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等优秀运动员 腰椎,击球时是如何充分利用腰腹力量的

羽毛球怎样使扣杀更有力?_百度知道
羽毛球怎样使扣杀更有力?
为什么有时会扣飞,压不住球;压大了又容易下网。怎么掌握高度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以击球点与击球者身体位置所处的关系,可分为:正手接杀球、反手接杀球和接杀追身球。 以接杀时所使用的技术方法不同,可分为:接杀球放网、接杀球勾对角、接杀球挑后场、接杀球平抽、接杀球平挡等。 由于杀球的球速较快,所以,要想接好杀球,首要的一条是反应起动要快,引拍要快、动作幅度要小。击球时,应主要依靠前臂、手腕和手指发力,已达到抢时间争速度的目的。 要善于根据对方杀球的力量大小,和自己回球的方法、落点,控制好自己的拍面和还击的力量。譬如,在用放网和勾对角球接杀时,要松握球拍,用力要小,主要应借用对方杀球的力量,当对方来球力量较大时,球拍触球时还应作适当的后撤以进行必要的缓冲;在需用挑、抽等方法将球还击到对方后场时,击球瞬间则应紧握球拍,同时利用前臂、手腕和手指进行闪动发力。另外,还需根据击球点的高度不 同,对击球拍面进行调整,击球点越低、拍面后仰的幅度要越大。 接杀球时,为了有利于能自如地运用手腕和手指的力量,来变换击球的拍面和用力的大小,应尽可能抢在自己的身体前方击球。在接对方杀来的追身球时,也应尽可能用反手方式还击。想林丹、陶菲克那样精彩的扣杀球,除了要具备绝对的技术和弹跳以外,还有一些必不可少的前提基础: 1、出众的胸肌。因为杀球特别是他们那样的跳杀球是要把全身有限的力量全部用在杀球的瞬间,使球的速度达到及至。作为女选手,我用跳杀球很少,但是无论什么样的杀球,都要在杀球之前先要将身体后仰成弓形,然后身体的力量由腰到胸再到上肢最后作用到球上。胸作为中转站,胸肌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做为男选手,练好胸肌是最重要的前提。 2、熟练的杀球能力。在你具备了身体的外部前提后,平时从原地到后退的杀球(包括正手和头顶)必须熟之又熟,并且落点要到位。 3、体能练习要保持。因为他们的跳杀球是先要后退移动再起跳杀球,而后还要迅速上网,这样反复的进攻没有充沛的体能是根本做不到的。即使是原地的跳杀球也是很消耗体力的,所以体能要保持。 4、此外弹跳能力也很重要,因为跳的高击球点抢的就高,球就有威胁鉴于以上,你平时要做的是要多练练羽毛球的专项素质:蛙跳、高抬腿跑、前后左右跳等等。再有就是练好基本的杀球后再像他们那样发展大规模的起跳杀球。最后向你补充一些原地杀球的基本要领: 首先后退的时候要侧身,杀球前身体要后仰,基本成弓形,杀球点一定要选择控制在握拍手一侧的肩的前上方,比打高远球和吊球还要靠前.杀球的瞬间靠下肢的蹬转力量把腰前倾,并且手腕上要有爆发力和打完球瞬间的停滞动作,这样腰腹的力量通过手上的动作就全使出来了.把对方击来的高球全力向下扣压叫杀球。杀球的特点是力量打、速度快。它是主动进攻的重要技术。杀球分正手杀球、反手杀球和头顶杀球。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正手杀球 其击球前的准备姿势和击球动作与正手击高远球基本一样。不同的是最后用力的方向朝下,而且要充分利用蹬地、转体、收腹以及手臂和手腕的爆发力全力地将球向下击出,击球的一刹那要紧握球拍。反手杀球 其准备姿势和击球动作与反手击高球一样。但最后用力的方向朝下,而且要加快手臂和手腕朝下的闪动。击球点应尽可能高些、前些,这样便于力量的发挥。 反手杀球虽然力量不大,但有其突发性。一般在实战中,趁对方不备,偶尔用反手杀球(因反手杀球威胁不大,对方思想放松)也会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头顶杀球 准备姿势和击球动作与头顶击高球一样。不同的是击球时要充分利用腰腹力量,以大小臂带动手腕快速下扣。头顶杀球是一种重要的进攻性技术,也是我国运动员在左后场区进攻的主要手段。它弥补了反手击球力量不足的弱点。初学者如能掌握好头顶扣杀技术,便会使对方难以对付。杀球时易出现的错误 击球点过后或过低,影响手臂发力;击球前动作过分紧张、僵硬,有劲使不出;挥臂时以肘为轴,影响大臂发力;击球时手腕下“甩”不够,往往造成杀球出界等等。 不管用哪种动作杀球均可作重杀、轻杀、长杀、深杀、直线扣杀、斜线扣杀。重杀时要全力扣压;轻杀时用力介于重杀和劈吊之间;长杀是将球杀向对方场区底线附近;深杀落点在中场附近。总之,杀球时只要通过手腕和手指控制拍面、倾斜角度、用力方向和大小,就可扣杀出不同的球来。这些不同形式的杀球主要是为了战术的需要和根据对方站位的情况灵活加以运用。 初学打羽毛球的人在平时练习和比赛中可能对打高球不感兴趣,见到高球就想扣杀,其结果是适得其反,消耗来体力,达不到好的效果,还往往使自己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初学者在学来杀球技术之后,不能在比赛中盲目滥用,而是要通过打高球和吊球来为扣杀创造机会,这样才能使杀球显出更大的威力
为了使扣杀更有力,就要掌握扣杀的要领和技巧。以右手握拍为例,你是左手那就相反,要领有以下: 1、准备杀球之前先侧身,左脚在前,两脚的脚尖着地,并且用快速的后退步伐后退,使击球点在你的右肩前上方。因为击球点靠后的话就只能打高球了。 2、杀球前身体后仰,基本成弓型,这样使你用上全身所有的力量。 3、杀球前握拍一定要放松,手心和拍柄之间要有缝隙,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先放松才能用得出力量杀球,否则如果握拍一直很紧的话手腕的力量就肯定使不出来了。要在杀球的瞬间握紧拍子使劲杀球。 4、杀球的瞬间靠的是手腕和手指(手指主要是食指)的爆发力,就像抽鞭子一样,这也是羽毛球所有后场技术都注重的,和网球不一样,绝对不要靠甩大臂来发力,否则球过去后既没有速度又会使你受伤。 5、起跳的时候大概在球开始下落的时候,并且双腿要先保持微屈的姿势,靠脚尖蹬地的力量起跳杀球,杀球后立即转身,左脚在后且先着地,右脚落地后即回到场地中心位置。
高点击球,大臂带到小臂,手腕有下压的动作!最好用甜区击球!
扣球是用到手腕和手臂的力量
扣飞了说明你扣得不够低 打网扣太低
这个要多练习才行的
扣球是用的是手腕的力气,手腕死死的向下扣就行了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羽毛球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击球没有力量?了解关于羽毛球的发力问题
  发力: 很多人都说自己不会发力等等。菜头在这教教大家我练球到现在快十年的发力感受。 所谓发力。就是鞭打的过程。身体像鞭子一样的把球打出去。当然这需要瞬间的爆发。基本规范动作标准的情况下。请大家像太极拳一样画个圈。也许很多人不懂。什么是画圈。说白了。就是内旋外旋。高远,杀球引拍脑后是个圈。反手手腕也是个圈。正手也一样。自己体会。就会学会鞭打发力。手腕球拍像鞭子挥起来画个圈。多加练习就知道发力了。羽毛球不需要绝对力量。需要的是身体协调。瞬间的短触。当你会画圈了 你也就会发力了当然这需要大臂小臂的连贯性牵引。不懂的可以私聊我。更简单的解释就是。打球要轮圆了打。 记得打球是鞭打。不是抽打。伟大的球友自己体会吧。
  (呵呵。想了半天该怎么给球友解释这个圈。想来想去这么说吧。正手为例:不管是高远。平高。杀球。还有平抽球。都是以大臂做基础。小臂做牵引。手腕外翻 内旋。这是一个完美的弧线。正手高远球。右手运动员侧身引拍应该在左边的脑后。轨迹是左边脑后引拍到右边击球。整个身体都是一个完美的扭动。跟画圈一样。不知道这样的解释大家懂了不。杀球。职业运动员的杀球。在球击出去的瞬间。收拍动作里。会有一个拍头向下拍面横切的动作。很多朋友都在模仿这个动作。其实这个动作就是引拍过程中画圈。以及身体重心转移的扭动。力量打出去了自然形成的。
  这就好像鞭子打出去的时候。小臂和手腕就好像鞭子的前端是一样的。教大家一个体会过程。正手把拍子举过头顶。肘部为中心。小臂带动手腕 球拍从左到右在空中画圈。甩起来。自己想想去找击球点。其实这就是最简单的羽毛球发力过程。)多练习多体会 就懂了。至于抽打和鞭打的区别。其实很多球友都是直上直下的协调发力这就叫抽打。鞭打是轮圆了打。鞭打是瞬间的短接触。
  我相信。大家学会了画圈。就会解决很多问题。 这里有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侧身击球是一个重心转移的过程。绝对不是习惯性动作。击球时。基本的击球框架不是摆设。大臂和小臂的90度是个弓 啦的越大 就越有力。一定要学会利用基本框架。这不光是很多业余爱好者的误区。同时也是很多在练球时候小队员的误区。从小练球。基本就没怎么上过学。语言基础有限。尽力了。 在这奉劝有孩子的家长。12岁以下的孩子。千万别练大强度训练动作。先不说动作是不是标准。练久了。孩子的骨骼会变形的。12岁以下的孩子主要还是以熟悉球感为基础。 我8岁练球。到了13岁才叫我拿拍子打球。 您想想就知道了
  关于羽毛球的磅数问题。步伐问题。线路问题。技战术等 我会慢慢发帖告诉大家。只要是没有通过职业训练的爱好者对这些问题是绝对有误区的。
&&相关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频道总排行
中国羽毛球队教你打羽毛球(21) 蔡赟主讲:攻心为上 后场假动作
《学打羽毛球教学视频》 主讲:肖杰 要点:意识
54 陈伟华-双打技术(六)发接发抢攻
电话接通中林丹等优秀运动员,击球时是如何充分利用腰腹力量的?
很多人在羽毛球练习中,只注重技术的练习,缺乏对腰腹发力的练习。正确的训练方法应该是,一边练习羽毛球技术,同时参与腰腹协调发力的训练,只有同步进行,大家才能充分体会到击打球的乐趣。羽毛球击球中,腰腹力量没有充分利用的表现:动作协调性差,击球费力,杀球没力量,高远球累死打不远等等。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并且一直困扰着自己,而且不知道该如何纠正才能解决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从傅海峰的发力动作来讨论动作的技术要点,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做到腰腹协调发力!傅海峰首先我们了解两名词:上盘和下肢!上盘就是指自腰腹以上,下肢是指腿部。腰腹协调发力的要点在于:利用下盘即腿部的蹬转力量,经过腰腹的支撑和传递,将力量传递至手臂,从而来完成击打动作。傅海峰这个动作就是利用上肢和下盘相反的力量,把身体像发条一样紧紧拧在一起,从而蓄满力量,下肢蹬地,就会产生一股力量,力量传递由大腿→腰腹→胸→大臂→小臂→手腕→手指,形成了一个力量的传导,最后集中到手指,才成就了最后漂亮的一击。林丹李宗伟头顶击球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强调几点体会,这些感受能明确的体会到时,离成功就不远了。1、上肢的顺时针与下肢逆时针旋转的准备击球2、蹬地时力量向上的传导3、挥拍时与身体各个动作的协调(也就是力量传导和挥拍发力要很好的衔接起来)(侯韶光)
说到中国田径,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名字就是刘翔,作为110米栏曾经的霸主,刘翔曾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田径选手,也是中国田径的代表人物之一。
&来源:篮球中的体育世界
2017年乒乓球亚锦赛近日在无锡落幕,国乒夺得除女单外的所有冠军,新一届教练班子也完成了上任后的首次考验。
&来源:叮咚体坛
网易体育4月18日报道:据国外网站报道,今年毕业的美国天才高中生凯文-诺克斯近日收到了一份来自CBA球队的报价,合同金额达140万美金...
&来源:网易体育
日前有媒体爆料,尼克斯当家球星安东尼与妻子拉拉目前处在分居的状态,至于原因尚不清楚。
&来源:HCHT
北京时间4月16日,2017世界斯诺克锦标赛正赛首轮继续进行。在一场焦点战中,火箭奥沙利文经过缠斗...
&来源:哈哈竞
女运动员相比于男运动员,有时候付出的辛苦更多一些,因为身体结构的不同,有时女运动员要克服很多身体障碍,比如生理期,有些时候在比赛当天...
&来源:大圣侃球
也许只有50后、60后、70后,才有这样的记忆:在上世纪80年代,电视还不普及,但是家家几乎都有收音机,那时叫做话匣子。
&来源:齐帅
说起斯诺克,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人无疑是丁俊晖,这位曾经登上过世界第一宝座的中国台球手,不仅年少成名,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台球一哥。
&来源:搜狐
在公开采访中,中国女篮许利民谈到了自己执教国家队的三个目标,在他看来,短期目标是参加今年的亚洲杯,虽然准备时间很短...
&来源:闲话篮球
4月15日,亚乒赛男单1/4决赛,许昕迎战丹羽孝希,最终许昕1-3不敌对手,无缘4强。
&来源:先生直播怎样才能在击球的时候充分利用腰腹力量?
有很多球友在学习打球一段时间以后,都会陷入这样的境地:高远球打不远,杀球没力气,动作一致性差。有的人能很快走出这种境地,而有另外一些人深陷其中,不知道如何解决。
这种情况,一般而言都是不能很好地使用腰腹力量造成的。
腰腹力量对于发力击球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人只注重技术或者步法的练习,忽视利用腰腹。只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习惯使用腰腹力量,体会到腰腹力量的作用时,你才能尝到甜头,羽毛球水平才会有一个突破性的进步。
用上腰腹力量,你的高远球能轻松到位了,杀球的速度很快了,高吊杀的一致性更好了。
下面就感受一下腰腹力量,及发力原理:
上盘与下盘的反作用力!武术中有上盘和下盘之分,上盘自腰腹来上,下盘多指腿部。
无论是起跳还是不起跳打后场,都是要利用到腿上的蹬转力量、腰腹的支撑和传递力量。
腿部(下盘)在侧身击球前呈逆时针方向旋转面对来球。
同时腰腹(上盘)及左右臂面对来球做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来做击球准备。
正是来自上盘和下盘的相反方向的力,使身体像上紧了的发条,紧紧拧在一起,蓄满了力量。当下盘跳起蹬腿,身体由正弓变为反弓,大腿→腰腹→胸→大臂→小臂→手腕→手指,形成力的传导,成就了击球瞬间对器械的超越!
在学习腰腹发力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难点,我们可以先视觉感受,然后再去场上练习体会,然后再回头看图感受,对比自己的体会去矫正不足的地方,继而应用到击球中去。
〔1〕下盘的逆时针旋转与上盘的顺时针准备击球
〔2〕感受腰腹蓄力的过程
〔3〕身体蹬地时力向上传导的过程
〔4〕身体变成反弓的时的感受
〔5〕挥拍与身体动作的配合(有些人要么光顾着注意挥拍,而忽视身体动作;要么光顾着身体动作,而忘了挥拍,二者不能很好的配合使用)
〔6〕击球前的放松状态(不要全身紧张,不然做出的动作很僵硬)
以下几张图,最大化展示腰腹的力量来源及传递方式,让我们一起体会吧。
傅海峰的收吊球,动作一致性很强,很容易让对手误以为是重杀
2017春夏新款(点小图放大)
▼进入有100万球友的羽毛球论坛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让15球能赢林丹吗? 揭秘羽球业余与专业差距多大_网易体育
让15球能赢林丹吗? 揭秘羽球业余与专业差距多大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华社天津9月1日电 新华社记者周凯、姬烨、王沁鸥一边是业余高手荟萃,一边是、谌龙、、傅海峰等大腕云集,第十三届全运会决赛与羽毛球群众比赛正在同时进行。俗话说高手在民间,如果民间高手遭遇“超级丹”,有赢的可能吗?“跟林丹打,至少让15球”经过层层选拔,来个全国各地的201名业余羽毛球高手将在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羽毛球比赛中一较高下。跟职业比赛一样,本次群众比赛共设有男女单打、双打以及混双5个单项,并根据年龄段分为A(34岁以下)、B(35岁至49岁)、C(50岁至64岁)三个组别。能跟林丹、谌龙、赵芸蕾等奥运冠军打一场球,是无数羽毛球爱好者的愿望。想像一下,群众比赛男单冠军挑战林丹,画面是不是很美?不过在羽坛,“高手在民间”似乎很难成立。当记者将“让你多少球才能赢林丹”这个问题抛给群众比赛的选手时,不少选手表示,“除了让球,还得加上运气”。今年20岁的陈童是羽毛球群众比赛A组浙江队男双选手,他小时候在温州的体校学习过一段时间羽毛球,目前是南京财经大学羽毛球队的主力,平均一周训练4到5次。“如果跟林丹打至少让15个球吧,剩下6个还要努力拼,不是很有信心能赢。”陈童笑着说。李寒彬是陈童的搭档,今年也是20岁,他从8岁开始在杭州市体校学羽毛球,后来自己跟教练学,曾获得全国俱乐部杯团体第三名。问及如果跟林丹打,李寒彬直言:“差不多也要让15个球,如果加上点运气,可能会赢。”在群众比赛选手中,还真有人跟林丹较量过,并“赢过”林丹。河北队男双选手崔建洋曾获得2011年东风雪铁龙杯全国羽毛球男单总冠军,并与当时作为该赛事形象大使的林丹打过一场,以11:10小胜。“林丹当时肯定没尽力,我印象很深,林丹是穿着长裤跟我打的。能跟林丹打一场球不容易,我反正是使劲了。”崔建洋对记者说,“如果再跟林丹打一场,最少要让12到13个球。”女双、混双双料奥运冠军赵芸蕾告诉记者,她曾和业余选手交流过,“如果我的同伴属于专业选手,业余对手就算水平再高,一局也就拿5、6分”。里约奥运会男单冠军谌龙表示,自己几乎没有跟业余选手打过球,“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水平,如果能够和群众比赛的选手交流下,我很乐意,我想他们也会很高兴。”全运会赛后当记者问林丹“跟业余高手打让几个球”时,超级丹幽默地说:“让几分?我可打不过他们。我很多朋友都参加了这次全运会羽毛球的业余组,希望他们比出好成绩。”民间高手哪儿“不高”?第12届羽毛球世锦赛女单冠军龚睿娜担任本届全运会羽毛球群众比赛湖南队总教练,她对记者说:“群众比赛A组的很多球员跟专业队差不多,他们很多坚持学球,与专业选手相比,他们比赛经验相对不足、技术还有点差距。B组和C组的水平差距就大了。”龚睿娜认为,一个是出于爱好,一个是作为职业,羽毛球业余选手和专业选手很难相提并论,“羽毛球这项运动需要时间去磨练,两者首先训练时间就相差很大,前者抽空训练,后者每天都在训练。”今年54岁的群众选手郭晓宏来自北京队,他从15岁开始打羽毛球,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训练,为了学技术动作他几乎翻遍了北京图书馆里所有关于羽毛球的书。在羽毛球的世界里,姜未必就是老的辣。郭晓宏说:“业余选手主要是从打羽毛球中寻找乐趣,专业选手重竞技,差距几乎是全方位的。”郭晓宏认为首先是身体素质的差距,专业选手都进行了专门的身体训练,练过步伐和力量,业余选手几乎没有。崔建洋也介绍:“为了这次全运会群众比赛,省里安排我们到专业队集训一周,一看专业队的训练强度,差距太远了。”其次是训练的科学性。今年41岁的沈阳市民邓刚曾获得多项羽毛球业余赛事冠军,这位“达人”跟省队甚至国家队队员交过手,坦言“被虐得找不到北,感觉自己还是不会打球”。邓刚说:“羽毛球上手容易打好难。业余爱好者往往不注重基本功练习、赛前准备赛后放松,多是野路子,这是后期羽毛球水平提升的瓶颈。”赵芸蕾告诉记者,羽毛球爱好者常说自己球龄十年、二十年了,老想着今天打5局明天打10局,太注重场上的一些东西,而不太在乎活动、整理、牵拉,不太注重对身体的保护和力量、步伐的训练。发烧友如何成高手?作为一项门槛低、简单便捷、健身效果好的运动,羽毛球备受国人青睐。羽毛球发烧友如何提高水平?羽毛球民间高手想要挑战专业运动员,要补齐哪些短板?
林丹对此表示,光自己练还不行,“首先我觉得要找一个比较好的教练。业余打到高水平,肯定希望再往上走一点。光靠自己刻苦练可能还不够,还是要有一个好的教练”。参加完本届全运会,赵芸蕾将正式退役,未来将从事羽毛球推广和培训。她说:“提高羽毛球水平要有训练、有体能、有康复,整体水平才能提升,不只是简单地上场打球。”“在比赛训练之余,我都会保持体能训练,练练力量、跑。业余爱好者应该多练力量保护好身体,在场上别光想着打球,否则很容易受伤。”刚刚在格拉斯哥世锦赛获得女双冠军的陈清晨提醒说。此外,赵芸蕾等名将还建议相关部门可以鼓励职业运动员参与羽毛球推广和教学,让更多的明星球员和冠军球员与羽毛球爱好者交流互动。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周凯、姬烨、王沁鸥
责任编辑:欧阳焱_NS4899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动员 腰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