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不属于内家拳外家拳还是内家拳

梅花拳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特殊的功法?
按时间排序
梅花桩拳依靠站桩拉伸丹田来找劲,找到以后可练成拳拧拳,功法很好,属于周身大混元的练法,动作简单,相对不易出偏。有《梅拳秘谱》,其实是后人从形意拳谱、苌氏武技书等著作摘抄拼凑的,不能用来指导练桩,但其气力渊源论等可以指导内功。当代有名的几个大师的架子都不及韩其昌甚远,韩建中擒拿法最好,王琪架子中规中矩,燕子杰。。。自己看下面的视频吧,反倒是一些不知名的师傅看拳照练的更好。
在《梅拳秘谱》的《收肉变色论》一文中说:“收肉原本作咽肉,近日问之同乡,皆云苌先生吸气则顷刻大瘦,故曰咽肉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梅花拳算是内家拳。但其实何为内家,何为外家呢?我倒认为到最后追求的东西都是一致的。不必拘泥于这些,体会拳里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梅花拳是一套完整系统的拳法。我所学的训练的顺序一般是:站桩,五势头,五势变化(里面就很多打法了),步法(摆、撤、扎,皆为三角步,进打外门,退走斜),成拳对练,拧拳实战。这是我们师爷教的,其他的内功我没有听说过。可能其他支有吧。现在大家都喜欢图片,我就先放点照片吧。这是师爷当年在大学里和韩其昌师祖的照片。他们的资料网上都有,我就不多写了。下面五张照片都是我师爷最近的拳照。他的QQ名叫老顽童,哈哈。性格活泼开朗,又极具智慧,我深受影响,也是我追求的目标!85岁了,身体还非常灵活敏捷,我确实很佩服。他打我们师兄弟,虽然都是年轻人,但真没有受得住的。这就是我见到的功夫。也许真的拼命,他不一定能打过我,但是有几个85岁老人能随手把25岁的年轻人打一掌站不起来?下面五张照片都是我师爷最近的拳照。他的QQ名叫老顽童,哈哈。性格活泼开朗,又极具智慧,我深受影响,也是我追求的目标!85岁了,身体还非常灵活敏捷,我确实很佩服。他打我们师兄弟,虽然都是年轻人,但真没有受得住的。这就是我见到的功夫。也许真的拼命,他不一定能打过我,但是有几个85岁老人能随手把25岁的年轻人打一掌站不起来?站桩确实能改造身体,提高身体素质,这是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我就说一个点,以前我一直打篮球,其实身体素质应该不错的。但我站桩大概两年后,其间没有打篮球了,但有一天去打,摸篮板,还提高了7、8厘米。说拉筋骨拉筋骨,这就是我自己的一点进步。其实身体的改变还有很多。但我想,如果一个人长期坚持练习一种搏击运动,都会有自己的体会的。这在这里见识过摔跤和巴西柔术及击剑,练得好的都很有值得学习的东西,也有很多和武术是共通的。我想我辈既不要闭门造车,也不应自轻自贱。身体力行,保持开放的学习的心态,也许对自己才是最有好处的。大势顺势拗势拗势小势小势败势现在看到知乎上的常态就是黑中国自己的传统的所有东西都能高潮,真是可笑的现象。干货不太想写了,有兴趣的可以理性交流的,可以发私信。对那些无脑喷子我的建议是:在批评任何搏击运动之前,先自己去好好找一种练个三五年,散打、泰拳、武术,空手道,巴西柔术,什么都可以。自己体会体会,我想你的想法会改变的。如果你连打架都没有和人打过,什么搏击运动也没认真去练过,就只是想来找我打嘴仗找高潮,那我比较喜欢动手。
上图这位的大势前腿膝盖部位不到位吧?胯张不开啊,这样。下面这图是我推崇的。梅花拳我记得除了五式架子外,还有套内功吧……叫什么一时想不起来了。说是内盘五脏的。蹲架子相对而言还算外功的。
谢邀!梅花拳啊,我先抛砖啦。以我所了解,梅花拳传播最为广泛的是大小架,我练的是小架,其余还有武子梅花拳,少林梅花拳,蔡李佛小梅花拳,那些不太了解。。。以前在桩上练,由于历史上某些原因不让声张,还有经济的原因,把桩上运动状态复制到地面上了。所以我们叫落地干支五势梅花拳。也有叫义和拳的。。。那是另一段历史了。 扯远了,讲讲特点吧。梅花拳讲究一进二退三法四门五势六合七疾八方九成十拧(祝我没背错吧。。。)。很重步法和桩功。其实梅花拳挺好辨认的。动着动着歇下来十几,几十秒,又动了下,又歇几十秒,这么来十个动作串起来来拉上个把小时架子,我觉得一般就是梅花拳了吧。印象中没有别的拳练练停停的,算是小白门可以明白看到的特点。额并不是停歇,歇下来的叫桩,其实更累。。。比如上图就是大顺拗小败(挘)五势中的第一势 大势。撑筋拔骨效果极佳。扯远了,讲讲特点吧。梅花拳讲究一进二退三法四门五势六合七疾八方九成十拧(祝我没背错吧。。。)。很重步法和桩功。其实梅花拳挺好辨认的。动着动着歇下来十几,几十秒,又动了下,又歇几十秒,这么来十个动作串起来来拉上个把小时架子,我觉得一般就是梅花拳了吧。印象中没有别的拳练练停停的,算是小白门可以明白看到的特点。额并不是停歇,歇下来的叫桩,其实更累。。。比如上图就是大顺拗小败(挘)五势中的第一势 大势。撑筋拔骨效果极佳。这样写有点乱,我来个清晰点的梅花拳晋级之路吧。五势桩功==&行步架子==&成拳==&拧拳。这是梅花拳的晋级之路,以前是讲三年架子两年捶的,五势桩功先来三年,扎实了再玩别的。==================================感觉讲不完啊,,,手机码字,回头整理再续。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转载]我看武术的内、外家拳
&&&&&&&&&&&&
&&&&&&&&&&&&&&&
&&&&&&&&&&&&&&&&&&&&&&&&&&
&&&&&&&&&&&&&&&&&&&&&&&&&&&&&&
我看武术的内家拳与外家拳
明天是国庆节,我要在昌平报到,完成中华武术大讲堂的授课任务。于这里,我首先向我们班的学员表示热烈欢迎,我们一起切磋互动,教学相长啊。
最近,有许多青年武术爱好者不断向我咨询,武术内外家之别是如何划分的?
武术的内家拳与外家拳的概念是在明清时期逐渐产生。有人说是不是练起来柔和舒缓的就叫内家,刚猛有力的就叫外家。其实不是这么分的,太极拳是内家拳,练的时候很柔和,真正用起来也是很刚猛的,心意拳属于内家拳,但练和用的时候看起来都很刚猛。其实内家拳和外家拳他们都练气练整劲。
又问:什么才算整劲,练散打的人,出拳也要脚蹬地,送跨,送肩,难道不算整劲?
这个还只能算是局部劲。整劲的根源除了上述种种,还包括来自大地和你的身体的质量与速度,而不仅仅是肌肉的屈伸。
&&&&还有人从发力的角度来区别内家拳和外家拳,比如说外家拳在碰到目标前已经有劲了,因为拳头是靠提高出拳的速度来发力的,而内家拳在碰到目标前是不带劲的,只有接触到目标劲才出来了。出拳只是为了把拳头输送到打击的目标前,进行打击的准备等等。如此种种问题。
这些疑问都只说明各种不同动向的组合力的运用情况。传统武术是意识控制肌肉和关节,顺乎自然。要知道我们平常用力,有很多肌肉力量其实没有用到,如果控制得不好,有很多力量就传递得不顺贴而被化掉。
其实从真正意义上说,拳无内外家的分别,不过是有些人试图按照一种标准把拳分为内、外家而已,南拳是被分为外家的,学南拳的武术爱好者,依旧会说到自己是怎样整体发力的,太极拳打起来的时候的刚猛和南拳打起来的刚猛是两回事,一个多用浑圆力,一个多用刚力,战术要求不同,要是打太极用起刚力来,那就不叫太极了,就算转化为刚力,也就一瞬间,太极的要求是不同的,格斗要求也不同,多了解了解就明白了。因此,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分,不是什么有没有内力来区分的,也不是用搏击中力量含而不露,绵里藏针的是内家拳,打起来力量刚猛强劲硬桥硬马的就是外家拳来区分的。力量的运用方式是内家拳和外家拳都必备的。
再给你来个例子:弹簧!你把弹簧压扁扣在两手之间,感到力没有?当然有,那么它的速度和距离又在哪呢?物理学有个公式Ft=mv,左边表示“冲量”,右边表示物体在一个过程末的动量变化量。那么冲量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动量变化。公式是没错。可是运动学公式是有适用范围的,但却在说明一个问题,力量的大小与速度质量很有关系。现在的武术比赛常常依靠重、轻量级别定制比赛对手。严格的说在身体素质相差大的时候,传统武术功夫技术的全面很容易占上风,我父亲在上个世纪打擂是不分重轻量级的,有时一个抖力就能把对手打倒。只要掌握了自己和对手的重心控制住关节,因为重心和反关节的力度很容易把对手制服住。太极拳也经常出现这样的动势。王芗斋的杨氏太极一拳就能把人弹倒的劲道是非常出色的。传统功夫在技击和力量的巧妙运用上有很多长处。还有学生问我,日本武术怎么样?日本武士不是什么稀奇物件,民国时候中国人管来中国淘金混世界的日本人叫浪人,日本的徒手搏击一直都不算是强项,中国的传统武术打他们还能够称得上摧朽拉枯。
&&&&那么战胜对手力量来自哪里呢?如果谁喜欢“内力”这个词,那么很好,这就是内力,力量就来自弹簧自身的弹性势。
不过人体比弹簧又复杂多了,弹簧是只要压缩就一定是紧的,蓄力的,压到什么位置蓄多大力是一定的,而人体这个由肌肉骨骼韧带以复杂的方式结构成的运动系统,可以在体势外形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借改变不同肌肉群的紧张程度,来改变自身所蓄的的势,或者也可以叫“转换内劲”。所谓贴身发力,就是瞬间调动周身有效肌群“爆发”式的紧张,从而产生极大力量作用于对方,就像手里压紧的软弹簧突然一下自变硬很多,如果最终力量足够大,手就会被弹开,如果变化又极快,那就如同挨一锤子一样,疼痛乃至受伤都是可能的。武术的技击绝对不会出现像武侠小说里那样,有神仙来吹口气一切对手都能被打败的理想。而人体的发力却是由意识或着说神经调动肌群来完成,这必须依靠长久的训练。
&&&&这里边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发力的姿势时机。其实仍然是个距离的问题,就是说,向某个方向发力时,肢体必须在那个方向还有运动余度,即虽然我没有撤手来蓄力,但我其实还可以再往前伸,臂虽然看似伸直了,但腿还能蹬,胯还能送,腰还能转,肩还能顶,肘还能挺,周身上下,一时发动,就可以产生可观的力作用于对方,如果把这叫内力,那这就是内力,这与靠挥抡出高速的拳头来冲击对方的击打方式确实是不同的。总之,传统武术的劲力是蓄在身势之中的,发力方向上必须还有动度。
云淡风也轻,秋叶飘满天,金秋收获季,没有华丽的词藻,不抄袭别人的思考,只送上我真诚的祝福:祝我们班学员快乐如影随形;幸福必须肯定。国庆快乐并难忘!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属于内家拳的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