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网球拍去哪里14年前买的不知道好不好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您要找的内容已被删除硕博论文网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 >
> MBA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10篇
本文是MBA毕业论文,本文从高管团队内部背景特征和外部激励两个角度展开研究。
本文是MBA论文,笔者认为MBA论文、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法律管理、企业管理、运营管理、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涉及,是MBA研究工作的记录和总结。今天该网为大家推荐一篇MBA论文,供大家参考。
MBA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一: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激励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
1.1研究背景
&创新&作为社会一直所关注的热词之一,其含义是为满足社会需求,人们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路径等,并获得一定效果的行为。长期研究表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创新的主体是人。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中国发展若要再上新水平必须大力破除个体和企业创新的种种束缚,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中国经济走到今天,唯有创新,才能改革升级传统产业,促进发展新兴产业,创新和完善产业链上各个环节是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的必由么路。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2016丄8)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全局位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务实创新基础。据统计,约有2/3新发明和新创造都是中小企业研发设计的,例如阿里巴巴、百度等高科技公司都是有小企业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在摸索中前行,一旦创新失败,可以尝试新的创新路径,因此具有空前的创新精神和力度。在经济新常态,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等战略新兴性产业的背景下,中小创企业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创新的核心在于&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创新的源泉。对于人特别是高管来说,其作为企业的战略决策者,对企业的发展及绩效具有重大影响。只有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管,才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例如国家在选聘央企高管时,着重强调应聘者是否具备年富力强、知识层次高等特征。在理论层面上,Hambrick和Mason(1984)提出&高阶理论&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们认识到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性。
那么,对于引领创新的中小创企业尤其是创业板上市企业,其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激励会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吗?它们又是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不同风险偏好和规模的企业,影响程度是否不同?这些是本文所需要研究的问题。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有利于拓展技术创新绩效研究的理论基础,改变以往多数文献仅内部公司治理或外部宏观环境的研究角度,本文从高管团队内部背景特征和外部激励两个角度展开研究。
(2)从高管团队背景持征而言,突破往仅研究高管团队某几个特征或高管个人特征等离散的指标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局限,深入探讨高管特征、高管激励和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选取8个单变量指标文尽可能全面的考察解释变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管激励对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和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深挖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激励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激励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3)原有技术创新绩效的相关研究多以行业分组,本文提出了分别按照企业风险偏好和企业规模大小进行分组研究的思路,丰富了技术创新绩效研究的层次性,为后期研究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激励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1.2.2现实意义
(1)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人人创新&、&大众创新&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激励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为企业选拔高管提供决策参考。
(2)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越来越重要,本文研究结果能够帮助企业更充分地了解高管激励对团队背景特征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效用及作用机理,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3)本文针对不同风险偏好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分别进行研巧,有助于上市公司在选拔高管时,能够根据本公司风险偏好和规模,对本公司进行很好定位,兼顾公司间的差异性,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
2.1国内文献分布情况
为了对本文研究对象的研究现状与趋势进行更好的了解,本文利用中国知网(CNKI),以&经济与管理科学&为学科领域,检索了近四年()发表的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
(1)&高管&和&特征&为题名检索词,共检索到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分别为135、101篇,年所发表的论文分别为44、64、59和69篇,可见学者们近几年对此类专题的研究保持持续较高的热度。研究主题上,高管团队背景特征研究热度极高,人口特征、权利特征、终极控制人特征同样属于热门选题。
(2)以&高管团队背景特征&为题名检索词,共检索到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分别为63、33篇,年所发表的论文分别为19、20、33和37篇,研究成果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研究主题上,高管团队背景特征与绩效关系的研究热度极高,战略选择、内部控制、投资行为与效率、研发投入和创业导向同样属于热门选题;此外,学者们对于高管团队背景特征的研究还涉及了风险承担、盈余管理、政府行为、信息披露等主题。
(3)以高管激励&为题名检索词,仅检索到共检索到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分别为112、64篇,年所发表的论文分别为40、34、49和53篇,可见学者们近几年对此类专题的研究保持持续较高的热度。研究主题上,高管激励与研发投入、企业绩效、公司治理等的关系属于热门选题。
(4)以创新绩效&为题名检索词,共检索到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分别为篇,年所发表的论文分别为345、418、393、423篇,可见学者们近化年对此类专题的研究保持持续较高的热度。研究主题上,对于创新绩效而言,学者们专注于研究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机制等主题;对于创新绩效与其他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而言,学者们最为热衷于探讨创新绩效与高管团队或CEO背景特征、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其次包括公司治理、公司成长性、企业规模、风险偏好、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少数文献还涉及了组织学习、吸收能力等;对于研究的行业而言,受到社会重点关注的行业是高技术行业、信息技术行业,因为其是技术创新程度最高的行业,因此也是学者们最常选择的行业对象;对于研究的市场而言,中小创板上市公司受到社会关注程度最高,因为创业板企业更有创新动力,创业版上市公司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
2.2相关概念界定
2.2.1创业板上市公司
创业板(GEM)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二板市场&,是仅次于主板市场的的证券市场,与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在监管制度、上市条件和投资风险等存在较大不同。它是为帮助新兴创新公司筹资运作的资本市场,主要目的是对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进行扶持,为其提供融资平台,助其进行资本运作,进而丰富中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创业板上市公司是指在创业板发行和流通股票的公司。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选择,各国的标准大同小异,都是围绕着初创型、创新型、中小型、成长型和高科技等特点进行选择,本文的研究样本是来自我国深圳化券交易所的创业板上市公司。
2.2.2技术创新绩效
创新绩效是绩效的一种,一般是指实施技术创新活动后,对企业价值和绩效是否会得到提升的评价,即对技术效果和效率评价。虽然很多学者都曾对创新绩效展开研究,但是国内外学者对其定有各有不同,表2-1列举了过往学者们对高创新绩效界定。
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借鉴Clood(2003)对技术创新绩效的狭义定义,将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界定为企业的发明创造等技术性活动引入市场的程度,并采用企业每年新增专利授权数量来作为衡量指标。
......................
3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22
3.1理论基础...............22
3.1.1高阶管理理论.............22
3.1.2委托代理理论..............23
4研究设计..............30
4.1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30
5实证结果与分析............35
5.1描述性统计..........35
5实证结果与分析
5.1描述性统计
高管团队背景特征与技术创新绩效回归模型描述性统计如表5-1所示,共得到有效样本数921个。描述性统计结果思示:
(1)样本公司专利授权数平均值为15.08,最大值为192,标注差为20.59,说明公司间的创新绩效差距明显,本文研究具备现实意义。
(2)样本公司高管团队平均年龄为45.14岁,最小年龄仅为32岁,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团队趋于年轻化。
(3)样本公司高管团队任期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3.43和3.014,任期通常为3年一届,说明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可信度高。
(4)样本公司高管团队持股比例中值为7.7%,说明多数创业板上市公司对高管的股权激励水平较高。
(5)样本公司金额最高的前兰位高管薪酬总额的自然数对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16.03、12.23,换算为薪酬金额后计算可得其差距约为45倍,波动较大。
(6)样本公司高管团队学历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28、1、5,即学历均值介于本科与硕士研究生之间,最高学历为博士研究生及以上,最低学历为中专及以下,说明受教育水平差距较大。
(7)样本公司两职合一的均值为化45,说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占比近半。
....................
6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研究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激励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首先检验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激励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然后验证高管激励对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和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最后基于不同企业风险偏好和规模展开分组研究,进一步考察不同单变量指标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深入挖掘在不同企业风险偏好和不同企业规模下,高管困队背景特征、激励对技术创新绩效可能存在的不同影响,通过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假设,根据本文研究假设及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得出结论如下:
结论一,从高营团队背景特征、激励的单变量指标来看,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高管团队平均任期、受教育水平、持股比例和薪酬和对技术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实证结果分别与本文研巧假设化、假设le、假设2a、假设2b&致,即高管团队平均任期、受教育水平、持股比例和薪酬和越高,越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高管团队平均年龄、女性成员叱重、技术成员比重、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与技术创新绩效并不显著相关。
结论二,从高管激励对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和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看,高管薪酬对两者关系起到调节效应,但持股比例不起调节作用。具体的讲,加入高管薪酬调节变量后,高管团队女性成员比和技术成员比重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由不虽著相关变为显著相关,受教育水平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显著性水平和相关性系数发生了变化,即高管薪酬对高管团队女性成员比重、技术成员比重和受教育水平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起到调节效应。
结论三,从根据企业风险偏好进行分组研究中看,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风险偏好不同,企业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激励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同,并且高风险偏好企业高管团队背景特征、激励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明显,验证了本文研究假设4a。在影响效应方面,在高风险样本中,高管团队受教育水平和薪酬和对技术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低风险企业样本中,高管团队背景特、激励与技术创新绩效无显著相关性。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二:中可ESSS项目实施案例研究
1.1 &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及研究现状
国内外的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内控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对比股份制公司诞生至今以四百余年的历史,其时间可以说是很短暂的,但其发展的速度和研究的系统性,却很快适应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
1.1.1 发展阶段
内部理论的发展历史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1)内部控制理论最早兴起在产业革命前,主要体现在内部牵制阶段内部制约效应,是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通过岗位分离的手段达到牵制的作用;2)在产业革命兴起、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幅提高的发展阶段,内部控制作用转为完善资本市场的运作、保护投资者经济利益的目的上来,在此阶段形成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的理论内容,简称内部控制&两分法&。3)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全球兼并热潮下,企业规模逐步扩大,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企业组成形式也日益复杂化,此时企业逐步转向以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结构理论逐步形成,成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之一。在此阶段,内部控制增加了控制环境要素,将其与会计制度、控制程序形成内部控制结构的核心要素;4)自九十年代至今,COSO 委员会明确定义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内容,将内部控制框架划分为&三个目标&、&五个要素&两个维度,由这两个维度的每一个因素形成相关影响和相关制约的关系体系,成为一个三维矩阵框架,从而将内部控制理论升级到最终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1.1.2 研究现状
在内控理论发展到今天,随着公司治理理论的成熟和市场经济、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进入 21 世纪的内部控制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出现许多更具现实价值的研究成果。
王湛(2001)在内部控制外部化的思考中认为,内部控制外部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和结果。进入 21 世纪第二个十年,社会分工专业化和企业对高管理效率的追求,促进了内部控制外部化的进一步发展,无论是企业随着内部管理结构复杂化、还是经营环境复杂化所带来的内控交易成本的上升、效率下降,还是在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企业和员工经营行为的合法性上,都需要建立完整的内控机制,这里的&内&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所有涉及企业经营的关联方和关联内容,均包含在&内控&的范围里面。本文研究的中可 ESSS 系统的重点之一,就是供应链外部化后的内控管理机制建立。
.........................
1.2 &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者在推动企业朝向盈利目标以及实现公司自身使命的过程中,避免或减少出现的经营意外情况。内部控制的实施,能够使企业经营者及时应对极具变革的经济和竞争环境、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和偏好,以及为未来的持续增长而进行的企业重组做好相关经营环境准备。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资产损失的风险,对于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管理作用。
1.2.1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构成。
1.2.1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构成。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包含两个维度,分别是内部控制目标和内部控制要素,这两个维度交叉形成三维的内部控制过程,其作用贯穿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人员。
内部控制目标: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其他人员实施的、旨在为实现企业经营目的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因此内控目标可简单概述为以下三项: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企业经营符合使用的法律及相关法规。
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要素,各要素间形成一个完整的协同和关联,构成一个整合的框架体系,其作用源于企业管理层经营的方式,同时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相互融合在一起。
1.2.2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理论概述
内部控制理论在发展到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完整的阐述了企业经营的目标和企业内部控制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内部控制理论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所有人员行为上具备了清晰、明确的指导意义。
首先,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由经营目标和控制要素形成的相关构成,其贯穿于企业每一个经营单元中,与经营架构结合构成一个三维的矩阵主体(见图 1.1)。在这个矩阵构成中,每一个构成要素都贯穿并适用于企业经营的三项目标,即在企业的经营有效性和效率、企业财务报告的可控性、企业经营的合法合规的实际活动中,均应当存在内控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沟通和监控的五个独立过程,每一个内控要素均影响所有目标的达成。同样,每一个经营内控目标的达成均需要通过内控五要素的评价过程,五个要素在独立目标的循环使用,保障着目标实现的现实可能。与此同时,整个内控要素过程和经营目标均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的需要,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独立业务单元中,形成完整的企业内控整体框架。可以说,如果将内控整体框架形成的矩阵视同一个企业的实体形态,在这个框架中任何一个矩阵单位的缺失,都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完整性,终将转化为企业经营最终成果和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不确定风险。
........................
2 &中可 ESSS 案例实施介绍
2.1 &中可内控体系建立概要
2.1.1 &中可在快消品行业的市场占有程度
可口可乐公司在在全球饮料销售市场始终占有优势份额,在中国市场也始终保持 42%的份额比例,高于著名的竞争对手百事可乐 32%份额 10 个百分点。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简称中粮可口可乐)是中粮集团和可口可乐公司两家企业合作成立的公司,于2000 年正式成立,中粮控股 65%,可口可乐占股 35%,主要负责可口可乐装瓶业务投资,是中国最大的可口可乐装瓶业务投资公司。在经营区域的 15 个市场内(天津、北京、山东、湖南、江西、贵州、海南、河北、内蒙、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广东湛茂),中粮可口可乐的服务已经覆盖了 100%的城市和 94%的县镇,向消费者提供包括可口可乐、健怡可口可乐、零度可口可乐、雪碧、芬达、醒目、怡泉+C、美汁源果汁、美汁源果粒奶优、美汁源酷儿果汁、怡泉、冰露水、纯悦、酷乐仕维他命水等全品类产品,这些产品是可口可乐中国在市场竞争中重要的品牌组成。中粮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快消品市场,从品牌管理、营销管理到产品品质和内控管理,始终保持着领导和培训地位,成为诸多国内快消品企业学习基地和人才来源的摇篮。
因此,本文所论述的中可在内控管理方面的模式,是快消品行业可普遍借鉴的案例,本文将结合内部控制管理框架的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这五个要素展开介绍,围绕经营有效性、财务报表合规性和经营行为的合法性这三个内控管理的目标详细解读,呈现中可 ESSS 项目在内控活动中的完整构架。
2.1.2 &中可内控体系变迁过程&内控环境的变化
中粮可口可乐公司在 2000 年成立以来,其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从中可建立初期,就已经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在此阶段,对于内控管理的主要理念集中在对所属装瓶厂业务的流程审核,将各个装瓶厂在流程执行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梳理和反馈,借此推动流程制度的改善和健全。
第二阶段,在流程制度逐步统一管理标准基础上,逐步形成内部审计模块化管理和项目化管理,将流程管理中的风险点梳理出来,形成对订单、结算、信用、仓库、物流、资产、费用等模块下独立风险点的评估,借此降低装瓶厂运营中发生风险损失的概率。在此阶段,中可各装瓶厂的质量管理、资产管理、流程管理等运营内部的风险逐渐降低,形成可控的企业风险控制模式。
第三阶段,随着近几年快消品行业快速发展,企业流程外的经营风险逐渐增多,经历过几个近百万级的业务纠纷处理后,单纯依靠内部审计发现来推动内部控制管理已经落后。在此阶段,管理层已经达成共识,企业内部应建立健康完整的内部控制环境和控制方法,重点应建立经营行为、利益冲突或期望的道德行为准则,建立符合董事会、管理层充分并及时掌握经营管理风险的信息系统。同时,此阶段的内部控制参与由原来的内部审计推动,转向由各个职能部门发起并融入公司业务开展过程的体系化建设过程,ESSS 项目就是最终确定由财务部主导进行的内控系统和业务辅助系统。
........................
2.2 &ESSS 蓝图规划调研决策过程&风险评估
中粮可口可乐公司基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以及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需求,在 2010 年针对业务流程中亟待加强的内控管理内容,专门聘请某三方机构对中可传统业务流程内、外部因素上存在的内控风险进行评估,筛选出亟待解决的内控关键点提交中可管理层进行审核,最终确定 ESSS 作为内控升级项目。项目立项审批完成后,中可聘请某 IT 公司作为项目系统开发方,针对项目要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并最终形成 ESSS 系统开发蓝图。通过立项报告的内容可以知道,该公司在业务流程图的基础上,梳理出现金流转存在过于分散的支付类型、过多的接触人员的风险;发现了在货物流转中效率低下、控制能力弱的问题;总结出在货物和现金交付中,客户、财务的记录存在数据错位的问题,并由于信息滞后的原因会带来较长时间的滞后反映,形成资产诉讼的风险(见图 2.1)。针对报告呈现的亟待解决的内控需求及解决方案,在后续章节将做进一步的详细解读。
在此项目立项后,作者本人作为资深财务运作方面的管理人员,被中可项目组召集作为项目蓝图规划和研讨者之一,全程参与了中可总部研讨解决方案的蓝图规划过程,并且针对订单处理部分的讨论结果,辅助总结出相应解决方案的初稿,并且参与了后续模块解决方案的研讨过程。与此同时,作者本人开始了解和学习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内容,借此对中可在业务流程关键点变革上的逻辑关系开始了思考和研究,在其后天津和内蒙两地项目实施过程中,作者先后作为天津厂财务运作控制的管理人员和内蒙厂财务部总监的岗位,直接参与并完成了 ESSS 项目在两地的流程整合,积累了充分的实践管理经验。
........................
3 &中可 ESSS 案例研究结论 .................... 28
3.1 &中可 ESSS 案例研究与 ERP 系统的结合 .............. 28
3.1.1 &基于内控理论的 ERP 系统成熟性与局限性 .......... 28
4 &中可 ESSS 案例对行业内控价值的分析 ................. 31
4.1 &中可内控与风险管理的需求及实质 .................. 31
4.2 &中可 ESSS 案例对于快消品行业的内控价值 .......... 32
5 &ESSS 案例在市场竞争和经营中的拓展性研究 ...................... 39
5.1 &快消品行业&终端致胜、渠道为王&的现实意义 ............... 39
5.2 &ESSS 深度开发对终端销售提升竞争力的可行性 ................. 39
5 &ESSS 案例在市场竞争和经营中的拓展性研究
上文所述内容中可以看出,通过 ESSS 系统已经将中粮可口可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初步提升到一个全方位、多层级的管理范围,并且将内部控制与运营融合在一起,形成内部控制与运营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即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加强对法律法规的遵守。在这个基本体系建立后,基于云端平台的扩展和大数据应用的积累,ESSS 可直接参与到未来行业竞争的业务模块中,作为运营兼内控体系发展的创新开发,形成行业内全方位竞争力的运营模型,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进一步研究。
5.1 &快消品行业&终端致胜、渠道为王&的现实意义
快消品行业企业间存在长期不断的竞争,在竞争中的核心因素有许多:高覆盖、多渠道的分销网络;合理的分销模式和有效的渠道控制和管理;强大的市场营销组织,形成市场与销售的有效协同;品牌度和营销效率的提升;正确的市场拓展策略。本文就以上因素不一一赘述,只选取同内控体系相关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从影响快消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中,建立网络、渠道控制、市场与销售协同、效率等关键词的落实方向,都取决于对销售终端的控制能力,所谓&终端致胜、渠道为王&即是这些因素最精炼的表达。首先,一个快消品牌产品,要想从生产推到消费者手中,必须通过广泛的终端客户开发和渠道定义,按照终端的覆盖范围、按照渠道分级的促销方案,建立最接近、最适合消费者获取产品的通道;其次,市场与销售协同的程度,取决于对终端的覆盖和渠道层级的规范,取决于市场拓展策略的正确判断,更取决于销售组织的标准执行和落实;当然,作为快速消费品定义中的&快速&,竞争中的效率也是&致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在这些关键点的实施当中,仅凭市场、营销、品牌的推进只是一方面,控制概念的并行是所有正确的市场策略的有效保障。
必须认识到,在所有竞争策略落实中,内部控制不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也不是竞争致胜的绝对保证,内部控制可以渗透到所有过程行为中,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实现的能力,缩短反应时间、抑减扩展策略实施成本。这种形成的自动反应,可以使快消品企业在市场上更加敏捷、更具有竞争力,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战略层面的意义。
..........................
中粮可口可乐公司 ESSS 项目在内控管理的许多模块,在快消品行业内不同企业都有过或多或少的尝试和应用,但真正从战略层面整合内控活动到一个系统中,全流程环节完成对经营有效性控制和效率的提升,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遵守的一致性,中粮可口可乐公司走在了所有快消品企业的前面。中可 ESSS 项目目前仍旧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本文就中可 ESSS 项目案例,将已经完成的内部控制活动进行了介绍,对未来项目的拓展方向进行了探索,从内部控制理论角度全面分析了 ESSS 项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对于企业经营来说,任何内控系统的开发和使用都是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中可 ESSS 项目正是内部控制管理框架实施本质的完美体现。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三:双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及适用情境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营销作为深挖企业内涵来发现和挖掘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手段,关系着企业能否让消费者深刻了解产品进而购买该产品。苹果、小米等中外成功营销案例,使企业越来越重视营销的重要性。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得到了突破性发展,当今社会已然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如何实现营销手段同互联网的深层融合,真正实现营销的&互联网+&模式,成为了企业界和学术界现在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虚拟社区更是成为消费者分享个体购物经验、消费体验和沟通信息的重要平台。虚拟社区在互联网上为有着共同兴趣、需求、阅历的网民提供了一个供他们沟通感情和分享经历的虚拟平台。在虚拟社区中,消费者不仅可以很容易获得关于产品属性和服务好坏的评论内容,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发表自己的使用心得及体验感受,最终形成网络口碑。消费者往往在做出购买决策之前,大量阅读这些口碑评论,以此判断是否购买对应的产品和服务。
互联网上的虚拟社区有多种不同类型,划分虚拟社区类型的角度也各不相同,结合最新的研究将划分为以下四种:(1)品牌虚拟社区;(2)社交型虚拟社区;(3)交易型虚拟社区;(4)娱乐型虚拟社区(王佳,2011)。
与传统的线下社区相比,虚拟社区拥有非常突出的差异化优势。第一,虚拟社区把互联网作为传播的媒介,剔除了沟通交流中的地缘障碍,使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可以聚集在共同的社区当中;第二,群聚性是虚拟社区的重要属性,区别于两两互动的沟通模式;第三,社区成员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或是共同目的需求,或是相识的朋友、同事、同学;第四,虚拟社区的管理往往是有序化的,有相应的人员参与其中的管理,为这个平台中的成员提供信息服务,满足相应的需求。结合虚拟社区的相应分类和特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作为一种营销工具和平台。虚拟社区这一平台对于企业的市场营销价值也逐渐凸显。通过对多种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消费者虚拟社区平台对于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吸引准顾客的光顾,了解顾客产品功能需求,增加企业销售产品和服务的契机;(2)借助网络平台,降低销售成本,摆脱同质化竞争,通过为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和体验来提升销售利润;(3)利用消费者的信息评论反馈来帮助实现产品的改良和优化;(4)识别并留住潜在的优质顾客,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5)在消费者中树立品牌形象,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提升消费者网络口碑的再传播意愿。(曾晓洋,20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在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本研究期望回答一个问题即&网络口碑的双面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本文采用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关联研究以及实验方法定量设计相配合的方式,着眼于消费者阅读网络口碑后的购买意愿,来探索发现网络口碑的信息特征和载体平台与消费者购买之间存在何种关联关系。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考察双面网络口碑与单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存在怎样的差异;(2)该影响机制在不同的口碑发布平台和不同的口碑数量特征情况下作用强度是否存在不同。
1.2.1 研究意义
移动互联网时代,虚拟社区平台已然成为了消费者分享自身购物经验、消费体验和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而这些消费者产品评论、购物体验也成为了构建虚拟社区平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消费者在购物时也将虚拟社区平台中的口碑信息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因为消费者日常购买的产品涉及各个行业,消费者的知识能力无法覆盖各个行业,需要通过网络口碑所提供的参考信息进行决策,同时信息搜寻的努力程度存在差异,消费者无法全面对网络口碑的内容进行审阅,其网络口碑的外部特点也成为消费者快速决策的重要参考,指导其做出更为合理的购买决策。
本研究将使用双面信息劝说的相关理论来研究网络口碑双面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该理论和实践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章研究双面网络口碑内在正负面性和口碑数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加入网络口碑发布平台对双面口碑信息处理过程的影响,过往对网络口碑的研究多是从单面信息入手来强调其作用效果,缺少对双面网络口碑的深度认识,更少有重点将双面网络口碑与单面网络口碑进行横向对比的研究。因此适时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可以拓展网络口碑理论并强化对双面网络口碑的认知。
(2)本研究将ELM模型和双面信息劝说理论运用到双面网络口碑的研究,同时将这些基础理论灵活应用,动态地解释在不同口碑数量和不同虚拟社区平台中双面网络口碑的效果差异。过往的研究中基于口碑数量的研究多为单面信息,且主要集中为对其主效应的影响研究,网络口碑发布平台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有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单一情境中,缺乏情境对比。本研究明晰了双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效果和适用情境,拓展了理论研究领域,可以更好地指导相关管理人员对症下药,避免不必要的决策失误。
(3)本研究从双面网络口碑内在正负面性和口碑数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研究了网络口碑发布平台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过往的网络营销研究大多集中在宽泛的大理论研究,在现实中营销管理人员虽然认识到了其强大作用,但在实践操作中常常因为缺乏指导而犯愁,不知道这个工具是否在自己的行业、渠道、产品上适用,由于担心风险往往会畏首畏尾,最终不了了之。本研究的研究结果结合现有的主流网络营销情境展开分析,其理论结果能够更好地转化为最终营销管理人员的实践应用。营销人员针对相应的营销环境,通过对比网络口碑评论中的双面口碑和口碑数量来分析在营销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完成营销方案和产品功能的提升与改进。同时在不同的虚拟社区平台中,营销管理人员通过调查分析自身产品所面向的消费者的群体特征,根据调查结果采用对应的口碑发布方案,更加细化地揭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动向,提升最终营销方案的效果强度。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网络口碑相关研究
过去信息时代的到来,消费风险逐渐提高,消费者于是加大了搜寻信息的努力程度, 而口碑信息因为其可信并且全面的特点,成为消费者做出购物决策的重要信息源。现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传统口碑的革命,Dellarocas(2003)指出:由于网络独有的特性,口碑传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2.1.1 网络口碑的内涵
在以往的文献中,对网络口碑称谓可谓是多种多样,让人眼花缭乱,虽然对网络口碑的命名称谓格式各样,但对其内涵的认知还是大致相同的,存有的差异大多体现在口碑载体和网络口碑所承载的具体信息内容上。Hanson(2000)把网络口碑定义为把互联网作为沟通介质, 运用Email、即时通讯软件、虚拟社区论坛等多种网络沟通工具所展开的口碑传播。Hennig-Thurau(2004)认为网络口碑是消费者可以借用多种沟通媒介来搜集其他已购买相关产品服务的消费者所提供的关于产品服务质量的产品信息,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针对特定产品进行使用体验分享和产品改进意见的提出。
2.1.2 网络口碑信息特征
根据网络口碑信息内容,大多数的研究中将网络口碑分为正面口碑和负面口碑。对于网络口碑的研究起初大部分都是从正面网络口碑入手,对负面网络口碑的关注较少。近一些年,随着相关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负面口碑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跟其负面程度有关。如果负面程度越强烈,则越会降低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从而影响其做出购买决策(黎小林,2007)。但是现实背景下,网络口碑几乎不可能是纯单面网络口碑,网络口碑的组成大多数是正面口碑和负面口碑穿插其中。于是乎学术界出现了&双面口碑&或&中立口碑&。张永健(2011)从负面口碑占比和属性重要程度两方面分析了双面网络口碑信息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同时加入了消费者涉入度这一变量,来研究就双面网络口碑的作用机理。其认为负面口碑比例地变化会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的改变,随着负面口碑比例的升高,消费者品牌态度会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而负面属性重要性程度越高,其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就越大。同时基于ELM模型研究,涉入度不同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态度的判断是采取核心路径还是边缘路径。
.........................
2.2 信息处理相关理论
2.2.1 ELM 模型
每个人在碰见相同的状况和情境信息下,由于自身动机以及能力的差异,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ELM 模型是消费者信息处理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模型。ELM模型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说服方法的选择依赖于信息接受者对传播信息作精细加工的程度。当精细加工的程度高时,信息说服的中枢路径效果更好;而当加工程度较低时,则边缘的路径相比更加有效。举一个有关广告信息的例子,当消费者认真查看广告中所提供的信息从而形成对该产品的品牌态度,这种对广告产品认真思考与衡量从而最终产生态度的转变或形成,就属于对广告信息的高度参与。这种说服方式则被称为态度改变的核心路径。与其相对的,是态度改变的边缘路径,在边缘路径中,消费者态度的形成和改变并不是由于对产品信息进行积极搜索,也不是通过对产品的优劣进行权衡而是通过将品牌与广告中正面和负面的信息或其他技巧性的表面暗示关联起来做出选择。影响路径选择的因素则是多方面的,例如:广告媒体、参与动机、知识水平、理解、注意力分散、情绪、认识的需要等。
Do-Hyung Park etal.(2007)依据 ELM 模型研究了网络口碑评论的&质&和&量&对消费者的说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口碑的&质&对购买意向有积极作用,网络口碑的&量&与购买意愿正相关。尚磊(2014)在研究双面网络口碑中应用ELM 模型证明了双面网络口碑传播者的专业性显著影响接收者的网购决策。代祺等(2010)在 ELM 模型框架下,引入涉入度这一变量,深入探讨了单、双面广告信息的说服效果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表明:对于高涉入者,双面广告比单面广告的说服效果更强;同时证明涉入度不同,双面信息的说服路径不同。
2.2.2 双面信息劝说理论
双面信息是指在营销宣传信息中既包含夸赞产品优点、特色的信息,也有适当地暴露产品不足的信息。双面信息是一种沟通交流的重要形式,在广告、公共关系、个人推销等各种营销环境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双面网络口碑作为双面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要完成其相关研究必然离不开双面信息劝说理论这一理论支撑。双面信息劝说的相关理论比较多,综合各方文献解释双面信息劝说效应应用相对广泛用的理论主要包括:从抗拒理论(reactance theory)、归因理论(AttributionTheory)、最佳唤醒理论(Optimal Arousal Theory)、疫苗理论(Inoculation Theory)。
......................
第三章 研究假设及模型......................19
3.1 研究模型构建..............19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20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变量测量..............24
4.1 研究设计............24
4.1.1 实验设计..........24
第五章 实验数据分析..................30
5.1 样本描述性统计.................30
第五章 实验数据分析
本章先对被调查样本的情况进行结构化描述,然后按照对应的假设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本次实验调查问卷一共发放了 320 份问卷,线上回收 100 份,线下回收 220 份,其中大多数无效问卷来自网络,提出其中填写时间较短和各题答案重复的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 248 份。本实验有八组,其中第一组 30 份,第二组 32 份,第三组 30 份,第四组 30 份,第五组 30 份,第六组 31 份,第七组 31 份,第八组 34 份。
5.1 样本描述性统计
5.1.1 人口统计信息描述性分析
对被调查者统计特征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表 5-1:
由表 5-1 可知,被试样本中男女比例为 48:52,男女比例比较均衡,样本的性别比例还是非常合适的。年龄方面,20 岁以下的为 4.8%,20-25 岁为 42.8%,25-30 岁为 48.8%,30 岁以上为 3.6%。被试样本的年龄主要集中在 20-30 这一个年龄层,在这个年龄段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网络,接触网上购物的经验也相对丰富,被试年龄也非常适合本次实验。被试者的学历本科以上占了 90.7%,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对本实验的材料和问题能够很好地理解并作出回答。
........................
第六章 结果讨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果讨论
本研究基于ELM模型和双面信息劝说理论研究了网络口碑的双面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实验的研究成果表明:在网络口碑中,低负面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比纯正面网络口碑更强。这与本研究对应的研究假设相符,说明在网络口碑中适度加入、保留一些负面口碑有益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提升。过往的研究中只是一味的强调正面、负面网络口碑会产生对应的积极或者消极的作用,而忽视了口碑更多地面向的是消费者,而消费者的感知是比较复杂。正如ELM模型中所说,当每个人在碰见相同的情境下,做的选择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往往是由于自身动机或者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所导致。就像作实证分析一样,我们对一个问题的思考首先考虑的是其信度,信度检验通过了才去检验其效度,二者缺一不可。低度负面网络口碑其实就是实现一种信度和效度的平衡,牺牲了部分的正面效应,换回了消费者对口碑的信任,从而实现一种整体效应的提升。水至清则无鱼,所以说双面网络口碑不仅仅是口碑营销的哲学也是做人的一种哲学体现。
网络口碑的数量作为口碑信息特征的重要因素,在很多相关文献中得到提及和应用。过往国内外有关口碑数量的研究文献中,多是针对于电影票房和电视收视率展开研究的,且认为由于口碑数的提升可以增加消费者的关注度,进而提升电影票房或者电视收视率。过往过多的关注口碑数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或者消费者行为的主效应研究,忽视了口碑数量可能作为一种调节因素对口碑信息本身作用。本研究从双面网络口碑出发,验证了在网络口碑数多的情况下低负面网络口碑比纯正面网络口碑可以更好地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仔细研究数据结果不难发现,在网络口碑低情况下虽然低负面网络口碑效果更好,但是不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随着网络口碑数的提升,虽然会会网络口碑效果有一定的强化,但由于是纯正面网络口碑,必然也会引起消费者&刷好评&的质疑,导致纯正面网络口碑的效果也并没有明显提升。相比于低负面网络口碑,合理的负面口碑比率能够使消费者对口碑内容产生信任,网络口碑数量的提升更好地保证了口碑的真实性,吸引消费者眼球,且稀释了消费者对负面网络口碑的消极感知,消费者购买意愿也必然存在提升,实验结果也正面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四:石家庄市社区商业发展问题和对策研究
1.1 &研究背景、意义、目的
社区商业自美国起源,在发展初期逐渐向郊区转移,就业机会也随着发生变化,为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社区商业经过不断发展,先已成为城市社区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使得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于是也出现了城市迅猛扩张,城市人口膨胀。从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建房改为市场经济时代的居住区建设市,为社区商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商业建设经历不同发展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对经济起到不同影响,我国的社区商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近十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中心资源有限,导致我国城市逐渐出现一种空心化的现象。与 20 世纪的美国类似,我国城市中心区人口正逐渐转向郊区,城市中心的各项商业设施无法满足郊区居民日常需求,将城市中心的购物、休闲、娱乐等商业功能转移到郊区,形成社区商业中心迫在眉睫,社区商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005 年,我国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利于为我国社区商业发展提供重要指导,国内诸多城市开始大力发展社区商业。近几年,随着石家庄城市迅速发展,市区人口急剧增加,城市拥挤不堪,交通状况也是每况愈下。2014 年 9 月 23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石家庄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批准撤销桥东区,所辖区域分别划入桥西区、长安区;批准藁城市、鹿泉市和栾城县转为市辖区。至此,石家庄市由原 6 区 17县市(12 个县 5 个县级市)变为现在的 8 区 14 县市(11 县 3 个县 级市)。市区人口由原来的 303.92 万增加到 455 万,面积由原来的 469 平方公里增加到 2206平方公里,这样就能够在更大范围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有效破解土地&瓶颈&的制约,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同时也给石家庄市的社区商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因为市区扩大了,人们到市区商业中心的时间成本越大,位于城市中心的商业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常购物的需要时,社区商业作为一种区域性强的商业形态随之发展起来。
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石家庄市社区商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当前,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下,石家庄市社区商业可借助有力条件,大力发展社区商业,从而有效推进石家庄市城镇化进程、有效推进石家庄市城市规模发展、有效推进石家庄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不断提高完善城市商业服务业发展,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区、建设幸福石家庄的要求,推进城市&三级便民服务圈&,加速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而努力。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社区研究主要是针对社区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美国人对社区发展提出了&邻里中心& 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社区商业设计理念也得到广泛应用,促进社区经济快速发展。社区商业建设理论需要进行不断完善,也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社区商业开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受其影响,其它的西方国家也逐渐展开对社区商业的发展计划。国外学者对于社区商业的研究,在不同时期,其研究的内容与方向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对社区商业的早期研究,主要包括考察商业中心在城市所处的位置、商业中心的规模、业态业种的空间布局等,一般是从商品供给的角度来考虑的;从社区商业经济发展效益以及商业中心位置、商业职能等方面进行具体研究,社区商业得到快速发展,在社区商业后期发展阶段,学者们更关注消费者行为对社区商业空间结构形成发展的差异性影响,而这类研究主要是从消费者对社会经济影响方面考虑,对城市商业发展形态进行具体研究,能够选择最佳城市区位,也为城市发展提供社区商业建设发展的理论,不仅包括中心地理论,还包括地价理论等等,都对城市社区商业产生重要影响。
美国夏威夷大学缪朴通过研究,批判了国内封闭式居住小区的模式,并对开放的城市社区的新模式开始了探索,对社区建设发展方向进行了有效地启发。而旅美建筑师杨德昭则认为现代主义和&住宅小区&之所以在欧美地区逐渐衰败,则是因为&住宅小区&与&大马路&造成了城市空间的混乱,街区式的住宅区才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新城市主义在北美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社区商业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直到本世纪初,随着国内现代化居住小区的兴建以及城市社区的逐渐形成,社区商业才开始步入正规发展轨道,对社区商业的相关研究也开始深入。
黄国雄(2000)指出,社区商业需要进行科学规划,还需要对社区商业进行准确定位,有利于为城市社区发展提供重要支持。赵立华(2003)分别从社区商业的功能、作用与发展前景三个方面论述了发展社区商业的意义。张占东(2004)分析了影响社区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社区商业规划相关理念,对社区商业营销策略需要进行具体实践,有利于为城市住宅以及城市发展提供重要支持。2005 年,段翔(2005)对城市住宅以及发展环境两大关系进行具体阐述,提出了利用社区外部空间来发展社区商业的具体建议。杜岩、彭品志等(2005)则对我国城市社区商业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论述,包括社区商业的价值、类型划分、规划和建设的原则及发展方向。郝兴其(2013)重点介绍并分析了我国综合性社区商业中心外部场地存在的问题,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在符合社区居民心理与行为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人性化的解决方案。沈萌萌、段翔、赖阳、郑淑蓉等都以商业开发模式为视角,对社区商业的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
...................
2 &社区商业及相关理论综述
2.1 &社区与社区商业
社区概念主要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腾尼斯提出,主要是指人们关系亲密以及拥有共同的东西。德国社会学家对社区概念的系统阐述主要是通过社区有机联系来进行分析,且在其《社区与社会》书中对城市社区建设进行具体阐述,将社区解释为生活于统一地域社会共同体。社区强调地域性的概念,书中主要注重研究社区人际关系协调性发展。
社区的概念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而社区商业中所涉及的社区概念则是从经济学角度提出的,如李定珍教授认为,社区商业中的&社区&,主要是针对城市社区,且对城市交通规模以及范围具有一定限制,社区居民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也为居民提供更多便利。通过对社区不断研究与发展,社区概念逐渐系统化,社区商业的概念也容易被界定。本文所指的社区商业,主要是通过社区为居民提供的服务来制定社区商业目标,社区商业发展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所需物质,也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精神需求,是社区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环节,其具有以下功能:
第一,为社区居民带来归属感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之而来的则是社区居民对社区生活品质需求的提升,社区消费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社区商业正好将社区居民需求与经营活动相结合,能够降低社区居民到城市中心消费的时间成本,更促进了社区商业快速发展,也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多乐趣。
第二,分散大型集中商业带来的交通压力
城市道路建设范围不断扩大,对于交通管理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我国中型城市交通问题仍然很严重。位于市中心的大型集中商业区停车不便、且城市车辆增加,车位紧张,这些因素都对消费者购物欲望产生严重影响。社区商业机构设立在社区周边,方便快捷,免去了社区居民前往城市商业中心的舟车劳顿,自然也缓解了部分城市交通压力。
第三,缓解就业压力
就业难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而作为吸纳就业人员做多的产业,服务业的发展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建设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从业人员能够占到就业人员总数的四分之三以上,而早在 1997 年,美国的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 81.2%,而北欧一些国家的比例也在 40%以上。当前,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约为 30%,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则可以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缓解部分劳动力的就业压力。
....................
2.2 &社区商业相关理论综述
社区商业理论能够为城市空间布局提供支持,也能够通过城市商业空间布局来确定零售业区位, 如&中心地理论&、&商圈理论等,是从商业活动单位角度出发,而&消费者空间行为理论&则是根据消费者行为提出的。
2.2.1 &中心地理论
通过深入考察和研究德国的南部城市,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 1933 年提出了著名的中心地理论。该理论揭示了在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而其中提到城市中心设施建设的理论依据以及现代商业建设的理论基础,需要相关研究对城市商业机构以及空间发展进行具体研究,还要为社区建设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克里斯泰勒首先把现实简单化,将空间假定为具有同一密度且匀质的,且起支配作用的是利润的原则,城市建设规模以及发展规律对企业利润起到重要作用。由克里斯泰勒的理论能够对城市中心服务范围进行具体分析,也能够了解城市中心地位空间分布结构。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分布结构能够为居民消费提供便利,也有利于满足居民购物需求。
除了以上理论基础,克里斯泰勒对城市供给范围以及界限也提出了相关概念,对城市商业设施以及消费者需求进行研究发现,消费者商业设施与地域界限存在较大关系,如果没有对地狱界限进行具体分析,就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这也是商业设施在确定地域界限的重要途径。
1958 年,对消费者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额基础上,美国地理学者贝里进一步发展了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并提出&第三次活动理论&。该理论对消费者行为以及土地价格等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并在这些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中心地理论。
2.2.2 &商圈理论
商圈理论主要是对商业设施以及周围顾客数量进行具体分析的相关理论。商业经营活动需要设置具体界限,还要通过影响城市商圈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能够了解城市商圈发展状况,有利于为城市商圈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也对城市商圈发展规模以及形态进行深入了解,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社区商圈主要包括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是主要社区商圈核心,顾客密度大,产品销售量多,顾客容纳人数占据 50%&80%。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所需物质,也是社区最大商业中心,涉及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二是核心商圈附近,其商业中心设施较少,顾客分散,难以为顾客提供多种服务,但能够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容纳 15%&25%的顾客,三是边缘商圈区域,由于位置较偏僻,且顾客分散,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商圈理论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改革,随着西方学者对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不断深入,商圈理论已经模型化,不少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最著名理论是由美国人威廉.瑞利在 20 世纪 20 年代提出社区商业发展法则,是以顾客需求为重点核心,也是影响社区商业发展的重要理论。
......................
3 &国外社区商业发展经验借鉴 .............. 9
3.1 美国的社区商业 ................ 9
3.2 英国的社区商业 .................. 10
4 &石家庄社区商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16
4.1 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 16&
4.1.1 调研目的 ............... 16
5 石家庄市社区商业的对策分析与展望 .................. 27
5.1 实施六大工程 ................ 27
5.1.1 早快餐工程 ............. 27
5 &石家庄市社区商业的对策分析与展望
根据前文分析,尽管石家庄市社区商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及问题成因提出以下对策,并对石家庄市社区商业发展做出展望,希望为石家庄市社区商业更好的发展出一份力。
5.1 &实施六大工程
5.1.1 &早快餐工程
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社区周边早快餐的场所是流动的路边摊,既不合法也不卫生,在影响社区整体形象的同时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的现象。建立合法、规范、健康的早快餐场所是石家庄市社区商业未来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建设早快餐工程就是通过采取没有的新建,不好的改建,弱小的联盟,不规范的加盟等方式,进一步加快建设早餐经营网络,建设以龙头企业带动,主食加工配送、销售网点协同的一体化健康早餐协作平台。
政府通过相应政策鼓励早快餐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减免税收等方式促进企业成长,设立社区早快餐网点发展资金,对市内社区早快餐网点经营状况进行星级评估,对社区早快餐网店经营良好的给予专项奖励,培育社区商业服务品牌;开发商积极引进以&永和豆浆&等为代表的早快餐龙头企业,推进早快餐销售网店建设,同时加大对流动商贩的管理,统一规划流动商贩经营地点,对不符合规范的流动商贩取消其在社区经营权利;宣传健康绿色生活文化,形成具有特色的社区品牌文化氛围;通过早快餐龙头企业带动与销售网点协同,以绿色社区文化为支撑,建设有利于居民健康、社区和谐的绿色早餐工程。
.......................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区消费和服务也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原有的社区商业已不能满足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另一方面,社区商业已经成为商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石家庄市社区商业状况的进行实地考察,基本掌握了石家庄市现有社区商业情况,及时发现社区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新建社区商业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业态结构不合理,同质化经营普遍;社区商业服务水平较低很难满足居民的综合需求;新旧社区商业发展不平衡;缺少公益性社区商业服务。之后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检索,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对石家庄市社区商业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剖析,本文提出的解决对策是:实施早快餐工程、社区配送工程、电子商务工程、老旧社区商业达标工程,社区物联网工程和公益性社区商业网点工程这六大工程,同时也要优化社区商业环境、优化运营环境,综合运用这些手段解决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五:使用与满足视角下消费者使用B2C购物网站研究&&以天猫(TMALL)购物网站为例
第 1 章 & 购物网站与&使用与满足&理论
1.1 & B2C 购物网站商业模式概述
1.1.1 & B2C 购物网站的出现
B2C 的销售模式是由消费者、零售店、第三方支付或者网上银行以及物流配送中心和认证机构这些角色组成。B2C 模式与传统零售业的不同在于拥有互联网的快捷及无时空限制这些优势条件,这种模式节省了企业与客户的时间和空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交易效率,正因为 B2C 网站能够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才得到了大众的青睐。
1.1.2 & B2C 购物网站推广对多种传播渠道的利用
区别于传统的商家只能在商场中销售产品,B2C 商家既能在线上通过虚拟的购物平台销售产品,也能在线下利用各种形式进行产品推广。第一,网站收益的多少是由购物网站的品牌知名度决定的,消费者对购物网站的关注度和使用率与购物网站的收益成正比,因此提高购物网站知名度是十分重要的;第二,购物网站充分利用新旧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包括:广告的植入、明星的代言;第三,收集并分析各渠道对购物网站宣传推广的效果,以利于制定最有效、最有力的宣传策略;第四,利用微媒介进行网络评论,传播时尚购物理念并增强互动性。
.........................
1.2 & 互联网与&使用与满足&理论
1.2.1 &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与发展概述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使用与满足&理论被提出,以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和使用形式为基础开始研究。早期的&魔弹论&和&皮下注射论&认为媒介是无所不能的,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媒体可以强制受众接受其宣传的信息和观点,并且形象的比喻为受众接受媒体观点就像被子弹击中或者像药物注射入体内一样,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可选择性。而&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则改变了这一现象,它以受众为中心,通过分析受众的特定需求、使用媒介的动机、使用媒介的满足来解释媒介带给受众的效用。施拉姆曾说&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个&自助餐厅&,受众根据自身的特定需求使用媒介就如同顾客在自助餐厅中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食物一样,处于主动地位,媒介无法干预受众的决定,更不可将自己想要宣传的思想强加于受众。受众如果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获得满足那么下次还会选择接触这种媒介就如同顾客喜欢这家餐厅的口味就会再次光顾一样,反之亦然。
&使用与满足&理论诞生初期的研究属于研究的&传统&时期,这些研究只简单围绕无线电广播和报纸与读者的关系而展开,描述不同次级群体的内容选择,目的是弄清媒体消费的各种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概念化进程,但是也仅局限于定性访谈,没有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五十年代进入了研究的停滞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随着科学水平进步和美国传播学自身的发展,&使用与满足&理论也借此机会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传播学家更深层次的研究受众接触媒介的心理与精神的需求,尝试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从而进入了该理论研究的&现代&时期。将受众通过媒介获得满足概括为:1)心理转换效用 2)人际关系效用 3)自我确认效用 4)环境检测效用。
通过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日趋完善,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传播学家们探讨研究不同社会背景的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与期望得到满足之间的关联。并得到五大类 35 种需求,包括;1)认知的需要 2)情感的需要 3)个人整合的需要 4)社会整合的需要 5)舒缓压力的需要。
互联网于 2000 年出现在受众面前,这再一次为&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带来突破的新机会。学者们将受众使用互联网使用动机分为实际功用、消磨时间、查找信息、寻求便利、娱乐放松。
...........................
第 2 章 & B2C 购物网站的使用与满足分析&&以天猫(TMALL)购物网站为例
2.1 & &天猫&购物网站的发展与盈利模式的特点
2.1.1 & &天猫&购物网站的发展淘宝商城于 2012 年 1 月 11 日在京召开发布会,宣布&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购物网站。发布会上,淘宝商城总裁也表示,&天猫&购物网站将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全新的、风格独特的、定位准确的,与阿里巴巴挂钩的全新 B2C 购物网站。为了与淘宝网的 C2C(Consumer to Customer)模式有所区别,&天猫&购物网站多为知名品牌的直营旗舰店和授权专卖店组成,并且为消费者提供如下保证:1)100%正品保证 2)7 天无理由退货退款 3)提供购物发票及购物积分抵现金 4)极速退款服务,保证消费者享受快捷、安全、便利的购物过程。据统计,&天猫&购物网站已入驻 5 万多家商户,4 亿多注册卖家,7 万多个商品品牌。
2.1.2 & &天猫&购物网站盈利模式的特点
每年的 11 月 11 日,被称作&双 11 购物狂欢节&,各商家大打促销战。&天猫&购物网站每年 11 月 11 日零点的销售额都会有新的突破,每年刷新中国零售业纪录。同时,&天猫&购物网站以淘宝网作为依托,整合资源,为消费者打造更优质的一站式服务,力争升级为&无处不在&的供需双赢的消费平台。
2.1.2.1 通过返利网再盈利模式
&天猫&购物网站通过返利再盈利,赚取中间差价。举个例子:返利网与 A购物商城合作,A 购物商城合作给予返利网 20%的佣金,而&天猫&购物网站给予用户 15%的返利,那么赚取的就是其中 5%的差价。这就是返利再盈利模式。
2.1.2.2 商品视频宣传购物模式
视频网站向&天猫&购物网站提供无限量的视频上传空间对商品进行宣传支持,以全方位展示商品的性能。&天猫&购物网站的视频展示宣传模式会带动网络视频、影视作品与购物网站的商品库自然衔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商品信息需求。
...........................
2.2 & 需求满足成消费者使用&天猫&购物网站的主要动机
人类的消费就是不断消耗与满足的过程,所以消耗的实质就是对人类生理、心理满足的过程。人们通过消耗物质资料、精神产品来满足对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人类的需要是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是付诸行动的力量,是通过一些来活动得以实现的。而购物网站作为消费活动的媒介,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工具。因此,研究购物网站的使用与满足就得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与动机。
人们先有消费的需要才会产生消费,消费需要是消费活动的基础和动力。因此,消费者使用购物网站的动机是指消费活动的内在动力。据调查显示,可将用户通过&天猫&购物网站满足以下几种需求动机:
2.2.1 & 基于购买行为产生的外向需求
&天猫&购物网站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以及对个性化定制商品的青睐是大多数消费者使用&天猫&购物网站的初衷。当消费者面对购物网站中缤纷复杂的商品,其对个性化定制事物的敏感会直接激发他们购物的欲望,鼓舞他们探索新的购物方式。在对&&天猫&购物网站上可以买到新奇、个性化定制的商品&这一调查中显示,36.75%的用户表示同意,占总体的 16.42%的用户表示非常同意(见图 8)。赞同这一观点的用户相比较商品的价格,更在意的是商品的外观,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时尚的弄潮儿。
实现消费者参与的满足感。&天猫&购物网站为消费者提供了共同参与的平台,有利于消费者的集体消费。调查中,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会受到周围人们的意愿的影响,尤其是受到经验丰富用户的影响。比如,在&我会参考&天猫&购物网站中其他网友成交后的商品评论信息&这一调查中,有 37.89%和 35.33%的用户分别持&同意&、&非常同意&的观点(见图 9)。再例如,有 45.01%和 24.22%的用户对&社区论坛里他人的购物意见对我的购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调查分别持&同意&和&非常同意&的观点(见图 10)。与此同时,他们会在社区内找到有相同购买意愿的朋友一起购买商品,享受参与其中的乐趣(见图 11)。
............................
第 3 章 & 问题与反思 .............. 38
3.1 & B2C 购物网站中出现的问题 ................. 38
3.1.1 & 非理性消费 ................. 38
3.1.2 & 媒介依赖的形成 ........... 39
3.2 & B2C 购物网站发展趋势 ................. 41
第 3 章 & 问题与反思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购物行为是消费者对物品本身使用的满足,但是购物网站作为新兴媒介打破了这一观点。目前,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消费方式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传统的&人与物&的关系变为&人与人&的关系。购物网站通过虚拟的购物平台营造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舆论环境,借助互联网在大众传播中的优势宣扬新媒介的消费理念。目前由于电商行业门槛较低,行业管理良莠不齐,导致当前服务机制尚不成熟,致使消费者投诉率居高不下,从而引发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信任危机,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电商发展的因素。购物网站虽然为经济社会注入了新鲜活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结合本文&使用与满足&视角下消费者使用 B2C 购物网站的影响因素,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3.1 & B2C 购物网站中出现的问题
3.1.1 & 诱导非理性消费
3.1.1.1 商品符号的诱导
传统社会的消费模式已经被颠覆,如今消费品不再是单纯具有物质性的产品,而是一种中介载体,一种具有象征性的符号载体。由于传播媒体的虚拟化,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无法接触到实际商品,因此并不是在和物质本身打交道,更多的是在消费该商品的网络符号。事实上消费者只是在筛选商品的品牌、外形、价格等外在因素,也就是符号学当中的能指和所指。另外,购物网站中的商品像语言一般,由文字和声音构成其标识的符号,商家把各种图片和链接整合形成信息符号以供消费者在这些符号中筛选获得自我满足。
举个简单的例子,奢侈品牌的女包和普通品牌的女包在用料、做工、用途上并无大的差别,然而二者的价钱却相差甚远。有些不法商家为谋取暴力利润,按照奢侈品牌的款式生产仿品,在售价上低于市场零售价很多。当我们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代购高仿&等关键字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假货,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假货的售价相对较低,模仿程度高,很受消费者的青睐,这就是商品符号刺激消费者非理性消费的例证。
再比如,现在年轻人都爱追星,当某一商品被冠名为&某某明星同款&字样之时就会立刻吸引追星族消费者的目光刺激其不理智消费的欲望。当其中部分粉丝购买该产品对作出正面评价时就跟会带动其他粉丝消费,正如&沉默的螺旋&一样,使多数消费者产生不理智的消费行为。
3.1.1.2 网络广告的陷阱
商品符号化主要通过广告来完成,广告通过吹嘘商品作用,神化商品的功能来提高其知名度并渲染购买氛围。广告的目的性十分明确,就是通过宣传让消费者对商品喜爱至极、求之不得,产生迫切购买的心理。
网络广告也是通过对个性化符号的宣传来传递商品的意义,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欲望更是因为网络广告具有独特的虚拟性,相比实体广告更具趋使性,诱使人们产生消费。首先,因为偶像明星的巨大吸引力各购物网站邀请与自身宗旨、目标等相符合的明星偶像作为代言人来推广,利用消费者追星的心理刺激购买欲望,通过购买偶像代言的品牌来获得满足感。其次,购物网站利用首页的头版植入促销广告、&秒杀&广告、营造紧张的购买氛围,刺激消费者快速购买商品。所以说,广告成为了消费者消费的催化剂,很多时候消费者经受不起这些广告的陷阱而促成不理智的消费。
.........................
首先,购物网站作为后工业时代的产物得益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生产及技术的完善。传统的购物方式已被网络购物取代,人们的消费理念得以转变。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购物网站的便捷性为我们实现了互联网购物的梦想,但是,消费者应时刻保持理性的消费观念。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消费者使用购物网站时有自主接触与使用的权利,所以要警惕商家促销手段的影响。另外,&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是关注受众的接触过程,只是研究消费者使用购物网站的的一个视角,并非传播的整体内容,因此在分析购物网站时还考虑到了社会环境等各因素的影响。
其次,我国购物网站起步较晚,相关法律尚不健全,因此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新媒体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方面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因此,新媒体的长期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参与其中的每一位社会个体的维护,消费者一方面利用购物网站享受生活,另一方面要自觉摒弃虚假信息,提高个人媒介修养,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有冷静判断的决策力,为营造健康的媒介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再次,消费者使用购物网站是一种媒介使用行为,那么怎样建设健康的媒介消费环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购物网站的发展趋势能够体现出新旧媒体的融合与替代,不但提升了物质生产力的高度,也为精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最后,论文整体写作过程中,由于调查对象选择的限制和统计学学科知识的匮乏,难免会对调查结果稍有影响。总体来说,由于互联网持续发展的自然属性,本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解释了人们使用购物网站的缘由,同时也展望了购物网站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景。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六:基于项目时间管理的R公司业务流程再造研究
1.1论文的选题背景
自80年代后期,随着国外空压机企业进入中国,也正直中国各个产业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对产品的需求非常大,整个空气压缩机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其后随着空压机技术的不断透明化,行业门槛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加入这个行列,空气压缩机作为新型能源的市场被迅速培养起来。目前,中国空气压缩机制造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有近400余家。
年,全球你能源紧张,原材料等价格不断上涨,使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造成利润空间萎缩,空气压缩化销售呈下降趋势,在2009年下半年空气压缩机行业经济开始呈现回暖趋势。空气压缩机在2010年的收入大约在200亿元左右,在2015年将达到300亿左右。
2013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形势波动的影响,国内经济形势依旧不容乐观,空气压缩机下游应用领域与宏观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紧密相关的行业需求仍旧低迷,行业内大部分企业产能处于不饱和状态,空气压缩机市场需求下滑。据有关专家认为,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依然存在下行压力,经济迅速回暖的可能性不大,空气压缩机行业总体将持续低迷。
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央提出了节能目标,要求通过加大政府节能政策调控的力度,同时采取重点央企设定节能指标的政策,实现在全国范围内节能降耗的目标。钢铁、电力、化工和石化等传统的高耗能产业是首批试行企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现有设备布局不合理、工艺流程落后、缺乏能源信息系统化管理,而空气压缩机是这些行业的主要能源之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节能环保也作为入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议题之一。据专家估计,空气压缩机的能耗大约占所有工业用电的10%,如何调整自身产品结构和服务意识来满足用户对节能的需求,已经成为中国空气压缩机行业发展或者成功转型的关键。
......................
1.2论文的选题意义
业务流程再造作为一种管理思想,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后,就一直被管理理论界所推崇。在当今以客户为导向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己经从产品的竞争转变为流程之间的竞争。很多企业都期望通过流程再造在经营发展上得到质的突破,但是流程再造的高失败率也使得企业不敢去轻易尝试。目前BPR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还被人们看成是一种革命性的观念,提供了一种思路和分析角度,至于用何种工具如何实践,怎样对组织进行流程再造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力求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运用业务流程再造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同时结合项目时间管理工具,从民公司解决方案业务流程再造为例,对民公司现有的组织结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全面分析,找出阻碍业务流程执行的关键因素,最终建立新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帮助企业打破发展瓶颈,提升经营效益。
.......................
第2章相关理论概述
2.1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界定
2.1.1业务流程再造的起源
20世纪60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革的到来改变了全球经济运行的模式,使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同时组织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变化,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企业的经营环境受到三股力量的挑战,分别是;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及变化(change),也称为3C。这三股力量驱使企业在管理模式、营销思路及运营方式上做出变化。顾名思义,这三股力量的分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顾客:随着生产力的迅猛提升,市场的供需环境发生了变化,顾客起着主导作用,这样也迫使企业将如何满足客户作为唯一的奋斗目标;竞争:价格战争已不是市场的唯一竞争模式,大规模生产也必将被个性他定制取代。新的竞争方式使企业将关注点聚焦在合同按时交货、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提升质量满足客户、降低成本及为顾客提供完善的售后等五个方面。变化:在市场变化的带动下,企业为了持续经营乃至利涧最大化的目标,求变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经营思路,而变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此外,全球经济化、绿色节能及网络的普及也迫使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这些都标志着工业经济时代的结束。
由此可见,在工业化时代盛行的&劳动分工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及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传统管理理论己经受到信息化带来的新的生产方式的挑战,并表现出很多弊端,无法适应企业对市场竞争的要求。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新的生产模式要求打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间的界限,协同合作是才能实现双赢。而传统分工下的科级制度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内部就设置了层层壁垒,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从根本上扭转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理论界和工业界都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理论,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正是满足了这种需求,它的形成是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
........................
2.2项目时间管理的定义
2.2.1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的概念起源于美国。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Henry&L,Gantt发明的横道图(又称甘特图),成为军事工程与建设项目用来计划与控制进度的重要工具。50年代后期,美国杜邦(DuPont)公司创造了关键路径法(CPM),将其应用于一个化工项目,结果大大缩短了项目周期;美国海军在北极星远程导弹项目中研发出了计划评审技术(PERT)。在项目管理中经常把这两个技术融合在一起使用,以期获得进度和成本最优控制。这也标示着现代项目管理技术的开始。
2.2.2项目时间管理的定义
项目时间管理就是在项目完成时间的要求下,采用一定的工具对项目的各个活动时间进行估算,并对这些活动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安排好执行顺序,确保这些活动在项目规定的期限內完成。项目时间管理包含六个过程,分别是:
(1)定义活动:
(2)排列活动顺序
(3)估算活动资源
(4)估算活动持续时间
(5)制定进度计划
(6)控制进度
上述过程之间相互影响,同时与其它八个知识领域的过程也相互作用。
........................
第3章R公司业务流程存在问题及诊断................11
3.1R公司解决方案业务部介绍................11
3.1.1R公司空气压缩机事业部介绍..............11
第4章R公司业务流程再造研究................22
4.1R公司解决方案业务流程再造.................22
4.1.1流程再造的目标.............22
第5章R公司业务流程再造后的实施和效果评价...............36
5.1解决方案组业务流程再造的实施.............36
5.1.1流程再造实施的成功因素...............36
第5章R公司业务流程再造后的实施和效果评价
5.1解决方案组业务流程再造的实施
5.1.1流程再造实施的成功因素
业务流程再造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需要至上而下全面参与的一个业务流程再造过程,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在业务流程再造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1)企业战略目标
业务流程再造的提出、内容和方向必须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再造的实施也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过程。业务流程再造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触及其它部口的利益;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为、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只有当业务流程再造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得到高级管理层的支持,才能确保流程再造实施的成功。
(2)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是继流程再造后的一个重要管理思想,在流程再造实施中,流程管理帮助企业对核心业务流程作出正确的选择;对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流程实施规范。
(3)信息技术
业务流程再造离不开信息技术,它是流程再造的使能器(Enabler),促进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帮助企业在选择核心流程、分析现有业务流程、规划再造过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
第6章结论和展望
业务流程再造是一种科学管理模式,被很多公司作为企业战略变革的基准。
R公司解决方案原来的业务流程存在信息延误、部门间壁垒重重、审核制度繁琐等问题,经常导致项目不按时交付,严重阻碍了公司经营战略调整的脚步。然而民公司作为一个百年老店,拥有完整的产品线、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要打破这些常规,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流程和新的组织结构无疑是对管理层的一个挑战,流程再造成为了企业战略调整的有力保障。&时间&是企业击败其它竞争对手的一个关键因素,针对原业务流程造成项目延误的问题,本文综合项目时间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民公司解决方案业务流程再造中实际运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得到了论证。对于本次流程再造的过程,总结了以下几点:
1)业务流程再造是一种管理思想,每个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择业务流程再造的模式和方法,不能照搬其它公司的再造模式。
2)管理层的支持一业务流程再造是一项庞大、漫长、充满挑战的X程,它是一个至上而下传递的过程,所以企业最高管理层的决心和支持是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石。
3)充分的需求收集一业务流程再造涉及到很多部门及成员的切身利益,所以在流程再造前必须对现有流程做彻底的分析。组织各部门成员集思广益,提出自己的问题,问题反映的越多,流程再造就越完善。
4)项目时间管理的运用一时间管理将流程中的每个工作充分分解到活动,并对这些活动重新排序,使得流程中活动的逻辑关系得以清晰,对梳理和再造流程起到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
MBA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七: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与制造业协同视角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如今,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已超服务业的 70% ,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明显滞后。2010 年,其增加值仅占 GDP 的 16%。2014 年,为此国家首次围绕生产性服务业作出全面系统的工作部署,指出要以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为导向,促进我国产业逐步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由此,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助力服务型经济时代的到来。
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价值链转型升级的发展浪潮下,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在工业经济时代,制造业的生产会依靠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技术变革、产品创新、创新要素,两大产业中企业间的创新和发展越来越趋向协同优化。据统计,在美国,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 30%-44%,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其他企业回报率则仅为 14%,由此可以看出协同创新模式对于创新绩效和经济回报的提升具有绝对优势。中国传统工业长期发展历程中所积累的诸如如粗放的增长方式、缺乏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知名厂商等问题也需要通过加快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互动来解决。因此,近年来,我国和许多国家一样选择调整创新战略,在求新求变的同时全面整合创新资源,一同探索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那么,现阶段,以产业优化升级、延长价值链、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等为契机,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知识共享功能、和创新资源流动,基于与制造业协同的视角,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研究对于力图走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辽宁省而言具有深厚的实际意义。
(1)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在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可以通过自身知识性创新资源的不断积累、交流互动、实施共享为传统产业的转型提升与模式创新提升空间,会促进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结构的日趋合理,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带来不竭动力。另外,以技术支持、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有别于传统的工业实体产业,它更多地依靠创新要素间的组合碰撞。因此,更能够促进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
(2)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
结合生产性服务业本身的&知识性&、&技术外联性&、&中间投入性&等本质属性以及不同的创新要素,结合制造业的创新过程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过程形成的协同创新的理论概念模型,它能够直观地体现在创新过程每一个阶段中都存在着创新要素互动融合的具体活动,即协同创新。同时,确定对创新绩效起关键作用的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依据序参量的识别,在与制造业协同的大背景下,提出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绩效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制造业的概述
制造业泛指一切加工天然原料的行业,担负着中间或最终产品的生产,关键性的制造行业也充分体现了资本、技术、劳动等要素之间的聚合效应,是提升工业化水平,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保证。本文中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为基础,借鉴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高技术产业的分类方法,将制造业分为传统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往往有着较高的研发水平及技术创新含量,与其他产业高度关联性,有助于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推动整体工业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工业转型时代的到来,现代制造业已成为目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主要方向。
(2)服务业的概述
经济学家阿仑&费希尔(2000)对第三产业服务部门的介绍开启了现代服务业认识理论的新开端。现已形成的通用分类为:分配性服务,比如:运输仓储、批发零售;消费者服务,比如:餐饮娱乐、个人休闲;生产者服务,比如:金融、保险、研发、商务服务;社会公共服务,比如:社会福利、医疗教育等。另外,还可依据自身特点,将其划分成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和补充性服务业。
(3)生产性服务业的概述
美国学者 Machlup(1962)最先依据基本要素将生产性服务业的性质界定为知识产出型产业,随后又经 Greenfield(1966)、Daniels(1985)、Howells & Creen(1987)等学者深化最终得以确立其为其他行业和企业提供服务的产业。田家林(2014)重点强调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市场化模式向生产者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而服务本身实质上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创新产品,这些创新产品可以作为要素参与顾客的知识整合与创造,最终提升和扩展自身和相关用户的知识基础与创新能力。段杰(2014)以内涵为参考标准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运输仓储服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服务与商业服务等门类,而按其服务活动本身又可被分为专业化服务、信息中介服务、金融服务等。可以看出,多数学者是从行业列举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试探性的研究。
......................
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创新机理理论
2.1 &协同学理论
2.1.1 &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指代由于各个子系统在复杂、变化、开放的母系统中相互碰撞而产生的整体效应。对于生产创新系统而言,它同样存在着协同效应。生产创新系统满足开放性、非线性和非平衡性的本质特点,它们共同构成生产系统具备协同效应的必要条件,而创新产业间的互动融合和成本最小化则成为生产创新系统产生协同效应的充分条件。
2.1.2 &自组织原理
该原理解释了系统在外部多方流动势能的复合作用下,子系统之间通过协同效用不断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利用自我成长、自我适应、自我复制等自组织特性形成新的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结构。整个生产创新系统以及所包含的制造业子系统和生产性服务业子系统,它们本身处于动态的演化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产业系统在结构、状态、特性、功能等方面的持续变化,会不断地形成新的系统结构和产业关联关系,即生产系统具有自组织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子系统的外部环境包括一切相关的关联因素,比如:自然界、市场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关联系统(大学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尤其制造业子系统)的发展、科学技术以及其他的相关因素,同时也向这些外部环境中输出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方式的深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以及经济环境的依赖与影响也更为显著。
2.1.3 &伺服原理
哈肯借助序参量来解释系统有序演化进程和内在机制,它在某个系统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最终能够反映新结构的有序程度。在生产系统协同创新过程中同样存在不断变化的状态变量,当系统靠近临界点时,创新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则逐渐增强,最终序参量会主宰系统演化的全过程并支配和决定系统中其他慢变量的行为。
.........................
2.2 &产业间的协同创新机理
产业间的协同创新是最为普遍的模式就是产学研政的互动联合,该模式是多方个体为了寻求更高的创新效率或者经济效益,在特定协作条件下,对于不同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球拍买回来已有手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