跑还是夜跑,不用去相信那些所谓的传言,你的身体会告诉你到底好不好。三、空腹跑步可以吗?空腹跑步是可以的,但是不建议在空腹的情况下跑超长距离。老王个人的做法:十公里以内,基本上空腹就可以完成,只喝点水。十公里以上,晨跑前先喝一杯水,再吃一个香蕉,和一点面包、蛋糕之类易消化的小食。一般足可以应付10-20公里之内的跑步,随身能再带点补给那就更好了。跑完洗个澡再正经吃个早饭。一般的正常人,对于低血糖不必过分担心,健康的人一般都可以在空腹的情况下进行跑步。比如很多人会在下班后就去跑步、打球、健身,运动后在回家洗澡吃饭,这都没什么问题。老王自己晨跑的时候,如果不超过10公里,基本上也是空腹跑步。如果你之前有过低血糖问题以及三高人群,那么还是不要完全空腹状态下去运动。尤其不要在腿发软、心发慌、精神不振的情况下空腹运动。最好在运动前适当吃一点东西,如一个香蕉、一杯酸奶,可以提高运动前的血糖水平,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为了避免空腹运动中出现血液浓缩的问题,一定要注意补水。多喝水同时可以促进减脂。四、出汗越多运动效果越好吗?并非如此。人类出汗的主要目的是平衡体温,保证体温的相对稳定,让各器官有序的运作,同时可以代谢掉一部分废物。人在运动时,肌肉快速消耗储存的能量,并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个时候如果不降温就会使肌肉问题过高,伤害到体内细胞。就像汽车发动机过热一样,会爆缸。所以出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温,不但降低体表温度,还要降低内部器官组织的温度。出汗的多少并不能证明运动效果的好坏。运动强度越大,时间越长,体温就会持续升高,用来散热的汗水也就越多。从这个角度来说,汗水是衡量运动量大小的一个指标,所以运动时多出汗一般就会被认为运动量大,因此也会感觉运动效果好。但是出汗多少与汗腺、体质、外部环境温度、运动前补充水份多少等很多因素有关。运动后大汗淋漓的感觉主观上确实是爽,但也不用太执着去追求这种效果,因为出汗并不是体现运动效果的客观标准。五、跑步后小腿会变粗吗?答案是:不会运动会刺激肌肉纤维的生长,但是肌肉的粗细和体积主要是由雄性荷尔蒙决定,而女性的雄性荷尔蒙只有男性的十分之一,同时女性体内还有雌性荷尔蒙在起作用,所以女性的肌肉很难变得像男性那样粗壮。即使专业的女性健美运动员要想练出像男性一样的肌肉形态,也必须投入数倍的努力。另外,很多人腿粗,是因为肌肉外面包裹着一圈脂肪,虽然跑步会刺激肌肉纤维的生长,但是跑步同样也有也会减少脂肪的作用,而脂肪的消耗速度高于肌肉的生长速度,只要把外面的脂肪消耗掉了,腿自然就细了。刚开始跑步的时候,一方面由于肌肉受到刺激后开始生长,同时脂肪还没有消耗殆尽,再加上初跑的人往往不重视跑后拉伸,所以可能感觉腿部有变粗的征兆。但是随着你跑的越来越多,腿部的脂肪会慢慢开始消耗,肌肉也会越来越紧实。我们可以看一下长跑运动员,他们的小腿都不粗,相反线条还都很漂亮。马拉松运动员的腿更是细的可怜。所以慢慢跑是绝对不会跑出大粗腿的,尤其是隔天一次慢跑,每次30-60分钟,粗腿能跑细,细腿能跑匀称。短跑等需要瞬间爆发力的运动才会增加腿部肌肉,让腿变粗。所以,跑步圈内有个说法:想腿粗就快跑,想腿细就慢跑。所以很多女性担心跑步使小腿变粗是杞人忧天,应该注意的是速度和姿势。六、跑步会把膝盖跑坏吗?“跑步会伤膝盖吗?”这和“喝水会中毒吗?”的问题一样,答案是肯定的:会!因为大家应该都知道,过量喝水也会导致水中毒。所以,过量跑步当然也会伤膝盖,但跑步只会伤到膝盖附近的肌肉肌腱韧带,很难伤及膝盖的软骨和骨头。但喝水有好处吗?答案也是肯定的,有!跑步也一样。关键还是跑量,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扯蛋。很多人跑步把膝盖跑坏无非两点:1、跑太多;2、跑太快。2017年6月,国际上久负盛名的权威医学期刊美国《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JOSPT)上的一篇论文《系统性回顾与荟萃分析:健身跑步、竞技跑步与髋关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之间的联系》给出了最终的结论:对于普通健身跑步的人而言,跑步有益关节健康。详细的结论如下:1、健身跑者关节炎发生率仅为3.5%,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竞技跑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3.3%。2、总体来说,跑步有利于关节健康的,但过量、高强度的跑步可能会引发关节问题。对于大众而言,每周跑量的上限为92公里。相信科学,相信大数据的分析结论,根据自身能力科学合理安排跑步计划,不要再让跑步背伤膝盖的这个锅。天气已经一天天凉爽起来了,跑步的最好季节即将到来,现在就开始唤醒自己的身体吧,跑起来!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一会考800米跑步 紧张的不行怎么办? - 知乎10被浏览11630分享邀请回答57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长跑的少年,跑得起 - 简书
长跑的少年,跑得起
长跑的少年,跑得起文/空谷渺音你跑过长跑吗,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坚持下去?当今,对于年轻人,跑步一定是一个很流行的健身方式。但对于学习是主打曲的中学生,跑步却只是因为要体育中考罢了。但,我身边有这样一个长跑的少年——派。初一如果他不是我的组员,我绝对不会太了解他。派是一个不起眼的男生,学习没什么突出的,只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圈,很少与其他人聊天。如果我不是他组长,我相信他绝对不会和我说话。但是英语课上他的“一鸣惊人”,却成了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笑点。初一的英语课上,几乎都会看见这样的场景。娇小丰满的英语老师在讲台上,写着板书,教着一些新的内容,时不时冒出来的“是不是?”成了一些无聊的人在意的点。有一次我就是那么无聊,在心里默默数着,然后我发现一节课下来她说了52次的“是不是?”老师很喜欢叫同学们起来回答问题,被叫到的同学神态各异——学霸神情淡然,嘴角边的微笑显出自信;学渣左顾右盼,十分紧张,希望有个人赶紧告诉他答案;当然,还有个异类,派。派总是神情淡然,装得很像学霸,一点也不谦虚地说“I don’t know.”话语却暴露了他的学渣本性。英语老师无可奈何,只好叫下一个。下一次到他,还是“I don’t know.”再下次,再几次,都是“I don’t know.” “I don’t know.”“I don’t know.”……后来,等到快到派的时候,同学们就起哄地说:“I don’t know.”再后来,有些人就学起了他……初一的时光在他的“I don’t know.”与欢声笑语中度过。初二真正认真地看清楚他的长相是在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一次实践活动,一组坐着,其他组去投票和写下理由,轮流进行。这种课自然是来放松的啦,理由很多都是随便写的。派走到我的面前,在我的纸上写下他的大名,理由写的是:“被投票人很美。”我笑了,我抬起头,看看他。他的眼睛很大,像是黑宝石一样深深地镶在他黝黑的脸上,鼻子很挺,嘴巴很薄。旁边的人在起哄:“哦,你喜欢她哦……”,还有一些此起彼伏的杂声,我却在想:“派长得很奇怪!”后来,班会课上我们看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他和少年派长得超像的,于是我们后来常开玩笑叫他“派”。我才明白那时我的疑惑,原来他长得像印度人,不,说不一定是混血的呢!就像2013年,该片在第85届奥斯卡奖颁奖礼上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在内的四项奖项,同一年,派赢得了我们“最佳大吃一惊”奖。英语课上,他经常主动举起手来,流利地背诵出一篇完整的课文,这是图有学霸光环的我做不到的。放学后,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他跟着一个大学生在操场上奔跑,夕阳下,少年纤瘦的背影被拉得很长很长,渲染上一种金黄色的近似乎梦幻的色彩。私底下,一些议论在班级里像一阵风吹来。有人说,他去补习英语花了一万多元,有人说,那个大学生就是他的老师。但是,孰是孰非,又有什么关系?派懂得去补习,而且能坚持把文章背下来,这是光是有钱做不到的。初三我慢慢看到了他的变化,身材还是很瘦,但已经有了些肌肉。校运会上,他是男子1000米第一名,以拉了第二名200米的距离无悬念地夺冠。这次月考,英语考了145(满分是150),图有学霸光环的我却差了他好几分。最近一次体育课上,没集合之前,我问他:“你觉得跑步怎么样?”“很累。”“那你为什么跑步?”“保持健康。”“哦。”我回答,他就悄悄地走开了。对于这样的回答,我并不是太相信,不过,内心的感受,怎么会突然给一个不太熟的同学说出来呢?那一节课,老师让我们自己练习,不计成绩,男生先跑200米,女生再跑。终于让我找到一个机会“跟踪”他了,我自然不会放过。我看着他跑,因为他跑在一堆男生之间,我无法去近距离观察。我只觉得他的背影是那么的轻松,我却是感觉很累。我跑了大概200米的时候,他停下来系个鞋带,再继续跑,我还是没有追上他,但是近了一些,我可以感受到他的谈笑风生和我的呼吸不太顺畅。我跑了大概600米的时候,我走神了一下,却发现我的视线锁定不到他了。但我要冲刺了,只好先不去想他。等我冲过终点的时候,气喘吁吁,额头有些汗时环顾四周,发现派在草地上淡然地走着,还拍了一下他的好朋友的肩膀,后来继续他们的谈笑风生。我觉得我的肩膀突然好累,好无力,我真的被他打倒了。我想我很是狼狈,脸上一定红彤彤的。我看着派和他的朋友继续跑着,我嗅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叫“青春”的物质。我想,他是一个真正的“长跑者”。第一圈慢慢的跑,保持体力,甚至太慢了被人嘲笑;第二圈,有了自己的不同频率,一起跑的人感到惊艳;最后半圈,用百分之百的精力向前冲,不断超过同跑者,直至冲过终点。在人生几个特定的转折点,他把那些当成终点的红线,一次次冲过红线是他的目标。这个过程很累,但很健康,满满的都是坚持与向上的勇气。终于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会说跑步很难了,其实难的不是跑步,而是恐惧那些坚持下来的过程。一个懂得长跑的人,还会坚持不了其他的事吗?所以,长跑的少年,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跑道上,跑得起。【健康】《跑步圣经》——人天生就是跑步者,让这本书伴你奔跑一生
《跑步圣经》
作者:赫尔伯特·史迪凡尼|来源:樊登读书会
本书自2004年在德国出版以后,畅销十年,常年稳居运动类畅销榜榜首。这本书是五星好评书籍,被跑步爱好者奉为经典之作。它由跑步冠军教练精心打造,使欧洲百万读者受益。
本书作者赫尔伯特·史迪凡尼是德国著名的长跑运动员和教练,曾先后16次获得德国马拉松赛和其他多项长跑比赛冠军,并在1986年举行的欧洲马拉松赛夺冠。史迪凡尼科学地讲述了有关跑步的知识,包含逐周的训练计划、合理的饮食搭配指南、详细的步骤分解图,帮助读者速度、耐力、韧性和灵活性全方位提高,让读者在本书的指导下达成目标、超越自我。
本书不仅为年轻的运动爱好者,也为儿童和老人提供了训练方案。这是一本倡导大众运动和健康的书。人天生就是跑步者,让本书伴你奔跑一生!
赫尔伯特·史迪凡尼,是德国著名的长跑运动员和教练,曾先后16次获得德国马拉松赛和其他多项长跑比赛冠军,并在1986年举行的欧洲马拉松赛夺冠。2003年,年过50的史迪凡尼参加了德国10千米长跑比赛,并打破了德国记录。同时作为一名优秀的跑步教练,他培养了很多德国优秀的跑步运动员和世界冠军。
本书作者赫尔伯特·史迪凡尼是德国著名的跑者,既是运动员,又是教练,先后16次获得德国马拉松赛和其他国际长跑比赛的冠军,并在1986年举行的欧洲马拉松赛夺冠,还培养了不少德国的跑步运动员和世界冠军,而且本书也长期雄踞德国运动类第一名。在2015年3月第1版后,到12月就已经第5次印刷。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在希腊奥林匹亚阿尔菲斯河岸的岩壁上,至今还刻着古希腊的一段格言:“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
跑步是人类的第一运动:不用复杂的技巧,每个健康的人都会跑;装备简单,不需要专门的场地;不受人数、时间、规则限制。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跑步,朋友圈经常能看到嗮各种跑步路线和成绩的;而且很多人都开始加入到马拉松的奔跑大军中,跑步让大家上瘾。
但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跑步并非广受人们欢迎,有时跑步者还被称为怪人,但现在跑步已经成为人们最流行的运动,德国目前有500万人经常性地跑步。北京经常跑步的人群已经达到200万以上。就马拉松而言,2003年,中国能跑全马的人不到8000人,目前已经接近20万人,增长了25倍。跑步逐渐成为了一个高光运动方式。
按理说,人生来就会跑步,还用专门学习跑步吗?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你跑得不够快,还老受伤,因为你的跑步不够科学。
一、跑步的益处
跑步是人的本能,但奥运会的中长跑选手几乎被来自非洲的选手垄断,可能与非洲是人类的祖先发源地有关,非洲人比我们要早上几百万年。我们都知道原始人要采摘、捕猎,跑步一定厉害吧。事实上他们跑得并不快,但都是耐力型选手,科学家通过计算得出原始人每天要迁徙40公里,可见他们的长跑都很厉害。
我们在《谷物大脑》中讲过,科学饮食、充足睡眠和坚持运动是健康的三大法宝。与短跑、铅球、举重、跳高就等爆发性运动相比,跑步、游泳、骑车、划船等耐力性运动(有氧运动)对人类的健康意义更大。
肺部:让你肺部毛细血管增多,加大氧气利用水平,有效提高氧气摄入量。我们的身体需要氧,大脑必须时刻供氧,顶级的运动员摄氧量能达到80毫升/千克体重。普通人仅为一半,长期慢跑者可以达到60毫升/千克。
心血管:能增加心脏容积,降低安静脉搏和运动脉搏;增强血管弹性;降低血栓和动脉硬化的风险,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通;增强氧气和营养输送能力。
骨骼:人们自35岁起,骨骼就在退化,会产生骨质疏松和关节炎,特别对于女性来说,她的激素分泌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她们会受到比男性更大的威胁,跑步则能增强骨骼密度和坚固性,使得骨骼更年轻。而且也能提高关节的灵活性,缓减关节的退化速度。
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减少感冒。
消化系统:减少便秘和肠道出血症状。
激素:能够有效减少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素三类压力激素的分泌,释放让人快乐愉悦的内啡肽和血清素。顺便说一句,多巴胺的功能同样如此。
那么三者有什么区别:
多巴胺:由脑内分泌,是一类神经传递物质,即脑内信息的传递者。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
内啡肽:由脑下垂分泌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有止痛和欣快感。长时间运动把肌肉内的糖原用尽后,只剩下氧气,脑内啡便会分泌。
血清素:血清素是体内产生的一种神经传递物质,即神经之间用血清素来交谈。能帮人放松心情、安抚、缓解焦虑和压力,尤其影响胃肠道。
很多人认为工作一天之后,压力够大了,再去跑步实在累得够呛。这是借口,要知道跑步可以减少压力激素的分泌,改善血液循环;跑步会让你真正放松,而不是抽烟。跑步会让你的工作更高效,你在跑步时也可以进行脑力劳动,盘点你的各项事务。
跑步对任何年龄都适合,老年人也可以通过慢跑和散步提高活力,达到以上提升健康的效果。世界上年龄最大的马拉松选手是印度103岁的一位老爷爷。美国的一位92岁的老奶奶用了7小时24分36跑完了圣地亚哥的马拉松。
二、跑步前的准备
科学的跑步不应是“说跑就跑”,跑步前一定要做个身体检查,特别是35岁以上的人群,要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避免因跑步运动而造成对身体的伤害风险。同时你也应配备专业的跑步装备。
1、跑步装备
跑步时不要穿旧运动鞋,体操鞋或者超市卖的那种廉价的运动鞋,这些鞋不适合跑步,只会把你的骨骼毁掉。选择跑鞋,流行元素、颜色和品牌并不重要,重要的跑鞋的减震、引导、矫正功能,即必须能够承受跑者的重量,减轻跑步过程中的碰撞,矫正足部变形。专业跑步者所用的跑鞋减震垫在脚跟,用前脚掌跑步者的跑鞋前脚掌也应该有减震。在材料上要选择较多透气性的材料,跑鞋要有反光材料,提高在黑暗处跑步的安全性。
很多人认为跑鞋的质量越轻越好,这是因为顶级的跑步运动员体重都很小,体重较大的跑步者需要更稳定的跑鞋,过于轻便的跑鞋会牺牲稳定性和减震元素来减轻重量,这会加重负担。足部畸形者比如足内翻可以找到专门具有矫正效果的跑鞋。
什么才是买鞋的最佳时机呢?
作者建议你应该在下午去买鞋,这时候脚最大,更能试穿出效果。选鞋时要注意前脚掌应该能给脚趾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穿上后大脚趾应该有一指宽的距离,鞋帮要有一定的支撑力。
跑鞋是消耗品,大部分旧鞋的鞋跟中部已经变软,没法支撑你跑步,可能你与它感情很深,比如是你女朋友送你的礼物,那你最好把它收起来好了。一双好的跑鞋能够支撑你跑500-1000公里;如果你一周跑3次,每次10公里;也就意味着你在半年就应该换双跑鞋。如果你的经济情况较好,可以买几双不同的鞋换着穿,能够更好地保护骨骼。
功能性运动服
但跑步界有句名言叫:“没有坏天气,只有不够好的衣服”。除了专业的跑鞋,好的运动衣会让你更爱跑步。
你应该选择比较贴身的衣服,贴身的衣服会减少裤腿之间、手臂与衣服之间的摩擦。然后要根据天气情况选择跑步衣服,一般跑步10分钟后,你就会体温升高,所以无须穿得太暖和,天气炎热时可以选择无袖、网眼衣服。而在天气寒冷或下雪时,特制的手套、帽子和护额带能够减少40%的热量损失。
合适材质的衣服能够保护运动员,促进排汗。很多人跑步时随便穿个棉质的T恤,但一出汗就粘在身上了,不仅体感不舒服,而且阻碍皮肤换气和排汗,导致着凉感冒。作者建议跑步者应该穿功能性运动服、速干衣服。双层织物的衣服可能会更好,内层传导水分,外层吸收水分,这有助于保暖。即使在雨天,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在天气寒冷时,跑步者需要加穿外套或背心。
1.3&其他设备
目前有许多跑步的智能设备,如GPS心率测试仪,运动手环,手机APP等,可以满足记录跑步的地方、距离、速度、心率等要求,一定程度上,智能设备为大家在朋友圈嗮跑提供了便利,从而推动了跑步运动。
有一款特别有意思设备:在德国甚至有慢跑婴儿车,这样他们的父母就可以边推着婴儿边跑步。
头部的装备包括,魔术头巾,导汗带,特别是你在额头绑上一导汗带,你就不会在跑步时让汗水流到你的眼睛里。
2、训练的控制方法
起步跑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但怎样才能确定你的跑步是正确的,不过量,适合自己,又能提高水平,作者给出了两个训练控制方法:
根据呼吸感觉控制训练
根据呼吸来控制训练非常简单实用。很多人尽管跑步动作很轻快,但呼吸急促,面部充血,已经有点过头了。应该按照如下标准来控制跑步:跑步时呼吸平缓,路面平坦时,每4步呼吸1次;如果跑步速度快,需要更多氧气,你可能需要每3步呼吸1次。如果每2步呼吸1次,已经是红色的无氧运动了,此时你应该停下来慢走,直到呼吸正常。
根据心率控制训练
跑步的负荷通过心跳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来。在没有心律仪之前,人们都是通过安静时手摸脉搏测量的。在进行连续跑步之后,你可以测量你的安静脉搏,早上醒来躺着测,未经系统锻炼者一般在60-80之间;受过良好训练者的安静脉搏在40-50之间。如果跑步之后,你的安静脉搏在下降,那么说明你的锻炼卓有成效。关于脉搏应关注如下指标:
负荷脉搏:负荷脉搏也即训练时的正常脉搏,公式为180-年龄,正负误差10。也就是说40岁的人,正常跑步时心率应该在130~150;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则应降低训练强度。
最大负荷脉搏:就是运动最激烈时的最大脉搏数。最大脉搏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测量方式是慢跑10分钟后,加速跑5分钟,跑到上气不接下气,然后再冲刺,感觉到了速度的极限停下来,此时你的心率就接近最大值。一般来说,最大负荷脉搏=220-年龄,也就是说40岁的人,最大负荷脉搏应在180。该数值因人而异。知道你的最大负荷脉搏数,你就可以以此为基数来控制。水平较高的跑步者,无氧的阈值在最大脉搏的90%;初级跑步者大概在85%。
3、热身运动
在跑步前要尽量多做热身运动、拉伸和力量练习,不仅有助于减少受伤风险,而且有助于锻炼全身肌肉。作者给出了非常细致的拉伸练习,包括拉伸腿部、臀部、胸部肌肉和强化腹肌、躯干肌和背部上方肌肉的练习,而且配有美女示范图片,大家可以一看原书。他也给出了很多关于力量和灵活性的测试,比如双手探地,双手能不能在背后紧扣;仰卧起坐;俯卧撑等。
跑步的正确姿势
身体和肩膀都要直立,不能前倾;手臂在身体两侧向前,微微朝内,但绝不能越过身体的中线,大臂和小臂要几乎成直角。标准姿势能帮助你在跑步时有更好的推力。动作不标准的原因在于肌肉紧张和不均衡,所以你应该分析你的动作是什么样的肌肉缺陷造成的,进而好好锻炼,也可以用一些工具来校正。
手的姿势也很重要,很多人握着拳头往前冲,导致肌肉紧绷,正确的姿势应该是大拇指朝上,手指轻轻弯曲,想象一下你手里握着一只蝴蝶的那种轻盈感。
跑步步伐不易太大,长跑时步伐太大容易使人受伤。关于脚掌着地的问题,作者给出了一个非常充分的表格,讨论了后脚掌跑、脚心跑、前脚掌跑三种模式,短跑和中距离跑用前脚掌是很常见的,但这种跑步方式很容易使得小腿肌肉压力过大,但严重超重的人或跟腱受伤的人应该使用前脚掌跑。长跑界顶级的运动员都是用脚跟跑,它比较省力,缺点是落地时骨骼的负荷过重,在地面不平坦时容易受伤。一般长跑建议用脚心,这样骨骼负荷分配更均匀。但作者建议你可以根据场地、距离等选择更适宜的方式或者交替使用。
技巧训练可以减少长跑训练的单一性,可以训练肌肉,作者作为资深教练,给出了丰富的建议:比如脚后跟踢打臀部;倒退跑;侧向跑;摘花(左右手着地);爬楼梯跑,抬膝盖跑;小步超前跑跳;单腿蹦;双腿跳;跳跃跑。运用这些形式一方面可以减少长跑训练的枯燥性,最重要的是可以锻炼不同的肌肉群。
三、入门级的跑步者:慢跑
为了健康和良好的身体状态,大家选择跑步这种运动方式,正如弹钢琴一样,我们正如不想参加考级比赛一样不想参加长跑比赛和马拉松运动,但其实你也需要一位指点入门的老师。
很多人已经长期没有做过任何运动了,体重超标,如果你现在想开始跑步,建议你应该计算一下你的体重指数,根据这个指数来选择步行还是慢跑。
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如你的体重为75KG,身高为1.8m,那么体重指数=75/(1.8*1.8)=23.1。
体重指数低于18,体重偏低,虽然有利于跑步,但应排除是不是有生病、厌食或贪食的现象。
体重指数在18~26之间,体重正常,不会影响你跑步。
体重指数在26~30,轻微超重,从快走开始会比跑步开始更好,如果你觉得慢跑没问题,那就可以跑了,不过速度一定要慢一点。
体重指数在30以上,就属肥胖,跑步的风险就相对较大,应从散步开始。在开始训练之前,一定要向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请教。
很多缺乏运动的人一开始心血来潮对自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最终在跑步时反应很强烈,感到挫折,就放弃了,这其实非常可惜。作者建议你最好从散步或快走开始,当你感觉不错时,就可以进行慢跑了。
普通人每周跑步3~4小时,每2天1次,每周3次就可以了。跑步时脉搏应该是最大脉搏的70%~80%,此时你应该感觉到轻松,不会气喘吁吁。
建议如下:
体检、听取专业建议;
购买专业的跑鞋和衣服;
找到志同道合的跑步者;
跑步前做做热身运动;
跑步时整只脚掌着地;
身体直立;
步伐自然,不宜过大;
节奏自然,双臂自然摆动;
用嘴呼吸;
给身体时间让它适应新出现的负担;
不要急于加快速度,先增加跑步的次数和每次跑步的时间。
作者给出了一个30分钟入门测试,我们把它放在图文里,会员可以对照着做个测试,如果后半程比前半程所用时间多很多;后半程也感觉很艰难;肌肉有僵硬感;那说明你起步的速度太快了,负荷太大。2天以后,继续跑,调低速度,如果还是不舒服,那么就可以用快走开始。如果快走也有问题,那么一定要找个对运动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咨询。
作为一个顶级的跑步运动员和教练,作者给出了他的慢跑训练秘笈:
方案一:先是6周的步行开始:每次走半个小时,然后逐步延长,到6周后,达到快走1小时的目标。接下来是10周慢跑,在慢跑阶段,慢慢地用跑步替代走路,你如果仍然肥胖指数过高,还是要慢慢来。每周慢跑3次,每次连续慢跑30分钟,每段慢跑之间都有2分钟的走路间歇。
方案二:4周带有长间歇走路的慢跑:对于一些不想从快走进入到跑步阶段的人,可以进行长间隙走路的慢跑。接下来进行4周短间歇走路的慢跑。记得在跑步前做走10分钟的热身运动;慢跑结束后也要做几分钟的减速跑。
通过上述2个方案后,如果你能做到不费力地每周跑3次,每次连续跑半小时。进入到一个跑者的阶段:按照接下来的12周计划,每周跑3次,你就能够在最后一周具备跑30KM的能力。
要牢记跑步运动一定要有耐心,一步一步来,不要急于求成,你的生理适应需要有时间,哪怕你原来是拿过学校的长跑冠军,但你现在不是了。要按计划锻炼,不要受别人的误导就跑快,记住你不是别人的陪练。
每周训练强度提升的幅度不能超过15%,否则容易受伤。也不要一口吃成胖子,每周都提高运动量。
既然开始跑步了,就请有规律地坚持下去,切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你的水平就始终在原地打转。
四、拥抱长跑比赛
也许你以为有慢跑就够了,但如果你足够喜欢跑步,慢跑肯定是不够的。你可能会跃跃欲试,想要参加一下比赛,这是可以理解的,想想看,我们周围有很多人就在参加10公里比赛、半马、全马。
如果你有跑步的天赋,骨骼系统也足够强壮,跑步时间大大超过1小时,并对比赛做了准备,就可以参加一些业余比赛作为起步。
想要获得好成绩需要天赋,短跑者和长跑者的肌肉纤维组成不同,顶尖长跑运动员的慢肌纤维含量更高,随便训练就能达到35分钟10公里的成绩。
作者给出了关于参加比赛的训练计划,从现在开始,你就不是一个单纯的跑步爱好者,你需要每周有4天要拿出来训练,每次至少半天的时间。作者给出了10公里6周训练计划、半程马拉松6周训练计划;25公里6周训练计划。这个训练计划非常详细,有慢跑、间隔跑,平缓长跑,速度跑等等。作者建议你在比赛中要坚持匀速跑,有很多人在一开始特别兴奋,到后来就不得不放慢速度。
马拉松,42.195公里,是跑步界人士的皇冠。2015年北马报名人数6万多人,最后3万余人参加比赛,北马的品牌价值已经与中超和CBA不相上下。马拉松训练不同于其他比赛,如果想要出成绩,必须全年坚持不断,每周至少跑3~4次。
马拉松跑有风险,我们每年都能听到因为跑马拉松突然死亡的恶性新闻,所以如果你想参加全马,你应该找个医生做一下检查。作者也根据不同目标的马拉松成绩给出了详细的10周训练计划。书中还讲述了越野跑、山地赛跑和极限赛跑,有兴趣者翻阅原书即可。
五、对儿童、女性和老年人的跑步建议
以上是针对一般人群的跑步建议,那么针对儿童、女性和老年人跑步的有什么建议吗?
有氧运动有助于孩子们控制体重,提高摄氧量。儿童12岁时的70%的慢肌纤维被开发激活,对日后有氧耐力活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儿童一般不耐热,汗腺没有发育完全,所以血液会流到皮肤区域代替汗液蒸发散热,过度运动会导致运动部位血液供应不足。
对孩子们来说,开发运动天赋和能力的最佳年龄是6~12岁,特别是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但他们的训练应该以随意、玩乐为主,形式越丰富越好。孩子们可以练习一些趣味性的跑步,如在合适场地光脚跑、带着指南针在山地、森林和草地上定向跑,在泥坑或小溪边进行障碍跑,跑步和骑车、游泳交替等等。只要他们开心,汗流浃背就可以了,这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耐力。
作者建议父母不应该让孩子过早地专攻长跑,长跑的最佳体能出现在成年之后。而且马拉松对孩子真的没有意义,我们现在能看到很多马拉松童星,10岁就能跑马拉松,可能他们的父母还引以为傲,但作者列举了众多创造纪录的马拉松童星,没有一个最后能跑到世界前列来。而且国际马拉松医学指导协会建议马拉松参与者至少应该年满18周岁。跑马会使未成年人的骨骼发生变形的风险,还可能导致疲劳损伤。
对于女性来说,女性受雌激素的影响,她的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中含水量和脂肪含量都高于男性,她们更灵活、柔韧性更好,但因为脂肪多,业余女跑步运动员的脂肪占重一般为20%~25%,明显高于男性的12%~17%。所以女性会比男性少10%~15%的体力。而且女性跑步的人群比例越来越高,美国女性马拉松参与者能达到40%。然而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就是女性夜跑者的安全问题,作者也给出了许多贴心的建议:比如要结伴去跑;避开昏暗的地方;不要被人找到规律;携带防身装备,比如催泪器、辣椒喷雾、电棍。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在各方面都产生了退化,相对于30岁时,75岁的人平均功能退化情况是这样肌肉总量只有30岁的70%;肺活量只有56%;脑重量也只有56%;最大摄氧量只有50%,舌头上的味蕾数只有35%。一般来说,通过锻炼能够老人们的身体可以年轻20岁,一个受过训练的70岁老人可以和50岁的人一样好。作者在2003年50岁时以32分31秒的成绩刷新了德国10公里的纪录,这是他最好成绩的87.7%。
作者对老年人的建议是要更多热身,避免骨骼受伤,要注重运动时间,而不是速度和距离,运动负荷的增加更应该循序渐进,增幅要小,时间要长。对那些参赛的老年运动员来说,过量锻炼是有害的,健康远比成绩更重要。
跑步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跑步能帮你健康,能让你聪明,还会拉你上瘾——快乐的无害的瘾,你可以在操场跑,也可以在美丽的森林、丘陵、乡村道路上跑,冬天特别寒冷时也可以在跑步机上跑步,或者穿上厚一点功能性服装,在寒风和大雪中享受跑步的乐趣。你在下雨时也可以跑步,有些马拉松的运动员就是在这种天气下取得好成绩的,因为雨水能够有效降温。
科学地开跑,你就可以轻松地享受跑步的福利!
1 跑步装备
脚跟有减震垫
首要稳定减震,其次轻便
下午去买鞋
大脚趾有一指宽空间
速干、双层织物
2 训练的控制方法
标准跑4步呼吸
快步跑3步呼吸
2步呼吸要减速
负荷脉搏=180-年龄,正负误差10。如超出则降低强度
最大负荷脉搏=220-年龄,控制在最大负荷的85%
3 跑步的正确姿势
身体和肩膀都要直立
手臂微微朝内,不超中线
大臂和小臂成直角
脚心着地跑,分散压力
花式跑法锻炼不同肌肉群
4 入门慢跑
计算BMI来选步行或慢跑
每周3次,2天1次,每周3-4小时
不要每周提高运动量
每周强度提升不超过15%
5 跑步建议
玩乐为主,不建议长跑
夜跑注意安全
& 5.3.1 更多热身,重时长,轻强度
随手点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人长跑简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