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武术是什么孩子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武德,基本功

武术与武德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武术与武德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一个武林高手,不但要看他的武功有多高,还要看他的品德是不是高尚,没有武德,就没有一个武术家家基本的品德,俗话说要习武先修德。
编辑本段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人类即已开始用棍棒等原始工具作武器同野兽进行斗争﹐一是为了自卫﹐一是为了猎取生活资料﹐后来人们为了互相争夺财富﹐进而制造了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如《山海经?大荒北经》就有“蚩尤作兵伐黄帝”的记载。这样﹐人类通过战斗﹐不仅制造了兵器﹐而且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的攻防格斗意义的技能。
在殷商时期﹐青铜业发展﹐以车战为主﹐出现了一些铜制武器﹐如矛﹑戈﹑戟﹑斧﹑钺﹑刀﹑剑等。同时﹐也出现了这类武器的用法﹐如劈﹑扎﹑刺﹑砍等技术。为了提高战斗力﹐这时已有了比赛的形式。如《礼记·王制》所载“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肱﹐决射御”﹐意即较量武艺高低。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出现﹐步骑兵兴起﹐为了在步骑战中发挥作用﹐长柄武器变短﹐短柄武器(特别是剑身)变长﹐这样﹐武器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武术的技击性进一步突出﹐同时武术的健身作用也受到重视。这时比试武艺的形式已广泛出现﹐更加推动了武艺的发展。据《管子?七法》载﹐当时每年有“春秋角试。”据《庄子·人间世》和《荀子·议兵》所载﹐当时比试武艺已非常讲究技巧﹐拳术打法有进攻﹑防守﹑反攻﹑佯攻等。
秦时盛行角抵和手搏﹐比赛时有裁判﹐有赛场﹐有一定的服装。1975年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秦墓出土的一件木篦背面上就彩画了当时一场比赛的盛况﹕台前有帷幕飘带﹐台上 3个上身赤裸的男子﹐只穿短裤﹐腰部系带﹐足穿翘头鞋﹐2人在比赛﹐1人双手前伸作裁判。
汉时﹐有了剑舞﹑刀舞﹑双戟舞﹑钺舞等。这都说明﹐汉时的武舞已有明显的技击性﹐有招法﹐又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现。汉时是武术大发展的时期﹐已形成了多种技术风格的流派。如《汉书·艺文志》收入的“兵技巧”类就有13家﹑199篇﹐都是论述“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的武术专著。
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官僚贵族或耽于宴乐或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其影响也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中﹐如视剑为具有神秘色彩的法器﹐甚至以木剑代刀剑﹐用荒诞无稽的邪说取代练武﹐致使武艺停滞不前。
隋唐五代时期﹐随著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武术重新兴起﹐唐朝开始实行武举制﹐并用考试办法授与武艺出众者以相应称号﹐如“猛殷之士”﹑“矫捷之士”﹑“技术之士”﹑“疾足之士”﹐获得每个称号都有具体标准。如“猛殷之士”要“有引五石之弓﹐矢贯五扎﹐戈矛剑戟便于利用……”(《武备志?太白阴经?选士篇第十六》)。这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促进了社会上的练武活动。
随著步骑战的发展﹐在战场上﹐戈﹑戟逐渐被淘汰﹐剑作为军事技术多被刀所代替﹐但作为套路的演练仍在发展。
宋代出现了民间练武组织﹐见于记载的有“锦标社”(射弩)﹑“英略社”(使棒)﹑“角抵社”(相扑)等。这些社团因陋就简﹐“自置裹头无刃枪﹑竹标排﹑木弓刀﹑蒿矢等习武技”(《宋史》卷 191)。在城市中﹐据《栋亭十二种都城记胜》所载﹐在街头巷尾打场演武﹐十分热闹。表演的武艺有角抵﹑使拳﹑踢腿﹑使棒﹑弄棍﹑舞刀枪﹑舞剑以及打弹﹑射弩等﹐对练叫“打套子”﹐有“枪对牌”﹑“剑对牌”等﹐这时﹐集体项目也发展较快﹐例如﹐《东京梦华录》卷 7载:“两人出阵对舞如击刺之状……出场凡五七对﹐或以枪对牌﹑剑对牌之类。”但对抗性的攻防技术由于受了宋理学家倡导“主静”的影响﹐都逐渐走向衰微。
元代统治者对民间“……二十人之上不许聚众围猎”(《元典章》卷 3﹐赈饥贫)﹐连民间私藏武器也属犯罪。武艺多以秘密家传的方式冒著生命危险进行传授。
明代是武艺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技术流派﹐拳术﹑器械都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在理论上总结了过去的练武经验﹐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纪效新书》﹑《武篇》﹑《耕馀剩技》等。这些著作不同程度地记载了拳术﹑器械的流派﹑沿革﹑动作名称﹑特征﹑运动方法和技术理论等﹐有的还附有歌诀及动作图解﹐为后世研究武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清代统治者禁止练武﹐民间则以“社”﹑“馆”的秘密结社形式传授武艺﹐其中著名的拳种﹐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劈挂拳等﹐多在清代形成。
民国期间﹐社会上存在著各种形式的拳社﹐对传播和发展武术起了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被作为优秀民族遗产加以继承﹑整理和提高﹐成立了各级武术协会﹐国家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开展武术运动﹐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3年﹐举行了第1届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竞赛大会﹐接著又举行多次全国性武术比赛或表演大会。为了推动武术的普及和提高﹐国家组织创编了比赛规定套路﹐编制了群众武术活动所需要的初级套路和简化太极拳等﹐出版武术书籍和挂图﹐拍摄武术影片和录象。为探讨武术运动锻炼的价值﹐还组织有关生理的测定和研究﹐使其逐步科学化。此外﹐各体育学院﹑体育系相继设立武术课和武术专业班﹐大中小学也把武术列为体育课教学内容﹐青少年业余体校也建立武术班﹐各地武术协会设立各种形式的武术辅导站﹐其中包括嵩山少林寺南北武术院吸引著大批武术爱好者习武健身疗病。【武术概念】
武术概念,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达不尽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从历史上看,有不少归属武术类的名称,春秋战国时称“技击”兵技巧一类);汉代出现了“武艺”一词,并延用至明末:清初又借用南朝《文选》中“偃闭武术”(当时泛指军事)的“武术”一词;民国时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仍沿用“武术”一词。
随着历史的变迁,冷兵器的逐步消亡,专用武术器械的生产及拳械套路的大量出现,对抗性项目、武术竞赛规则的、制定,武术已演化成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武术的体育化使其内容、形式及训练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到今天,武术的基本定义可概括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捕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从这一定义出发来认识武术。首先,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它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无论是对抗性的捕斗运动,还是势势相承的套路运动,都是以中国传统的质击方法国棋技术核心的。就人类的社会生活来说,技击术不可能是中国独有的。比较世界各地的技击术,武术不仅在技击方法上更为丰富(诸如快摔法、擒拿法等)。在运动形式上,既有套路的,也有散手的,既是结合的,又是分离的,这种发展模式,也迥然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技击术。在演练方法上注重内外兼修,演练风格上要求神形兼备,无不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技击术的运动特点。
其次,武术是体育项目,它明显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实用技击技术。套路运动中尽管包含丰富的技击方法,但其宗旨是通过演练以提商人的身体素质和攻防能力,进行功力与技巧上的较量,在技术要求上与实用技术有一定的区别,散手运动的技术固然更接近于实用技南,但由于受竞赛规则的规定,亦将其限制在体育竞技运动之内。总之,归结为一点,武术具有明确的体育属性,体育是当今武术的主要社会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诸如整体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等等,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它内涵丰富,寓意深,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领域中的智慧结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的民族文化光彩。因此,从广义上认识,武术不仅是一个运动项目,而且是一项民族体育,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编辑本段 一。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 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实用中,其目的在于杀伤、制限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这些技击术至今仍在军队、公安中被采用。 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为攻防技击的特性,而是将技击寓于搏斗与套路运动之中,而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观念出发,他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如在散手中对武术中有些传统的实用找击 方法作了限制,而且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和保护护具,短 兵中使用的器具也作了相应的变化,而推手则是在特殊技 术规定下进行竞技对抗的。因此,可以说武术的搏斗运动具有很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
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特有的表现形式,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的原形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即使因连结贯串及演练技巧上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一定具有攻防技击意义的动 作,然而就整套技术而言,主要的动作仍然是以踢、打、摔、拿、击、刺诸法为主,是套路的技术核心。它的攻防技击特性是通过一招一式来表现的,汇集百家,它的技击方法是极其丰富的,在赦手。短兵中不宜采用的 技术方法,在套路运动中仍有所体现。
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
既究形体规范, 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 色。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总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比如五禽操就是一种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的奇妙功夫,其精髓就是:“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著名学者申宝峰用二十字把五禽操概括为:“健身五禽操,虎鹿熊猿鸟,形神兼具备,长练永不老。”
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投法来体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备 家各派练功的准则,如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少林拳也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此外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 密相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这一特点反映了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 。
三。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 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的对练,还有与其和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时它对场池、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
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 练参、练功。一般来说,受时间、季节限制也很小。 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俱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武术能在广大民间历久下衰,与这一特点不无关系利用 这一特点可为现代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方便,使武术 进一步社会化。编辑本段 (一)提高素质,健体防身,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
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西锻炼。实践证明,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
武术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都是以技击作为它的中心内容的,周贡通过武术锻炼,不仅能够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而且能够学会攻防格斗投术,特别是武术功力训练,更能发挥技击的实效性。
武术的搏斗运动,通过次防技术练习,拳打,脚踢,快摔等动作的运用,井在文字中互相扬长避短,攻彼弱点、避彼锋芒,讲究得机,得时、得势,从而提高判断力和应变能力。这无疑能提高人们克敌制胜和防身自卫的能力。尤其对公安武警和边防指战员更有实际意义和作用。
(二)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练习基本功,要不断克服疼痛关,磨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强手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人们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
“教武育人”贯彻在武术教习全过程中,“未曾习武先学礼,夫曾习武先习德”,传统中始终把武德列为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绵延的历史中,一向重礼仪,件道德,“尚武崇德”。诸如尊师爱友,包含了深刻广泛的道德内容,互教互学,以武会友,切磋技艺,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凌弱逞强等品德。激烈的攻防技术和人生修行结合起来,是中国武术传统道德观念的体现。在社会的发展中,武德的标准和规范也不尽相同,尚武而崇德不仅能很好地陶冶憎操,还会大大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三)竞技观赏,丰富生活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无论是套路表演,还是散手比赛,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唐代大诗人李白好友崔宗字赞他”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著名诗篇中有“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描绘。汉代打擂台,“三百里内皆来观”。都说明无论是显现武术功力与技巧的竞赛表演套路,还是斗智较勇的对抗性散手比赛,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根高的观赏价值。通过观赏,给人以启迪教育和乐趣。
(四)交流技艺,增进友谊:武术运动蕴涵丰富,技理相通,入门之后会有“艺无止境”之感。群众性的武术活动,便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手段。随着武术在世界广泛传播,还可促进与国外武术爱好者的交流。许多国家武术爱好者喜爱武术套路,也喜爱武术散手,他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武术校本教材的拓展与延伸
你好,游客
武术校本教材的拓展与延伸
来源:南苑一小&
作者:年宏倩
武术校本教材的拓展与延伸&
学校:南苑一小& &
教师:年宏倩
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原理深奥,形式独特,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作为学校体育中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在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意志品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等方面,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教育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充分发挥武术的教育价值是我们当代青年教师应该思考的。
一.传统学校武术教材内容的剖析
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育大纲》中规定:武术在小学体育课中每学期为6学时,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少年拳。现阶段使用的人教版《体育》武术这一章,三~四年级学习武术的基本手型&拳、掌、勾;基本功&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正踢腿、侧踢腿;基本动作:冲拳、推掌、弹踢、蹬腿、摆掌、撩掌、弓步、马步、仆步;组合动作&弹踢冲拳类和摆掌撩掌类。五~六年级学习武术的基本步型&并步、开立步、弓步、马步;基本功串联&外摆腿、里合腿、弓步冲拳、蹬腿冲拳、仆步穿掌;少年拳第一套。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可以看出:
1.武术教学内容1~2年级未曾涉及,教学体系不完善。
2.小学阶段所学武术技术内容为长拳类,内容选择上不丰富。
3.内容分布来看腿部的柔韧练习居多,实践中不易学生体验成功感。
4.武术武德教育内容涉及较少。
二.新时期学校武术教材内容的拓展
结合目前基础课程的改革和当前学校教育目标。学校武术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简单、易学的动作组合降低学习的难度;改变武术呈现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力争以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获得一定的武术技能。通过对现阶段武术教材内容的分析与教学实践的反思我认为:
1.武术教学内容完全可以渗透1~2年级。目前幼儿园教学武术操的练习是普遍内容。基本手型、步型,简单的小组合学生都有所接触。长拳类的基本功学习可以作为小学1~2年级的基础学习内容。当然过多的腿部柔韧练习我不提倡。原因之一小学生身体本身已经很柔软,适当的练习就可以满足锻炼身体的需求,学生身体处于发展期过多的腿部柔韧练习对学生的成长势必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原因之二反复的腿部练习枯燥乏味,时间较长后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会随之减弱,不利于武术运动的传承。当然这也不是天方夜谭,我从事武术运动多年,曾经在练习腿部柔韧时一度感到烦恼,觉得很没意思。所以我认为适当的练习即可,不要以专业运动员的水准来要求学生。长拳内容作为小学1~2年级的教学内容,可以吸取教材中组合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简单易于学生掌握。将几个组合内容串联成一套简单易学的武术操,配合音乐融入适当的队形变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我校两年来1~2年级武术长拳组合&武术操的学习情况证明,学生完全可以接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2.武术运动可谓根深叶茂,内容丰富,有利于拓展小学武术教学内容。
⑴武术运动按照功能分类: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实用武术、学校武术。
⑵武术按照运动形式分类:
武术按照运动形式分类
①套路运动: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排在一起的整套练习形式。套路运动按演练形式又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单练包括徒手的拳术与器械。拳术是徒手演练的套路运动,包括自选拳、规定拳、传统拳术。主要拳种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背拳、八极拳、翻子拳、劈挂拳、少林拳、戳脚拳、地躺拳、象形拳等等。器械是武术演练时使用的器具或兵器的总称。器械的种类很多,可分为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和软器械四种。短器械主要有刀、剑、匕首等,长器械主要有棍、枪、大刀等,双器械主要有双刀、双剑、双钩、双枪、双鞭等,软器械主要有三节棍、九节鞭、绳标和流星锤等。
◇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假设性实战演练。对练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集体演练是集体进行的徒手的拳术、器械或徒手与器械的演练。在竞赛中通常要求六人以上,可变换队形、图案、也可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②搏斗运动:博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对抗运动。包括散打、推手、短兵。
综上所述,武术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在小学阶段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是多样的。但是小学生的自制力及理解能力相对较弱,选择适当的内容是必要的。我认为套路运动中的单练、集体演练及搏斗运动中的短兵可以作为教学内容选取。对练、散打和推手可作为了解内容。长拳作为一种具有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特点的拳种,简单的组合技术形成的武术操可作为低年级武术课的教学内容。太极拳作为中年级教学内容。但是太极拳在小学开展也有一定的弊端。学生理解能力及模仿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领会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再有太极拳练习心要静体要松,小学生很活泼难以静下来。为此我认为功夫扇作为中年级学习太极拳的过度内容是很好的。功夫扇可以结合长拳内容,同时也可融入太极拳技术动作,承上启下易于学生感受两种拳术的特点,同时功夫扇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技术动作也富有韵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年级自制能力得到发展,理解能力也有所增强,学习剑术是不错的选择。中年级的功夫扇铺垫有利于开展剑术的学习。功夫扇中有很多技术动作是与剑术相通的,而且市场上有收缩剑这类器械供教学使用,大大降低了教学中的危险程度,利于学校的开展。
3.武德教育处于武术教育的首位
武德教育,也称武德修养。武德属于体育道德的范畴。武德既是参加武术活动人们所遵守的公共体育道德。因武术有着区别于其它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受着民族道德的影响和渗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道德规范&武德&。提倡武德是重在育人的传统,就是不仅要注重武术技艺的锤炼和提高,尤其重视&道德&的修养。武术中&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中的&礼&是指恭谨待人、尊敬师长等克己敬人的规范。&德&是指武德,及尚武崇德的精神。&尚武&,能培养学生生活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崇德&,可以培养学生生活中厚德载物的气度。注重武德,是武术文化的鲜明特点。作为武术课教师,从武术教学的实际出发,在努力传授武术技能的同时,把&礼&的精神教育贯穿于武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在武术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通过学习武德知识,了解武德高尚的民族英雄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武术教学训练中以训练为主体,以武德教育为载体,让尊师重教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不断丰富、创造和提升我们的民族文化和道德情操。
三.传统学校武术教学方法的剖析
传统的武术教学以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目标,教学方法是以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为主。追求运动技能学习的精确度,教学过程总是从讲解动作要领和示范动作开始,然后再进行辅助练习、分解练习,最后进行完整练习和巩固练习直至掌握动作要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示范法、分解教学法、重复练习法、循环练习法、保护与帮助法等。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忽视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传统体育教学只注重传授技术而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是他们兴趣的需要,是一种&灌输式&的指导者的角色。
四.新时期学校武术教学方法的应用
新课程赋予运动技能教学新的内涵,体育教学是一门以适量身体运动增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养成锻炼习惯、基本掌握简单运动技术、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的必修课。&强调运动技能的内容要有所选择,运动技能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科学性,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要重视育人功能。新课程下的运动技能教学是对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进行补充和修善,强化了探究意识,增进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常用的方法有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等。
1.武术教学时自主学习法的运用。
武术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我认为武术是一种技能,教学时基本技术的讲解,学生技术的规范性不能因为自主练习而被忽略。为此自主练习应体现在巩固练习及表演展示环节上。技术动作的巩固完善由学生自主进行。表演展示时可运用情景设置,将武术的比赛场地形象的画于操场,展示学生就是名正在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其他学生扮演观众,裁判的角色,营造紧张、激烈、庄重的氛围。学生在展示的时候不仅技能得到巩固,同时心里承受能力也得到适当的锻炼。武术比赛时的礼仪要充分运用,由礼始、由礼终,将武术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现,体现武德魅力,从而感染激励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得到升华。
2.武术教学时合作学习法的运用。
武术技术练习时合作学习法常常用到。一般是两名学生之间进行指导,完善技术动作。在武术教学合作学习时可充分发挥小干部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是小干部,合作练习时按顺序轮换带领练习,通过自己的讲解及组织练习帮助同学提高,展现自己的个性与思维。同时课堂组织纪律性也因此而井然有序。
3.武术教学时探究性学习法的运用。
武术探究性学习富有一定的创造性。我认为小学生在武术探究性学习方面能力有限,技能及理论知识的积累程度较低,可提供给自己进行创新的素材较少。
为此我认为开展探究性学习要结合课堂前移内容及课后练习来实现。让学生创编一两个技术动作,教师给予适当指导的方式是可行的。那么教师要提出要求,学生要通过自己查阅书籍,观看视频等途径去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技术动作,结合所要创编的技术内容进行整合,串联。凸出个人的创编风格。通过课堂的展示体验成功的快乐,而后根据教师的指导再进行自主完善,将这种创造的精神延续。这种探究性学习方式避免了学生因素材匮乏而无所适从,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完成等现象出现。通过课堂迁移及课后练习也自然的渗透了终身体育锻炼的主旨,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渗透了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4.武术教学注重武德教育,使学生身体及心理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武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多方位、多渠道的,随时随地的。可结合教师表率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利用体育课堂常规进行德育培养;选择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德育。如: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培养学生动作迅速整齐,严格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通过组织学生保养场地、送还器材,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品德;通过发挥体育积极分子骨干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有条不紊的练习次序和练习队形的安排,让学生懂得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重要性;通过向先进学习、树正面典型的活动,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课堂最后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通过课堂中偶发事件的处理渗透德育;结合审美及心理素质进行德育等。把握好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融合在武术教育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
5.武术教学评价内容注重学习过程。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武术课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
表一:课堂教学评价表
表二:课后练习评价表
① 一周至少两次练习,每次练习不少于40分钟。
② 根据课程进度及教师安排,复习过程认真、刻苦,动作规范,突出精、气、神,复习内容全面。
③ 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教学方法,指导家长共同锻炼身体,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使全家人身体更健康、精神更充实、家庭更和睦。
④ 评价要客观、真实,为孩子的明天切实履行家长的职责,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⑤ 评价等级:完成上述四项内容为优,表示出色、优秀;完成三项内容为良,表示很棒,有待完善;完成一至二项内容画加号(),表示加油、再接再厉。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运动项目,具有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美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与振兴不仅要融入武术的多种功能和运动形式,而且要将传统文化的特点与现代学校武术教育目标的实现相吻合,构建一种新型的武术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上册).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陈雁飞著.《中国学校武术教育&沿革与发展、反思与探索》.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3.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体育》.北京:
相关新闻 & & &
& (11/01/:43)
& (11/01/:47)
& (11/01/:47)
& (11/01/:47)
& (11/01/:47)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术基本功教学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