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脉瑜伽中om的含义龙一的含义

同步各端记录 下载PC客户端,上传视频更轻松!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和Copyright(C)2017 优酷 youku.com 版权所有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我觉得抑郁焦虑吃药没有什么大用处,如果是因为某些因素焦虑,那么吃了药以后,很可能患上对药物的ocd症状,而这些症状也是推进焦虑的因素。吃药不能说一定能好,也不一定缓解症状。心理医生水平低了也肯定好不了,心瘾一定要慢慢来,自救才是最重要的,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改,肯定能好!我是一个焦虑患者,自从坚持了锻炼,学会了冥想,每天还坚持用mindfulness的方法观察这个世界。焦虑症基本上缓解了都。情绪来的时候你能做的不是抗拒它,而是观察他,你如果焦虑一整天你就观察一天。别做评判,然后告诉自己对这个东西叫做焦虑,继续观察,嗯,你可能也会感觉到这时候我可能有些抑郁。但是这些情绪坏么?不坏!这是脑电波,有啥好坏的!记住!别评价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做过多解读,这些情绪是需要你体会的,但是你一联想其他的事物和对未来有所预期,那你的观察也就失去了意义,这就是不是观察了而是又进入无限循环。所以情绪这个东西你越管理你越像个疯子。你能做的就是学习!学习自己的情绪,观察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你说你每天都能看见,其实不是,你不带评价地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不是你之前看到的世界了。就像小孩子看一朵花一只蚂蚁一样。我们长大了失去了这种能力,一定要练习这样的能力。他和锻炼身体一样重要!记住你一定会好的,药物的作用是有限的。你只有学习,只有练习,才能健康。&br&学习的时候千万别对未来有任何预期,你如果说我学了这么久咋没好,那你永远也好不了,这是一种状态,每天坚持练习,你整个人的世界观会发生变化,外界的变化,情绪的变化,那是你吗?不要做任何宗教性质的评判。很多评判会带有情绪。你慢慢的发现了原来有种感觉叫快乐被藏起来了,不要刻意寻找快乐。他该来的时候你就会体会到。这样一天天过去,我就痊愈了。再也不怕做任何事情了,再也不颓废,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有一个时间线和未来的结果。但你做的时候千万别对未来有任何预期。你想一个小孩子对未来会有多复杂的想法?&br&等过了这一阶段就是下一阶段了,我想就是人能超越动物的地方,也就是真正地了解你所看到的世界,死亡的恐惧说起来谁都怕,但是如果真的每天坚持冥想的话,当你观察到了自我这个概念其实就不是你以为的自我意识,不是人类定义的那个自我意识。自我的概念被消解以后,那么恭喜你,以后病痛也不会阻止你去自然地活着,顺利地观察这个世界了。而且你会越活越淡定,越活越顺。
我觉得抑郁焦虑吃药没有什么大用处,如果是因为某些因素焦虑,那么吃了药以后,很可能患上对药物的ocd症状,而这些症状也是推进焦虑的因素。吃药不能说一定能好,也不一定缓解症状。心理医生水平低了也肯定好不了,心瘾一定要慢慢来,自救才是最重要的,从…
既然你在学佛,那就应该了解意识的无我,在你皈依佛门,决心痛改前非,洗心革面之时,你和那个过去的你从某种意义上讲已是不同的两个人,虽然有着同样的色身,但却有了不同的灵。你又何必成天为了别人造下的业耿耿于怀而不得释然呢?
既然你在学佛,那就应该了解意识的无我,在你皈依佛门,决心痛改前非,洗心革面之时,你和那个过去的你从某种意义上讲已是不同的两个人,虽然有着同样的色身,但却有了不同的灵。你又何必成天为了别人造下的业耿耿于怀而不得释然呢?
&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3cd6b1536f_b.jpg& data-rawwidth=&24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0&&&/figure&&br&&p&&strong&“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站桩不仅是一种姿势,还有其独特的技巧,正确的站桩能调动全身的气机,促进气血的流通。&/strong&&br&&/p&&br&&p&
站桩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能增长体力。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你说的站桩不就是蹲马步嘛,谁不会啊,哪有这么神奇啊。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个站桩,“万动不如一静,万练不如一站”。只要方法正确,效果绝对神奇!&/p&&br&&p&
人在年轻之时,一般下焦比较实,上焦比较虚,上焦是指心与肺,下焦是指肝与肾。上虚下实,元阳充足,头目清醒,人就充满了活力。这就像晴朗的天空一样,天上风轻云淡,地面绿树成荫。然而,到了老年,人会渐渐地变为下焦虚,上焦实。上虚下实,头轻脚重,人就会神清气爽;下虚上实,头重脚轻,人就会昏昏沉沉。所以,上虚下实是身体健康的标志,上实下虚则是病态的表现。&/p&&br&&p&&b& 那么如何来改善这一状况呢?&/b&方法之一就是站桩。站桩关键是一个桩字,桩就是要让身体的下半部分稳定下来,如何稳定,就在于意守丹田。《黄帝内经》对站桩有具体的论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站桩时曲肘抬臂、屈膝下蹲,其目的就是让身体重心下降,使下面充实,下面充实了,肾精就会充实,肾精充实了,宗气运行通畅,心肺之气下降,肝肾之气上升,这样人就进入了上虚下实的状态。&/p&&br&&p&
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混元桩是补充元气最好的方法之一。元气充满以后,人就会身强力壮,具有抵抗一切疾病的能力。许多身体健康的人长期站桩,他们都享有高寿。而一些体弱多病之人,通过站桩,一样从中获益。站桩不仅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相交,加速新陈代谢,还可以加强各脏器、器官以至细胞的功能,对许多慢性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痛风等。&/p&&br&&p&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一种最基本的站桩补气法:&/p&&br&&p&1、脚&/p&&br&&p&两脚呈内“八字”形站立,两手抬至胸前,两脚站得不能太宽,脚跟比肩稍宽一些,脚尖和肩宽度差不多。&br&&/p&&br&&p&2、头&/p&&br&&p&头要正,百会上领,下颏微收。口微微闭,舌抵上腭,神情平静。目光平视,自然呼吸,全身放松。使周身上下气机平衡、和畅。&/p&&br&&p&3、手&/p&&br&&p&手指自然舒张,中间仿佛有一个气球,两手要小心翼翼地捧着它抱着它,两臂圆撑,和身体环抱成半圆形,手的位置开始时可以放低一点,以后再慢慢上升,但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脐。&br&&/p&&br&&p&4、肩&/p&&br&&p&肩部放松,不能绷紧,不能端肩膀。肩膀要很自然地耷拉着,往下松。这时锁骨、胸部有点沉,所以肩下松时还要往两侧外撑。有的人站桩时间一长就身上流汗,两手冰凉,原因就是肩肘没放松,气运行受阻。因此,在练习站桩前要把肩膀抖搂抖搂,放松地前后转一转。&/p&&br&&p&5、膝&/p&&br&&p&膝盖微屈,膝盖不能过足尖,大腿根部空虚,呈似坐非坐状态。&/p&&br&&p&6、身体&/p&&br&&p&上身挺直,不能塌腰翘臀。胸部微含,把背拉直。腹部放松微回收。这样上下气机连成了整体,气机平衡,内蕴充足,才能显现出“站如松”的挺拔英俊、内气浑厚的姿态。&br&&/p&&br&&p&保持这个姿势,尽量放松全身,什么都不要想,让气血自然流动。一般至少站40分钟。开始练习站桩时,会觉得很费力气,膝盖、大腿酸痛。有的人还会哆嗦,这是正常的反应,没有关系,哆嗦劲儿过去慢慢就好了。等到丹田的气慢慢充足之后,酸痛也就消失了,这时你的身体就会蹲得更低更稳了,而且不知不觉一两个小时也毫不费力。&/p&&br&&p&
站过桩的人都有这种体验,只要站上一会儿,你就能感觉到四肢发热这是因为你的气血开始旺盛起来了,再站一会儿,你会自然地感觉到体内气的运动,气血逐渐开始畅通,身体的各种病症就能很快得到改善,正如苏东坡评价练站桩时所说:“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力百倍。&/p&
“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站桩不仅是一种姿势,还有其独特的技巧,正确的站桩能调动全身的气机,促进气血的流通。 站桩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能增长体力。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你说的站桩不就是蹲马步嘛,谁不会啊,哪有这么神奇…
&p&分享一些道教的美容方法,希望大家喜欢。&/p&&p&历代都有道士追求驻颜美容,这里给大家介绍五种适合当下快节奏生活的驻颜美容法,玄学认为女子好看不看在于血气,女子之美也在须发,女子血气将养在于安眠。&/p&&p&一 旺气血法&/p&&p&取带皮干红枣三枚,入口一枚,食尽,枣核不吐,含在口中,以舌搅动做游龙戏珠状,口中自然生津,津液满,吞津而下,意想玉津直入丹田,如此九次,约一刻钟,方可吐出枣核废弃。早中晚各一次,可生津养颜,补血益气,滋阴补阳,化解体内之煞气。&/p&&p&二 乌发法&/p&&p&道教养生学认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也就是发乃血之余,血乃精之化,故其华在发。所以说有一头好头发也意味着肾好,美发也就是在补肾。&/p&&p&这里推荐固握法补肾和涌泉穴按摩,方法为屈大拇指于四指中,或用大拇指掐中指指节,四指收于手,可随着呼吸逐渐用力和放松,此法可以缓解疲劳和紧张,特别适合上班族。&/p&&p&按摩涌泉穴除了可以补肾还能安眠,此法适合失眠者。方法为离开手机,然后上床用手一手握脚指,一手轻轻摩搓脚心,待脚心发热后转动脚趾再睡觉。&/p&&p&三 睡眠法&/p&&p&这里介绍的安眠法可和上文的涌泉穴按摩法搭配,此法需软硬适中的枕头,方法为左卧在床取其左手,以手心垫面,记住要张开大拇指和食指,好让耳朵哪里留空,不可压耳!&/p&&p&腰背要直,左腿要屈到腹部(能廋小腹),右腿要直放在左足边,以右手手心贴肚脐,如右卧也如此法。&/p&&p&四 擦面法&/p&&p&切记!此法不是让你用手在脸上擦,和眼保健操中的干洗脸是不一样的。早起之后开窗望向远处的山明水秀之地,如窗外景色不佳可背对窗户,然后两手摩擦发热后覆面擦之(手挨着皮肤但不压迫皮肤),切记顺序为从脖子到发迹为一次,然后重复直到自觉皮肤温润,然后双手盖耳,以指弹脑后两骨二十四次。&/p&&p&五 廋颈养生法&/p&&p&此法一定要按照说的来做,一定要量力而行,切记!切记!切记!方法为早起之后待气息平和,此时起床正坐,双手交叉放于后颈处,然后仰头看天,这时脖子会压迫手,绝对不要让手离开!切记要量力而行,手的压迫感大了就不要再仰头了!&/p&
分享一些道教的美容方法,希望大家喜欢。历代都有道士追求驻颜美容,这里给大家介绍五种适合当下快节奏生活的驻颜美容法,玄学认为女子好看不看在于血气,女子之美也在须发,女子血气将养在于安眠。一 旺气血法取带皮干红枣三枚,入口一枚,食尽,枣核不吐,…
&p&蟹妖,佛教方面很多和道教学的啦,&/p&&p&这次给大家介绍一些道教养生的干货,如果你身体不好、或者年老,但能持之以恒做到这十五条养生准则,一月之后必有改观。如果你父母长辈需要养生,介绍给他们也是一种孝顺。&/p&&p&一吃完饭十五分钟后要慢慢走一段路,然后用两只手按摩肋下和肚子,缓慢揉搓,勿要用力!待揉搓几分钟后,转手按摩肾堂(后背双肾处),方法为慢慢吸气,同时提肛,待气慢之后闭气!这时手摩擦后腰肾脏除,待不能憋气后停止,待呼吸正常后继续,一开始做个四十九次即可,身体好后可慢慢增加。&/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5ec954d2c36289eeea544b1a605753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99& data-rawheight=&3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9&&&/figure&&p&二道教养生歌诀中说醉眠饱卧皆无益,渴饮饥餐最戒多!食不欲粗并欲速,宁可少餐相借续。如要养生吃饭,最忌吃饱后睡觉,最忌吃多!如要养生,大家可根据自己的日常活动缓慢削减,从一成开始。&/p&&p&三道教养生歌诀中说生冷偏招脾胃疾,陈臭腌藏皆阴类,老年切莫喜食之。如要养生吃东西贵软、温、清,忌生冷油腻和腌制食品。&/p&&p&四常抬头,抬头古代叫仰面。如要养生头一定不要低,要端正!长期坐办公室的人可调整桌椅电脑,然后多仰头以嘴吐气发出呵声,如此可保养脊椎和内脏。&/p&&p&五四肢要动,民间有胖和尚,廋道士之语。道士身材消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多动,人的四肢要经常动,如不动血脉不通四肢五脏必病。&/p&&p&六冬天要到了,这里说一下冬天最大的禁忌!冬日养生最大的禁忌就是房事过多,道家养生认为冬天房事一次耗损的阳气相当于春天的一百次。&/p&&p&七道教有一句话叫学道不学道,学个狗睡觉。道教养生认为人睡觉的时候最宜侧卧,同时卷曲身体宛如婴儿在母亲体内,这样睡觉最能补益!&/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8a1fddbaff41ae5565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8a1fddbaff41ae5565c_r.jpg&&&/figure&&p&八早起要梳头,大家都知道道士留长发,长发要多梳头,这梳头就是养生!大家早起的时候可以多梳头,秃头的可以用手按摩头皮,如此可养精神。&/p&&p&九天冷的时候可以适当晚起,起床后躺几分钟再起床穿衣,天暖和的时候要早起。做得到这点人精神必定转好。&/p&&p&十不论男女尿尿的时候如果咬紧牙关可养肾气防止落齿。&/p&&p&十一人身体差的时候一定要少欲望、少思考、少忧愁、多活动身体。&/p&&p&十二味道重的饭菜不可久吃,如要养生清淡是真味。&/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660ebce4fc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13& data-rawheight=&5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660ebce4fce_r.jpg&&&/figure&&p&十三养生最忌过,高道陶弘景留下的《养性延命录》中说:“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莫强食饮,莫大沉醉,莫大愁忧,莫大哀思。”&/p&&p&十四不逆四时,道教养生讲究顺应天时,不会违背四季的规律!但也不是天再热也不开空调,天再冷也不取暖,一切以身体舒适安泰为主。&/p&&p&十五治疗失眠法,此法清代的《养生须知》,其养生思想为涌泉穴关乎全身,通过按摩涌泉穴安神健身。涌泉穴在左右足心,其法为每日上床时,赤裸两足,然后一手握脚指,一手摩搓,多至千次,少则百次,觉得足心发热后,微微转动脚趾。&/p&
蟹妖,佛教方面很多和道教学的啦,这次给大家介绍一些道教养生的干货,如果你身体不好、或者年老,但能持之以恒做到这十五条养生准则,一月之后必有改观。如果你父母长辈需要养生,介绍给他们也是一种孝顺。一吃完饭十五分钟后要慢慢走一段路,然后用两只手…
&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ae5d8afb8c5a_b.jpg& data-rawwidth=&1240& data-rawheight=&7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ae5d8afb8c5a_r.jpg&&&/figure&&p&想去年 Anki 刚刚推出 Cozmo 这款治愈系机器人时,很多人都在怀疑,这款机器人是不是真的能像 Demo 里展示的那么聪明又呆萌?现在一年过去了,亚马逊热销榜上的销量证明,它的确是获得了很多人的喜爱。&/p&&p&而最近 Anki 代码实验室宣布,将在几周后为 Cozmo 升级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SDK),使得其能拥有基于 Scratch 的图形化编程界面。这就意味着,即使你没有任何编程经验,现在也能通过简单的图形代码来命令 Cozmo 执行复杂的任务了。&/p&&p&根据 Anki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 Hanns Tappeiner 的介绍,Cozmo 有一个很棒的 SDK,能访问很多高级功能。例如,用一些简单的命令就可以指导 Cozmo 完成定位、规划路径、避障、搬运物块等一系列动作。它甚至能识别人类的面孔与情绪,并用自己的「情绪」进行反应,官方称之为「情绪引擎」。&/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e42dfca1e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70& data-thumbnail=&https://pic3.zhimg.com/v2-4e42dfca1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e42dfca1e_r.jpg&&&/figure&&i&▲ 会原地转圈&br&&/i&&/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7eecc6113e56e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53& data-thumbnail=&https://pic3.zhimg.com/v2-7eecc6113e56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eecc6113e56e_r.jpg&&&/figure&&i&▲ 会生气的摔桌子&br&&/i&&/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8bbfb6c721a9f79c7bcb3b7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70& data-thumbnail=&https://pic4.zhimg.com/v2-8bbfb6c721a9f79c7bcb3b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bbfb6c721a9f79c7bcb3b7_r.jpg&&&/figure&&p&&i&▲ 会调皮的玩弄小狗&br&&/i&&/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8adbeae1b0e43dae518acf_b.jpg& data-rawwidth=&371& data-rawheight=&209& data-thumbnail=&https://pic4.zhimg.com/v2-8adbeae1b0e43dae518ac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1&&&/figure&&i&▲ 会自动检测到桌子边缘并退回&br&&/i&&/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52afae1eacd8b840c050e9_b.jpg& data-rawwidth=&630& data-rawheight=&356& data-thumbnail=&https://pic2.zhimg.com/v2-52afae1eacd8b840c050e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52afae1eacd8b840c050e9_r.jpg&&&/figure&&i&▲ 对于它能力达不到的要求还会生气&/i&&/p&&p&是不是真的很可爱呢?此前要想控制这款机器人,要求操纵者必须有一定的 Python 编程经验,要能读懂 SDK 文档,以熟悉控制它的方法。这对于大多数想要购买 Cozmo 的人,包括很多希望能指导孩子学习编程的家长与老师,都是一道障碍。&/p&&p&而现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Anki Code Lab 基于 MIT 的可视化编程语言 Scratch 之上,在 SDK 上添加了一个图形编程界面,丰富多彩的的交互指令块代表不同的功能,通过拖放这些指令块,同时对其参数进行细微的修改,Cozmo 就可以依据指令进行自行运动。&/p&&p&当然,如果您以为 Cozmo 只是一款针对儿童的简单汽车式机器人玩具,那么您可就太小看它了。毕竟在亚马逊上高达 180 美元(国内购买加上运费约为 1890 元)的售价,就说明它不是一款普通的玩具消费品。这款可爱的汽车机器人最大的亮点来自它的 AI 能力。&/p&&p&Cozmo 个头不大,身高只有 6 厘米左右,却包含了 300 个不同的部分组成,除了人工智能系统,还融合了加速器、陀螺仪、计算机视觉等技术。Cozmo 内部的人工智能系统非常复杂,每秒中会做出上万次决策。当 Cozmo 没电了时,它会自动回到充电底座,并进入休眠状态,会传来轻微的打鼾声,10 分钟的充电能支持一个半小时的运行时间。&/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bf2bdc747c2cab1f2d36a_b.jpg& data-rawwidth=&1240& data-rawheight=&7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bf2bdc747c2cab1f2d36a_r.jpg&&&/figure&Cozmo 能通过蓝牙或 WIFI 连接到手机上,所有的可视化处理都是通过一个云端的应用程序完成的。应用程序会实时分析传感器的数据,然后将命令发送回机器人本身。Cozmo 可以识别人的面孔,外形有点像迷你版的推土机,也与『机器人总动员』中的瓦力机器人有几分相像。&/p&&p&根据 Anki 的说法,Cozmo 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它可以「连接人类周围的人」和「带来机器人人物化的魔力」。良好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使得它能识别人类的面部表情,从而分析人的情绪也做出相应的情绪反应。&/p&&p&除了灵敏的感应,它还具有深度学习的能力。所以当你在于它玩耍时,它会记住你的使用习惯,从而越来越「精明」的与你互动。&br&&/p&&p&Cozmo 背后的 Anki,是一家旧金山的科技公司,由三名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专业博士于 2010 年创立,并获得 5000 万融资。该公司曾与 2013 年推出首款产品 Anki Drive,即一款能以 iPhone 应用程序控制的玩具尺寸机器人赛车,玩家能通过 iPhone 驾驶真正的汽车,来享受竞赛的乐趣。&br&&/p&&p&而首席执行官 Sofman 曾多次表示,Anki 的定位是一家「人造智能机器人公司」,研发更多复杂且有趣的机器人车是他们的目标。目前,Cozmo 是他们知名度最高的产品。■&br&&/p&&br&&p&主笔:谈喆&/p&&p&原文:&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jM5NDM4NjQyNA%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f6a60c10b6f22ec8b3774%26chksm%3Dbd7dad11cdf7dcf20b9a76a5abde%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这款号称史上最萌的 AI 机器人,现在也支持 Scratch 编程了 | 科技有意思&/a&&/p&&br&&br&&br&&p&-------- 我是「深圳湾」分割线 ---------&br&&/p&&p&深圳湾 | shenzhenware 长期挖掘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新锐产品和初创团队,欢迎联系我们。微信私人客服:小炫(ID:warexx)。&/p&&p&本文系深圳湾编辑创作发布,转载、约稿、投稿、团队报道请联系微信公众号:shenzhenware(回复关键字)。&/p&
想去年 Anki 刚刚推出 Cozmo 这款治愈系机器人时,很多人都在怀疑,这款机器人是不是真的能像 Demo 里展示的那么聪明又呆萌?现在一年过去了,亚马逊热销榜上的销量证明,它的确是获得了很多人的喜爱。而最近 Anki 代码实验室宣布,将在几周后为 Cozmo 升级…
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开示: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唯我独尊”的真心,祂可以让众生智慧到彼岸,成就-三乘菩提。《心经》有三个重点:&br&第一个重点:是心,也是《心经》最主要的宗旨,亦称为空性心,祂本来就在,未来也不会灭,祂真实存在——不是如佛门有些法师、居士们主张:“祂是不可知、不可证的。”将 佛所说真实有法的空性心变成虚相法,成为 佛所说的断见外道。&br&第二个重点:不生不灭的 空性心 借著种种缘,出生了经中所谈的蕴处界诸法等 空相;而被出生的蕴处界空相,却是生灭不已的虚妄法。&br&第三个重点:空性心、空相两者之间的关系。空性心本身不生不灭,而在世间上可以现前体会不断生灭的蕴处界及诸法等空相存在。这两者的体性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不生不灭的法,后者是生灭不已的法,由于这两者的体性完全不同,不属于同一个法,所以称为非一;又蕴处界及诸法等空相,是空性心藉缘而出生的法,本身是空性心局部的体性,摄属于空性心的一部分,与空性心不异,所以称为非异;合此非一与非异,名为非一非异。也就是说,空性心与空相两者之间的关系非一非异。这个道理犹如手与身体一样,手是手、身体是身体,两者非一;可是,手是身体的一部分,不能说手不是身体,故名非异;合此手与身体之间的关系,为非一非异。此外,也解释《心经》第一段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指破参明心的菩萨,现前双照“真心本来自在”以及“五蕴皆空”,并转依真心无所得的体性,因而度了一切苦厄。&br&&br&当你知道及把握这三个重点后,你不会偏离《心经》所讲的范围,也不会被恶知识所误导;因为你已经有能力判断,避免走向与佛法无关的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乃至走上男女双身邪淫外道中,因而延迟自己成佛的时程。&br&&br&在三乘菩提中,只有佛菩提实证这个真心,而只有实证这个真心才能成就佛道。下面简单分析一下三乘菩提:&br&
声闻菩提,乃是声闻人所觉悟的法道。声闻菩提乃是声闻人听闻 佛语开示,观察蕴处界虚妄,并将蕴处界灭尽而入无余涅槃,在无余涅槃中无有一法存在,仅剩下无余涅槃的本际独存而已,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br&  缘觉菩提,乃是缘觉所觉悟的法道。也是缘觉观察十因缘、十二因缘,知道有一个“识”,到这个识为止,再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超过祂,所以 佛在经中才会开示“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道理,这个识就是每一位有情的真心。因此,缘觉观察蕴处界等法都是虚妄,唯有这个识才是真实,所以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这个识存在,所以将自己的三缚结断了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了五上分结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而入无余涅槃,永远不再三界现身意。由此可知,缘觉菩提乃是缘觉观察十因缘、十二因缘,知道无余涅槃还有一个本际真实存在。祂在哪里?不知道!也知道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所以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br&  佛菩提,乃是菩萨觉悟成佛的法道。也是菩萨经历五十二阶位才能成佛的法道,始从十信位对 佛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因而圆满十信位转入十住位,开始在外门修菩萨六度万行;经历七住明心,开始在内门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以及十住眼见佛性—眼见自己的身心与山河大地虚妄的如幻观,因此圆满十住位,依序转入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修行;于十地圆满后转入等觉位,于等觉位百劫修集福德,为了成就菩萨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无一时非舍身时,无一处非舍命处,只要众生有所需要,不管是自己身体的内财或者是金银珠宝等外财统统布施出去;于百劫修集福德圆满上生天上,于天上观察因缘成熟,诞生人间,于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上品妙观察智、上品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出现,于夜后分夜睹明星眼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由此可知,佛菩提乃是菩萨成佛的法道,也是菩萨经历五十二阶位才能成佛的法道;从菩萨最基本七住明心开始,了知万法都是从这个真心出生,不能外于这个真心而有一切法出现;如是次第修行,经历将近三大阿僧祇劫,最后证得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的无住处涅槃。&br&&br&  从上面分析可知:《心经》所说的真实内涵,不离《心经》所说的“心”,这个心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祂包括了蕴处界及诸法等法在内;离开这个心,这个《心经》就不能称为《心经》,应该要改名了!蕴处界及诸法以及三乘菩提等法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说,《心经》主要的宗旨就是在谈“心”,不能离开心而谈《心经》,不能外于心而谈蕴处界及诸法等;离开一切有情真心而谈蕴处界及诸法等,那都是言不及义的戏论!又《心经》中心主旨就是“心”,可是祂还包括了祂所出生的蕴处界及诸法等空相,以及心与空相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何?所以说,《心经》所谈的面向有三个:第一个、是心,也是《心经》最主要的宗旨,亦称为空性心。第二个、蕴处界及诸法等是空性心藉缘所生的空相,是生灭不已的虚妄法。第三个、空性心与空相两者之间的关系,空性心本身不生不灭,在世间上可以现前体会生灭不已的蕴处界及诸法等空相存在。&br&&br&  既然已经说明《心经》的主要宗旨就是心,接下来谈《心经》的本文了。首先谈“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先解释这一段经文:“已建立‘真心本来就自在’正知见的菩萨们,很深入去参禅、去参究时,因为一念相应慧,于一刹那间亲证真心之所在,现前观照真心本来就自在,以及照见蕴处界及诸法等法没有一法是真实的,都是虚妄的,因而发起般若智慧到彼岸。”像这样能够亲证真心,以及可以现前观察真心本来自在的菩萨,名为“观自在菩萨”。当观自在菩萨站在所亲证真心的实际理地来观察时,发现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蕴处界及诸法等任何一法存在,却不妨碍在现象界上有蕴处界及诸法等生、住、异、灭现象出现。既然真实了知真心实际理地无有一法存在,当然没有所谓生死以及种种苦厄可言;当菩萨转依真心无所得,当然没有种种生死及苦厄可言,所以就度一切苦厄。&br&  接下来,分别解释这一段经文的内容,首先谈的是“观自在菩萨”。有很多法师、居士们解释观自在菩萨就是 观世音菩萨,其实他们误会了,而且误会得很严重!《心经》所说的观自在菩萨,是指已经建立“真心本来自在”正知见的菩萨,因为他遇到真善知识为他开导、为他建立正知见,譬如:真心本来就离见闻觉知,真心本来就自在;菩萨认同及接受真善知识的教导,建立“真心本来就自在”的正知见去参禅。所以观自在菩萨的真实意思,就是指真善知识为菩萨建立“真心本来就自在”的观念,菩萨以此正知见去参禅、去参究,去寻找本来就离见闻觉知、本来就自在的真心;在深入参禅的时候,于福德、智慧、定力等因缘成熟,一念相应慧,找到了本来就离见闻觉知、本来就自在的真心;现前观察真心真的离见闻觉知、真的本来就自在,不是你观察祂才自在,不观察祂就不自在,而是从本以来就自在,不是有时自在、有时不自在;像这样具有正知见参禅而证悟明心的菩萨们,才是《心经》所说的观自在菩萨。不是如法师、居士们所说观自在菩萨就是 观世音菩萨。想想看:观世音菩萨是正法明如来倒驾慈航再来,早在无量劫以前就已经明心见性了,还要如《心经》开示,再一次参禅去证悟明心吗?还需要于亲证后现前观察祂本来就自在吗?根本不需要嘛!因为 观世音菩萨早已经在不可思议劫以前找到本来就自在的真心,祂随时随地可以现前观察自己及别别有情本来就自在的真心,不需要再一次以身作则去参禅、去现观,不是吗?如果不知道此中道理,而称呼观自在菩萨就是 观世音菩萨,那是很不伦不类的说法,表示这个人没有正知见,他根本不知道《心经》到底在说什么?所以才会有如此说法出现。&br&  接下来,谈“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观自在菩萨透过参禅的方式,很深入去参究、去亲证真心之所在。然而要能够很深入去参究,一定要有正知见、定力、福德等条件来庄严,否则是无法深入参禅乃至可以明心见性;所以,自古以来证悟的禅师并不是很多,只有少数人,并不是多数人。所谓的正知见,要有真善知识教导,告知真心离见闻觉知,告知要用见闻觉知心往离见闻觉知的方向去找本来就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告知真心与妄心和合运作似一等等。所谓的定力,至少要有未到地定浅定的功夫,于亲证本来自在的真心时,才能悟得深、体验也深。所谓的福德,就是在正法团体所培植的福德,因为在正法团体所培植的福德比较容易。诸如等等,具有“真心本来自在”正知见的菩萨们才能深入参禅,并于各种条件成熟时,佛菩萨给你这么一念——也就是一念相应慧,亲证本来自在的真心,因而发起般若智慧到彼岸。像这样一念相应慧而明心,就是《菩萨璎珞本业经》开示:“正观现在前”,也就是般若正确的观行现在前。当菩萨般若正观现在前时,发现真心真的如真善知识所说,祂本来就自在,祂本来离见闻觉知,祂不在六尘起种种分别,会分别六尘的就是妄心七转识自己,祂有染污性。&br&  当菩萨明心证真成为观自在菩萨时,现前观察:一者、这个本来自在的真心,实际理地无有蕴处界及诸法等任何一法存在,却不妨碍在现象界上真心借著种种缘而有蕴处界及诸法等法不断地出现;因而观照蕴处界及诸法等法没有真实的体性,成就《心经》所说的“五蕴皆空”。二者、这个真心的实际理地无有一法存在,观自在菩萨证悟无所得真心及转依,来观待蕴处界及诸法等法也是无所得,所以观自在菩萨就在无所得当中不断地断除烦恼,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智慧与福德。这样的作为好像有所得,其实是无所得,这是转依真如无所得的缘故。纵使在现象界有种种苦厄出现,观自在菩萨转依无所得真心,也不以为意,因此“度了一切苦厄”。因为这样的缘故,观自在菩萨就在有所得当中无所得,如是次第修行,最后得以成就佛道。&br&&br&  最后作个小结论:所谓的观自在菩萨,是指证悟明心的菩萨;因为他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一念慧相应,般若正观的观行现在前,找到本来就自在的真心;然后观待真心所出生的蕴处界及诸法等,都是真心藉缘而出生的,本来就是虚妄法,因此照见五蕴皆空;又观自在菩萨转依无所得真心,来观待蕴处界及诸法等法,虽然在现象界示现有种种苦厄存在,可是菩萨转依无所得真心,根本没有任何苦厄可言,所以就度了一切苦厄。&br&&br&
继续讲解《心经》下一段经文:“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下:“舍利子!色法空相不异于空性心,空性心不异于色法空相,色法就是空性心,空性心就是色法;色法既如是,受、想、行、识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一段经文已经很清楚告诉大众:五阴—色受想行识—与空性心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一非异。为什么?譬如色法,它是被出生的法,本身是生灭法,所以是空相;空性心无始劫以来就在,未来无量劫以后也在,本身是不生不灭的法,与生灭不已的空相完全不同,所以非一;可是,不能说色法不是空性心的局部体性,譬如色身是由自己的空性心借著父母的四大等缘长养出来的,不能离开空性心而有色法存在,所以色法本来就是自己空性心局部的体性,与空性心无异,所以非异;合此非一与非异名为非一非异。&br&  这个道理与 佛在《杂阿含经》卷3开示一样,经文如下:“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杂阿含经》卷3)解释如下:“所以,多闻圣弟子看见种种的色法,譬如已经过去的色法、未来会出现的色法、现前的色法、五脏六腑等内色、山河大地等外色、粗糙的色法、微细的色法、美好的色法、丑陋的色法、比较远的色法、眼前的色法,这种种色法本身是生灭法,不是真实法,所以不是真实我;但是也不异于真实我;色法与真实我两者和合运作,所以不相在。色法既如是,受、想、行、识也是同样的道理。”佛在《杂阿含经》已经很清楚告诉大众:色法本来就不是真实我,它是虚妄我,所以非我;可是,色法是真实我的局部体性,所以真实我能够借著祂本有的体性以及借著种种缘,变现种种色法出现,譬如祂能变现有情的五根身,也能与共业有情共同变现山河大地的器世间,让众生能够在器世间生活与领受,由此可知,色法本来就是真实我的局部体性,不能外于真实我而有色法存在,所以非异我;然而色法之虚妄我与空性心之真实我两者和合运作,所以称为不相在。色法既如是,受、想、行、识也是同样的道理,不是真实我、也不异于真实我;受、想、行、识之空相与空性心之真实我和合运作,所以不相在。&br&  从上面说明可知,《杂阿含经》卷3开示与《心经》开示一模一样。这告诉大众一件事:佛在初转法轮隐说真心之所在,在二转法轮 佛为已明心证真如的菩萨们明白开示真心有种种的体性。佛为什么要这样施设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二乘人不必证空性心。声闻透过 佛语开示,以及缘觉自己观察,有一个无余涅槃本际存在,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所以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独处于无余涅槃本际极寂静的境界中,永不再三界现身意。所以,佛在初转法轮不为二乘人明说空性心之所在以及祂有种种体性,譬如 佛在初转法轮隐说无余涅槃本际、我、如、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等空性心存在。可是菩萨最终要成佛,如果 佛不为菩萨们详细解说空性心之所在以及祂有种种的体性,菩萨根本不可能明心见性,更不用说于后来可以成佛。所以 佛才要在二转法轮明说有无住心、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不住心等心真实存在;乃至在三转法轮明说阿赖耶识、种子识、异熟识、无垢识等心存在,为菩萨们非常详细及深入解说空性心的种种体性,以及祂共有几个心识,祂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让菩萨们可以亲证及体验,最后,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佛道。&br&  由此可以证明:佛次第为佛弟子们说法,所以才会施设三转法轮来隐说及明说空性心等内涵,让佛弟子们依据自己的种性、自己的根器、自己的因缘等等修行,最后得以成就三乘菩提,乃至得以成就唯一的佛菩提。同样的道理,佛在《心经》为菩萨们开示色法之虚妄我与空性心之真实我两者体性是不一样的,可是色法本来就是空性心的局部体性,不能离开空性心而有色法存在。所以 佛才会在《心经》开示:“色法不是真实我,真实我不是色法;可是色法不异于真实我,真实我也不异于色法。色法既如是,受、想、行、识也是同样的道理,受想行识不是真实我,真实我也不是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就是真实我,真实我就是受想行识。”这个道理,就在上一集已经提示《心经》有三个重点,那就是空性心、空相以及空性心与空相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握这三个重点,二转法轮的经典就会慢慢通达了。&br&&br&  或许有人不相信,就举二转法轮《金刚经》好了,譬如《金刚经》曾开示:“所谓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来为大家说明。这里的“佛法”是指什么呢?如果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经过前面熏习后,应该知道:那不是用纸印刷出来的三藏十二部经,也不是佛弟子用语言文字所表示出来佛法等等,因为那是空相,不是空性心。《金刚经》所开示的“佛法”,其实是指空性心,也是每一位有情因地的真心,更是未来果地的无垢识。知道这个道理,就可以解释了:“佛所说的佛法,就是指一切有情的真心。祂不是世间人用语言文字所表示出来的佛法,也不是用印刷出来的三藏十二部经,因为那都是空相,不是 佛所说的真正佛法;真正的佛法就是指一切有情的真心。”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经过这样的解释,是不是让你有豁然贯通的感觉?一定会有的,不是吗?经过这样解释以后就会知道:《金刚经》所说的宗旨就是指一切有情真心。不仅《金刚经》可以渐渐通透了,而且知道《金刚经》与《心经》是互通的,不离一切有情的真心所含摄的范围。&br&&br&  接下来谈《心经》下一段经文:“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释如下:“舍利子!诸法是空性心所出生的法相,它从本以来不生,所以未来也不会灭;它从本以来没有染污,未来也不会有污垢;它从本以来没有增加过,未来也不会减少。”有很多佛弟子们对于这一段经文产生疑惑,因为他们知道诸法本来就是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的法,怎么会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呢?譬如一个人在母胎为胎儿,出生为婴儿,慢慢长大成青少年、成年、中年、老年,最后死亡。不是有所生、有所消灭吗?又譬如意识,有时烦恼少一点,意识变成比较清净;有时因为烦恼增加,意识变成比较染污,怎么可能是不垢不净呢?又譬如熏习世间的知识,透过阅读等方式使得自己的知识广度增加了,后来因为不再阅读或者久而不用等因素,原有的知识广度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渐渐减少了。诸如等等,世间诸法本来就有生有灭、有染有净、有增有减,怎么会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呢?会有这样的疑惑也是很正常,因为那是站在世间法来看待的结果,而不是站在世出世间法来看待。如果是站在世出世间法之空性心来观待诸法等空相,其结果就不一样了!大家都知道,空性心从本以来没有出生过,既然空性心没有出生过,未来当然也不会灭,所以空性心才称为不生不灭;以此为基础,将诸法空相摄归于不生不灭的空性心,诸法不也是不生不灭了吗?是的!诸法空相变成不生不灭了;因为这样的缘故,诸法灭了,才能再从空性心藉缘出生。譬如喝水这件事,因为口渴才要喝水,喝水之后口就不渴了,后来因为天气热、运动等原因,导致再次口渴又需要喝水;如果不是空性心藉缘再度出生喝水这个法,不会有后来喝水解渴这个法出现。又譬如人死了,如果不是空性心借著往昔所造的业、无明以及其它种种因缘,就不会有后来中阴身以及后来每一世的色身出现,就不会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色身出现。由此可知,因为有空性心借著种种缘,使得诸法可以不断地、重复地出现,所以才说诸法不生不灭;这都是因为将诸法空相摄归于不生不灭的空性心,才会有诸法空相不断地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出现,才会有现象界诸法不断地出生及消灭,所以才会说“诸法不生不灭”。&br&&br&  可是在佛门,有法师、居士们将生灭不已的意识心当作空性心,以开悟圣者自称。譬如有法师在她的书上公开主张:“意识却是不灭的”,以此来误导众生。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刚才不是将生灭不已的意识心摄归于不生不灭的空性心,意识心不是变成不生不灭了吗?怎么现在又说意识是生灭的?因为这样缘故,应该要加以说明,以免误会大矣!刚才是说,将生灭不已的意识心摄归于不生不灭的空性心,空性心可以再度藉缘将生灭不已的意识心出生;并不是将生灭不已的意识心变成不生不灭的空性心。如果生灭不已的意识心可以变成不生不灭的空性心,这个空性心是修所成法,是有生的法,未来必定会断灭,不是从本以来就是不生不灭的空性心。因此,佛门的法师、居士们不应该将生灭不已的意识心当作是不生不灭的空性心,以此来误导众生。&br&&br&  接下来谈“不垢不净”。是指真心从本以来没有染污,未来也不会不清净;而诸法空相本身有垢、有净。譬如有法师、居士们主张:“有念灵知心或者离念灵知心就是真心。”身为佛弟子们应该要加以探讨:他们主张到底正不正确?首先谈:什么是有念灵知?乃是双方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让对方能够清楚知道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像这样透过语言文字,让双方专注在所要表达的内容的心,就是有念灵知心,也是意识变相之一。譬如某甲对某乙用语言文字说明自己所拟定的计划内容是什么,某乙听了,觉得计划当中有一些不妥需要修正,于是用语言文字向某甲说明需要修正的地方及原因,双方就在需要修正的计划当中专注讨论,直到有些结果出现。所谓离念灵知心,不需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能够很清楚了知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譬如某甲跟自己的儿子某乙说:“家里已经没有酱油,你去超商买酱油回来。”某乙听了,不起语言文字很清楚知道妈妈某甲的要求是什么?于是放下身边的工作去超商买酱油。像这样不起语言文字,很清楚知道对方所要表达内容的心,就是离念灵知心,也是意识心变相之一。但是,不论比较粗糙的有念灵知心,还是比较细腻的离念灵知心,都是意识心所行境界,不离意识。而且意识的心行会随著所面对的境界经常改变心意,所以祂有时所显现的是清净的一面,譬如铺桥造路为众生付出等等;有时显现不清净有染污的一面,譬如遇到不顺遂的事情时,就发起脾气;不是从本以来就清净、没有任何染污的真心。因此,在佛门有法师、居士们主张“有念灵知心就是真心”,或者主张“离念灵知心就是真心”,那都是不正确的说法,佛说那是常见外道法,不是佛法。&br&&br&  接下来谈“不增不减”,是指真心从本以来没有增加过,未来也不会减少,能够符合这个体性,也只有空性心了。为什么?因为诸法空相从来有增、有减。譬如定力与意识心相应,如果透过打坐的方式将意识心专注于一境,这时定力增加了;于下座时,因为有种种烦恼出现,导致定力退失了;所以与意识相应的定力有增、有减。而空性心从本以来不在定中、也不在定外,从本以来如如不动,从来没有增加过、也没有减少过。同样的道理,如果将有增有减的诸法空相摄归于不增不减的空性心,是不是诸法空相也变成不增不减了?当然是嘛!如果不是这样,诸法又如何不生不灭呢?可是,却有喇嘛教的行者想借著观想,将自己的真心与上师或者与诸佛菩萨的真心合并。这样的说法非常荒诞!因为他们想借著观想,让自己的真心与上师或者与诸佛菩萨的真心合并,表示这个真心有增加,既然有增加,未来一定会减少,这样有增有减的真心,与 佛在《心经》开示“不增不减”完全相反。由此可知,喇嘛教想透过观想,让自己的真心与上师的真心或者与诸佛菩萨真心合并,乃是虚妄想!所说的根本不是佛法,具足了常见与断见外道见,误导众生非常严重。&br&&br&  最后作个小结论:在现象界上,诸法空相本身是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的法;可是将诸法空相摄归于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空性心,诸法也就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了。&br&&br&…………(后面还有完整的讲解,我怕回答的内容太长无法突出重点,所以我会分几集贴到我的个人文章里,欢迎阅读)&br&摘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视频
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开示: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唯我独尊”的真心,祂可以让众生智慧到彼岸,成就-三乘菩提。《心经》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是心,也是《心经》最主要的宗旨,亦称为空性心,祂本来就在,未来也不会灭,祂真实存在——不是如…
这里谈谈实修心经吧。2014年夏,拜访一位前辈。正当请教时先生问我会背《心经》否?我当时觉得,这有何难。谁知前辈让我背一句解释一句,当时就汗颜了。。。然后前辈递给我一本书,《心经修证圆通法门》。从此认真修行,研究此书,受益良多。以此因缘,这里给大家推荐这篇。&br&理论上的,我推荐谈锡永的《四重缘起深般若》。此人虽然非常不靠谱。(文末解释这本书的重要性)。另外,去年大宝法王开讲了《心经》,也值得一看,网上有。非常专业。&br&实际修证推荐南怀瑾的《心经修证圆通法门》。&br&&br&&br&《心经修正圆通法门——般若正观略讲》&br&&br&南怀瑾先生 讲述&br&十方 记辑&br&&br&&br&(民国七十二年寒假期间,十方丛林书院学生摒息诸缘,入禅堂精进用功。南师怀公亲为督导,并授「心经修证圆通法门」,众等如饮醍醐。诸方闻讯,咸盼共餐法味,遂辑录以公同好。)&br&&br&从普贤行入三摩地&br&你们在禅堂里坐着用功,依照受日本佛教观念影响的本省话,叫坐禅,即普通所谓静坐。一堂静坐,就是修一堂法,到底修个什么法?──修禅定法。不然你木然不动坐着干什么!?但是,只顾坐着贪图舒服,执着清净,逃避现实,是不对的。&br&所以,现在告诉大家一个法门,普贤行愿品的修法。修普贤法门第一要忏悔。每堂一上座,腿子收好,身心稍稍清净一下,然后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同时遍满时间空间,传法师尊亦遍满十方三世,每一佛菩萨三宝面前都有我在礼拜忏悔。把忏悔的观念情感统统归纳起来,一字一字自己思维清楚,不是嘴念,而是将生命整个投入心念中:「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不是念了算数,心念随念随想,自己有那些习气杂念?都把它投入一念的诚敬而忏悔透澈,然后观想也不观想,只是一念虔诚,一念忏净,一个法门就到底了。&br&第二要发愿。我为大家作好四句发愿文,每一上座都须如此,由忏悔而发愿,否则难以相应:「未生善法当令生,未尽恶业今使尽」。内心里尚未发生的善法善念,一切现在都让它生起,而无始以来身心的恶业、杂染及烦恼,同时一刀两断不复造作。但不可随便口念,心中应切实伺察,切实做到。&br&接着要观想:「十方三世佛加护,迅速发起菩提心」。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师尊三宝等等,遍满过去现在未来无尽法界,慈悲庇护加持于我,使我能迅速生起无上菩提道心。&br&我们平常开了一门课「唯识与中观研究」,现在则要讲「般若与中观正见」。最近一回,在本次寒假禅修以前,维摩经第十一菩萨行品提到释迦牟尼佛与香积佛国的诸大菩萨说法,佛告诉我们,有个法门你们诸大菩萨必须修学,什么法门呢?──「尽无尽法门」。&br&&br&尽无尽法门 汝等当学&br&「尽」有头有尾,「无尽」无始无终,无量无边。佛说什么是尽?──有为法,一切有为法都有到底的时候。什么是无尽?──无为法,无量无边无穷尽,亦无始处,亦无终处。我们需要知道,凡是有修有证,不论世间法出世间法,也不论显教密教那一宗派,皆是有为法。有为法有些是佛法,有些是佛法与外道的共法。无为法则为佛法的正法。无为法,无修,无证,本来如是,一切众生本来是佛。&br&但是,真的没有法、没有修、没有证吗?不是。无为法就是法、就是修、就是证。证得无为法便是证得涅盘之果,成佛。而涅盘毕竟无果也无佛。真正的大法,无上佛法,就是无为法,说一句无为法已经落在有为了。说也错,不说也错;定也错,不定也错。本自无为。&br&如果证得般若智慧,真证得了,唤作开悟,豁然大悟,即是悟了菩提,原来一切法本自无为,而一起用,皆是有为。大家注意!照密法来说,这样明讲,也就是传法,但一般人的习气,喜欢一种形相,喜欢神秘,不了解这样说就是传了一个大法。当然遇到蠢人笨人便非得有个形式不可,烧烧香,念念经,摆摆供养,闹闹热热,请人传这么一套法,然后用点净水、香酒往头上一倒,灌了顶啦。唉!当然,那样亦是法,是方便,是助道,是加行。&br&&br&心经为般若法门精髓&br&现在退而求其次,再讲佛法的般若智慧,般若正见。你们都知道般若,也都会诵心经,今天就传一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修证圆通法门,但要以诚敬虔求的心情来听,是依法,不要依我。能不能有所心得,看你们的福德智慧。&br&随时在戒定慧中的人,没有不成就的。拿着记录簿,拿着笔也可入定。用时提起,不用就放下;如果这样用功修持多好呢!然而人们在放下不用的时候「小人闲居为不善」,成了小人,妄想纷飞,那就不对了。&br&心经般若法门是大乘道六度最后成就的大法,所谓三世诸佛以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修般若无法成就。学佛不是迷信的信仰,那是普通宗教。学佛要你怀疑,要有问题,例如生死问题,自我问题等等。要你观察透澈,而以智慧成就,不是迷信成就,这得靠般若。所以般若法门是佛法的中心点,渐次演变为法相唯识,乃是般若的发挥。般若法门因龙树菩萨大加宏扬而光芒万丈,即如中国的禅宗,有时也被称为般若宗,另外更有一个别名──心宗,一切诸佛之心中心法。般若法门中大般若经有六百卷,都是告诉一切众生如何以智慧成就法身解脱的法门。而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一卷,便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浓缩精要,至于般若法门精髓的精髓,中心的中心,则是中译习诵的二百六十个字的心经,加上题目总共二百七十个字。&br&先念经题「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为什么有这部经?是佛的大弟子舍利弗,问佛修持般若法门成就的方法,佛乃叫观自在菩萨答复这问题。舍利弗问,观自在答,记录下来成为经典流传后世。过去我讲过很多次,现在再来教大家做般若观法,就是前面所提迅速发起菩提心。&br&首先要了解原经文字。「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是第一段,注意最后一句「度一切苦厄」。我们如果拿佛学的教理来研究,佛的一切说法,有两条路线,其一始终以小乘四谛法「苦集灭道」为基础,世间一切皆苦。烦恼也是苦,生死一大苦,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等无不是苦。如何了苦?如何了脱?若不能了,怎么才得了?除非得道,灭了所有妄想烦恼,灭了所有业力作用,方能解脱一切苦,离苦得乐。但是一切凡夫众生以苦为乐,积集一切苦,拼命去追逐痛苦之事,当成现实之乐,所以佛说众生颠倒。&br&&br&如何了苦?首重观想&br&般若经即以「苦集灭道」为基础。因此,第一要知如何了苦?观自在菩萨告诉舍利弗要「行」,就是修行,同我们大家一样打坐,也就是修行的一个法门,行住坐卧随时照管自己,才是修行。我们知道菩萨的名号代表他的修法,等于世间人取名字,有特别的意义。观自在的意义着重在「观」,随时随地,观照起心动念,照管每个思想的起没,但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以自己的智慧去觉察它,这就是行的方法。&br&你们只晓得打坐,内心没去观察自己的心念,没有观心,等于呆坐。光坐在那里昏昏沉沉,懵懵懂懂,与睡眠何异?!不对的,这样不是修道,必须观察自己起心动念。坐在那里身体不管了,四肢不动,六根不用,正是休息,这肉体既已休息,已经很舒服,便不要再管它了。&br&这时内心要起观,──观,观自在菩萨,观自己一个人在起心动念,念念明了,譬如我现在在讲话,大家在听讲,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讲的,听的,自己观察得清清楚楚;对了没有?错了没有?该讲不该讲?善的恶的,是的非的,一一觉察无失,这是初步。观自心在那里?有人烦恼起来的时候,作不了主,观也观不了,被烦恼障碍,无明一起,睡意一来,随境逐流,再也不知回光返照。&br&密宗要人修观想,其实,观是观,想是想。初步的观即是想,这不是很简单吗!观想,就是你须想象得出来,你念头里想,譬如画家要画一座山、一湖水,心一想念,便呈现出来,一山一水,如在目前。密宗修观想也要将对众主题想出来。观和想相连,这是入门方法。可是,你们现在学这法门,老实讲应在那里观呢?──先要在心头起观,肉体有形之心,两个乳房中间,心窝子上下。观心,先须轻轻的在心头部位作观,当然,思想不是由心脏而生,但是,你正好观察心头这一部份,此是正修行之路,别脑子空想妄想,也不要看光什么了。初学者用此观法,有时觉得心窝子这里痛啊痛的,那是由于胃上食道管不干净的缘故。除非心脏原有疾病的,另须研究其它方便。&br&怎样才是观自在菩萨修行菩萨道的观法呢?换言之,怎样才是「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的观行呢?你这样从起心动念,慢慢起修,慢慢观想,走路也好,做事也好,随时不离心中自我观照,等智慧功力深入以后,自己自性实相般若的智慧爆发了,就不是先前追求心念起动时的观想智慧了。我们观想的观是妄心观妄心,妄想观妄想,虽然能观的作用是理性的,但仍是妄想。审察自己心念,观到功力深了,因缘成就时,自然呈现智慧德相。但观自在菩萨虽然告诉我们行深般若波罗密多,却也不是一观就会,火候到了,起心动念,时时明白,个个清楚,来的时候不欢迎,念头就跑掉了,去的时候不追求,不理它何处消失,如果观行渐深,观到妄心杂念,既不来也不去,正好,一段空灵,得「初住」休息之境。&br&&br&照见五蕴皆空&br&念念都舍,舍掉,但舍不是压制的妄造空境,只是随起随消。如此直修下去,最后真智实相般若必然现前。此时一点都不吃力,不必观了,到达另一境界──「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就是身也空,心也空,精神世界、物理世界一切都空,身心也无,感觉也无。空了,没有了,并非死亡;空了,自己找自己的身心觉受都找不到,没有腰酸腿麻等现象,意识心中如果还有个感觉,那是受阴,也要空掉;妄想有没有?没有了!想阴也空。&br&「照见五蕴皆空」,五蕴一了,什么都了!无苦亦无乐,既无欢喜也无悲,实相般若自然呈现,见自性空性,不完了吗!虽然如此,观还是初步的修法。例如密宗的所谓观想,或天台宗的所谓止观的观境,这观字是用第六意识的思想妄心,也是分别的妄想妄心,都是由寻、伺,审察的心态入手。但观的作用很重要,般若修法即从观心开始修观自在。&br&假如你求个神通、求个清净、求个境界、求个气脉通,都是意识妄念的欲求;你把这些观念弄清楚,念念舍,舍即布施,念头来就丢开,随便它是什么念头,包括佛法的心思都丢开。能念念布施,自然持戒,起心动念,对与不对,善与恶,都抛掉,当然是戒了。能念念布施,自然忍辱,忍即切断念头,合乎法忍。能念念布施,自然精进;念念来则舍之,去也不追,自然是禅定。这六度都在观心境界中,等到自性般若显露,便照见身心内外一切皆空,都空无所有了。&br&&br&小乘佛法如何禅修&br&小乘佛法的修持,对行者的心理状况有个名称叫「有觉有观」。念佛也好,观想也好,显教也好,密宗也好,都是有觉有观,有知觉,有感觉在观想,心清净与不清净,身体舒不舒服感觉得到,这便是有觉有观起修的境界。那么修到了无觉,肉体感受没有了,还有观,是比较进一步的修行人,但观的心念仍在。真做到了无觉无观,感觉不存,更不必起观,自然清净,如此小乘的禅定修法才算有基础。然而你要知道,这个清净,它是心意识所显现的清明境界,不过已经不错了,如果由此继续定慧等持修下去,即使不了菩提,也可证果。所以旧译修观方法「有觉有观」。玄奘法师弃而不用,新译「有寻有伺」。&br&「寻」的心理现况,一个念头去接另一个念头,一个思想去接另一个思想,就是寻的现象。「伺」,妄想念头好像停止一样,似乎不大用力,很静,但其实还是念。古人译为「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里,谈心理修持的状态,提出三个程序,玄奘法师将之异译「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这些心意识的心念变化过程形态,自己须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如此这般修持所产生的功德和妄想的关系究竟如何,瑜伽师地论以这三地概括得层次分明,这里暂且不提。&br&&br&般若就是无上咒&br&那么观自在菩萨的「观」,本身就是般若修法,难道另外别有个法吗?!假使真有一个咒语,要念咒子才对,你图的是什么?心经末后不就有个咒吗?「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观自在菩萨说,你们不要乱念咒子啦,般若就是无上咒,没有其它咒语超过它了,「能除一切苦」,只有这个咒子,使人能解决一切问题,「真实不虚」,不是盖的。「即说咒曰」我现在说给你们听,「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便是大咒。因此关键不是咒不咒的问题,你以为念个咒子才叫修行啊,般若法门正是最好的咒,「观」自在就是咒,观自在就是陀罗尼,总持法门。&br&开始一切都在观境中修──观与舍,这么样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到了最后已不是观,观还用心,而是无觉无观了。身心真空,不须念念再舍,而是自然静,当下就「照」见五蕴皆空。我常比方,观,这一法门,好像打一盏灯笼,或拿支手电筒找东西,光有限度有范围,找,找,慢慢找;照则不是,整个大电厂开了,如太阳照耀万物,一剎那普照大地,叫佛光普照。你人为的观想,毕竟有限,非普遍。等观到纯熟,一转澈底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什么?身体的感觉没有了,无感觉,全盘空掉,那时全不考虑腿痛不痛,麻不麻,什么都没有,可是清楚的很,那是菩提觉性,如有所悟,「五蕴皆空」。你看般若修法那么简单,可是做到了吗?做不到。你们要是这样修起来多好,非成就不可。&br&&br&色与空的问题&br&因为有人做不到,所以观自在菩萨又为舍利弗说明色与空的道理。佛在楞严经所教的修法是渐次空五蕴。第一色阴,(地水火风)这个身体如何空掉?你们打坐尽管坐在这里,很舒服,还是有身体感觉,色阴空不了;为什么?因为有地水火风缘聚的关系。地就是肌肉和筋骨,水─身上的血液唾液等,火─生命本能的热力,风则是气脉。气脉怎么会没有?身体自然有气流走动,没有气就死亡了。密宗修气脉,是把四大先修好了,容易将它空掉,了了色法。而谁在修气脉呢?这就不属于气脉问题了。气脉没修好,我们这个肉体四大业气笼罩之下,别说念头空不了,感觉都空不了。色法不空,受阴难除,一天到晚在这里,不是头痛,就是腿麻,饭少吃,饿了!多吃了,肚子发胀!心情不好,无不都在感觉之中。甚至你看我不起,我生气;我看你不顺眼,你讨厌,完全沉醉在受阴里,妄想空不了。行阴是生命的本能活动,你更空不了,随生死流转,要病的时候,无法不病,要死的时候,就活不下去,心意识都控制不了。&br&于是佛菩萨善知识们替我们想很多的办法。从色身上了的,修气脉。从心地上了的,修止观。从信仰上了的,念佛念法念僧。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般若的差别智,都是根本般若演发出来的差别智慧与方法。在色法上,你说没有气脉的作用吗?没有肉体中各种身心变化吗?肉体明明摆在这里,怎么了?有时你自以为精通佛法,晓得自己不要生气,可是今天肝火旺了,脾气来了,控制都控制不了,一发不可收拾,皆是色阴、受阴、想阴、行阴主使了你,你无法做它们的主宰,它用你,你不能用它。&br&因此,心经第二段菩萨慈悲告诉舍利弗,也是一种感叹:「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菩萨先讲修法原理,五蕴里头第一重色蕴。舍利子,你当如此观,如此了,不走修气脉的路线,但可了气脉。所谓气脉肉体是业气,业气存在,这股力量行到肺部,肺部就起作用,有所变化或生病。那么假使你不用其它方法,天天做教理观念,也可以,白骨观就是了色法的根本方法,将身体观成白骨。白骨观、不净观属有为法,因为众生做不到色即是空,只好先修白骨观、不净观,等修到白骨流光,光也空了,便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白骨观你既不能观起来,不能不修啊!佛初步传法给弟子们,大多都是要人修不净观和白骨观。而根据佛经统计,佛在世时的弟子,由白骨观证果的太多太多了,这是以有为法了色法的最佳法门。&br&此外还有很多别的途径,如密宗的修气脉,修明点,修拙火。拙火修成功了如何呢?拙火不是一团火,若成一团火,是火观成就,终究还得归空,与其它法门殊途同归。修气脉并非气脉修成便了事,虽然气脉为修道途程中的必经之路,但并非究竟。&br&&br&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br&那么不用上述修法,直接走般若路线,如何空色法?──观。内观,观色法,色就是空,有智慧一观就入,便把色法身体空了。慧力不够,修有为法不净观、白骨观等等,照样空。到了空,就是究竟了吗?你气脉化掉空了就是吗?不究竟啊!舍利子,「空不异色」。空了以后,空也不留,有个空的境界,清净的状态,也是色法的变相,与色法没有两样。所以第一步告诉你小乘声闻的「色不异空」,证到了空呢?空还要空掉,「空不异色」,空依然是有相清净,心意识所变现,仍是执着。&br&那么你说到了第二步「空不异色」,连空也空了,那还不是吗?还未澈底清净,只到一半,不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色法本身就是空的,用不着你去空掉它,它的本性念念迁流,时时不住,本来不住,你去空掉干嘛?这是大乘境界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由于本来空,才有色,有肉体,有物质世界的起用。你别去追求另一个空,认为是道,是究竟;如果这样,还不是的,因为空仍是有。一切万有诸法,一切宇宙现象,都因空而有,无真空便无万有的缘起。譬如房间不空则不能用,因为空才有多种用途。万法从空生,从空灭,空生空灭,并非没有,它有生有灭,来去自在,生灭自由。所以如来者,无所从来,无所从去,自性本空,故说「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有二法毫没有两样,何必造作去空色法,多费心机。但又何不可造作诸法,生起一切妙用呢!到此才为大乘的成就境界。&br&经文一开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已经传法完毕。明知你空不了,因此说,舍利子啊!五蕴皆空,谈何容易,第一色法便够难办了;别说色法,身见能够空得了吗?我们打坐在这里,腿子到这个时候非麻不可,就是色法气脉不通,身见不能空的关系,若无气脉,坐一万年也没问题。大家口口声声五蕴皆空,你到了玛?到了便成就、成佛,不需修了,到达无学之地。&br&所以说,舍利子啊!不容易呢!需要了色法,「色不异空」。懂吗?懂了,嘿!不要抓住一个空,「空不异色」,空和色并无不同。那么,假如对色与空,两头都不执着,对不对呢?还不对,还没真用心。「色即是空」色法当下便是空的,不必多此一举去空,不要执空,「空即是色」。&br&&br&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br&如此,「受」──感觉的状况。「想」──思想。「行」──生命的动能。「识」──现识。亦复如是,都同上述色法四句话一样。禅宗要人「离四句,绝百非」。四句就是:「空」、「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大家应从此细加体会。本经的中文翻译太高明了,不把色蕴后面四句,一句一句重复啰嗦的再译。若是用科学逻辑的方法,要将受、想、行、识和色法一样,一句一句写出来,可是本经不循此途,而以文学手法──「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一笔便交代圆满。然而不啰嗦也不可以啊!般若法门,是最高智慧的成就法门,一般凡夫,怎么能懂?&br&色法刚才已讲过。「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交代完了,再来一谈感觉状态。舍利子啊!「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你们现在自己观照看看,腿都坐得差不多了,有些人本来满定的,现在是定的反面,难受到不得不摇动。坐久了不舒服,甚之,烦躁不安,这是受阴在作怪。「受即是空,空即是受」。能吗?如果现在有人拿把手枪,你动一动就打死你,这一怕,就忘了这双腿,只注意到手枪,管不了身体酸痛胀麻,好像是空掉了似的,这是心的变相作用,注意力的转移,受阴变相为骇怕,不是真能空了此感受。因此要观,观心为要。&br&但你观心的感觉即是念头,你别以为只有思想的作用才叫念头!人坐在那里,百千种滋味在心头翻滚,就是受阴没空,受阴不空之故。譬如坐着气脉使身体自由摇动,一摇已是动念了;因为你念头跟着身上气脉,与受阴配合。如果受阴不与之配合,便不致于随他起而动摇了。有些人搞不清楚,硬说只是气脉在动在摇,自己实在没有帮忙它,也没管它,它自然在动,没办法。甚至认为是神奇,是道的妙用。这真叫人啼笑皆非,不可说,不可说。因为不懂现识的道理,那是第八阿赖耶识整个念头的异熟等流在作怪啦!&br&&br&教你一个咒子&br&身体在摇,不是没有念头,所谓自己感觉没有念头,只是好像没有第六意识的分别妄想。其实摇动本身,正是大念头,须将这感受空了才对。这个不空,没有用的。听到没有?快把受阴抛得一乾二净,「受即是空」。抛不开,你念这个咒子「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昨天有位同学在摇,我告诉他,教你一个咒子,一念就不摇了,「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好宝宝!不要摇呀,不要摇。」(众哈哈大笑!)什么道理?念头控制念头,有何难处,有何稀奇。摇动本身,脚痛腿麻,都是念。你说难也难,说易也易,明知是这一念在作怪,但此念就难自空,麻还是麻,痛还是痛,因此你别吹牛了,生死到来,病了!老化了!痛苦啊!更难空舍。明知生死是空,但依然生生世世,不脱轮回,随生死所转。&br&那么受阴那里来的?气脉来的。所以有的修法需先把气脉打通。这是有为法,对的,也是一大方便。气脉真通了后,肉身不受障碍,一上座,身见自然空,然后再了心,便容易些了。要晓得身与心各占一半,这一半给身体牵住,给四大控制住,很难了,非得把气脉四大色阴这业气先解决不可。所以,你看心经般若修法多高明。(讲到此,现场指示一人说:这是观心,就在心头这里观,但别低头。)&br&&br&空里谈空 都是空话&br&接着,观自在菩萨提到「想」──思想,思想很难了。&br&(问)你们听唯识课,第八阿赖耶识有没有五遍行?&br&(答:有。)&br&(问)五遍行里有没有想?&br&(答:有。)&br&想的作用多厉害,然而「想不异空」。你空得了吗?观自在菩萨说:「照见五蕴皆空」,你却在这里图个空的境界,对不对?&br&(自答说:不对。)&br&因为「空不异想」。空是你想出来的,你还得进一步同观自在菩萨一样照见「想即是空,空即是想」的大乘境界才对。想没关系,想来想去,它留不住,你现在想想看,乱七八糟,天南地北无所不想,想包子,想馒头,想点心,想过年,想回家回小庙子,担心老师骂,坐着不敢动,很痛苦,入一切苦厄,落在痛苦深渊。唉!你说这胡思乱想怎么办?嘿!你尽管想,想死了也没关系,你要留它也留不住的,「想不异空」,何必想去求空,自性本空,了不可得嘛。如果你到了空境,那么「空不异想」,空仍是妄想所变。所以大乘菩萨不是把妄想空了才证道,大乘菩萨以般若观照,「想即是空」。舍利子啊!那想阴本来自身空空,不要你去特别抓住一个空,抓住一个空,「空即是想」,那么,空也就是妄想。&br&这样讲是在传法,不是在讲经哦!一点一滴自己要观透。前面所讲的,五阴去了三阴。更接下来,「舍利子啊!行不异空,空不异行」。我们身上血液循环,生命中五阴的因缘际会,宇宙的运行,异熟等流的生命生生不息,都是行阴。譬如我们打坐闭眼息念,什么都不想,黑洞洞,空空的,你以为是静态,其实行阴正在转动,你不知而已。因为它是意识心不相应的行法。你打坐闭眼,刚上座不久开始清净,后来变乱了,然后又清净,无非行阴在流转,在流转的就是行阴。然而,「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舍利子!在这行中,当下就是空,别再寻寻觅觅去造成一个空,不然,空也就是行阴的现相了。要观好,那么你这一念的意识也如此。「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分别意识完全空,道理同上。&br&&br&五蕴一空 依性起修&br&经讲到这里,我们再念念看「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你若真有大智慧,不管什么禅宗或般若心宗,只来一照。由观至照,当下办到。心中念头一空,五蕴一空,便到家了。不能的话,再来修修有为法,仍有八万四千法门,可资助解脱五蕴。&br&假使五蕴解脱之后,观自在菩萨又再告诫舍利子说,舍利子啊!「是诸法空相」。真解脱了,一切法皆空,有为法、无为法皆空,一切现象皆空,般若空性现前,无比解脱,无上解脱。现在大家打坐都不观心,一个念头都观不下去。观清楚了,它本性空的嘛!念头是想,「想不异空」。有位同学一天到晚研究经教,讲的吹的,好像老母猪的肚子那么大,全在妄想中,做不到「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没办法。只这么一观照,不空了吗!即是诸法空相般若解脱。般若观照为的是解脱五阴烦恼,但在境界空之中,你须了解这时是照,不是观。这个空的自性,不生不灭,别怕五阴来去,想也好,不想也好,想而不想,想过不留,无住无着。所以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一切过去所造的业力、染污,从来未停流,一切清净心念也未停流。你想保持一个清净的心境,就错了,这是大妄想。因为它本来不垢不净,空嘛!那里有个清净呢!?清净已经不空。你说这白颜色最干净了,其实有个颜色叫白色,不已着了色吗?空,没有白不白,黑不黑,以此类推,「不增不减」。&br&&br&无量法门誓愿学&br&你能做到一切法,一切思想,一切作用,一切感受,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便懂得诸法空相。但要观照透彻,后头还有很多东西,还有修法,你们参不透。不要以为一路到底了事。今天先讲到这里,下次,也许明天也许周四,不一定,依你们修持状况再谈。&br&刚才首先教大家怎么打坐修法,第一:上座忏悔。第二:发愿。第三修习观心法门,依心经做般若正观。那么有人说,老师你又教白骨观,又教念佛,又教观音法门,那么多,究竟学那一法?现在又多个般若正观,叫我们怎样修?那些都是助道品,都是加行法,到头来非得接上般若正观不可。所以「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因为「色不异空」。既然空不了,那你就修修白骨观,到达有为空的清净境界,你还没证果,就把这般若正观的法门暂时收拾起来,以后必要用到。再来念念佛,求加庇,利用念佛法门。「受即是空」,觉受的境界空不了,可用打通气脉等等的功夫方法,以便透彻自性空境。&br&凡此种种皆是方便,佛在维摩经说,有尽、无尽法门,菩萨必需修学;有为,无为,究竟是一条路子。「有为须极到无为」,记住,「法门无量誓愿学」。下座,休息。&br&&br&观与照是同是别?&br&我讲过「般若正观」是佛法正修行之路。现在要问大家,观自在菩萨的「观」,和照见五蕴皆空的「照」,这二者依你们的看法究竟有没有差别?&br&(陈同学答:没有差别。)&br&(蒋同学答:观指主体,照指客体。也就是说,在做功夫时,自己要了解外在的东西,心不要给它抓走,须照住它。如果不如此的话,我们心中的偏计所执性及依他起性,便会在自我里造成许多错误的概念,障碍自己。)&br&(××法师答:照可以说偏向于止和静方面,为根本慧,观则是一种抉择,属分别慧。二者是一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br&(林同学答:我对刚才三种说法不完全同意。观可能还只是在自性本体的功用上做功夫,到了照以后,已经能够洞见自性本体了。)&br&(××学僧答:我认为观比较属于意识妄想这方面,照则是属于智慧的抉择。)&br&(周同学答:观是般若的本体,照就是本体起用的境界。)&br&好,你们都讲得很好,很像一回事,但也都统统吃鸭蛋,得零分。大部份同学都还在谈理阶段,光说不练,如何把这法门切实用到心地上才是正题。&br&你们看,佛法由世尊,传到弟子迦叶、阿难、目犍连等人手里,便有了各自不同的讲法。等于孔子的学说到了子夏、子游、子张、子贡一代,理念的表达和事物的偏重,就不一样了。各有成就,各有所得,然而究竟有偏颇,并不圆满。你们刚才所讲,彼此体会不同,大致还算不错,但是都没有正中问题的核心。&br&现在我把心经切合修持用功的法门,顺便融合一点教理的分析,试着贡献大家,认识般若宗,也就是一般所谓的禅宗、心宗、达摩宗的眉目。其实,你们许多人尚未对这个法门真正深入,全心全意用功修持。你以为教理不是修法啊?!其实,真正的教理正是切身的修持法门,一定要有形有相的方式才叫修法吗?那是次等法。上等之法,理事圆融,法界无碍。理即事,事即理,理是教理学理,事是行持功夫。真通了教理,见地透彻,这见地就是功夫。&br&&br&般若正修事理一定圆融&br&所以你看华严经有四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功夫到了,理也到了,或者理到了,功夫也到了,事事无碍法界,根本没得理存在,全是事了。譬如我们日常行住坐卧,都是一件一件的事,每件事都有它在哲学上和科学上的道理。但是我们每个凡夫都自自然然晓得上厕所、穿衣服、吃饭、事事无碍,样样平常,根本不管那个理不理。因此,理的极致就是事,理事双亡,能所不立,才得证成佛。&br&告诉你们,这样便是参禅啊!今天一问大家,依然没得办法。以前都讲过的,现在仍茫然不知重点所在,这很严重,很糟糕。&br&大家要好好走般若正观的修持路线,不只为了自己将来的成就,自己成就了也可以教他人,帮助他人。有同学在此地学了一小段时间,还没学成便离开。到了外面,念佛的团体请他去说法,推也推不掉,这才晓得还须更上一层楼,每日谨言慎行,战战兢兢,把修学日记寄给我看,每天做些什么事,遇到什么困难,我都清楚。过不了多久又跑回来,想继续好好学。&br&到处需要人啊!以后你们都要轮流出去弘法,不行的话,这里也别再混下去了。这里并非养老院、托儿所,自立立他,自觉觉他,牺牲自我,普济众生,这才是大乘菩萨永不退失的行愿。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他人,菩萨发心。」&br&要你们去弘法,究竟到那里去呢?这就要看你们如何去开创了。样样都要靠老师,不行的!难道死了以后,还要老师给你定个棺材;然后:「老师,你帮我装进棺材。」在棺材里还要说:「老师请你把我的头摆正一点。」这样行吗?!所以这一回寒假禅修,要求比以往严格,不是闹着玩的。希望大家善自护念,各有心得。&br&如何观?如何照?前面已说明过。现在再问一个问题,观与照应属于何种般若?(有同学迟疑地试答:「是不是实相般若?」)错了。你们这样回答等于在猜题,心存侥幸,要不得。依禅宗而言:「思而知,虑而得,此乃鬼家活计。」要想一下才知道,研究考虑一番后才晓得,都不是本份自性般若自然的流露,不算修道本色,而是猜疑伎俩。&br&&br&学佛从有寻有伺开始&br&般若的内义包括下面五种: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沤和般若),眷属般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观自在菩萨的「观」和照见五蕴皆空的「照」,二者都是镜界中事,都是境界般若。我们修证的三个次第──「有觉有观」(有寻有伺)、「无觉有观」(无寻唯伺)、「无觉无观」(无寻无伺)──可以体会到观与照的分际。观的境界就是寻,有如在找一个东西,比方一根针掉到地上,怎么办?屋内一片漆黑,只好借着烛光或手电筒的亮光慢慢寻找,慢慢探索,这是「有寻」。「伺」则不寻找,找啊找,找也找不到,坐在那里等着吧,本来到处移动的小亮光停在一个地方,定住了,久而久之,光亮逐渐放大,这是伺的境界。最后,瞎猫撞到死老鼠似的,一下放大光明,彻天彻地,便到了照见五蕴皆空,无所障碍。&br&凡夫学佛,不管是学密宗或者显教,一开始都是有寻有伺。观想一下观不起来,即使观起来又跑掉了,自已很惭愧,又忏悔,又难过。然后再观想寻回来,这样七腾八折,后来勉强定住了,就是伺。可是刚刚以为自己行,很得意定住了它,哎呀,又跑掉了。只好再去找,如此反反复覆,寻寻伺伺,最后终于到达了无寻无伺地,不思善,不思恶,便相当不错了。&br&心中随时起观,念头何处来?何处去?等到功夫较为纯熟,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中间一段空灵,有人就拼命看的很牢,对不对?这又沦为下品修法,你死心眼看着那一段干什么!看臭水沟啊?!嘿!你就忘了金刚经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的念头已经过去,未来的念头还没有来,中间的念头当下即空,你看住它执着一个空干嘛?这是不用智慧去参!因为那个空也是你心意识所造,当不得真。那么你不看它,怎么办呢?看与不看之间如何取舍?&br&我如此一讲你们便傻了,稍稍深入一点,我就晓得你们吃不消。修行人真到了解脱处还有什么观心不观心的。解脱便解脱,毫不拖泥带水。但是刚开始时,一切都要从般若观心来。心经告诉我们: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般若是诸法之母,非修般若不可。&br&&br&境风吹识浪 自有定盘心&br&纯正的般若观心法门,观自我心意识的生生灭灭,本无所谓在何处起观的问题,婆婆妈妈,多此一举。心并不在内外中间。然而一般行者做此观法,很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头部,引起高血压等病症,所以才又提供大家轻轻在心头作观的方便,又怕你们不懂心头部份,特别说明在心窝子这里,两个乳头中间,肋骨衔接凹下之处。就在这里自然起观。&br&你看我多么有耐心。常常你们一大堆不是问题的问题,我都一字一字静静的洗耳恭听;每个礼拜那些糊里胡涂,莫名其妙的日记,我都坐看几个小时,规规矩矩、一句一句仔细看完。这就是忍辱波罗密,其实忍都不必忍,忍性自空。&br&观与照有层次上的不同。大家注意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怎样修行呢?行住坐卧,起心动念,随时在观照中。若说观照到得心应手,那么你那个能观照的是什么东西?观心到了某一程度,自然因个人业力不同而现出各种境界。有人到时就看到圆光,有什么事问他,只要在圆光中一看,就知道了,一执着便上了邪路,错了。境界倒是真的,所看的山水人物也是真的,并不一定是这一生的事。那么这是不是妄念?──是妄念,是六尘缘影,甚之,是第八阿赖耶种子识的变现影像。&br&所以要观这个念,这个念不动,你怎么看见?!念不动,怎么会起境界?!念头动,气也动,气不动,境界还出不来呢,对不对?!一切境界皆是念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感觉也好,思想也好,气脉也好,都是相。你把这道理弄清楚了,才容易上路,才不会出差错。大家要观照清楚,儱侗不得,然后看到境界,呸!!!去你的,正一正,动一动,连个鬼影都没有,还有什么境界不境界。这是个法门喔,密宗有一个大手印法门,大力吐一个「呸」字,顿除一切妄想杂念,便心境立刻变得海阔天空。&br&当年我的老师袁先生,告诉我他以前参禅、参话头的经验:一心一意,昼夜不懈,参到吐血也不管,男子汉大丈夫,死了就死了,决不退悔。有一天,早晨起来迭棉被,把被子这么一抖,又是一个太阳出来,再抖两下,一个一个太阳,接二连三滚出来。嘿!他说原来什么学剑仙、学看光、修行得神通的,都是这样。去他的!你来骗我干什么!被子也不迭了,吐它一口口水,打坐去了。真是大修行人,再怎么「境风吹识浪」,绝不被境界所转。&br&然而到达「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究竟了没有?──不究竟。况且你们还没有照见五蕴皆空。只好慢慢观,随时念念回光反照,如此行深了,自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们念朝暮课诵楞严咒的偈子,有「将此身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两句话,这也是行;行深了,自然照见五蕴皆空。&br&&br&轻轻从心头起观&br&你们现在坐在那里,五蕴都不空的。有时气脉动,气脉是什么?都是四大色法变的。气是风大,脉是水大、地大、火大的综和,是由神经初步发起的作用。气脉通不了,色法空不了,身心空不了,实相般若无法现前。因此第一步先要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起修,等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四谛中便没有苦谛,灭了苦谛即道谛,而五蕴就是集谛,一个般若观心法门便把「苦集灭道」贯澈尽了。要离一切苦,先灭一切集,如何灭一切集,得了道才灭一切集。这不只是讲道理,都是修法哦!&br&大家好好奉行观自在菩萨的教法,观照这个色身色法同性空的关系。不然闭起眼睛打坐,里头一片漆黑,懵懵懂懂,自己搞不清楚,多可怜,多悲哀!你们现在如此观心,不要向顶上观,不要在脑子里观。平平安安,自自然然,轻轻从心头起观即可。千万不要硬抓住肉体,把肉体看得那么严重。若是作白骨观,白骨那个空架子,重心大概也在心头这一部份。听懂了没有?要把每一句话听进去,不要表面专注,其实昏昏沉沉,莫名奇妙,白白浪费时间。话记不住,就是落在无记中。若能每句话明明白白记住,心中却无妄念杂想,这才是定的忆念之力。&br&好,现在告诉你们,刚才你们几个人的回答,还算有点影子。观与照,彼此同而不同,有层次之别。若是修行到了照的境界,那便到了理无碍法界,但尚未达到理事无碍法界;或者勉强说到了理事无碍法界,不过还没完全,差不多是介于理无碍与理事无碍法界之间。&br&然而,凡是不能真正用功修行,光在那边讲道理的,不论是观是照,都是理法界边事。还有人问,无寻无伺的境界跟无记如何分别?无记就是无记,无寻无伺就是无寻无伺,就这么简单!般若波罗密多的功行深时,自己自能分别,没有修,空谈妙理干嘛?(此时有同学问:观是修道位,照是见道位,对不对?师答:就功夫而言,勉强可以这么说,但还不真是。)&br&&br&为大家讲个禅宗故事&br&现在为大家讲个禅宗故事,看看有没有人能够领会。事清发生在唐末五代,现今湖北武汉三镇地带,有名的黄鹤楼就在这里,风景很美,唐代名诗人崔颢有诗为证:「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当时有个禅师,自己认为已经大澈大悟。有一次,他到一位修道已经到了家的大居士那里去化缘,所谓「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大居士接待这位禅师,知道他来化缘,就说:「好啊,大和尚,我问你,答得出来一切供养,答不出来,免谈。」和尚说好,你问吧。居士就问:「古镜未磨时如何?」一个古老的铜镜,脏兮兮的,生满铜锈,没有擦干净前怎样呢?和尚答:「黑如漆。」染污得像沾过油漆一样,黑乌乌的一片。居士又问:「古镜既磨后如何?」假使好好磨擦干净了后怎样?和尚答:「照天照地。」这下可好,大居士说:「不行,对不起,请出去,不供养你。」&br&没有错啊!依教理讲,那禅师这样回答,一点都没有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瑜伽龙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