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s9赛季强势英雄蔡文姬强势吗??求答,因为看杨玉环这个大版奶妈出了,所以想问问

加入玩家讨论QQ群
王者荣耀蔡文姬是替代杨玉环的吗 蔡文姬值得买吗
&&15:14:35&&&&&&&&&
来源:&&&&&&&&
作者:眦终&&&&&&&&
访问量:3371
版本:1.33.1.11
平台:安卓,苹果
  马上就要上线啦,那么蔡文姬值得买吗?看过蔡文姬技能的玩家是不是感觉非常熟悉,因为她的技能和一样都是可以眩晕的,难免会想到一直难产未出的杨玉环,那么蔡文姬是替代杨玉环的吗?琵琶网小编下面就给大家分析一下蔡文姬和杨玉环吧。
  蔡文姬是替代杨玉环的吗
  从技能上看蔡文姬的确可以算作是替代杨玉环的存在,同样都是辅助英雄,现在可以加血的英雄还是比较少的,刚好蔡文姬和换玉环都可以给队友回血。
  再看看其他技能,被动技能都和速度有关系,不过杨玉环的被动技能是友方可以提高杨玉环的速度,蔡文姬的被动技能则是降低攻击者的速度,简单来看一个是比较容易追杀,一个则容易逃跑。
  杨玉环的2技能和蔡文姬的1技能都可以加血,不过一个是增加攻击,另一个则是增加移动速度和攻击速度,杨玉环2技能其他效果和蔡文姬的大招上差不多。
  所以仔细看就指定蔡文姬技能只是杨玉环稍微改版了一下,加上杨玉环因为版权问题短时间是不可能上线的,所以蔡文姬替代杨玉环可能性很大,等“琴女”的玩家还是暂时放弃吧。
  至于蔡文姬值得买吗?只要玩家在测试服同时体验过杨玉环和蔡文姬的话,肯定会毫不犹豫的买了,辅助技能太给力,除了回血以外,2技能和3技能都可以眩晕,后期团战眩晕的作用可是无敌一般的存在。
  上面就是蔡文姬是替代杨玉环的吗 蔡文姬值得买吗的全部攻略了,关注琵琶网专区,更精彩的资讯为您提供。
下载体验服获取白名单,还可以免费领取礼包、送皮肤、体验服资格等一大波福利【】或【加入微信公众号:荣耀福利社】新英雄免费送;【】
王者荣耀杨玉环相关文章推荐
手机浏览器扫描-免费领取礼包
扫描二维码下载琵琶网游戏APP:
1.搜索“王者荣耀”,免费领取王者荣耀最新礼包;
2.订阅“王者荣耀”,随时掌握礼包动向;
3.许愿“王者荣耀”礼包,我们帮您实现;
4.琵琶网游戏下载:
微信扫一扫-礼包攻略通通到手
微信扫一扫关注琵琶网公众号:
1.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关注“琵琶网手游”;
2.回复“王者荣耀”,即可查看王者荣耀最新礼包和资讯;
还没关注的小伙伴,赶紧扫一扫吧~
41598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46755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33794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82657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102828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199617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2536176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4929806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2481873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1243550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268619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311497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295954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1028181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1308410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269916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395246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400380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01-19&&10:00安卓手Q257区天籁弦音
01-19&&10:00安卓微信141区破灭刀锋
01-19&&10:00iOS微信65区易水之畔
11-03&&10:00安卓手Q250区天潢贵胄
王者荣耀 - 游戏下载
二维码下载
二维码下载
温馨提示:如果苹果正版点击没反应,请用手机扫描下载~英雄排行大全
胜率57.4%出场率1.4%|||胜率54.7%出场率29.2%|||胜率54.5%出场率3.2%|||
` 453.8%5.4%553.4%3.2%653.3%26.4%753.3%7.9%853.2%17.6%953.0%4.1%1052.8%31.6%
鲁班七号1V1出场<font color="#ff3次昨日1V1胜率<font color="#ff%绝命独行侠牛魔局均助攻<font color="#ff个昨日共助攻<font color="#ff30次王者活雷锋李元芳局均打龙<font color="#ff个昨日共打龙<font color="#ff4个驯龙老司机雅典娜局均死亡<font color="#ff次昨日共死亡<font color="#ff1次脆皮小王子嬴政局均杀小兵<font color="#ff个昨日共杀小兵<font color="#ff02个小兵终结者兰陵王局均人头<font color="#ff个昨日共拿走人头<font color="#ff04个人头收割机从此不用自问自答从此不用自问自答出版界观察员,不自由撰稿人关注专栏更多最新文章{&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后董卓时代&,&author&:&liu-xuan-hong-0218&,&content&:&\u003Cb\u003E引言 \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从董卓伏诛到汉献帝刘协东归洛阳的四年可以称之为“后董卓时代”。这是汉末三国最乱糟糟的四年,一大堆二三流人物匆匆登上历史舞台抢起了戏来,他们的故事既多且密,历来无论是谁唠到这一段恐怕都要头疼一番。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若以编年体讲述,单是这一大堆人物的名字就足以造成读者的记忆负担。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若以纪传体讲述,很多人物的所作所为又实在是不配立传。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本期把“后董卓时代”拆分为一个个小故事,希望这一接地气的叙述方式能让读者诸君阅读愉快。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一声叹息引发的血案 \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诛杀董卓的第一功臣——司徒王允觉得自己再造了大汉。他得到了炙手可热的权力和众人的崇拜,难以抑制地飘了起来。他玩弄权术,将皇甫嵩送上高位但不授予兵权,对掌兵的吕布则只当做一个剑客来对待,在国家大事上从不尊重吕布的意见。在微妙的平衡下,王允成功地把朝廷搞成了自己的一言堂。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史书上说因为王允居功自傲,开会时总是绷着一张老脸,渐渐地不再受到大家待见。这种说法是给王允留面子,实际上从蔡邕被王允整死的那一刻起,王允就一丁点儿都不值得崇拜了。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蔡邕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曹操势力壮大后,出于对蔡邕的尊重,专程派人从南匈奴左贤王手中赎回了蔡邕的女儿蔡文姬(而且居然没有占为己有),传为千古佳话。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三国演义》里,在大伙欢天喜地、手舞足蹈地庆祝国贼伏诛时,蔡邕大煞风景地趴在董卓尸体上放声大哭。如此明目张胆地政治不正确,被杀了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但在正史里,蔡邕仅仅是在听到董卓之死的消息时叹了一口气而已啊!叹口气能说明什么呢?还不许别人感慨一下人生的虚幻和无常了啊?没有言论自由也就罢了,叹口气的自由都没有了!?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王允完全不给蔡邕自我辩护的机会就把他关进监狱,大臣们一拨又一拨地来讲情,他一概不听。与王允平级,德高望重的太尉亲自出马,他对王允说:“蔡邕是旷世奇才,多少历史掌故都在他肚子里装着,应该任用他继续续写史书,让《东观汉记》成为一代重要的典籍呀,而且蔡邕忠孝的名声四海皆知,获罪也没有理由,杀了他是要失去人心的。”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这位太尉倒是出于一片好心,但实际上他这番话彻底地将蔡邕送上了不归路。王允想起当年汉武帝没有杀司马迁,结果在《史记》里被写得那叫一个不堪。王司徒为了骗取董卓的信任干了那么多不光彩的事,要是留着这个大笔杆子全给抖落出来那还得了?就这样,蔡邕因为他卓越的才华被无辜地杀害了。知识分子们都为他哭泣,许多地方还挂起他的画像留念。当世第一经学大师郑玄听闻蔡邕身死,惋惜地悲叹道:“汉世之事,谁与正之?”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王允整死的除了蔡邕还有一个事迹不明的丁彦思。更荒唐的是,当初奉董卓之命毒杀少帝,董卓遇刺时还派人来救的李儒不知使用了何种手段,王允居然一个指头都没动他!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权力滥用到这种地步,大家也就难免会人人自危、兔死狐悲了。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谁是董卓的继承者? \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董卓虽然死了,但他留下的庞大军队由谁来统领,这是个问题。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第一顺位继承人——他的儿子,通过《三国志·司马朗传》可以了解到这位没有留下名字的少爷早已去世。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第二顺位继承人——弟弟董旻和第三顺位继承人——侄子董磺都已被皇甫嵩所杀。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也许吕布作为干儿子曾经勉强算作第四顺位继承人,但亲手捅死了义父的他显然已经不具备继承资格了。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作为董卓的女婿,西凉军五大中郎将之首的牛辅闪亮登场。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可是与欧洲历史截然不同,女婿继承老丈人权力这一套在中国历史上相当地没有市场。其余四名中郎将里有三位都选择归顺朝廷,只剩下一个董越前来投奔,却被牛辅给杀了。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原来,牛辅和当时的很多西凉人一样笃信占卜,两军会师这么大的事儿当然要算上一算。偏巧算命先生曾经挨过董越的鞭子,便伺机报复地对牛辅说卦象显示来者不善啊。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谋杀董越使牛辅扩充了兵力,击败了吕布派来奉旨讨伐的李肃。具体的战斗经过史书没有记载,但李肃是吕布的同乡,又在诛杀董卓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只因为一次战败就被吕布处死,很可能他是以优势兵力败于牛辅之手的。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然而,杀死董越夺其军队也使心虚的牛辅特别没有安全感。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部分士兵背叛出逃引起混乱。牛辅以为整营皆叛,不敢出来整顿秩序只顾着收拾细软。随后他带着五六个亲信就跑路去了。古人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牛辅携带的财物太过令人眼馋,不幸地被贪财的亲信所害。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这下子最后一个与董卓沾亲带故的继承者也没有了。几个与董卓的继承者位置八竿子才打得着的牛辅部将们竟然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从龙套升格成了主角。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他们分别是李傕、郭汜、樊稠、张济。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站在他们背后的人,叫做贾诩。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为董司令报仇? \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为了方便读者理解,笔者决定用现代式的比喻来说明董卓和牛辅死后董卓旧部的构成。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代理司令员:吕布。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诚然,这位代理司令员的单兵作战能力极强,但他的嫡系部队并不多。即便各军军长不听话,吕司令也无可奈何。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第一军军长:徐荣。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曾击败过曹操和孙坚的徐荣是军长中唯一一个非凉州籍人士,在所难免地会受到袍泽们的排挤。归顺朝廷后,他坚定地站在王允这一边。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第二军军长:胡轸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胡轸在董卓生前就与吕布有了很深的过节,又因为王允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尊重而心怀怨恨。所谓归顺只是迫于形势暂时不敢有所动作罢了。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第三军军长:段煨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段煨名义上归顺朝廷,实际上远离长安城的他选择局外中立,静观其变。他的第三军从不烧杀掳掠,并且在辖区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算得上是一位深谋远虑的人物。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牛辅兼并董越的人马之后,他的部队可以称之为加强军。牛辅死后,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四个师长以及实际上起到军参谋长作用的贾诩便成了这支加强军的主要负责人。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当时,王允占尽优势,他有皇帝在手,有长安城坚固的城防,更有董卓搜刮来的财宝和粮草,董卓的大部分旧部都已服从他的命令,关东诸侯们也没人反对他作为新一届政府的领导。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李傕、郭汜等人原本只想祈求王允的宽恕,被断然拒绝后,他们的第一个反应是害怕,打算解散部队逃回老家。能让这些身经百战的骄兵悍将们认怂,足见王允当时有多么的强大。可是参谋长贾诩的一席话改变了一切,贾诩告诉他们:“现在到处都有消息说王司徒要把西凉人拉出来挨个放血,要是散伙儿回到老家一个亭长就能把咱们给抓了,不如一路向西收拢离散的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太师报仇。成功的话就能号令天下,失败的话到时再逃跑也不迟啊。”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贾诩的计策为众人所采纳。加强军沿途收拢士兵,兵力增长到十几万人。归顺朝廷的西凉军将士在王允手底下的待遇比起董卓时代显然是要差一些,以至于加强军围攻长安到第九天时就有士兵打开了城门。第二军军长胡轸倒戈(此战后他便不知所踪),第一军军长徐荣战死。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吕布在城里打了一阵子巷战很快就招架不住选择逃跑,临走前他还专门找到王允请他一起走。王允自己不走也就算了,还巴拉巴拉地说了一段儿忠君爱国的台词,白白浪费了让吕布保护皇帝逃出生天的宝贵时间。吕布从此开始了流浪的生涯,王允一家则被李傕、郭汜所杀。天子、百官、长安城都落入了李傕团伙的手中。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诡异的是,李傕、郭汜他们明明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可那个灭了董卓满门的皇甫嵩在他们手里不仅安然无恙而且还升官儿了!公元195年皇甫嵩病逝时,李傕、郭汜控制下的朝廷追封皇甫嵩为骠骑将军,还安排皇甫家的子弟做后备干部!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后汉书》盛赞皇甫嵩,说他在与黄巾军和西凉叛军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一生向朝廷提出五百多条建议,每次都亲自书且切毁掉草稿从不张扬。军旅之中,他认真负责,每次都要等士兵们都安顿好了才回到自己的营帐。手下人要是受了贿赂,他并不责怪反而赠与钱财以至于有的人羞愧自杀。他还能折节下交,善待门客,当时的人们都赞扬他,愿意跟着他。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笔者认为只有这些夸奖是不够的,皇甫将军一生不听人劝但总能吃饱饭,无论哪拨人掌权都能在经过一番波折后混得风生水起,他软的时候极软,硬的时候极硬,在汉末的腥风血雨中居然能够善始善终,实乃值得后人关注的狠角色!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提起皇甫嵩,总要想起与他齐名的朱儁,这位左右逢源的名将在长安城被攻陷后再一次成了香饽饽。徐州刺史陶谦、北海相孔融等人欲推举朱儁为太师,杀向长安。李傕等人在贾诩的建议下也派人用圣旨征召朱儁入朝。朱儁的手下都倾向于不奉诏,但朱儁说了一番大义凌然的话,力排众议来到了长安。朱儁虽然在军事上不是李傕团伙的对手,但他的政治经验远在那几个粗人之上。几十年来,无论是外戚、宦官还是张角、董卓都没能把他怎么样,一旦进入长安,就有可能凭借他那深不可测的智慧找到李傕团伙的薄弱环节,一次性彻底翻盘。于是朱儁来到长安,荣升太尉,录尚书事。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从皇甫嵩、朱儁的经历看来,李傕团伙为董卓报仇的旗号也就是只是说说罢了。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挟天子以令诸侯? \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李傕、郭汜、樊稠、张济、贾诩胜利了,他们个个加官进爵,不在话下。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倒翁李儒被李傕、郭汜推荐为侍中,年仅11岁的皇帝刘协表示不同意,然后这事儿就真的黄了。谁说刘协一生完全是傀儡啊?个别事情上也能拿个主意。两年后,当三辅地区因为旱灾出现人吃人的惨剧时,13岁的刘协拍板儿从粮仓里拿出粮食赈济灾民并亲自审查了赈灾官员的贪污渎职案。这位可怜的皇帝一生仅有的几次当家作主都出现在李傕团伙掌控的后董卓时代。这也许是因为李傕、郭汜他们出身太低,一开始对皇权还怀着几分敬畏吧。但皇权这个东西是需要神秘感的,接触的时间长了,那层窗户纸被捅破,皇帝的处境就越来越悲惨了。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公元195年,李傕团伙的三号人物樊稠打算出兵关东,请老大哥李傕为他加强兵力。樊稠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有远见的人,不满足于在长安城里坐吃山空。在上一年度与马腾、韩遂作战时,被樊稠击败的韩遂对他说:“这世上的事难说的很,你我是同乡,今天虽然交战,将来指不定还得走到一起呢。”樊稠觉得很有道理就放了韩遂一条生路。但这件事在添油加醋之后传到了李傕的耳朵里,李老大本就因为樊老三深得人心而猜忌,接二连三的刺激之下,终于下定决心在宴会上对樊稠发动了突然袭击。樊稠命丧当场.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老四张济早已离开长安去弘农郡发展。樊老三死后,郭汜这个老二当然会感到不安,他收买李老大的部下打算也玩一次阴的,但消息很快走漏了,于是李老大和郭老二的部队就拉开阵势打了起来。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这起事件中,我们的老朋友朱儁将军不幸地走向了人生的结局。他原本是奉皇帝之命找郭汜劝和的.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等了三年终于等到敌人内斗,朱儁的心里估计是很兴奋的,心机深沉的他也许已经策划了好几套方案。没想到李老大、郭老二这两这个简单粗暴的家伙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他们一个绑架皇帝,一个劫持百官。朱儁一夜之间变成了人质.朱将军没有皇甫将军那样锤炼多年的心理素质,从没吃过大亏的他气得一命呜呼了。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李傕、郭汜相斗数月不分胜负,老四张济远道而来劝和,在张济支持谁谁就会赢的局势下,皇帝和百官被释放,从这一刻起历史的走向变得越发诡谲。张济希望把皇帝东迁到自己的地盘弘农郡。看透了李郭二人不成气候的贾诩也在暗中效力于皇帝,借此机会帮助少年天子布局。刘协派出了十几拨说客之后,李郭二人终于同意让天子离去。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笔者对李郭二人在公元195年做出的决定纳闷了很久,难道他们不了解皇帝的价值吗?再想想袁绍在公元189年和公元196年两次与天子擦肩而过。公元192年吕布逃出长安时也是完全没把刘协当回事儿。笔者才明白自己犯下了不遵守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后世除了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等少数人以外,大部分人都已经对挟天子以令诸侯划得来这个事儿达成了共识。但放在当时来看,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概念并未形成,好好的土皇帝不当,弄这么个领导回来实在是一件糟心事儿。虽然盖个章、发个文件、升个官儿之类的业务方便了很多,但与之相对的麻烦也不少。听皇上的吧,太不自在。不听皇上的吧,就会授人以柄,落下骂名。最烦的是,忠于皇帝的人会整天想要你的小命儿。纵使是使用这一套最娴熟的曹操,汉室的存在也一再地令他头疼,使他在鬼门关上走了好几遭。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综上,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事儿即便有好处也是一个难度系数极大、操作颇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与傀儡皇帝在一起工作就像是一段同床异梦的婚姻,只有像曹操这样的“情圣”才能以卓绝的能力维持得下去。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献帝东迁 \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公元195年的献帝东迁牵扯到的人物太多,笔者为了不增加读者记忆复旦,只捡主要人物和主要经过讲述。 \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第一阶段 \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五名将领护送天子东行。除了郭汜和张济,其他三位分别是: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西凉军元老杨定;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黄巾军余党(白波贼)出身,曾投降李傕但已独立出来的杨奉。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曾经是牛辅部曲,后来做了皇帝老丈人的董承。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虽然行进方向确定是东方,但在目的地究竟选在哪儿的问题上,郭汜与其他人产生了龃龉。刘协以绝食相抗争换来了郭汜暂时的妥协,但郭汜不久就反悔,阴谋胁迫皇帝掉头向西。消息走漏,忠于皇帝的大臣紧急召集其他几路军队护驾。这些军队的指挥官出于对官位的渴望和政治投机的心理暂时团结在皇帝周围。郭汜得到消息,抛下军队连夜逃离。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第二阶段 \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天子一行到达老狐狸段煨的驻地。段煨以隆重的礼仪迎接,赢得了落难皇帝的好感。之后无论杨定等人怎样中伤段煨谋反,刘协都坚决不信。杨定率军攻打段煨军营,久攻不下。段煨则照样负担天子和和百官的生活开销,终无二心。在皇帝的仲裁之下,杨定与段煨和解。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自从天子东归,李傕、郭汜两位渐渐地想起了有皇帝在手的好处,像很多分手后的恋人那样越来越后悔。趁着保皇军内讧的机会,他们打着援救段煨的旗号杀了过来。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杨定大败于李、郭之手,逃亡荆州,自此下落不明。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张济因为与杨奉、董承不和而倒向李傕、郭汜。三位当年的老师长一起与杨奉、董承的保皇军大战于弘农郡的东涧。战斗的结果是保皇军溃败。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段煨依然保持局外中立,他近期的一系列举动引起了老乡贾诩的兴趣。贾诩脱离李傕团伙,来到段煨军中效力。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第三阶段 \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天子一行仓皇逃离,全部的辎重、典籍、文件都被丢弃。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杨奉、董承诈降,行缓兵之计,秘密派人联合河东郡的黄巾余党(白波贼)以及南匈奴右贤王。大汉天子竟然沦落到需要黄巾余党和匈奴人来救驾了,每每读史至此,常自掩涕。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得数千生力军相助,这支成分复杂的保皇军终于打了胜仗,得以继续东行。但李傕、郭汜的追兵很快就卷土重来。保皇军再次战败,损失比东涧之战还要惨重,连续败逃四十里路到达陕县才借助地形扎营守卫。追兵绕着皇帝的营寨大喊大叫,保皇军不少人都有了散伙儿的念头儿。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摆在14岁的刘协面前的只剩下两条路,要么在准备完全不充分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强行渡过黄河,要么重新回到李傕、郭汜的手中当他的傀儡。刘协选择了前者,虽然这位皇帝一生的努力并没有挽救大汉王朝的命运,但他一生所作出的一次次选择足以让他成为最无可挑剔的亡国之君。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强行渡河的结果是这支队伍只剩下了几十个人。跟随的官员、宫女、百姓未能渡河的,都遭到乱兵的掠夺,衣服全被脱光,冻死淹死的人不计其数。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但由于追兵没有船的关系,刘协好歹是逃出生天了。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第四阶段 \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最后的这点儿保皇军终于到达了靠近洛阳的河东郡。不管是谁只要送来点儿吃的穿的,都能当大官。连夜赶工制作官印都已经来不及,只好用锥子简单画画做一些粗糙的临时用品。很多小人物都借着皇帝落难的机会留下了可以终生吹嘘的美好回忆,他们坐到皇帝身边大吃大喝并且随意戏弄百官。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没有宫殿,连一间会议室都没有的刘协还是像列祖列宗一样召开重臣会议,大会在一片用荆棘做篱笆划出来的空地上隆重召开。士兵们像看戏一样对着过家家式的朝廷有打有闹,有说有笑。维护着刘协最后一抹尊严的只剩下那一片荆棘。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官位的跳楼价、大甩卖、清仓大处理终于使刘协的政府恢复了一丝元气。各路诸侯凑份子进贡的军需物资陆续到达之后,刘协派人与李傕讲和。无力东进的李傕放回公卿百宫,也归还了一些宫女和皇室的车驾、器物、服饰并从此不再来骚扰刘协。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公元196年,在荆州牧刘表的赞助下,洛阳再一次盖起了宫殿。落难皇帝终于回到了他的出生地。从长安到洛阳的一路上,刘协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历尽艰险、饱受屈辱,九九八十一难,被他一一克服。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至此,后董卓时代宣告结束。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后董卓时代的尾巴 \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公元196年,护驾有功的将军们继续争权夺利,杨奉、董承在斗争中处于下风。杨奉出走,先投袁术后投吕布。董承则秘密地邀请兖州牧曹操向洛阳进发。张济因饥饿进犯荆州,死于流矢之下,部队由其侄张绣接管。后世许多人都记得张济恐怕更多的是因为他留下的那个美艳的遗孀(邹氏)吧?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公元197年,郭汜被部将所杀。杨奉依附于吕布之后遭刘备诱杀。贾诩在这一年因为段煨猜忌自己投奔了张绣,后来贾诩因为一系列算无遗策的表现和精明的谋身之术深得曹操、曹丕信任,成为了曹魏帝国的开国太尉,以七十六岁高龄寿终正寝。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公元198年,在刘备的劝说下,吕布被曹操所杀。段煨在这一年奉曹操之命参与了消灭李傕的军事行动,这位老狐狸直到公元208年才去世,官至九卿之一的大鸿胪。顺便提一下李儒,这位《三国演义》里董卓的第一谋士在与他关系良好的李傕兵败身死后便下落不明了。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公元199年,董承密谋以“衣带诏”推翻三年前他一手召来的曹操。由于核心成员刘备的突然离去,计划被搁浅。一年后,董承因计划外露被曹操处决。至于“衣带诏”究竟是出自皇帝的授意还是董承假传圣旨?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后汉书》认为是皇帝的手笔。(其实这一说法的影响力主要还是来自《三国演义》)。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三国志》和《资治通鉴》怀疑是伪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后汉纪》则直接认定是假传圣旨。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笔者认为,以公元199年刘协与曹操的关系,再加上袁绍大军的威胁,“衣带诏”的实质应该是董承的一己私利,他被曹操所杀是咎由自取。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尾声 \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董卓时代以及后董卓时代是如此地令人尴尬。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皇甫嵩、朱儁这样传统意义上的忠臣良将其实更像是两只老狐狸。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曹操、孙坚这样的热血青年在对这个时代彻底失望后选择了不择手段地将自身实力壮大。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按说董卓这样的枭雄掌握权力已经相当糟糕,没想到因为王允的一连串的失误,李傕、郭汜这种连枭雄都够不上的跳梁小丑也粉墨登场了。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至于贾诩,自从易中天先生《品三国》以来,他已经接近于被神话了,笔者也就没有必要再在他身上耗费更多的笔墨。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最令人动容的应该是刘协,他在少年儿童的年纪所做的一切是那么的可圈可点。虽然无论是刘协还是百姓们的境遇在之后的时代也好转得相当有限,但毕竟少一个军阀,这世上就多一分企盼。一个皇帝总好过“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局面。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最后,请允许笔者以曹操的诗篇《蒿里行》哀悼一下那个时代消逝的生命,毕竟曹大诗人对那段噩梦般的岁月是最有发言权的。 \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u003Cbr\u003E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u003Cbr\u003E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u003Cbr\u003E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u003Cbr\u003E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u003Cbr\u003E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u003Cbr\u003E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u003Cbr\u003E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3:07:5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9,&likeCount&:22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1:07:51+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bec198f050f737bbb99e2e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9,&likesCount&:225},&&:{&title&:&汉末三国二三线人物的史诗——凉州群雄篇&,&author&:&liu-xuan-hong-0218&,&content&:&\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引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凉州是汉末三国军事化程度最高的地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凉州大马,纵横天下!凉州群雄,横刀立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之前隆重介绍过的董卓、马超、姜维等凉州出产的一线明星,笔者以为这一时期的凉州大地上还有很多人的故事值得玩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些人,如果单独看其中任何一位的故事都没什么看头儿,充其量不过是历史的碎片、大戏的过场。然而集腋成裘的方法似乎也可以应用在历史上,若再加以蒙太奇式地处理,纵使是碎片也一样可以呈现出成激荡的史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期为您讲述汉末三国凉州地区二三线人物的史诗!\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序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马腾,字寿成,东汉开国功臣伏波将军马援之后。\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马腾的门第看起来显赫实则早已没落。马腾的父亲马老爷子和董卓的父亲董老爷子一样官至副县级公安局长。但董老爷子任职的是发达地区,董家二少爷可以云游四方、杀牛宰羊。马老爷子任职在老少边穷的地方,直到被免官为民连个汉族媳妇儿都娶不起,只好留在陇西,娶不要什么聘礼的羌族妹子为妻。年轻的马腾连二亩三分地都没得种,只能上山砍柴来养活自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国演义》中,马腾的儿子马超说自己家累世公侯显然是吹牛X。将门之后与羌族血统的结合使马腾长得高大威猛,长年卖柴又使他为人随和(这买卖全靠拉回头客),在街坊四邻里挣得了良好的名声,因而在从军之后迅速凭借战功和人缘儿升迁为军司马,成为凉州刺史的主要军事助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进入体制后的马腾顺风顺水、芝麻开花,但远有老祖宗的马革裹尸、死后蒙冤,近有老爹的两袖清风、楚楚可怜。马腾对大汉朝廷的感情显然是有些复杂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韩遂,字文约。曾用名韩约,祖上无人做官,根据其早年作为可以推测为地方豪强出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公元178年,对韩约有知遇之恩的金城太守死在任上,韩约主动将其灵柩送回千里之外的故乡并出资立下石碑为老领导歌功颂德。这一壮举为韩约赢得了巨大声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184年,已经是凉州刺史主要助手的韩约到京师洛阳出差,新任大将军何进久闻其名,在指挥平定黄巾之乱的百忙之余专门请他谈话。韩约要求诛杀宦官,何大将军当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还是打算把他留在身边加以重用。当时何大将军刚刚上台,正是用人之际,多少官员、有志青年都盼着能得到这位政治新星的青睐,韩约宁肯不要高官厚禄也不愿依附何进,主动申请回到原单位工作。这一选择使韩约的命运发生了根本逆转,没过几个月他竟然就从一代名士韩约变成了大反贼韩遂,在其漫长的人生中再也没能踏上中原的热土,更不幸的是在京师期间,他还结识了一个叫做曹操的年轻干部。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傅燮(音通谢),字南容。祖上是西汉著名勇士、外交家傅介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姓名的读音如同“腹泻”,表字的读音如同“难容”,以如今的眼光,这个名字真是难得的集搞笑与不吉利于一身啊。笔者的吐槽并非为了亵渎先贤,只是他的事迹知名度太低,本文涉及到的人物又太多,要是不找点儿噱头儿估计读者朋友很难记住他的名字罢了,罪过啊罪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傅燮是个高富帅,年少时就来到洛阳,拜知识水平最高的长者为师,举孝廉后听说推荐自己的官员去世,毅然辞官为其服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黄巾之乱爆发后,傅燮被征召,随左中郎将皇甫嵩出征。军队开拔之前,傅燮上书汉灵帝状告宦官集团,遭到了十常侍第二号人物——被皇帝陛下亲切的称之为老娘的赵忠赵公公的记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皇甫嵩是平定黄巾之乱的第一功臣,傅燮则是皇甫嵩麾下立功最多的军官。在论功行赏时,赵公公从中作梗并诬陷傅燮。谁曾想汉灵帝这个无道昏君居然难得的清醒了一回,在他这儿状告宦官的人多了去了,他从来都是一副烦死了烦死了的态度。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傅燮给皇上留下的印象特别的深刻,出奇的良好。皇帝陛下先安排傅燮到凉州带了一阵子兵,听说他身体不好又专门调回中央做了皇家顾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汉帝国在灵帝手里时虽然内忧外患但其实远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这位皇帝能够多清醒两回一切都不样了。可惜事不过三的老话说的真是没错,汉灵帝一生恐怕一共就选对了两个人,除了傅燮,也就只剩下一个盖勋了。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盖勋,字元固。出身于凉州官宦世家。\u003C\u002Fstrong\u003E年轻时被举为孝廉,第一次出名是在汉阳长史(秘书长)的位置上。这是一个十分有前途的职位,因为凉州刺史和汉阳太守都在汉阳郡的冀县办公,因而盖勋想见到刺史大人是很方便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时的凉州刺史是大书法家梁鹄,这位书法家因为作品失传的原因如今已经没什么名气了,但提起他的三个粉丝,读者朋友应该不会陌生。他们分别是汉灵帝刘宏、魏武帝曹操以及书圣王羲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有了“字如其人”的观念,且不说宋代的蔡京、秦桧,单是这位梁刺史就足以证明以字论人的观念是要不得的。当时的武威太守仗着有权贵撑腰,恣意妄为、贪污受贿、横行不法。梁刺史的助手苏正和准备向朝廷检举揭发。刺史大人害怕得罪权贵竟然打算随便罗织一个罪名把苏正和弄死算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梁鹄毕竟是拿惯笔的不是拿惯刀的,杀人这么血腥的事儿需要找个人商量,刺史身边的人都是苏正和的同事,难保不会走漏风声。正好盖勋离得近,又是苏正和的仇人,找他商量再合适也没有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没想到盖长史不肯趁人之危,力劝刺史大人打消了这一邪恶而龌龊的念头。这倒也罢了,有趣之处在于,当捡回一条命的苏正和登门拜谢时,盖勋避而不见,还派人传话说老子是替刺史大人谋划,谁稀罕帮你!苏正和从此一如既往地憎恨于他。后来盖勋又劝梁刺史放过了另一个官员,当事人送来二十斤黄金表示感谢,盖勋又把人家教育了一通,面对唾手可得的巨款丝毫不动心。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正直清廉的官员,但像盖勋这么有性格,把“当官儿不打送礼的”这一潜规则完全当做狗屁的属实不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笔者认为,盖勋是汉末凉州大地上最有人格魅力的人物,即便放到整个中国历史里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英雄。可好不容易有一部电视剧让他露了个脸,这部剧还被雪藏了(这部剧的名字叫做《英雄曹操》)。笔者写下本文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给这位被埋没了的英雄正名。\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第一幕:逆转,然后再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公元184年,趁着东汉王朝忙于平定黄巾之乱,凉州地区爆发大规模叛乱,护羌校尉被杀。汉灵帝第一时间将自己钟爱的大书法家梁鹄从凉州刺史任上调回中央。新任凉州刺史叫做左昌,鉴于之后的凉州刺史变更得太过频繁,为了减少读者的负担,笔者依次给他们起了代号,比如这位左昌先生就可以称之为二刺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刺史截取数千万军费中饱私囊,盖勋一再劝阻。恰逢叛军进击汉阳郡,恼羞成怒的二刺史派盖勋去驻守一个易攻难守的小县城。要是盖勋战败就将其军法处置,要是盖勋战死那就更省事儿了。可盖勋偏偏守住了县城,叛军转而进攻金城郡,金城郡大致上就是今天的兰州一带,在当时的重要性仅次于汉阳郡这个行政中心。盖勋劝二刺史派兵增援,二刺史一来怕死二来讨厌这个碍事儿的下属,真就敢玩忽职守,见死不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叛军在金城郡俘虏了一些人质,金城太守来到叛军营中商谈释放人质等相关事宜,被叛军所杀。叛军的两个羌族领袖北宫伯玉和李文侯在造反前都只是小兵(虽然出身贫寒,这两位的名字起得倒着实不错)。杀了朝廷的高官之后,北宫伯玉和李文侯感到不知何去何从,竟然从人质里扒拉出两个见过大世面的干部,胁迫他们进入叛军的领导班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无论是督军从事边允还是凉州从事韩约都没有舍生取义的觉悟,他们把心一横,加入了反政府武装。到底是有学问的人,造起反来就是不一样。在边允和韩约的带领下,叛军直奔二刺史所在的冀县而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刺史惊慌失措,只能放下身段派人找盖勋救命。盖勋还是那么有性格,他把主张让二刺史自生自灭的同事们教育了一通并极速驰援,及时抵达冀县。面对叛军,盖勋毫无畏惧,大义凛然地斥责边允、韩约大逆不道、背叛朝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边韩二人竟然被他训得放声大哭,可怜巴巴地回话说:要是当初二刺史听从您的建议救援金城,我们也许还能改过自新,如今我们已经罪孽深重,再也不能回头了呜呜呜呜呜。在盖勋的震慑下,叛军撤围而去。但撤围不等于洗手不干,他们很快就冲出凉州进入司州扶风郡,威逼长安,新任护羌校尉领兵迎战,遭到叛军包围,形势万分危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朝廷下令通缉边允、韩约。这二位掩耳盗铃地把名字改成了边章、韩遂,彻底向过去说了再见。\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第二幕:傲娇之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盖勋终于盼到了二刺史被免职的这一天,可三刺史宋枭更要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家伙不知道是读书读傻了还是大智若愚想装疯卖傻离开凉州这个是非之地。他对盖勋说:“据我所知,凉州人很少学习儒学经典,所以总是发动叛乱,如今我想让凉州人每家每户都来抄写《孝经》,或许这样可以让大家懂得讲道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盖勋强忍着没抽他一个大耳瓜子,尽可能以不太以下犯上地态度劝阻道:“历史上那么多弑君篡位的恶行,难道当时就没有读书人了?现在不赶紧想办法稳住局势却在这儿扯淡,这主意要是传出去,凉州百姓肯定不爽啊,朝廷也会耻笑,您这个处理意见我实在理解不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刺史不听,坚持把自己的高招打成了报告。接到报告的朝廷一片哗然,在回复中严厉斥责,并派出杨雍接管凉州军政,成为四刺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刺史相对来说还算比较靠谱,但他派盖勋救援护羌校尉的决策是否明智就见仁见智了,盖勋的确威望很高,两次防御战中的表现也都可圈可点,但要他与叛军野战这就太难为人了。被包围的那位护羌校尉对鲜卑和羌族作战都有着丰富的经验,连他都被包围了,盖勋的这点儿人马就更别提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连友军的人影儿都没望见就被叛军打得只剩下一百多人。盖勋就带着这最后的一百多人结成鱼丽之阵做最后的抵抗。鱼丽之阵由步兵和战车组成,在春秋时期曾展现过强大的威力,就盖勋所处的时代而言应该很久都没人用过了,但这个阵法能够牺牲防御力以提高攻击力,在绝境下作为同归于尽的打法还是比较合算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叛军的精锐骑兵发动冲锋,政府军死伤惨重,盖勋自己也留下三道伤口,但他立志殉国,指着身边的一棵树对士兵说:“我若战死,就将我埋在此树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叛军中的一个羌族部落首领在造反前得到过盖勋的照顾,他拦在叛军士兵前面说:“盖长史是贤人啊,杀了他会遭雷劈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盖勋继续发扬他用冷屁股贴别人热脸的风格,梗着脖子大骂道:“死反贼,你懂个什么?快杀了我!”羌族首领和他的小伙伴儿都惊呆了。这位首领好人做到底,干脆让出自己的马请盖勋随便去哪儿都可以,盖勋还是拒绝。叛军只好把他绑起来,但每个人都敬佩他的忠义和勇敢,谁也不敢杀他,最后竟然竟然竟然把他送回了汉阳郡去!千百年来,古今中外,如此傲娇又招人疼的角色,似乎并没有第二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到汉阳的盖勋在四刺史的推荐下终于官升一级,成为汉阳太守。第二年,凉州发生饥荒。盖勋捐出家中存粮,得其救济而存活的灾民达到千余人。\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第三幕:超级演说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公元185年,叛军打着诛杀宦官的旗号入寇三辅地区,在当时很多人看来,宦官集团就是万恶之源,因而叛军的旗号非常有助于凝聚人心。汉帝国的王牌战将皇甫嵩也未能阻挡敌人前进的步伐。叛军发展出了十几万人的队伍、实力和声势都进一步扩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汉灵帝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司徒崔烈提出了放弃凉州的主张。崔烈是个值得一提的人物,他通过汉灵帝的保姆程夫人购买司徒这一职位时因为名声很大的缘故享受了五折优惠,他的儿子崔钧,字州平,是诸葛亮最好的朋友。诸葛亮年轻时整天给自己打广告,最早认可他才能的只有徐庶和这位崔州平。博陵崔氏从汉代到宋朝,单是宰辅级的高官就出了二十多个,是中国最源远流长的世家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扯远了,接着说公元185年的这次紧急会议。崔烈贵为司徒,又有程夫人做后台,与宦官集团也相处的不错,一般人都不愿和他叫板。当时的汉帝国到处都有人造反,朝廷的兵力财力都已经捉襟见肘,拆西墙补东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重要的是,寸土不可让的观念在当时远不像今天这么深入人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眼看着放弃凉州的决议就要通过,皇家顾问傅燮站了出来,要求杀崔烈以谢天下。笔者不得不指出,这种表达方式是违反规章制度的,当时就有人弹劾傅燮,告他在朝堂之上侮辱大臣。可汉灵帝对这位顾问实在是偏爱到了没有道理好讲的地步,他和颜悦色地请傅燮大人继续阐述自己的意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傅燮解释说:“当年匈奴单于写信亵渎吕太后,上将军樊哙夸口说给他十万军队就能横扫匈奴,如此忠君爱国,中郎将季布仍然说樊哙该杀。凉州是天下要冲,国家的屏障,高祖皇帝平定陇右,孝武皇帝开拓凉州,设立四郡,当时人都认为这样好比斩断匈奴人的臂膀。如今凉州治理混乱,出现反贼,天下为此骚动,陛下为此寝食难安。崔烈以宰臣的地位,不能为国分忧,却要割弃一方万里的疆土,臣对此感到不解。若让异族得到凉州,则会发动更强大的攻势,这才是最严重的后果!如果崔烈不知道这道理,那就是愚昧,如果他知道这个道理还这么说,那他就是对陛下不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番鞭辟入里的演讲让崔烈哑口无言,最终汉灵帝采纳傅燮的意见,连京城的卫戍部队军都送上了战场。经过董卓、孙坚等将领的努力和流星雨的帮忙,勉强阻击了叛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崔烈威信扫地,先是转任太尉,没几个月又被免职。空出来的太尉职务由曹操的老爹曹嵩先生以高价买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傅燮成为政治明星,每当三公九卿的职位出现空缺,大家就纷纷推举。但汉灵帝的偏爱也是有限度的,在卖官鬻爵这件事上,五折优惠是他的底线。既然傅燮一个铜钱都不肯出,皇帝陛下总不能为一个人坏了行情。\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第四幕:魔道之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公元186年,凉州四刺史杨雍因为平叛无功被免职,五刺史耿鄙上任。这位五刺史在征兵的工作上倒是非常积极,可他所信任的办公室主任是个十足的人渣,凉州士人都讨厌他。这种遭到所有同事反感,唯独主要领导喜欢的人是很难对付的,因为这种人能够集中优势兵力攻于一点,把所有的爱与可爱都展现在上司面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盖勋在之前的四任刺史手下开展工作时,私交好不好另说,至少都被当做主心骨。结果这位五刺史一来,对他是言不听计不从。傲娇的盖太守感到无法忍受,愤然辞官。傲娇之王走了,新的汉阳太守上任没多久,超级演说家傅燮就从中央被下派来接班儿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来,宦官集团二号人物的赵公公眼看整不死傅燮,就派弟弟前去拉拢,表示只要肯合作,封万户侯一点儿问题没有。傅燮仿佛被盖勋的灵魂附体,夹枪带棒反正一句好话没有。怒火中烧的赵公公翻开官员名册,看看全国哪个职位最危险。于是傅大人就来到汉阳郡上班了。傅太守上任后,体恤百姓,发展屯田,很多叛乱的羌人都被他感动,前来归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一年冬天,韩遂发动兵变,将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全部杀死。成为叛军唯一头目的他显然需要打一仗来立威,于是拥兵十余万包围陇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五刺史征召六个郡的官兵进击韩遂。官军人数虽多,但大都是训练不足的新兵蛋子。傅燮知道五刺史此战必败,一而再再而三地劝阻,刺史大人果然不听,然后军队果然就哗变了。五刺史和他的办公室主任都被杀死,军司马马腾率众投奔叛军。汉阳豪强王国自称将军,与韩遂联合,包围了凉州的行政中心冀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傅燮坚守着兵少粮尽的城池。叛军知道傅燮为人正直,有数千人在城外一起磕头,请求这位敌军的指挥官能够开城投降,并保证将其安全地送回家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傅燮十二岁的儿子傅干知道父亲的性格刚烈,恐怕不会接受投降的建议,思前想后对父亲说:“皇帝昏庸,宦官当道,父亲都不为朝廷所容。如今凉州已经被叛军所控制,我们无法抵挡,不如接纳他们的建议,暂时先返回故乡,再招募勇士,等待时机,拯救天下苍生。”话还没说完,傅燮长叹一声说道:“儿子啊,你知道吗?爹爹今天必须死在这里啊。商纣王这样残暴的君王,尚且有伯夷为他绝食而死,孔子都称赞伯夷是贤人。如今朝廷还没有商纣王那样残暴,我拿着朝廷的俸禄怎能不替朝廷分忧?事情既然到了这一步,我就必须以身殉国。你很聪明,以后好好努力。秘书杨会将是我的程婴(不知道程婴是谁的读者请参见赵氏孤儿的典故)。”说到这里,傅干哽咽得泣不成声,旁边的人都哭得涕泗滂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终,傅燮率领仅有的士兵发起自杀式袭击,终于战死沙场,死得其所。此后凉州基本为叛军所控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傅燮的死讯传到洛阳,被汉灵帝追封为壮节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话在傅家得到了印证。傅燮的儿子傅干后来得到了曹操的信任,官至扶风太守。傅燮的孙子傅玄在西晋官至司隶校尉,并写有《傅子》一书。\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第四幕半:傲娇之王重出江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盖勋辞去汉阳太守之后,他的故事就和凉州的故事脱节了,但此人身上的奇迹实在太多,笔者忍不住要写一个插曲,交代一下他的下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188年8月,汉灵帝刘宏在设置西园八校尉的同时征召军事人才入朝为官.傲娇之王盖勋重出江湖,被任命为凉州武都郡太守,临行前,皇帝还诏令朝中两大派系的头目——大将军何进和上军校尉蹇硕一直送到城外,足见皇帝对盖勋的厚爱。傲娇之王还在赴任的路上,灵帝就改变了主意,将他征召回洛阳,担任讨虏校尉。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188年10月,灵帝在大阅兵之后专门找盖勋谈话,问他天下为何有那么多叛乱?盖勋当着大宦官蹇硕的面说:还不都是宦官和宦官子弟闹的?灵帝转身就问蹇硕是不是这么回事儿,被吓得不知所措的蹇硕从此恨上了盖勋。灵帝又问盖勋:“我已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而且给士兵们发了很多奖金,你觉得怎么样啊?”盖勋板起脸孔,冷言冷语地给皇上讲大道理,扣大帽子。刘宏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称赞盖勋:“说的对,朕和你相见恨晚,那么多大臣没有人能像你这样说话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盖勋后来对宗正刘虞、佐军校尉袁绍说:“我认为陛下是非常聪明的人,只是被左右宠信的宦官蒙蔽了,如果我们合力清除这些混蛋,然后提拔一些好干部,等到汉室兴旺,我们再功成身退,岂不快哉?”刘虞、袁绍认同,三人在一起谋划。不久,有人举荐盖勋到长安做京兆尹,刘宏不舍得让盖勋离开洛阳,但由于蹇硕等人极力撺掇,盖勋还是被升迁为京兆尹。在京兆尹的位置上,盖勋主要干了以下三件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
惩处有宦官集团撑腰的的长安县令,威震京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
拒绝皇长子刘辨的不正当要求。每逢军国大事,灵帝都专门请教盖勋的意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
灵帝驾崩,董卓入京之后,盖勋致信董卓,又是谩骂又是诅咒。董卓愣是连脾气都不敢发。后来董卓以皇帝的名义征召皇甫嵩和盖勋入朝,盖勋手上兵少,坐拥三万军队的皇甫嵩又决定找董卓认怂,盖勋只好奉旨转任皇家顾问。当时公卿以下官员,见到董卓无不跪拜在地,而盖勋见到董卓,只是拱了拱手而已,在场的人无不吓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司隶校尉袁绍与董卓翻脸后,董卓问司徒王允谁是做司隶校尉的合适人选,王允推荐了盖勋。董卓说:“这个人的确有能力,但是不能给他这么大权限。”在盖勋的人事安排上,董卓伤透了脑筋。此人人望高的没边儿,不提拔吧,里里外外都说不过去。提拔了吧,又怕他搞事儿,董卓只能频繁地给盖勋调整岗位,一会儿做武将一会儿做文官,一会儿在地方一会儿在中央,来来回回地折腾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一次会议上,平定黄巾之乱的第二功臣朱儁向董卓汇报军情,并谈了谈自己的看法,董卓责难道:“老夫百战百胜,心中自有韬略,你那些不成熟的小建议就省省吧,别弄脏了老夫的刀!”盖勋在一旁见状,出来说道:“过去雄才大略的明君圣主,都主动征求别人的意见,何况是你呢!怎么,你还不让人说话了?”董卓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说刚才是开玩笑呢。盖勋不依不饶:“哪有人用发脾气来开玩笑的?”硬是逼得董卓向朱儁赔礼道歉才作罢。史书上说,董卓因为朱儁人望太高没敢把他怎么样,但是和盖勋一比,朱儁活脱儿是个受气的小媳妇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191年,盖勋病逝。遗嘱就一条:不接受董卓的任何馈赠。董卓为了向众人展示自己的宽容,上赶着赠送丧礼用品并将盖勋陪葬于皇陵。盖勋的儿子后来官至永阳太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盖勋是典型的有操守、有本事、有脾气、有性格的魅力型男。面对上门送礼的同事、攻城拔寨的敌人、九五至尊的皇帝、杀人如麻的魔王,他永远是既没好话也没好脸。\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后人有诗赞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生负气成今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海无人对夕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破碎山河迎胜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残馀岁月送凄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这诗是陈寅恪先生写自己的,笔者借来用用。)\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第五幕:双头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公元188年11月,被马腾、韩遂推举为叛军最高领袖的王国先生胆大包天地率军进犯历史名城,军事重镇陈仓城。汉灵帝派皇甫嵩、董卓率领四万军队驰援。叛军包围陈仓八十余日徒劳无功,反倒被皇甫嵩斩杀一万多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陈仓之战后,王国先生的领袖地位被废除,但马腾、韩遂实力相当,谁也管不了谁,只好又立了一位做过县令的名士阎忠先生当头儿。阎忠先生不愿助纣为虐,说死就死。此后叛军就从一根绳上的蚂蚱变成了以马腾、韩遂为派系首脑的双头蛇,诸将争权夺利,势力渐渐衰弱。照此发展,凉州叛军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平定。但董卓之乱故使汉帝国境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董卓和他的凉州官军成了人人喊打的靶子,谁也顾不上找凉州叛军的麻烦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191,董卓向马腾、韩遂送出了橄榄枝,三位枭雄打算共同干一番大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192年,董卓遇刺,其继承者李傕控制朝廷招安了凉州叛军。马腾、韩遂摇身一变就成了朝廷认证的官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194年,马腾找李傕办点儿私事儿被拒绝,盛怒之下调集军队准备与李傕开战。汉献帝刘协派使者调解,马腾不听。前来劝架的韩遂被马腾说服,两军一起与李傕作战。朝廷里有几位官员想与马腾、韩遂里应外合推翻李傕。计划泄露,马腾、韩遂败走,朝中内应被杀。但马韩二人在战斗中升华了感情,在这一年结拜为异姓兄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这兄弟俩因为部下的不断摩擦,矛盾逐渐升级,终于反目成仇。马腾进攻韩遂,韩遂败走,又拉外援一起反击,杀掉了马腾的妻儿,二人连年交战,直到曹操势力崛起才派人稳住了他们。两人各派一个儿子到曹操控制下的朝廷做了人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官渡大战,马腾、韩遂持观望态度。曹操取得胜利后两人与曹操保持了十年的蜜月期。马腾把军队留给儿子马超,入朝准备安度晚年。韩遂则主动替朝廷平定了武威太守的叛乱。但对马韩两家来说,保住对军队和地盘的控制是对曹操亲善的前提。合作何以,并购免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211年,曹操要跨过凉州地盘讨伐张鲁。为了追求独立自主,马超推举韩遂为都督,联合凉州各路小军阀,组成十万联军抗拒曹操。曹操亲自率军讨伐,潼关之战爆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马超可以不顾父兄的安危,韩遂却不能不顾在曹操手上做人质的子孙。仗着当年结下的友情,韩遂邀请曹操在阵前谈话。曹操趁机施展离间计,与韩遂一起追忆了27年来的往事与随想,感到快乐时还会拍拍手。韩遂见曹操如此热情,觉得子孙的安全有了着落。会面结束后,马超试探地问他刚才聊了些什么,韩遂想都没想就说了一句最遭人怀疑的话——没说什么啊。过了几天,曹操又给韩遂寄来了一封信,马超要来一看,信上多处涂抹,难免对韩遂更加怀疑。离心离德的联军焉有不败之理?马超与韩遂就此分道扬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212年,马腾被曹操处死,马腾和韩遂的亲属,但凡是曹操能找得到的都悉数被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213年,曹操的连襟夏侯渊以少胜多,大破韩遂,使其实力受到严重削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214年,韩遂的女婿——曾痛扁过马超的猛将阎行背叛了老泰山,响应夏侯渊,谋杀岳父未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时韩遂已经七十多岁了,儿孙早已被曹操杀了个精光,最器重的女婿还想要他的老命。造反三十周年,却混的这么凄凉,心灰意冷之下,他打算投靠刚刚占据蜀地的刘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韩遂能够依附于刘备,他就一定会和马超一样被《三国演义》洗白、包装,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留下光辉的形象。但韩遂的心腹给他灌了一肚子心灵鸡汤,鼓励他发挥余热、再接再厉。老糊涂了的韩遂倍受鼓舞,竟然真的相信自己还能大器晚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215年,风烛残年的韩遂回光返照,击败了自己的女婿,出了一口恶气。不久,韩遂死亡。他的死因存在争议,没有争议的是,他的人头和他留下的部队都落到了曹操的手里。凉州之乱衍生而来的叛军集团至此分崩离析。\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谢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读者朋友可能会感到奇怪,在本文的四位主要人物中,为何傅燮、盖勋的身影这么高大伟岸,马腾、韩遂却处处像个坏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因在于,傅、盖两位在《后汉书》中有列传。在这两位的列传里,什么汉灵帝啊、董卓啊、叛军啊这种传统意义上的负面形象都展现出了可爱的一面,因而在黑白分明的民间艺术中,他们的故事是不符合宣传要素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马、韩两位的记载只是零散的出现在别人的列传里。没有列传说明史官不待见他们,史官不待见自然也就没什么好话了。诚然这两位总是被放到一起讨论,然而笔者认为他俩从头到尾都不是一路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马腾是从小穷怕,一生不择手段,只求功名富贵。他没想到自己养了个坑爹的白眼狼。他更不会想到,正是因为这个不孝子投奔刘备的政治正确,他的民间形象被连带着粉饰成了忠臣良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韩遂在《三国演义》中遭到了戏耍和揶揄,罗贯中先生说他被马超砍断了右手,投降曹操后被封为西凉侯。在笔者看来,韩遂从小衣食无忧、一生追求自我实现,做官时还算爱国,失去了爱国的资格之后别无选择地爱上了自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历史故事与历史的区别,就如同站在山顶看风景与站在悬崖边上凝视深渊的区别,而真相就在深渊之中,回以凝视。历史比真相单纯,历史故事又比历史单纯。对于很多读者来说,看看单纯的故事其实挺好的。但这世上总会有一些人嫌单纯的故事不过瘾,一时半会儿又不愿为晦涩难懂的古书伤脑筋。\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笔者正是为这样的一群人所服务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6:39:0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9,&likeCount&:218,&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39:02+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b9b393a85f89ccd08f5a3ee5a72cefec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9,&likesCount&:218},&&:{&title&:&给自己的书写书评是怎样一种体验?&,&author&:&liu-xuan-hong-0218&,&content&:&\u003Cp\u003E自从去年十一月签订出版合同,经过了半年的审核、校对、修改,封面设计,我的第一本书《三国六大家族列传》终于上了货架——开始预售了。(天猫、京东、亚马逊已经可以预定,当当网估计要晚一些,但最迟6月10日,这本书在各大网店就都有现货了。搜书名或者搜索刘轩鸿都可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顾一下这本书的创作过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第二天就要登门拜访准岳父岳母的紧张情绪中开始,那是2015年的元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天津塘沽大爆炸那一晚,我正在写《曹操家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到老家丹东又在朝鲜韩国的武装冲突带来的大地颤抖中写下了《曹操家族外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最艰辛的还得说是牙根炎带来的剧痛和止疼片带来的麻木,为了尽快专心筹备婚礼,在这种酸爽的体验里我写下了本书的最后也是最难写的一篇《江东孙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就像是有了一个孩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注意,不是我的老婆生一个孩子而是让我本人生一个孩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日到日的十月怀胎,紧张、兴奋、疼痛、胡思乱想、满怀期待、耗尽所有的力气、再紧张、再兴奋,除了疼痛,其他的一切感受都将一再重复,这和生养一个孩子有何区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在这个孩子终于可以抱出来让大伙瞧瞧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长期以来,出版一本书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当我得知这一奢望竟然可以实现时,我便开始忙活起“轩鸿书评”这一微信公众号,为将来有一天能自卖自夸做准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此处心积虑地准备给自己打广告,到头来,关于这本书的评价,我能说出来的其实也就三个特点和一个小小的总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这本书有一定的阅读门槛,至少需要对三国的往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喜欢三国的人断然不会因为这本书而喜欢三国,自夸归自夸,这一点还是要承认的。但只要是对三国题材有兴趣的读者,这本书至少不会是乏味的。甚至可以不要脸地说一句,这本书挺好看,也挺有趣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中国的图书市场,通俗易懂的大众书籍和晦涩难懂的学术研究都很多,但从业余到专业过渡的阶梯式图书确实有点少。在下的这本小书没有满足于三国的故事和情怀。以家族为着眼点,才有了对诸葛瑾、蒋琬、费祎、曹家将这些二三线人物的挖掘。从齐家到治国的思考中,最核心也是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点是关于社会结构的改革。可以说,三国是三个政权在处理特权阶层和普通百姓关系的问题上进行的三种实验。这种实验从古至今,从国家到单位,都从未停止过。而三国因为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最适合作为研究这一命题的切入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三、得知这本书即将付梓,俺娘提醒俺不要骄傲。其实刚写完第一章《诸葛家族》的时候,我的确相当得意。但后来看的史料越多,我越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浅薄。这本书对我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在热爱中改掉了懒惰,在学习中戒掉了嘚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人生无非由自己想做的事和别人想让你做的事组成,社会需要的是能够完成他人期待的人才。可是“甘宁愿为锦帆贼,太史力掀东江水。”只要认真对待自己想做的事,这一生应该也不会是一事无成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ps:出一本书,对列祖列宗算是有了交代,对子孙后代也能留个念想,真爽。如果您也愿意出书的话,我会尽我所能提供帮助的。\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7:59:2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55,&likeCount&:68,&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5:59:23+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d1bcd8e6b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55,&likesCount&:68},&&:{&title&:&三国特别故事——“南国山河”篇&,&author&:&liu-xuan-hong-0218&,&content&:&\u003Cp\u003E引言: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引用了越南著名宦官,广西南宁大屠杀的刽子手李常杰的汉诗——《南国山河》。一石激起千层浪,自古以来在我国基本无人问津的越南古代史一下子成了热门。既然汉末三国时大半个越南都还是中国的一部分,笔者也来凑个热闹好了。由于同时参考了中越两国史书的关系,这一次的讲述可能会显得与以往迥然不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答谢新老读者,本期为您奉上三国特别故事——“南国山河”篇!\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一、前传\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诚然,笔者写的是三国故事,但本次要写的主题必须要结合来龙去脉,由于涉及到的时间跨度很长,笔者尽量写得不正经一些。 \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先秦时代\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广东、广西加上越南中北部这片土地在中国秦朝以前的历史上鲜少提及,如果非要找一件事来让大家铭记,那就是大舜在这里巡视时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中国这边轻描淡写,越南那边可就浓墨重彩得多了。由于他们的神话传说既多且密,笔者决定总结出几个重点方便大家欣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他们是神农氏的后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他们的第一任领袖是神农后人与龙女结合的产物。所以他们是神仙与龙的传人。简称仙龙后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三,神仙与龙的传人建立的国家在18代国王手中传承了2000多年,平均每位大王至少要在位111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四,公元前316年,秦国的惠文王(芈月的老公)灭亡蜀国。蜀国末代王子开明泮(音通盼)率领的流亡队伍历经千难万险南下,正赶上仙龙后人的大王喝多了掉进了井里,于是这位远道而来的开明泮就成了他们新的大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五,越南史书以极大的热情赞美了开明泮的管理,说他通过开趣味运动会的方式将十大部落团结起来。为了在趣味运动会中获胜,原本只知道简单粗暴的当地人在挖空心思作弊的过程中学会了开动脑筋,并意外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要小看这些传说,由于越南中北部地区在中国经历了一千多年的统治。那么在成为中国一部分之前,他们究竟是已经组建了国家还是仅仅有一些原始的部落联盟便成了敏感的历史遗留问题。由于在这一根源问题上双方无法达成共识,之后的诸多历史记载自然更是各执一词。\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秦朝\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
\n公元前221年,兼并六国的伟大功业使嬴政成为千古一帝。习惯上我们把秦始皇对六国的兼并称之为对中国的统一。可战国七雄的疆域加在一起远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大。像秦始皇这样一心想着向天再借五百年的人物,这点领土当然不足以承载他的雄心壮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前219年,始皇帝派出五十万大军南征。需要注意的是,以嬴政时代秦军的战斗力,北击匈奴都只用了三十万军队,南征百越却需要五十万大军,还搭上了第一任主将的性命。如此光荣的往事,作为越南的史官会如何书写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用实事求是的写法,那就写秦军第一任主将滥杀无辜,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第二任主将任嚣和副将赵佗调整策略,又打又拉。朴实的百越人民终于不敌。不是我们无能,而是敌人太牛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用心灵鸡汤的套路,那就是百越人民为了保卫家园,更为了将中原人民从秦朝的暴政中解救出来,与侵略者展开了坚决的斗争,无奈懦弱的中原人不敢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始皇帝的淫威下只顾着浑身发抖逆来顺受,百越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最终失败,但沉重打击了秦朝的封建统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越南史书对此战的记载却是一个魔幻又凄美的爱情故事……话说开明泮不仅首创了趣味运动会,他还搞出了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灵弩——只要轻轻按一下开关就能秒杀三百人哦。(这个大杀器在后世的记载中终于以讹传讹成了可以一次秒杀一万人的“神器”……)秦军面对这种狂拽炫酷哪儿哪儿都炸天的装备束手无策,只能与开明泮和亲。秦朝远征军的二把手赵佗让自己的儿子小赵作为上门女婿与开明泮的女儿媚珠结成了夫妻,实际上使的是美男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经不住老公的一再软磨硬泡,媚珠公主从父王手中偷出了大杀器交给小赵把玩。小赵在大杀器上做了一番手脚之后就准备借着探亲的机会跑路。临走前,他灵机一动,与老婆探讨了万一两国交兵,他们夫妻如何团聚的问题。媚珠这个傻妞儿简直蠢得让人心疼,她不仅半点不起疑心还老老实实地跟老公说自己有一条随身携带的鹅毛被子(我真不明白这么热的地方为什么要随身带着鹅毛被子?)一旦有情况他就把鹅毛扯出来一路做暗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小赵的老爸赵佗更是突然行了大运。出生入死这么多年也不过是在大秦的边远地区当一个小小的县令,没想到先是秦始皇驾崩,后是老领导任嚣在去世前向他授权。没人管了的赵佗果断决定完全不管秦二世的死活,一心扑在自家的事业上,建立他自己的南越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灵弩不灵了的开明泮完全不是赵佗的对手,只能带着闺女逃跑。小赵就带着手下顺着老婆留下的鹅毛暗号千里追杀老丈人。开明泮逃到海边,只见一只金光灿灿的乌龟浮出了海面并推理出了事件的真相。开明泮眼都不眨就把他的傻闺女给杀了,然后就在金龟的帮助下从此畅游于海底世界。小赵追到海边看到傻媳妇儿的尸体,良心发现,痛哭不已,后来因思念过度,追悔不及,投井自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赵佗损失了一个儿子,为了从悲伤中走出,他提拔自己当上了南越武王。\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汉代\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刘邦建立汉朝后,赵佗称臣,南越国成为大汉的藩属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吕后时代,赵佗与大汉关系紧张,干脆提拔自己当上了南越武帝,还“先发制人”向大汉发动攻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汉文帝时,赵佗再次向大汉称臣,但对内仍然自称皇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赵佗的“先发制人”以及把黄袍当内衣穿的做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不少人都跟着他学坏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赵佗这厮据说是活了一百多岁,还好他的南越国总共只有九十多年的国祚。公元前111年,南越国亡于汉武大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赵佗在秦汉之际的作为,说他是乱臣贼子丝毫不冤。但中国历史上的乱臣贼子委实太多,即便是挨个拉出来批斗一时半会儿也轮不上他。但在越南的历史上,赵佗就成了最具争议的人物。一派人主张把南越国算作越南的一个朝代,并据此认为中国的两广也曾经是他们的。另一派人则认为一旦承认了这个“赵朝”就等于承认了中国人开创了越南历史上的一个正统朝代,这还了得?两派人为了认不认这个皇帝的事儿吵翻了天,纠结了千百年也够他们忙活的。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汉武帝在南越国故地设立了交趾刺史部(后来改称交州刺史部,简称交州),下辖九个郡,在海南岛上的两个郡后来因为实在没多少人需要管理也就变成了县。剩下的七个郡是本次特别故事的主要舞台,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三个如今已经不在中国境内的郡,它们分别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交趾郡,即今天越南首都河内附近,位于红河三角洲的中心,交州南部人口最密集的核心地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日南郡,越南中部的狭长地段。大汉帝国领土的最南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九真郡,位于越南中北部,处在交趾郡和日南郡中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两汉之际的交趾太守和九真太守因为在当地大力推广铁质农具和耕作技术的优异表现,作为先进典型被记录在了《后汉书》里。但在越南史官的笔下,这也成了暴政。《大越史记全书》的意思是,原本当地人自由自在,活得潇潇洒洒。都怪这两个中国太守强迫大伙挖河沟、莫名其妙地非要他们把土地分成一块儿一块儿,还向他们强行推销铁制农具。让他们觉得好辛苦好烦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40年,交趾郡的一位少头领被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一对儿姓征的姐妹花儿为了给老公和姐夫报仇悍然煽动叛乱,叛军三年间连下六十五座城池,征家大姐大自立为王。公元43年,叛军被伏波将军马援镇压。按照中方记载,征氏姐妹被明正典刑,枭首洛阳。而越南方面的表述则是姐妹二人投江自尽,由于她们第一个扛起了反抗中国的旗帜,越南人为她们修建了二征娘娘庙,每逢二征娘娘的忌日二月初六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而中国名将马援也就此成了越南人眼中的魔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了解当时交州的生产状况究竟落后到了什么程度,但从二征起义可以明显地看出当地人身上还带有浓重的母系社会因素。而中原文明自商朝王后妇好之后已经很久都没有女性领兵打仗了。应当承认,在近现代文明出现之前,妇女地位高基本可以和生产力落后划等号。领土急剧扩张的汉帝国显然缺少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交州的越人和凉州的羌胡人一样对中央政府不大买账。与动不动就挥师东进直逼长安的凉州少数民族相比,顶多想要闹闹独立的交州少数民族还是比较省心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192年,日南郡象林县的人事局长杀死了县官宣布独立,成立了林邑国。这个后来逐渐扩大到今天越南中南部,改名为占城国的政权因为“占城稻”而闻名。公元192年的汉帝国已经名存实亡,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的领土就少了这么一小溜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谁能想到许多年以后随着形势的变化,中国反倒要扶持这个小国牵制他们共同的对手呢?\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二、正传\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到了汉末三国,我们的主角终于可以出场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士燮(音通谢),字威彦,(公元137年-公元226)交州苍梧郡(今广西梧州)人,貌似是唯一一位在中越两国都被纪念和赞扬的历史人物。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士燮是日南太守的长子,下面还有三个弟弟,为了减轻读者的记忆负担,笔者决定将他们简单明了地称之为士老大、士老二、士老三和士老四。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士燮的祖先在王莽之乱时从泰山脚下的老家搬到了交州。笔者其实挺难想象在公元1世纪时完成这么远的迁徙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但这次迁徙至少向我们反馈了两点信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士家人能够以长远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佛教尚未广泛传播的年代就懂得了远道和尚会念经的道理,在老家不显山不露水的这家人到了三千里外的交州简直就是先知般的存在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士家人的身体素质绝对是棒棒的。这种优秀的遗传基因在我们的主角士老大的身上得到了极好的体现。倘若士老大不是活到了89岁而是倒在了当时的平均年领线上,这个人的名字也就不会出现在史书上了。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士老大前半生的人生轨迹就是一个标准的基层干部,好好学习,在名师门下刻苦读书。遇到过贵人,当上了中央政府的后备干部。踩过小人或者是犯过错误,总之是莫名其妙地被免官为民。老爹去世以后,他作为地方豪族的族长被推举为巫县县令,一直到49岁,士燮都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官。但他在四川、河南、广西、越南都生活过,这样的活动半径属实是不小了。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187年,士老大升任交趾太守。仅仅是地方豪强出身,在朝中并无靠山的士燮能够升任如此要职,除了资历老最重要的原因应该在于他热爱读书,算得上是交州头号知识分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一年,善于为领导服务的士老二被召入京师,成为司徒大人的座上宾。两年后董卓进京,士老二的靠山与董卓的关系处得很一般。士老二以他敏锐的政治嗅觉第一时间跑回了老家依托大哥的庇护。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195年,士燮的主管领导,交州刺史因为收税收得太凶被拒绝交税的少数民族强人所杀。新上任的领导张津是一个大有来头的人物,鉴于之后还有几位不大不小的人物要出场,笔者决定对这些次要人物使用老张之类的代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老张和袁绍、曹操的关系都很密切,除了荆州牧刘表没人敢对他接管交州有意见。当时的大汉朝廷在曹操手中而,刘表则是交州的临近的各方势力中最强大的一个,双方在交州刺史的人选上有矛盾,士老大的意见就举足轻重了。他上表天子,推荐自己的三个弟弟分别出任三个郡的太守,实质上就是向曹操要官要权。曹操为了防止士老大倒向刘表只能同意。从此交州北部老张说了算,交州南部等于是士家四兄弟的地盘儿。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老张在当上封疆大吏之前显得挺机灵的,可升官之后他唯一做对了的事就是给曹操送去了交州特产——益智粽,为这种传统食品做了千年不衰的广告。他笃信道教,却没有道家的清静无为,屡屡发表过激言论,失去了士子之心。他赏罚不明还总向刘表挑衅,打了败仗不总结自己的问题反倒总挑人刺儿,自然也就失去了军心。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致在公元203年,老张被部下所杀,恰逢交州苍梧郡的太守也在这时病逝。刘表任命了两个自己人——老赖和老吴分别接任这两个职位。当时曹操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了北方,暂时不愿和刘表撕破脸也就默认了这一人事安排。可曹操当然不愿看到刘表在坐拥南方最强大的荆州之外又占据交州。于是曹操以朝廷的名义封士老大为绥南中郎将,并专门指出这个职位可以监管交州七郡,其原有交趾太守职务保持不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士老大明白这是曹操要自己做他在交州的总代理,心领神会的他排除万难向“朝廷”上贡。“朝廷”为了表示嘉奖,晋升他为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虽然曹操只给士老大一个杂号将军的官位和亭侯这么小的爵位显然是有压制的意图,但已经是无冕之王的士家兄弟通过一套结合了中土和天竺风情的复杂而神秘的排场震服各少数民族,就算是从前的南越武帝赵佗也比不上。通过这套排场可以看出在当时东亚文化与南亚文化已经在东南亚出现了交融。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具体时间不详,苍梧太守老吴把交州刺史老赖撵回了荆州,此后交州就变成了士老大和老吴南北并立并立的局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208年,刘表病死,曹操占领荆州。刘备南逃时一度考虑到交州投奔和他关系密切的老吴。赤壁之战后,咸鱼翻身的刘备得到了大半个荆州,老吴反倒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刘备在交州的代理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210,孙权任命爱妾步练师的娘家人,步骘(音通质)为交州刺史,步骘只带了一千多名弓弩手,跨过刘备的地盘进入交州。据此可以推测刘备与孙权达成了某种协议——孙权不干涉刘备西进,刘备让路给孙权南下。由于当时孙刘两家正处在蜜月期,坐拥五千兵力的老吴选择了迎接步骘这位新领导。步骘是个不能以老步代称的重要人物,但在这篇文章中他不是主角,以后有机会好好聊聊这家伙。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211年,在交州刺史步骘安排的饭局上,苍梧太守老吴被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处决。这件事相当可疑。老吴如果真的要图谋不轨在上一年度大可以动手,况且他这么毫无防备地参加饭局,怎么看都不像是有什么密谋的样子。反倒是步骘以及他背后的孙权更像是一肚子阴谋的样子。当初只带千把来人以麻痹刘备和老吴,摆出一副合作愉快的姿态,实则等待时机背后动刀。大致在同一时间,孙权的妹妹孙夫人欲拐带阿斗回江东做人质,未遂后只身返回从此再未回到刘备身边。这一年可以看作孙刘联盟破裂的开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分天下的势头已经出现,士老大必须做出选择。曹操太远,而且对他也谈不上有什么恩情。刘备较弱而且一半的部队已经前往益州。于是士老大就带着弟弟们归附于孙权,被提拔为左将军,士家一切权力地位保持不变。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220年,趁着曹操去世,曹丕忙着代汉自立的机会,孙权召回了文官出身的步骘,派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吕岱出任交州刺史。此时士老大正处在84虚岁这个危险的年龄,孙权已经迫不及待地盼着他早点驾鹤西去。士老大派一个儿子到孙权身边做人质,此举既是向孙权表忠心也是等于是子弟们表明了效忠东吴不动摇的态度。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223年,刘备兵败身死。士老大诱导益州豪强反叛蜀汉,后来的诸葛亮南征正是由此而起。士燮此举等于自绝于蜀汉,彻底和东吴站在了一条船上。大喜之下的孙权封他为卫将军、龙编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士老大每年都大把大把地给孙权进贡,其中既有香蕉、椰子、龙眼之类的水果也有象牙、明珠、翡翠之类的珍宝。孙权每次都加倍赏赐。善于为领导服务的士老二向孙权献上了几百匹好马。史书的这段记载很是耐人寻味。为什么要事无巨细地把贡品名单都写上?为什么要把士老大和士老二的贡品分得这么清楚?笔者以为,史官是在暗示我们,明智的士老大给的都是奢侈品,只知道巴结领导却没什么脑子的士老二给的却是战略物资,而且是孙权急需的马匹。表忠心归表忠心,奢侈品可以大把送,战略物资不能送!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元226年,士老大以89岁的高龄去世。孙权立刻动手,士家子弟要么被废,要么被杀。士家享受东吴政府特殊津贴的只剩下一个没孩子的寡妇,以彰显孙权的“仁义”。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坦白说,士老大作为一个军阀来说,其谋略、眼光虽然不至于愚蠢但也谈不上高明。他没有不自量力地逐鹿中原,这是他的明智之处。但他这一生的几次重大抉择都太过被动,好不容易有了一点选择的空间也没有通过纵横捭阖的手段实现集团利益的最大化。最要命的是他高估了孙权的人品也高估了子弟的能力,过早地让自家失去了转圜的余地。这样的一个人在汉末三国实在算不上出彩,被《三国演义》无视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那么,士燮为什么会成为唯一一个被中越两国都纪念、赞扬的历史人物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越南人来说,是士燮让他们的祖先开始接受文化的洗礼,在士燮之前也有很多有文化的官员,但没有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蔡文姬求情文言文翻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