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受损右腿肌肉萎缩这个肉是肌肉还是什么左

小腿肉外翻是怎么回事_教育指南_百度教育攻略
在我们的认知当中,我们都是知道有的人小腿上的肌肉会出现一些异常的情况的。为了更好的了解这种异常,我们就要详细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的人会出现小腿肉外翻的现象。为了这些患者的健康好,我们要先弄清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解了这方面的具体知识以后,我们才能更有效的处理这一问题的。
一、o型腿分两种:
1.骨头真的弯了,这可能跟小时候有关,比较难纠正。 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 2.小腿肌肉外翻,大多数人其实是属于这个的。
二、小腿肉外翻的锻炼手段:
1、左边是标准的腿型,正常情况下小腿是可以合并的。但是有轻微0型腿的人,她的小腿合不拢,这就是我说的那种情况,小腿肌肉外翻。造成小腿肌肉外翻的原因就是,平时走路用力不均衡。一般是脚的外侧发力,锻炼了小腿外侧肌肉,所以外侧的肌肉会比较发达造成外翻。 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 2、如果你看你的鞋底,外侧磨损的比较厉害,那就是着用情况了。那么想要改变就要锻炼小腿的内侧肌肉。但是踮脚尖也是有区别的:脚尖外撇练的是内侧的小腿肌肉,而脚尖内扣则是小腿外侧肌肉。所以以后要外八字的提脚后跟,这样就有助于修正腿型,让弯腿变直。
要是我们没有了解到小腿肉外翻的具体知识,可能就不能更好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的。为了让大家不受到小腿肉外翻的危害,因此我们要多多矫正好自己体型上的一些问题。最后也希望小腿肉外翻的人们能够拥有一个完美的腿型,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腿一伸直,就会有一块肉鼓出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肌肉腿吗?-悟空问答
扫一扫,体验手机版问答
悟空问答App全新上线 看热点讨论 问明星专家
腿一伸直,就会有一块肉鼓出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肌肉腿吗?
腿一伸直,就会有一块肉鼓出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肌肉腿吗?
关注体态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我是张博士体态康复工作室的创始人张魏磊,谢邀!肌肉腿,顾名思义,就是小腿肌肉过于发达,超过了正常人的审美标准,尤其是女性,如果小腿粗壮,会极度影响美观。但是很多女性由于脂肪较厚,也会看起来腿很粗,这种情况只要整体脂肪含量降低了,小腿就会瘦下去,所以你应该先判断一下,用手捏捏小腿的皮下脂肪厚不厚,另外抬起脚后跟体重,看看小腿肌肉线条清晰吗,如果线条清晰还很粗壮,那么就是肌肉腿啦!出现这种肌肉腿可能是由于哪些原因引起呢?1、步态动作不正确,走路过程中小腿肌肉发力过多,大腿前群肌肉和臀肌用力较少;这种步态典型的特点就是腿向后蹬伸的动作不明显,而身体重心上下起伏比较大,走路一跳一跳的感觉,这时候小腿就会过度的发力,而臀肌没有发挥伸髋的功能,长期这样走路小腿就会变得粗壮肌肉发达。正确的调整方法是脚尖向上勾起来,尽量减少下压的动作,而从支撑到等伸转化时,要充分向后蹬而避免向上蹬,感受臀肌紧张起来把大腿向后拉,驱动身体向前运动的感觉。2、腿型也会影响小腿肌肉,如果你有踝内翻、足外八、膝内翻、O型腿的问题,如下图所示,脚掌的承重点会偏向外侧,小腿外侧相对而言会承受更大的负荷而易于肌肉肥大,这种情况下要针对腿型训练,调整O型腿,具体方法我的头条号里有介绍;3、,如果你有踝外翻、足内八、膝外翻、X型腿的问题,如下图所示,你的小腿内侧肌肉很可能在步态动作中承重过大,而出现肌肉肥大的情况,这时应该针对性的训练调整步态模式和足底承重,矫正X型腿,才能让腿型更好看。另外,平时走路或跑步,或各种体育运动后,一定要注意小腿肌肉筋膜的松解,通常用泡沫轴就可以进行,这样可以避免筋膜紧张,释放小腿肌肉张力,促进小腿血液和淋巴循环,减少水分滞留,这样也会让小腿看起来更修长。作者
是肌肉型小腿。但是人比较胖,可能也有脂肪。怎么瘦大腿和小腿锤完腿部在睡前要平躺再登一百个自行车 我自己不喝任何碳酸饮料有一年了。晚上捶腿和蹬自行车也有半年多了,真的有效果。不喝碳酸饮料有利于脂肪的不堆积和不流失钙质。捶腿和蹬自行车有利于腿部肌肉放松脂肪的松弛。我现在也一直坚持。晚上五点之后不吃东西。睡觉之前捶打,连带小腿也瘦。虽然我的方法有些缓慢,拍打大腿内侧和外侧100下但不要太用力哦,也顺便捶打小腿,如果小腿比较粗是肌肉型那就找小腿肌肉块用力的揉捏。腹部也瘦些了。大腿瘦的明显,会有些疼但坚持下来也有效果肌肉会变松弛减的更顺利哦,但坚持就是胜利为了自己的身材,值了,肌肉紧绷的小腿通常不容易变瘦,所以运动前后的首要步骤,是要打松结实的小腿肉肉。方法很简单,坐在平面上,把脚自然弯曲成90度、小腿粗壮经常做这组拉筋运动,手握空心拳敲打小腿肌肉的地方,轮换着敲,让右脚慢慢地抬高。柔软度不好的人,可以将手部抓在脚踝或是小腿的地方,用双手拇指,由上至下拍打小腿两侧和后侧。  2、食指和中指揉搓小腿肌肉群,手法要稍微用力,感觉微微发热或发疼效果最好,每条腿每次按摩5分钟左右,保持住,双手往前延伸抓着脚趾。  拉筋法  腿部肌肉紧实,保持两个八拍。  双脚脚外侧着地,双手抱肘于胸前,身体前倾。这个拍打动作还也可以睡前进行,每次不少于200下,能有效促进循环,帮助放松紧张的小腿肌肉,减轻浮肿,坐在地上或瑜珈垫上,然后换右边,头向腿靠紧,慢慢下沉,保持两个八拍,用双手拌住小腿外侧,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在运动后一定要进行腿部拉伸动作,让小腿线条变得修条苗条。 2/用双手抱住左腿,使胸紧帖腿部,正确的跑步训练都有利于将腿部脂肪转化为肌肉。有人认为跑步会让腿部变粗,而事实上对于大多数腿粗的情况,让你做起来较轻松。  3将下巴往天花板抬高挺胸吸气。  长跑法  坚持每天长距离慢速跑,可以帮助重塑腿部线条,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用右手够左边的地板,二拍内左一下右一下,然后换做一边各二个。  3,双脚并拢站,弯腰,多是由于脂肪囤积造成,即便你是属于肌肉和脂肪混合性,心里数二个八拍,改善小腿线条。而要决就是每天坚持40分钟左右的慢跑或快步走,可以通过对韧带的练习达到拉伸腿部线条、修长小腿的功效   瘦腿捏揉法  在沐浴之后在腿部涂抹具有燃脂紧实功效的纤体服液,坐在床上或地上,小腿肌肉放松
首先,判断是不是肌肉腿,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手去捏:捏的起来是脂肪;捏不起来就是肌肉。其次,再来解释一下鼓起来的肉是什么:是因为日常坐、行、立时姿势不正确导致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肿大,才会导致小腿比较大。最后,小编科普一下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小腿肌肉分为两块,一块是大的圆球状的肌肉,叫做腓肠肌;一块是长而扁平的肌肉,在肌肉深层,叫做比目鱼肌。如果腓肠肌肿大,小腿就会看起来很粗;如果比目鱼肌纤长,小腿就会看起来纤细。从上图可以看出,如果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在发展程度上取得平衡,并且紧实小腿,整体的视觉效果就会有一个明显的提拉,小腿线条就会比较流畅顺滑,显得小腿纤细。所以,如果腿部有肉鼓起来,就要从根本上调节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使其取得平衡。
这是脂包肌吧,我就是这样,经过下面方法瘦了不少,也走了挺多弯路的,两个步骤1,先坚持热水泡脚,配合精油进行按摩,要用力,最好针对小腿具体穴位,经常拍打,敲胆经,坚持一个月左右大概肌肉会慢慢变软,如果不明显也不要放弃要坚持2,等到变软后,我是用节食和无氧运动的方法进行的小腿变细塑型,因为像这种腿真的超级难瘦的,它既不是长期运动形成的肌肉腿,也不是过度肥胖造成的脂肪腿。我觉得思考自身可能是因为长期走路或者跑步时姿势存在问题,小腿用力过度的原因吧,所以用无氧运动的话感觉有加剧的危险,所以呢,我就选择了节食全身减脂,无氧运动进行塑型。友情提示^O^平时吃东西最好清淡一点哦,我以前也是这样腿型,感觉可能和我长期吃辣,有点重口味也有关系。还有就是也有人说小腿粗,里面可能是脂肪细胞的数目过多,形成的脂肪团。也有人说是硬脂肪,我也不是专业的,姑且认为是脂包肌吧。反正绝对不是肌肉腿的,肌肉腿很难练出来的,除非是专业的运动员什么。为了瘦小腿我也是痛苦了好久,现在虽然也不是小鸟腿,但是至少没有那么粗了。希望对头条的小姐姐们有帮助?
没肌肉你还能维持日常运动吗?是个人都能突出这一块其次我很怀疑女生对肌肉腿的认知是什么样的。我所认为的肌肉腿是你绷紧大腿,用手在大腿表面掐起来的只有皮肤才叫肌肉腿,但一般情况下这种腿只出现在运动员和极瘦的人身上。女人有天生腿部粗壮的人万里挑一,大部分觉得腿粗的都是肥!肉!腿!我再次强调,肥!肉!腿!!!所谓自己肌肉腿,很结实的就一个原因,体重过大,下肢要时刻负荷过大的体重导致肌肉增长,但更多的是肥!肉!,来跟我念:肥肉!!!肥肉!!!肥肉!!!!觉得自己股四头肌外翻的姑娘,那只不过是肥肉按照规律长在了该长的位置,视觉上就像肌肉外翻,现实是肥肉外翻。这种体型多出现在个子比较矮,上下身比率平均,说白了就是腿短的人身上,因为人体肌肉的含量都是恒定的,较短的骨骼肌肉必然会比长骨骼更多出现堆积感。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别去羡慕高个子和天生耐力肌纤维发达的人,自己的体型只有自己能改变。所以不要意淫自己是肌肉腿而逃避现实,肥肉就是肥肉,原因就是体脂过高,合理饮食,坚持锻炼,身体会自己调整比例的。当然了,咱也不能一杆子打死,还是有一些女孩是天生的力量型选手,这类人体型大都是梨形身材,盆骨更大,臀部也更大,下肢力量不小,若要保持纤细的体型,需要更严格的控制饮食,吃慢速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充分,垃圾食品和甜食基本就戒了吧,而且还要配合大量的有氧训练,才能控制肌肉,一些早年间练过举重短跑跳高之类的女生,就更需要仔细认真的规划自己的生活和训练,拉伸一定不能马虎,每次训练结束以后都要充分拉伸,买个泡沫轴自己给自己按摩,剩下的就听天由命了。
即使你上半身苗条,但是有一对“大象腿”还是会影响到整体的美观性,让整体看上去缺少了女性的纤细柔美感。每个女孩都渴望拥有一双修长笔直的“大长腿”。到底该怎么瘦小腿呢?自己的小腿,硬邦邦的一块,是不是已经变成肌肉腿了?别担心,我们来看看,你的小腿的肌肉,到底由哪几块构成。腓肠肌:我们觉得硬邦邦的肉,就是这一块了!腓肠肌过于发达,就会使得小腿看上去粗壮。比目鱼肌:从视觉上拉高、拉长小腿!当我们的小腿腓肠肌比较发达,比目鱼肌则相对较弱,这就导致肌肉的发展不平衡,小腿看起来比较粗壮,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小腿很粗。知道了小腿粗的原因,我们就需要对症下药了:方法一:拉伸,腿部肌肉均衡发展通过拉伸,可以很好的把把肌肉分摊开来,让肌肉线条更好看实现平衡肌肉,从而达到瘦小腿的目的。但是你一定要注意,尽量针对比目鱼肌进行拉伸!!!在相对屈膝的情况下,你主要拉伸的才是比目鱼肌哦。相比之下直腿拉伸对瘦小腿的意义并不大,比如下图这样!在拉伸过程中,你应该感到被拉开的是小腿下方和深层的肌群,而不是小腿肚子。这样,你改变了小腿肌肉的配比和形态,就能更好地避免小腿变粗了。最后,为大家介绍两个拉伸比目鱼肌及小腿后侧的动作:1.站姿阶梯小腿拉伸主要肌群:比目鱼肌次要肌群:小腿后侧动作描述1)选择铃片或有高度的重物做辅助。单脚站立,拉伸腿的前脚掌落在铃片上,后半部分保持悬空。两手扶墙保持平衡;2)放松整个脚掌使得脚跟处往下压,感受整个小腿后侧有拉伸和酸痛感,保持拉伸动作30-60秒,然后换另一侧,重复。2.坐姿屈膝小腿拉伸主要肌群:比目鱼肌次要肌群:腓肠肌动作描述1.坐姿,拉伸腿保持膝盖弯曲,两手扶住拉伸腿的前脚掌保持平衡;2.将前脚掌尽量向身体方向靠拢,感受拉伸腿小腿后侧被拉伸和酸痛感,保持拉伸动作30-60秒,然后换腿,重复。方法二:按摩瘦腿方法按摩最直接最有效的腿部塑形方式,通过按摩刺激腿部的穴位,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排出毒素、消除水肿,同时还可以通过刺激分布在双腿上的重要穴位调整荷尔蒙分泌。大家可以在晚上泡脚的时候多多按摩。1、用两手一边捏小腿的腿肚子上的肌肉,一边从中间向上下按摩,不断变化按捏的肌肉,每条腿按摩3分钟。2、就象家里做家务的时候拧抹布一样,左右拧小腿腿肚的肌肉,从脚踝到膝盖不断改变拧的地方,每条腿坚持3分钟。3、用两手握住小腿,大拇指按住小腿前面的腿骨,从下往上按摩,重复3次。除了拇指,其它手指也要相应加大力度按摩肌肉。每条腿坚持3分钟。添加公众号:shoulianfangfa(长按可复制哦),学习更多体重管理技巧、排毒养颜的精彩内容。
判定方法:用手捏一下,身上,只要能捏起来的部位通通都是脂肪,无论软硬。想想看,肌肉是包裹身体骨骼,支持肢体运动的具有强力韧性的组织,怎么可能被手一下子捏起来!如果你捏起来的真是肌肉,那么捏起来的部位肯定无法正常活动,而且非常疼,扭一下脚还很疼呢,何况是把肌肉捏起来,肌肉根本不可能被手一下子捏起来的。好多MM的大腿,小腿捏起来硬硬的就以为是肌肉,其实不是的,只是脂肪组织被撑得大大的,互相之间挨得十分紧凑,所以才有会硬硬的感觉。单个脂肪细胞特别大的时候当然是很难减了,所以总有MM错觉自己是肌肉型的。2.肌肉形成原理:肌肉除去水分,80%的成分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因此要增强肌肉,就必须补充蛋白质。同理,要想消耗掉肌肉,首先要尽量减少蛋白质食品的摄取。3.具体操作方法:首先要在身体脂肪含量低的基础上减,然后戒掉一切肉食,因为肌肉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蛋白质,为了减掉肌肉就要限制蛋白质的来源。不过不要全戒蛋白质,可以食量用牛奶、鸡蛋等代替。然后做小腿的小重量、多次数的肌肉练习,目的是消耗肌肉。可以用提踵(踮脚尖,把脚后跟抬起、放下)一组做50个,每天做3到5组。
动作1:深蹲+单脚前蹬腿 左右各20-30次  如果你的腿像上图这样,那才是真正的肌肉腿。这样的肌肉腿,也不是随便就能练出来的。在国内有这种肌肉腿的女生应该屈指可数吧。  好了,妹子们不要整天说自己肌肉腿。你那是还没有被开发的脂肪腿,当脂肪含量降低了,腿部肌肉质量提高了,线条练出来了,你的腿就会像下图这样。练习要求:  每次练习前先进行5-10分钟的准备活动,比如慢跑、动态拉伸等。  动作之间尽量不休息,做完整套动作后休息2-3分钟。  练习者根据自身体能情况,进行2-3个循环训练。  体脂含量高的还需在腿部训练后,再进行至少2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
我也是小腿明显有一块肌肉哦、哈哈 之前做过刮痧说是可以瘦腿、然后一点用也没有肌肉腿很难瘦的。
嗯,我觉得就是肌肉腿,肌肉腿真的超难瘦的!
28个回答被折叠
正在为您加载更多大腿肉松弛怎么办,大腿肉松弛怎么减肥,大腿肉松弛怎么紧实 - 七丽女性网
大家都在看
大家都在搜
大腿肉松弛怎么办 6个动作紧实大腿肌肉
来源:七丽女性网
很多MM发现自己的大腿不仅肉多,而且那个肉还松松垮垮的,一动晃个不停,实在是难看。那么,大腿肉松弛该怎么办?众所周知,运动法是最好的能把肉变紧的方法,下面小编教你的几种怎么紧实松弛的大腿肌肉的方法很有收藏价值哦。
大腿肉松弛之叩打臀部做法:取俯卧位,两手相持于颏下开始。用左足跟轻轻叩臀部约10次后,换右足做约10次。效果:伸展大腿股四头肌。注意:在足跟接近臀部时,要将肌肉充分伸展。大腿肉松弛之两腿交叉做法:直体仰卧开始。两腿向上抬起与上体成直角,两膝略弯,先左腿压右腿,后右腿压左腿,交叉运动,快速15次左右。效果:紧实大腿肉,使太粗的大腿变细。注意:肌肉放松和掌握练习的速度。大腿肉松弛之分腿下蹲做法:双腿打开,略大于肩宽,脚尖向外,指向10点钟和2点钟方向。慢慢向下蹲,用2个时间单位(可以在心里默数1,2)来完成下蹲的动作,然后保持下蹲姿势1个时间单位,最后再用2个时间单位将双腿伸直,回到刚开始的姿势。效果:下蹲姿势锻炼紧实腿部肌肉。注意:下蹲时注意动作做到位,否则影响效果。大腿肉松弛之侧腿绕圈做法:双膝伸直,臀部微曲,让躯干和腿部保持一个小小角度。左腿抬起15-20厘米,大腿根部和臀部用力,让左腿顺时针绕圈8次,接着逆时针绕圈8次后放下。此为一节。重复三次后换边。效果:锻炼核心腿部肌肉,有效紧实腿部。注意:绕圈时注意腰部安全,不要速度太猛,以免伤到了。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学习心得体会 另解走路功台湾宫派八卦的传人何静寒老师(肢体皮肉的阴阳要使用内侧肌肉 仅使用阳面肌肉会把我们的四肢带离身体的中心)
我的图书馆
学习心得体会 另解走路功台湾宫派八卦的传人何静寒老师(肢体皮肉的阴阳要使用内侧肌肉 仅使用阳面肌肉会把我们的四肢带离身体的中心)
&体会:常人走路的问题3 如果稍加注意,是否存在此问题?
走路功之五~重力+重量+速度=傷害(何静寒)
坐在路旁观察每个人如何走路是很有趣的消遣,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功课。在此我们去异求同,看看大家是怎么走路的:(假设由站立姿式,左腿先行)1.把身体重量移到右腿。2.迈出左腿,此时重心还在右腿。3.左脚跟落地(多数人此时左膝打直),身体重量同时由右腿移到左腿。4.右膝弯屈向前摆动,重覆2-4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外八字,有人内八字,有人踏行在一条线上,或两条平行线上,或两条交叉线上,当然也有人蛇行。
无论如何,最大的问题发生在动作3:1.当左脚落地、重心前移的同时,左腿每一个关节(甚至经由脊椎关节直达颈椎)都承受三个力量的冲击~1)从地面产生由下往上的「反作用力」2)因为重心前移产生由上往下的「体重压力」3)由行动产生的「动态重力」这三种压力与体重和行进速度成正比,而最大的冲击点往往就在膝关节和腰椎关节。
2.左腿前迈的同时,身体重量完全依赖右腿支撑,重心前移的时候也是靠右腿之力把身体重量推向左腿,绝大多数的人都把这个艰巨的任务托付给右膝承受,而右膝的压力也与体重和速度成正比。
3.多数人在左腿迈步凌空的时候,关节都不在正确位置,所以落地之时关节不能平均分担压力,常此以往,导致关节某些角度快速受损,这个伤害也与体重、行进速度、运动方向以及地面平整度有关。
这些压力和伤害在我们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值一提,但债主总在我们没钱的时候上门,没有一个活人逃得掉。这么针对这些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案呢?
走路功之六~解決之道(何静寒老师)
问题一:当前脚落地、重心前移的同时,前腿关节承受的冲击来自于「从地面产生由下往上的『反作用力』」与从上往下的「体重压力」加「动态重力」。解决方案:1、「地心引力」与「反作用力」属于自然法则,不可改变,因此必须顺从而加以利用。2、前脚落地的同时控制前腿关节以至于体内的动能向上抽拔,所以身体虽然不可避免的因「地心引力」而下落,但身体内在的控制却是顺应「反作用力」而上拔,不但减轻关节的冲击,更使身体显得轻快。
问题二:前腿迈出时,身体重量完全依赖后腿支撑,重心前移时用后腿之力把身体前推,使后膝承受过大的压力。解决方案:1、改变身体的平衡,放松后上背肌肉,使胸腔向前移动,此时的身体姿态是胸腔在前,腹腔在后,如同前述孩童模样。2、因为「地心引力」的作用,身体必然向前倾倒,待重心前移时,适时跨出前腿支持重心。3、跨出的前腿必须膝盖微弯,保持弹性并实施「问题一」的解决方案。4、如此一来,身体是利用「地心引力」而移动,双腿只是适时交换以支撑重心,不须耗费力量推动身体。
问题三:多数人在前腿迈出时,关节都不在正确位置,所以落地之时关节容易扭伤受损。解决方案:根据前述的行动法则,关节的力量向上抽拔时已使关节归于正位,又因顺从「反作用力」,关节的压力减轻,不易扭伤或磨损。以上的解决方案看来不难,但牵涉到细微的身体控制,对孩童以及所有的野生动物而言,这其实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但所谓「用进废退」,对多数现代人而言,这些「本能」以经退化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地步了,好在这些筋骨关节还在自家身上,稍为亲近亲近一定可以再续前缘。
走路功之七~ 開始練功,建立新習慣(何静寒老师)很少人会自问:我为什么这样走路?为什么这样讲话?为什么喜欢吃这个不喜欢吃那个?为什么都是这种穿着?为什么从事这个行业?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高兴?为什么我会成为今天的我?很多人会发现答案是「习惯」,甚至有些人会很满意的说:「这是我的习惯!」,好像小说戏剧里听到某句口头禅就知道某人到了,那个「习惯」代表了那个人。
有位媳妇烧鱼,无论大小都一定要去头去尾,她夫家看着奇怪就问她「为什么?」,这媳妇说:「不知道为什么,我妈妈都这样」,回去问妈妈,也说:「不知道为什么,我妈妈都这样」,又去问外婆(幸好外婆高寿),外婆说:「我那个时候家里锅子小,放不下一条鱼,所以只好去头去尾」。
「习惯」不代表「正确」,「习惯」只会让我们「不知不觉」。「不知不觉」的结果可能是「傻人有傻福」,也可能「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在今天这个超速变化的时代,我想后者的可能性会大一点。我们无论学什么都要「练习」,「知而不习」不如不学。「练习」的目地就是「改变旧习惯,建立新习惯」。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所以他会成为「圣人」,对有些人而言,「改变习惯」并不是快乐的经验,起码很多人都不习惯去改变习惯。
无论您今年贵庚,一定都走了几十年的路,不知不觉建立了一套「走路的习惯」,这种不知不觉建立起来的习惯最是坚强顽固,需要莫大的「毅力」和「觉察力」才能逐渐「汰旧换新」。
我大胆推测一下,您这种「不知不觉的习惯」可能不只「走路」这么一件,有些对您可能「不知不觉」的有帮助,有些可能「不知不觉」的有害处,但这么「不知不觉」下去,总不像「活着」的态度。
有关「走路」的道理已阐述如前,这是笔者能做的部份??,接下来的练习部份,完全要靠您自己走过。有胆挑战自己数十年的「习惯」!笔者先在此致敬!您会发现,随着一天天的自我突破,您改变的不只是「走路」!
走路功之八~髖關節開闔練習(坐姿與站姿)
「髋关节」(俗称「胯」或「大转子」)是连结大腿骨与骨盆的关节,是我们最大、最强壮、最性感的关节,这里是腿的起点,举凡我们坐呀、跪呀、蹲呀、爬呀、跑呀、跳呀、踢呀、踩呀或摇摇「电动马达」等等,都需要这个关节的充分配合。
但是自从我们的生活逐渐现代化之后,日常的肢体习惯发生根本的变化,蹲马桶变成坐马桶、坐姿变成倚靠、爬楼梯变成站电梯、生活里的进进出出都是「如履平地」,请回忆一下,您今天抬了几次腿?
现代化提供我们舒适的生活,但潜藏的危机也足以使我们弱化、退化,乃至于与自己疏远了。
髋关节的活化与否不仅仅关系到走路,它更是脏腑的能量得以循环的重要关卡,如果髋关节僵硬阻滞,五脏六腑产生的能量不能随着气血流通,就会像驾驶时常在低速档猛踩油门,多余的燃油沉淀堆积,内部的热能无处散发,而终将伤害引擎。
有人形容双腿为「第二心脏」,其功能是否有效,必先取决于髋关节。【练习一】一、坐在地板或椅子上,骨盆紧靠墙壁或椅背,坐地者双腿伸直,脚跟前蹬,脚尖后拉,坐椅者左腿向前伸直,与骨盆成九十度,强健者腿悬空,虚弱者可置于脚凳,右脚以正常坐姿置于地面。
二、由左腿开始,从髋关节把腿抽入骨盆,使关节密合,膝盖不可弯曲,骨盆不可摇摆,上身放松,不用肩膀之力,不用腰背之力,只用髋关节本身的力量完成动作。
三、开始我们会用上很多不必要的肌肉来做这件小事,没有关系,确定大腿抽入髋关节后,维持不动,从肩膀开始(如果你有呰牙咧嘴,歪脖斜眼,就从头开始),往下到背、腰、手臂、后臀到腿,有觉知的把不必要的肌肉一一放松,最后只留下少许必要的肌肉维持住髋关节的密合,感觉并享受这个放松的过程,记住那个必要的肌肉,这里我们就开始需要静心,享受过程,不要急于结果。
四、确认只使用少许必要的肌肉后,把髋关节放松,往外推出,膝盖与脚踝维持不动,推到最大限度时停住,重复【三】的经验由上往下放松,找出必要的肌肉。
五、坐地者左腿抽入时,右腿放出,然后右腿抽入,左腿放出,重复施为,坐椅者腿酸后换腿练习。
【练习二】采立正站姿(体弱者可扶一稳定物件如墙壁、树干等协助平衡),从左腿开始,遵循【练习一】的要领把左腿抽入左胯,此时会左腿短、右腿长,注意身体不可因而歪斜,其他练法与坐姿相同。
【练习三】前述练习也可以平躺姿势施为,对卧病在床者很有帮助,也可作为睡前与醒后的暖身练习,但床不宜太软,应以保持脊椎正直为度。注意事项:一、本练习初期如果使用过多力量会导致脸红、心跳、呼吸急促、全身发热,请暂停、放松、恢复自然呼吸,即可改善。二、本练习中期会导致腰、背、臀、腿肌肉酸痛是正常现象,放松、散步,即可改善。三、本练习后期会因阳气上升导致性欲略增、性能力略强,请不要想太多,喝口水,平常心。
走路功之九~ 使用内侧肌肉
中国人喜欢用「阴、阳」来区分事物,对「身体」当然不会例外,我们在此不谈五脏六腑、身心气血的阴阳,只??谈一下肢体皮肉的阴阳,用来说明我们练习牵涉的肢体部位。
假设我们还在用四肢爬行,身体表面有两个大的区分~太阳晒得到的部位和太阳晒不到的部位,前者为「阳」,比较黑,后者为「阴」,比较白,所以背为阳、腹为阴,手背、脚背一侧为阳,手掌、脚掌一侧为阴。
我们通常喜欢用「阳面」肢体,因为阳面的肌肉比较强壮,阴面通常比较私密或脆弱。
但是「阳」如果没有「阴」的支撑,除了唬唬人,其实没什么大用,更重要的是,使用阳面肌肉会把我们的四肢带离身体的中心~「脊椎」(看看那些「健美」的肌肉男女就知道了),这个时候肢体分离,「肢」得不到「体」的帮助,只好各自为政,自己把自己「五马分尸」了,很多使用身体的错误,都起始于这里。
当我们在做前述【髋关节】以及本书所有的练习时,甚至你打太极拳、练气功等等肢体运动时,请记住使用「阴面」的肌肉。
比方练习从髋关节把腿抽回骨盆时,如果使用阳面外侧肌肉,你会明显的看到整条腿向外张开,两腿之间的「会阴」部位(骨盆底部,两腿之间那块小肌肉)随之松垮下坠,而如果你使用阴面内侧肌肉,你会明显看到两腿向中间靠拢,「会阴」部位随之收缩上提,这个小动作是上一章提到的「性能力略强」的决定因素,我知道您或许不在意性能力的强弱,但是这也与「生命能量」的聚散有关,一定要弄清楚。
要改变使用阳面外侧肌肉的习惯需要一段时间,或许您会害怕使用阴面内侧肌肉会不会使阳面萎缩?
请放心,阳面肌肉就像男人一样总爱出锋头,练习阴面肌肉的时候,阳面也闲不住,而男人如果太强势,女人就会受到压抑而积弱不振,人体是一个小宇宙,若要这个宇宙平衡,就要「济弱扶倾」,让女人出出头。重要!重要!重要!重要!重要!重要!如果这本书只帮助您学会这个,我也可以问心无愧了。
走路功之十~ 站姿調整
「走路」是从「站姿」开始的动作,其间有一个由「静」到「动」的过程,所以在我们走路之前,先要把这个静态的站姿准备好。
其次,我们日常的身体姿态,通常包括静态的坐姿、站姿和动态的走姿,其所占的时间比例,上班族可能坐姿第一,服务业可能以站姿取胜,所谓滴水穿石,时间的力量非常可怕,长时间错误的静态姿势对于身体的伤害可能远胜于短时间的动态。
「站姿」也是一种身体语言,所以因应不同的需求而有不同的表达,有严肃的、潇洒的、恐惧的、妩媚的、委屈的、强悍的、意气风发的或心灰意冷的等等,如果是暂时的姿态,无所谓伤害与否,如果那些「暂态」变成了习惯,或是成为自我认知的一种象征,那就是心里学家的事了,不在本书讨论范围。
以下建议一种自我检视的方法,无论您目前习惯于什么站姿,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改正,并且作为我们学习走路前的准备。
【站姿自我检视法】人类的「姿势」是由「骨骼」建构起来的,而骨骼架构又是由「关节」衔接起来的,所以,简单的说,「姿势」正确与否其实就是决定于「关节位置」。
一、按照您习惯的方式站立,感觉脚底的压力是否平均?是否外侧太多?内侧太少?脚跟太多?脚掌太少?放松脚内骨骼,??把脚底压力调整到平均,起码您感觉平均了,压力的中心会自然落在所谓「涌泉穴」(脚底心稍前)的位置。
二、检查脚踝左右前后的压力是否平均?两脚间距太大,脚踝内侧比较吃力,太小则相反,脚踝的调整牵连到脚底压力,身体前倾时脚踝前方与前脚掌吃力太多,身体后仰则偏向脚跟,调整到感觉平均时,您会发现适当的两脚距离大约正是所谓的「与肩同宽」。
三、脚踝放定了之后,往上检查膝关节,有没有太往后弯?大部分的女性都会如此,膝关节衔接大腿骨和小腿骨,寻找一个中心位置,在周遭肌肉都可以放松的情况下,它们可以像堆积木一样的叠在一起,处于灵活而稳定的那个端点。
四、髋关节是腿与骨盆的衔接点,这是身体最大的关节,周围包裹着强壮的肌肉,所以这个关节也最容易错用而不自知。
在膝关节处于正位的条件下,调整骨盆就可以调整髋关节,摸摸自己的骨盆两侧,大拇指抵住上端最突出的两点,中指抵住髋关节的突出点,把这两个点连成一条垂直线,如果小腹前凸或臀部后翘,这条线就会前后倾斜。
如果您一时找不出这条线,无妨慢慢的左右前后摇一摇臀部,我发现很多人不好意思做这个动作,或许是因为对「性」的观念太过保守和压抑,您可以趁洗澡的时候做这个动作,把臀部摆动到四周的极限,当您体会到四周的极限位置,您就知道中心何在了。
如果把骨盆正确的安置在大腿骨上,我们会发现鼠蹊那条线会向内形成一个沟槽,腹部和臀部肌肉都可以放松,骨盆承受的重量循着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流畅无阻的直接下达脚底,轻松却稳定。
五、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人体架构则是相反,能把下半身放正,上半身也不会差得太远。
比方如果骨盆放正了,表示臀部已经放松了,那么荐椎(夹在骨盆里的那一段脊椎)就会轻松的落下,腰椎的压力也顺着骨盆随腿而下,得到纾解。
通常腰椎像是夹在婆婆和先生中间??的小媳妇,承受上身向下落和下身向上顶的挤压,荐椎能松落,腰椎的问题就解决一半了,婆婆那一半比较麻烦一点。
六、现在我们要把躯干从横隔膜分为上方的胸腔与下方的腹腔两个部份,脊椎也分为胸椎和腰椎,人体解剖图显示胸椎向后弯、腰椎向前弯的S形,很多人太迁就这个S形,逐渐把小S养成大S,造成驼背凸腹的体态。
脊椎是有弹性的,所以活人的脊椎有从S到I或I到S的空间,我们的脏腑挂在脊椎上,I的时候脊椎上下伸展,脏腑的活动空间增大,S的时候空间变小,S的屈度越大,脏腑的挤压越严重,如果您喜欢住大房子,您的脏腑也有相同的渴望。
刚才我们放松荐椎,使腰椎向下伸展了一点,现在我们来引导一下胸椎,看能不能让出一些空间。
回想一下前述胸腔在前,腹腔在后的幼童姿态,再想想四足动物,比方虎、豹,或者据说是我们祖先的猴子、黑猩猩,身体重要器官都被保护在脊椎下方,而且是不是胸腔比较大而重,腹腔比较小而轻?这种结构适合奔跑和战斗,当我们站起来之后,变成身体大部分的重量都在脊椎前方,而胸腔仍然大而重居于上,腹腔小而轻居于下,这种前重后轻,上重下轻的结构应该会使我们往前倾倒,幼童就是在这种结构下行动的。
只是我们长高之后为了保持平衡,不得不把胸腔后移,同时把腹腔前挪,而形成我们现在一般的体态,也让我们付出很大的代价。
现在试试看,把肩胛骨(背后肩膀下方那两块扇形骨)移向脊椎,再连同肩膀下沉,您会发现肩胛骨下方的那两块肌肉放松了,现在放松胸部,奇怪的事发生了。
胸椎竟然因为胸腔往前移动向上推直了,慢慢注意这个变化,放松相关的肌肉,觉察骨骼的移动,深深吸一口气,吸满胸腔,感觉骨骼被撑拔开了,然后缓缓吐气,肌肉下落,胸椎保持在正直的位置上。
「上拔下落」不仅解放了腰椎的压力,也使得每一节脊椎都因伸展而减低压力、保持灵活。
七、胸椎上推也给予颈椎支持的力量,庞大、沉重、复杂的头颅就像指尖的篮球,轻轻的摆在颈椎之上,颈部的肌肉才能得以放松,气血才得以顺畅流通。
八、此时您会觉得头顶中央的「百会穴」附近空空暖暖的,深深吸一口气,感觉满到了百会穴,吐气时感觉气息像水一样,从上往下流过每一个您调整过的关节,有感觉不顺畅处,调整回来,再做一个呼吸,直到通体舒畅为止。这就是理想的「站姿」,只使用极少的肌肉力量,关节相互叠在正确的位置上,与地心引力合成一条垂直线。
走路功之十一~髖關節走路練習
髋关节是腿的「根节」(膝关节是「中节」,踝关节是「梢节」),又是下肢与躯体的交通枢纽,我们在【髋关节开阖练习】中已经有所体会并且应该稍微强化了这个关节,现在可以进一步来运用了。
【练习一】一、采站姿,或一手侧面扶墙保持平衡,体弱者也可以背部靠墙。
二、用【髋关节开阖练习】中的方法把髋关节抽入骨盆,不同的是这里要放松膝关节和踝关节,让「中节」和「梢节」随着「根节」的抽拔自然提起,膝盖自然弯曲,待大腿与地面平行时,停留一下,感觉膝关节与踝关节确实放松了,仍然由根节缓缓放下,膝关节与踝关节随地心引力自动调整,小腿松松的坠落,应该一直与地面垂直。
三、一腿练完,换腿操作。【说明】一般人走路(或跑步)都是由膝关节带动腿部动作,也就是由「中节」控制「梢节」和「根节」,就像把一根伸直的绳子从中央拉出来变成三角形,绳子的两端会往「中节」收拢,这虽然是调整腿的长短便于走路的好方法,但也使髋关节离开骨盆,阻断了腿与躯体的联系,也使得「生命能量」向下沉沦。这个练习是用把腿拉向躯体的力量走路,注意放松膝关节的感觉,有一道暖流经过膝关节,直达脚底。
【练习二】开始用这个方法缓慢的走路,骨盆不要歪斜摆动,暂时可以不要管上身,把注意力放在整条腿上,提腿的动力和落腿的压力都在髋关节上,其余部位都闲闲无事,只随着地心引力弯屈或伸展。
走路功之十二~調整重心、利用重力
好,恭喜恭喜,现在您会用髋关节,会用内侧肌肉,也会轻轻松松站得挺直了,但是完全平衡的状态不会动,我们又不希望用腿的力量来移动身体,那我们怎么从站立的静态,转换成行走的动态?
其实秘密很简单~打破体态的平衡,使重心倾向于我们要行进的一方,适时用腿来承接身体,让地心引力带着我们行动,所以我们只要做两件事情:
一、打破平衡,调整重心这个要领适用于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移动,这里我们只举前进为例来说明。
从平衡的站立姿势,再放松肩胛骨以下部位的「深层肌肉」,一直放松到脊椎,于是整个胸腔就会因为其不平衡的重量,向前移动一点点,只要足以打破平衡的一点点就够了,于是上身就会向前倾倒,这是由静转动的契机。
二、随势移步,适时承接1、当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同时,选择一条腿,比方左腿吧,用髋关节把左腿提起来,如果能维持膝关节放松,那么小腿会一直与地面垂直(因为引力)。
2、当身体重心往下落的同时,刚好左脚也着地,承接住重心,请注意,一定要用大腿内侧承担压力。
3、上身的不平衡仍然顺着重力往前移动,右腿继续上述动作。所以,走路的第一个观念是,把自己交给地心引力,我们所要做的只是稍微改变体态,两条腿适时的接住身子,就足够了。
走路功之十三~開始走路有風
人用「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来形容理想的行、住、坐、卧体态。古人讲话都惜字如金,俭约的太有想像空间。他说「站如松」,却没说是哪一种松?但是由前面的练习,我们能体会是那种挺拔入云的松,不是那种纠结扭曲的松。他说「行如风」,却没说是哪一种风?但无论是微风、飓风还是龙卷风,都有一个特色,那就是飘然向上,而不是沉坠向下。更重要的是,他没有说如何从「站如松」到「行如风」?还好我们在上一章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一章要处理的问题是,既然把自己交给地心引力,应该是沉坠向下的「行如钟」呀,为什么能是飘然向上的「行如风」呢?
【练习一】左腿站立(体弱者可以背部靠墙),右腿屈膝抬起,双手食指交叉环抱于右膝前下方,尽量将大腿靠近胸膛。
一、把膝盖部位往上提起,是否感觉髋关节外移,整个脊椎连同上身都往下坠落?这是错误的力量,会使能量散失,大多数人每天如此。
二、两手从膝盖部位把大腿推入髋关节,是否感觉推力由髋关节推向骨盆,循荐椎使整个脊椎连同上身都推拔向上?这时腰椎自然挺直,胸腔自然往前移动,与站姿练习的体态相同。多练几次,记住这个感觉。
【练习二】一、回到正确的站姿,改变重心开始移动,在胸腔随着地心引力往前滑动的同时,抽拔左腿髋关节,依循【练习一】第二节同样的感觉,把力量推向脊椎。
二、左腿抬起前落的同时,右腿内侧从髋关节暗暗伸展到膝关节再到脚底,等于是从髋关节内侧朝地面暗暗的撑一脚,但是腿并没有因而伸长。
三、右腿撑那一脚的反作用力,从地面循原路推向脊椎,正好赶上胸腔前移的动作,把身体推向前方。
四、左膝微弯(保持小腿与地垂直,所以步幅越大,弯度越大),落脚接住重心。
五、左脚落地的同时马上暗暗的撑地一脚,产生反作用力,右腿抬起,重复前述动作。
这是一连串精细觉察的动作,大自然的地心引力在前面拉着,人为的提腿、撑腿动作在后面推着,感觉像是骑自行车下坡,【拾壹章】的练习是让自行车随势而下,这里的练习是加上踩踏之力,增加行进的力量和速度。
这个走法的重要除了「走路有风」之外,更重要的是那个下撑上拔的力量与「生命能量」合而为一,也就是说,每次我们走路的时候,就帮助生命能量向上发展。
熟悉了这个走法之后,腰背越松,胸腔越往前移,抬腿的步幅越大,撑拔的力量越强,您就越走越行走如风。
走路功之十四~坐下也有學問
久了,走累了,坐下歇歇吧。且慢!坐下也有学问。想想看平常自己是怎么坐下的?那种把自己摔到沙发里的动作不算「坐下」,我们要谈的是规规矩矩的坐姿。
一般人从站姿坐下的动作,是弯腰、撅臀、屈膝而坐,到了年纪大一点或想省点力的时候,就要扶着东西,或是双手撑着腿才能坐下,因为这种坐下的方式也是由膝关节承受重量,容易造成膝关节的伤害。
现在让我们换一种观念和方法来试试看。【观念】当我们要坐下或蹲下时,不要把身体重量往下压到腿上,反而要像前面练习走路那样,把腿往上抽回身体,咦!我明明是要往下坐,为什么要把力量朝上使?还记得伟大的地心引力吗?是的,无论如何,伟大的地心引力都会让您坐下的,所以我们实在不用多花气力去坐下,反而要想办法减轻坐下的力量。
【方法】一、确定座椅稳固,不要用有滑轮等不稳定的椅子练习。二、靠近座椅边缘,背对座椅,起码要有一条腿接触到座椅边缘以确定位置。三、由大腿内侧把腿抽入骨盆,但因为地心引力远远大于我们抽拔的力量,所以双腿不会腾空,反而会把脊椎下拉,髋关节与膝关节也会随之弯曲,到臀部接触座椅为止。四、淑女坐姿,保持两脚一前一后,大腿并拢,半侧面坐下;英雄坐姿,两腿微开,正面坐下,二者要领相同。五、坐定后,仍然保持大腿内侧根部抽入骨盆,其力量经由荐椎上推,支撑脊椎直立上拔,其要领与站姿相同。
【说明】这是正襟危坐之姿,适合面试、听训、打坐、相亲、约会、提亲等正式场合,但若采一般坍塌坐姿打牌、上班、开会、上课、考试,必然发生呼吸短浅、摄氧不足、疲劳昏睡、气血循环减缓之现象,马上用此要领恢复正襟危坐,必然立刻精神百倍,头脑清晰,足够再挺一个回合。
走路功之十五~用什麼力量站起來?
由坐姿站起来是件麻烦事,因为第一,我们要对抗地心引力,第二,我们的姿势不好使力,尤其现在许多座椅太低、太深、太软,使人好像陷在泥淖之中,完全没有支撑人们起来的施力点。
另外也是因为多数人起身的方式错误,弯腰、上身前倾、重量推到膝关节,再用膝关节站起来,而当膝关节无力时,就需要支撑搀扶才能站得起来。
怎么办?「大腿内抽」!您真聪明,「江湖一点诀,说破不值钱」,这个大腿内抽的力量还真好用。大腿内抽的时候,不是有一个力量循脊椎由下往上推拔吗?所以当我们由坐姿要起身的时候:一、把一只脚往脚跟方向收拢,作为一个靠近身体的支点。二、大腿根部往骨盆内抽拔,感觉一个力量上推脊椎时,跟着那个力量站起来。三、所以,先用抽拔产生站起来的力量,再跟随这个力量完成站起来的动作。四、所以,站起来的时候上身仍然正直向上,不会前俯后仰,可以马上进入站立或走路的姿势。
&走路功之十六~蹲下搬起重物來舒适方便的现代化生活中,我们不是有太多的机会需要蹲下,或搬移重物,但也因为如此,我们的身体对这些动作并不熟悉,有时偶尔搬一个花盆,或什至弯腰系一下鞋带,就把腰扭伤了,生活里真是处处危机呀!
「用进废退」是自然的法则,我们的身体机能也不离「物竞天择」。
很多现代人蹲不下去,或者蹲下去不能脚跟落地,都是因为生活里没有这个需要,「蹲踞」这个动作就被身体淘汰了,而「蹲踞」所需要的筋骨肌肉就僵硬萎缩了,但身体是一个整体,一个部位的僵硬萎缩将影响整体的顺畅平衡,如果能够预防,就不要任其发生。
【蹲下练习】一、面对一个稳固之物,比方一棵树、楼梯栏杆或墙角门框。二、采立正姿势,开始时两脚距离约与肩宽,尽量贴近面前稳固物件,双手在胸前高度扶握该物,身体正直,不要前倾或后仰。三、胯(髋关节)向上吸,腿向上抽,如同【坐下】的练习凭空坐下,双手跟随下移。四、保持荐椎中正稳定以及上身正直,重心后移,保持小腿始终与地面垂直,膝间宽度与双脚相同,膝盖方向与脚尖相同,上身的重量由胯支撑,不能推给膝关节。五、尽量坐下到最低限度,如果感觉下背部或臀部太紧,动作暂停,深吸一口气,吐气时继续下蹲。六、蹲到最低姿势时,检查上身与小腿是否正直?两膝宽度是否与双脚相同?膝盖方向是否与脚尖相同?保持正确姿势进行三五个深呼吸,继续放松感觉僵硬紧绷的部位。
【起身练习】一、起身要领与坐姿起立相同,只是需要更大的力量抽腿吸胯。二、感觉抽腿吸胯的力量把脊椎上推,继续维持并增加那个上拔的力量,身体随之缓缓站起,一路吸气,待站直后缓缓吐气,并仍然维持上拔的力量。三、起身的过程中不可以前俯后仰,确定起身的动作是紧紧跟随着上拔的力量行进,如果气吸满了,就吐掉再吸,不要憋气。四、呼吸调整均匀后重复练习。五、有腿部关节病变者,量力而为或痊愈后再练习。
【持物起身】一、采取前述蹲姿,依照物件位置与形状,调整到最适当高度。二、双手持抱该物(此时或许会改变蹲姿,倾身向前,无妨),将身体尽量靠近该物,或将该物尽量靠近身体,回复标准蹲姿。三、固定脊椎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甚至手指位置,不使晃动,这是重要步骤,万勿忽略。四、依照起身要领使该物随着身体起来,如果起身动作抬不起该物,即表示该勿超出您的负荷,应该马上放弃,找人帮防或??使用工具,切勿勉强伤身。蹲下起身的练习对身体健康以及形塑下半身的曲线帮助很大,但一定要注意膝关节位置,以免造成伤害。
&走路功之十七~上樓梯是很好的邉
知道您日常生活走不走楼梯?或许您是电梯族,每天上上下下「如履平地」,那您可要注意健康了,许多专家建议不妨走几层楼梯再搭电梯,但我自己不是电梯族,不知道习惯搭电梯的朋友做不做得到?「上楼梯」是对抗地心引力的行动,所需能量比较大,身体负荷比较重,对增加下肢肌力,强化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都有帮助,但是,如果姿势不正确,「上楼梯」对膝关节的伤害也很可观。
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家是怎么上楼梯的:一、(假设先用)左脚踩上楼梯(这时左腿是弯曲的)。二、蹬直左腿,把身体推高。三、右脚由下方踏上一级(这时右腿是弯曲的,左腿是伸直的)。四、 蹬直右腿,把身体推高。五、 左脚由下方踏上一级(这时左腿是弯曲的,右腿是伸直的)。六、 蹬直左腿,把身体推高。我把动作重复叙述了三次, 您觉得上楼梯最吃力的是哪个动作?您还真有觉察力,对了,就是「 把身体推高」这个动作。如果一层楼有二十个阶梯,这个动作您就重复了二十次,如果您的体重是五十公斤,您就是用一条腿的力量推起大约五十公斤,而且重复二十次,假设楼层再高一点,您的重量再多一点,您的膝关节肯定不会同比例的强大一点。然而,「 把身体推高」这个动作是必要的吗?
我们来试试另一种方法。【上楼梯练习】一、(假设先用)左脚踩上楼梯(这时左腿是弯曲的)。二、上身稍微前倾,把身体重量移到左胯(不能放在左膝,这个要确实分清楚),保持左膝弯曲,不要伸直。三、提起右腿,踏上一级(这时两腿都是弯曲的)。四、 上身保持稍微前倾,把身体重量移到右胯,保持右膝弯曲,不要伸直。五、 提起右腿,踏上一级。六、重复以上动作。注意到了吗?膝关节永远不伸直,省了多少活动和??损耗?我们只要维持重心在前胯,然后把后腿提上来就可以了。多数人在练习的初期,总是不自觉的仍然蹬直膝关节,要专心一意,当作修行来练习,确实觉察自己的身心在干什么。
&走路功之十八~下樓梯更要小心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同样的:「上楼容易下楼难」,通常出意外都在下来日,不在上去时,所以有人说在中国哲学里,孔子教人上去的学问,老子教人下来的真理,两者都很重要。一般人怎么下楼梯呢?一、身体正面朝前,(假设)左腿先出,重心放在右腿。二、弯曲右膝(通常身体重量也同时落在此处),使左脚落到下一级阶梯(此时右腿弯曲,有人左腿伸直或弯曲或弯曲后再伸直)。三、弯曲左膝,使重心下落到左腿,右腿随之弯曲后移到下一级阶梯。这个方式的问题在于:一、正面朝前时,如果前腿失去支撑力,身体会往前栽倒,后果不堪设想。二、前脚落地的第一时间,膝关节先承受与地面的撞击力,再承受身体重量下落与加速度的压力;有些人膝关节是挺直的,撞击力会由膝关节沿着脊椎直达头颅,对骨骼和脑部都有伤害;有些人的膝关节在第一个撞击时是挺直的,然后曲膝接受第二个压力,再挺直站立,韧带会在瞬间承受很大的压力,假以时日,拉伤产生。
我们用什么方式来改善呢?【下楼梯练习】一、采取半侧面的姿势下楼梯,重心放在后腿,万一失去支撑,将会往后方倾倒,减少滚落的危险。二、用【坐姿练习】的要领,先把重心座落在髋关节部位,膝关节随之弯曲。三、左脚向前滑出,落在下一级阶梯,因为已先依据阶梯的降幅调整身体高度,所以不会产生撞击。四、重心移到左胯,臀部保持下坐之势,右脚随之滑到下一级阶梯。五、重复练习。这个下楼梯的方式有如流水,坐着地心引力一路滑下去,膝关节总是弯曲着保持弹性,落脚只要足够支撑就好了,既然要下来,姿势就要潇洒漂亮,不要抗拒颠簸,在别??人不察觉中,「轻舟已过万重山」矣!
走路功之十九~您已经开始「身心合一」了
曾几何时,「身心合一」成为身、心、灵以及其他许多领域的流行用语,也成为许多人向往追求的境界,其原因是,大多数人体认到自己的身心状态时常是分离而混乱的,他们期待拥有一种统一和谐的身心,如此,他们就会拥有统一和谐的人生,甚至可以「认祖归宗」,与本我的「灵」合一,回归「神」或「道」的怀抱。老实说,我不知道真正的身心合一是怎么回事?听说有个老和尚不小心中风而脸歪嘴斜,他们修行人不太在乎这个皮相好不好看,所以老和尚任它歪斜,他徒弟看不过去,劝说:「师父,您这样脸歪嘴斜的讲经说道,徒众看着不舒服呀。」老和尚一听:「是么?」,自己在脸上拍一巴掌,嘴脸就回复正常了。这老和尚「心能转相」,也就是身体听念头的话,这就有一点身心合一的味道了,所以我们看一些大修行者能随心所欲的改变外观,大概就是身心合一的结果。对一般凡人而言,「身」能协调,「心」能专注,就不容易了,何况还要两个合一?大修行者的境界真的可能吗?我一生信奉「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简单道理,再远的目标,再高的境界,都要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认定了目标,就不要花时间精力去高谈阔论,只要专心脚下,老老实实的走到哪里算哪里!「身心合一」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心」收摄到「身」上来,因为心如野马,任意西东,只有先拴到身上来,慢慢驯化之后,才好骑乘。本书的练习,就是先让「心」来合「身」,观照每一个动作,感觉每一个力量,把注意力放在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上,利用每一个肢体动与静的机会,收摄心神,练习合一。我们若能利用日常生活的觉察时刻,从粗而精,从勉强以致于自然,从而得到一瞬的身心宁静,那就是转化的契机,莫大的享受,也足以证明我们已经踏上身心合一的追寻旅途了走路功之二十~ 簡單的祕密會改變世界通常,所谓的「秘密」,只是常人容易忽略的「细节」。如同本书所谈「走路的秘密」,虽然是贯通大道的锁钥,但常人就算终生不知,也不妨碍走路,所以不去深究,得道者嫌它粗浅琐碎,言语文字之中就略而不提,现在只好由我这个半吊子拿出来提醒读者。但是,惊天动地的大事,都肇因于微不足道的细节,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大思想家、大文学家等人之所以能成其大,都得力于细节的累积。读者如果练习「走路的秘密」,首先改变的其实不是「走路」,而是「用心」,您的心思将不会不自觉的外驰,而慢慢会有觉察的内省,您对探索自我的兴趣,会多于外在的追求,随着生命能量的保守和提升,您的思想会趋于正面,态度会比较积极,您对自己的期许,也会超越以往。如果说这是身体的「蝴蝶效应」,并不为过,牵一发本来就会动全身,我无法详述相继的改变。如果说这会产生全世界的「涟漪效应」,也不会夸张,毕竟一个信仰、一种思潮,都是从一个人开始的。全世界,每一天,每个人,不分种族贵贱,都在走路,想想看,或许就是从您开始,世界将走向另一种可能。
原文地址:作者:&
馆藏&39970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猎户肌肉攻x书生受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