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的好处有何精妙之处

和式太极拳教学之思考
和式太极拳教学之思考(草稿)
□陈志明(茅山武术研究会会长、和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
&金沙中学社团签约仪式
今天在金沙中学如期签约太极拳社教学合同。对于在高中教授太极拳,我更多的是享受与年轻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教与学,没有社会上的喧嚣与烦琐。说明白点,心灵非常松弛。所以我宁可放弃收益更多的社会教学,而对于学校的邀请,总是非常愉快地接受。
在社团签约仪式上,金沙中学校长讲的话,使每个任课的老师和我们这些被李校长礼称为“客师”的外聘“老师”倍感压力。于是乘着空与他简单地交流和请教一番。作为学校领导,又是一个教育专家,他对于太极拳社有何期望?李校长的静心、传统文化的抓手、适当防身的定性,使我心里对如何去做好太极拳的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其实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也有一点心得。
中国武术九段,原中国武术院院长,也是著名武术家康戈武先生,在13年前我曾有幸与他见过几次面,在活动空隙甚至在饭桌上,我一直向他讨教。康先生是个武术家,当然对武术有独到的理解。他把中国武术的功能作了几句话总结:可观赏性、可实用(养生)性、可实战性。后来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也有了我自己的理解。我总结传统武术,特别是太极拳,可养生、养性(心),养眼,亦可养趣。对太极拳在我一手创办的茅山武术研究会的理念栏上我是这样写的:脱离了农耕文明,进入到现代社会,武术已经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从容的生活态度。
回忆前几年在金沙中学教授太极拳,我其实是作了一些试验的。第一批学生我是按传统的教授办法,从基本功到套路,然后我计划教授推手、器械。但是很快地发现了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想想也是,一个学年总共是40个课时。把和式太极拳108式教完,还要打到规范,课时本来就少,平时又没时间训练,很难真正学到东西。而且一个套路,对17、18的年轻人而言一点吸引力也没有。它没有广播体操整齐划一的气势,没有体操漂亮潇洒,于其来学习太极拳,还不如学操。第二学年,我作了调整,不再传授108式套路,而是改教和式太极拳精要18式。在拳架的基础上,我教了一点推手,然后很快直接传授太极散手,并且重点抽了几式实用而且相对安全的动作进行反复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用性。我把这个教学方法理念定性为:“野蛮其体魄”。当然仍然有一些或者因为胆小,或者因为怕苦的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我又在太极拳塑身方面做了尝试,利用年轻人爱美之心,让他们锻炼体形,我将这个理念定性为:“挺拔其身材”。这些教学上的修改,使社团的气氛很快活跃起来,甚至吸引人不少外社团的人来观看“偷拳”,然后淘气的学生把我围起来不给外社团的人看和听。
其实我的内心还是比较纠结的,特别是在学校领导表明对太极拳社的期望以后。因为我展示给他们的仍旧不是一个完整的太极拳学。学校的期望虽然不能全面显示太极拳核心内涵,但是明显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太极拳停留在一个技法的使用上,那这个拳也不可能成为今天的世界第一大拳种。比如说太极擒拿手,相比中国擒拿术、日本合气道、巴西柔术等,太极擒拿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比如说简单的一些打法,与散打及其它拳法相比,也没有什么独到之处,再比如摔法,较比摔跤、柔道,也没有显示出太极拳有什么精妙。不讲多高深的理论和内在核心的东西。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和式太极拳的“白鹤亮翅”。学生掌握简单的用法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何在劲法上体现太极拳圆的绝妙,如何走出平、立、斜等各式圈而形成浑圆劲,如何展示其吞吐开合上下领落、似断非断、周身是手……,很难。
综观当今太极拳界,其实本身也陷于某种争论。一个是体操化,你说不是太极拳吧,他是太极拳套路,你说是太极拳吧,跟广播操、体操也没啥区别,整个一放慢速度的操,还没有人家玩得漂亮;二是外家拳慢练化,以及太极拳外家拳化,把外家拳打慢点与太极拳几乎没啥太多的区别,用法也差不多,虽然有大量的擒拿、散手……也挺实用,便是训练手法还是在练肌肉和力量上,根本反应不出四两拨千斤,解决不了柔弱胜刚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力大打力小,手快打手慢,这是主流,太极拳的出现,使弱小者有了反抗、自保的可能或说机会,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太极拳不如于技击止步;三是太极拳神化,于其说神化,不如说妖魔化,神神道道,玄而又玄,弄一大堆听不懂的理念,让你云里雾里,不把脑筋讲迷糊了不罢休,一个松就能让你领悟十年,甚至更久,太极拳有这么大的学问吗?值得商榷。
太极拳发展的今天,让无数人迷茫又痴狂,是时代发展的悲哀,是整个社会的快餐化、功利化以及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陌生产生的虚幻崇拜所致。正本清源已经越来越难,我们能做的大概只有,尽力去探索、全力去挖掘,尽可能地还原真实的本源。那方向在哪里呢?个人感觉可以从几个方面去探讨。百度上是这样解释太极拳的,与坊间所述基本一致: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既如此,那完全可以把这些理论基础与拳进行逐一的对照,学习、揣摩……不能再打拳是一个说词,理论又是一个说词,真的两者一对照,才发现根本风马牛不相及,相互间几乎没有关系,理论毫无指导意义,拳的功能也没有体现出理论。
在金沙中学新学年太极拳社团开学之际,把多年的想法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希望在这个学年里,多方面尝试,完成各种实践,使太极拳的教与学都有所进步,也尽可能地达到学校的期望。
金沙中学太极拳社团展示和式太极拳推手
&常州和式太极拳部分骨干参观
金沙中学太极拳社团汇演现场
和式太极拳走进常州主城区社区
作者在西安(和式太极拳的重要流传地)
站在古镇一角,作者在沉思
和式太极拳走进常州工矿企业
和式太极拳传入常州第二年
2002年作者与和定乾老师
茅山处处显示着太极的美
茅山的太极广场
常州新北区新开的和式太极拳班
这位学员是作者在某公益班上认识的,对和式太极拳情有独钟
新学员在畅谈习练和式太极拳的体会
茅山处处是太极拳的粉丝
前人的努力犹如房屋的基石,透着厚重之美
2003年作者就学于和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和有禄老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太极拳视频 浅谈传统太极拳技法的精妙之处
责编:宋辉
发表时间: 15:08
  众所周知,传统太极拳技法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给人以无限神秘的感觉,我们要想进一步认识和学习传统太极拳,就需要了解,并在正确的方法下加以练习,才能有所突破,下面我们就跟着一起来学习吧。
  那么,传统太极拳技法的精妙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小编将从以下几点为大家阐述。
  1、彼此接触点上,都有我的&耳朵&
  既然是根据敌人的变化而变化,那么首先要要做的就是了解敌人的意图,也就是敌情,正所谓一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太极拳特别强调的是&知彼&,只要和对方有所接触,就要找出对方的特点。所以学习太极拳推手,首要任务是练习&听劲&。
  2、搭手即掤,八法相主
  太极拳各种劲共同强调的是掤劲。在交手的时候,太极拳不主张硬冲、硬拼、硬抗、硬顶,但是也不许丢,不许逃跑,而是先用一种弹性的、能伸又能屈的、柔韧性的、螺旋式的外撑劲,也就是掤劲,来接应对方的来力。
  所以说,太极拳技法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对八法的巧妙运用,武功中各招式相生相克,关键就在于运用之巧妙。
  这种掤劲,不只是表现在手上,周身处处都有这种掤劲。掤劲的延伸一共有七种劲,不同的是使用的角度或者是使用的部位。这八种劲,相生相剋,都是因敌变化而变化无穷。
  3、谁先合,谁能赢
  从总体上控制对方、包住对方、笼住对方。或用一手、或用双手、或用双臂、或用双肘、或用一手一肘、或用肘弯里侧夹住对方、或上下配合别住对方。
  总之,凡是使对方处于背势者,都属于拿,都属于合。另外还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先&字,谁能先合,谁能赢。即要主动,首先要从精神上控制他、包围他、藐视他,使他处于我的包围圈之内。
  时机,在太极拳技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出其不意,方能制胜。
  4、化打合一,引进合一,点线合一
  太极拳往往讲求引化为先,先引化而后发放,其实这是初级功夫。高级功夫应该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化就是打,打就是化,使引化与进击同步化,统一行动。
  第一种功法(或第一种手法)是先引后发。即待对方来劲被我引化落空之后,我再将内劲外力合而为一(意气力三结合),合力发之。
  第二种手法,是边引边进、或上引下进、左引右进等等。
  第三种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即一个引化动作之中也有进,也有打。打中有化,化中有打。
  5、下塌外碾,力催其根
  &下塌外碾&这句话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到掌根的既沈又向前滚动的一种力量。太极拳,就是这样一种破坏对方的根基的下塌的力量。太极拳的战略战术,不在乎一手一足的重创,而着眼于破坏其整体的平衡。
  因此,在推手中,一方面努力锻炼自己下盘的稳固,力求接地之力,借地之力,巩固自己的根节;另一方面,与敌人一搭手,即着眼于他的脚,不论是从上盘、中盘、下盘人手,都要走下塌外碾之劲,力达其根,力摧其根。
  7、依丹田内转的离心力,发挥人体立体螺旋之威力
  人们常常把太极劲比做漩涡、旋风、钻头、龙捲风,所谓发劲,即依这种人体立体螺旋力量,把敌人掤出去。练太极拳就是要练成周身处处都是球,使来力感到触处有圆;处处球切球;处处被滑掉,被掤出。
  平时练拳时,即应注意以丹田(包括腰椎)为枢纽,依它的离心旋转力,带动周身,带动四肢,所有运行非圆即弧,所有部位都似球、似蛇、似钻头、似导弹。
  练太极拳的人,除了健身目的之外,如果要想全面继承太极拳的固有功能,就必须下功夫钻研和锻炼太极推手和散打等防身应敌之技击本领。我们既要练拳架,又要练推手,既要练推手,又要练散打,从而练出一种完整应敌的高级本领。
延伸阅读:
相关阅读推荐:
西洋参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西洋参泡水喝的禁忌有哪些...
大麦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清...
金桔从个头上算有大、小之分,从口味上有咸、冰糖之分...
铁皮枫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它的口味清香,富含...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太极拳精选
说到太极拳流派,我们不得不提到陈氏太极拳,陈氏太...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要掌握一定...
太极拳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而意、气、神是打太极拳...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但是您了解八极...
太极拳与未来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
推荐太极拳
太极加油站太极的精华之处在于“引”,带你体悟真正的太极味太极的精华之处在于“引”,带你体悟真正的太极味道法太极百家号  太极拳要求柔和缠绵,在练拳中,要求上动未停,下动又起,如行云流水,抽丝挂线,一气呵成,动作做到九分,意就要贯到十分。  而初学者往往不能很好掌握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问题,因此,就出现了动作的不连续,上下动作之间断开,缺乏圆滑的过渡,即“意断,劲断”的现象。要克服这个毛病,一要注意放松,二要加强“引”的练习。即掌握“引”的规律。  一般来说,引的规律是“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后”,就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引在太极拳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太极拳的精华和绝妙之处,引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还影响太极拳的阴阳转换和虚实开合变化。  没有引,太极拳的动作就无法圆滑过渡;没有引,就无法实现折叠转换;没有引,螺旋缠丝劲就无法绵绵不绝。太极拳动作无处不缠丝,螺旋缠丝圈有大有小,而引是极小的螺旋缠丝圈。这种螺旋缠丝圈源自丹田的开合旋转,以内气贯串,能化能发,奥妙无穷,消息盈虚,皆蕴其中。拳经云:“此处不留心,消息终迷茫”。  可见引在太极拳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有人说,螺旋缠丝是陈式太极拳特有的,其它太极拳没有,这是不对的。所有的太极拳都有螺旋缠丝。螺旋缠丝是太极拳的精华,舍此则无以言拳。螺旋缠丝圈有大中小之分,引就是练习小圈。  引的实质是松沉,是小圈转关,是丹田气的旋转。由大圈到中圈,由中圈到小圈,由小圈到无圈,浑身处处皆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化,挨着何处何处击。“圈小小到无圈时,方知太极真神妙”。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忽视引的练习和应用,人们往往只重视动作是否到位,样子好不好看,忽视了太极拳的精华。  练好引的关键是用内动带动外动,心静体松,精神内固,丹田旋转,引领全身,以根节催动梢节,动作似停非停,将展未展之际,心意一动,“引”则油然而生。上动未停,下动又起,流连缱绻,无始无终。  应该特别指出,引是自然而然的,是松沉的表现,不是故意做出来的。不可为了做引的动作,故意把拳打得一顿一顿的。引从外形上看,以不露痕迹为上品。  引在推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两人接手后,轻轻一引,即可化解来力。能引,则能做到劲由内换。由于引的圈子很小,则可做到在不动身形的情况下化发自如,即引即发,原地风光。  因此,打太极拳需注意引的练习。只有把引练好了,才能打出太极味,才能使整套拳如抽丝挂线,绵绵不断;似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引是太极拳螺旋缠丝的细微之处,乃太极拳绣花之法,须默识揣摩,细心体悟,才能真正学到。习练魅力无穷的太极拳只有精益求精才能不断提高。  想要了解更多有趣且实用的道法太极,点击上方关注我们吧~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道法太极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太极既能防身又能养身 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太极拳的好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