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好游客成为共同名片的论文结论怎么写怎么写

  毕业于葡萄酒学院的任玉华博士,如今已经是业界著名的葡萄苗木专家,他将葡萄酒学院的地位生动概括为“杨凌为根,学院为脉”。" />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毕业于葡萄酒学院的任玉华博士,如今已经是业界著名的葡萄苗木专家,他将葡萄酒学院的地位生动概括为“杨凌为根,学院为脉”。学院为行业输送了大批的技术骨干和生力军,支撑了当代葡萄酒事业的蓬勃发展。他认为,李华老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为教育先行者和行业引领者,创建了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教学基地和教学体系,为产业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石。葡萄酒学院培养的新生力量为产业发展输送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激情。 中国论文网 /7/view-4943759.htm  告别初入行业的青涩,现在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业内大名鼎鼎的人物。   关于李华,关于葡萄酒学院,他的学生们有话要说。   1   崔彦志:我们就像哥们一样   李华老师1986年初回国,他比我们第一批学生就大五六岁,课堂上给我们上课,课下与我们一起打球、玩牌,我们相处得非常融洽和谐,就像哥们一样。我们没有现成的教材,李老师一边上课一边整理讲稿,课程结束后才印出一本本的油印教材。那时李老师头发很长,身体消瘦,可能与办学初期的艰难困苦及付出的巨大精力有关。记得有一次上品尝课,突然一声酒杯破碎的清脆的声音,我们抬头一看,李老师已经摔倒在讲台上,原来是因为李老师低血糖,身体过于虚弱。对此我记忆犹新。   能够成为葡萄酒学院的名片,李华老师凭借的正是对葡萄酒和葡萄酒事业异乎寻常的喜好与热爱。李华老师用其敏锐的洞察力和高瞻远瞩的胆识和气魄,以及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为我们打造了葡萄酒教育的标杆,更书写了国产葡萄酒艰苦发展的20年历程。   葡萄酒学院获得了WSET的1级和2级的培训资质认证,是学院与国际接轨的开始,更能发挥学院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学院永远不推出自己的培训体系,待时机成熟,内外条件同时具备的时候,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推出自己独特的更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培训体系是完全有可能的。与时俱进、取长补短才能让中国的葡萄酒教育更加成熟,才能让葡萄酒学院走得更加长久。   崔彦志:   朗格斯酒庄(秦皇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酿酒师;1988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葡萄栽培与酿酒专业;1992年9月~1995年6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系攻读硕士学位;国家一级酿酒师,一级品酒师;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国家葡萄·葡萄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级评酒委员 。   2   王焕香:没有事业的生活是乏味的   和法国的波尔多葡萄酒学院、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大学葡萄酒学院类似,西农葡萄酒学院建立的葡萄酒工艺、葡萄酒营销专业的教学体系,为中国葡萄酒产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为现代葡萄酒行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我印象中,李老师在科研、教学方面非常严谨,他讲课逻辑清晰,思路开阔,最让人感到神奇的是,他最后的结束语永远和下课铃声同步。他也是一位率真的人,有一次他去参加行业会议,因为在外表上不拘小节的问题被宾馆保安人员当做“二道贩子”挡在了门外,最后参会人员才为他解了围。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让我想起李老师的毕业赠言,“事业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没有事业的生活是乏味的。”   对于葡萄酒学院获得了WSET的1级和2级的培训资质认证,我认为应该做自己的培训体系,建立中国的葡萄酒认证机构,也希望学院能越来越好。   王焕香:   1988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葡萄栽培与酿酒专业,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国家级评委,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总酿酒师、总工程师。   3   杨雪峰:学以致用的好老师   当时选择进入葡萄酒学院挺偶然的,今天回想起来,这个选择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和李老师接触比较多,不仅是师生关系,我本人也是他的师弟,平时会在一起踢球,我们还是牌友。李华老师平易近人,上课形式比较新颖,注重交流,讲的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穿插很多实际操作,包括国际化的理论研究和行业动态。年轻有为,学术精湛,学以致用,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是李华老师在专业技术上的突出表现。   葡萄酒学院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李华的悉心经营。从一个专业发展成专门学院,这让我们感到欣慰,骄傲。   当然学院也有一些工作需要加强,我建议让学生多到国外走走,多学一些国外的葡萄酒知识,这样工作起来会更得心应手些。另外,像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的葡萄酒学院都有校办工厂,这样方便进行现场教学,希望学校能从这些方面做些调整,因材施教。   衷心祝葡萄酒学院事业会越来越好,师长们健康、年轻,也期望学弟学妹们能学以致用,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力量。   杨雪峰:   1990年毕业于原西北农业大学葡萄栽培与酿造专业,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国家级评酒委员。   4   黄建清:中国葡萄酒梦锻造者   怀着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使命,李华老师毅然决然回国,开创了葡萄酒发展的新局面。我认为李老师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承载着中国人对葡萄酒的一种梦想,如同 “中国梦”,作为实践中国梦的一员,李华老师付出了太多。   这么多年以来,李老师仍亲历亲为,不断将事业推向前进,李老师将他的知识同中国国情结合,对中国葡萄酒的发展方向以及对不同产区的定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李老师对待学术科学非常严谨,他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教学方式让每个人受益匪浅,那时没有课本,上课要记笔记,上李老师的课大家的笔记通常都是最多的。从实习到工作,我一直和李老师保持联系,他工作仍是严谨细致,一丝不苟,这对我影响很大。   90年代,李老师推出以他名字来命名的酒,推动了当时行业的正确发展。在当时国情下,此举冒着很大风险,一旦不被认可,或许就是身败名裂。他总是身先士卒,率先实践。   他把取得的成绩当成分内事,从未骄傲自满,始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感觉他就像哥们、朋友一样,很随和,很真实。
  祝愿学院能学气健康,发展良好,继续为葡萄酒事业贡献,实现共同的中国葡萄酒梦。   黄建清:   1992年毕业于原西北农业大学园艺系葡萄与葡萄酒专业,曾任西安市秦岭野生葡萄酒厂技术厂长;吐鲁番楼兰酒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兼总酿酒师;河北海亚湾国际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兼总酿酒师;现任内蒙古阳光田宇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总经理。   5   李新榜:以国际视野,服务中国葡萄酒行业   在中国的每一个酒厂酒庄,在葡萄酒市场销售培训的一线,都有葡萄酒学院学子们辛勤的身影。葡萄酒学院的发展黄金20年也是中国葡萄酒黄金发展的20年,也为世界葡萄酒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现在,我的使命是将世界最好的软木塞提供给酿酒师,帮助酿酒师根据自己的葡萄酒类别搭配不同技术要求的软木塞。   直到现在,李华老师也一直关注和鼓励我从事的工作。他认为将国际最先进、最前沿的酿酒产品提供给中国葡萄酒生产领域,服务于酿酒师,服务于产区一线,使国内葡萄酒产业和国际保持同步,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和重要的工作。   李新榜:   1999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萄酒和果酒国家级评酒委员。从事过10多年的葡萄酿酒技术服务和辅料销售工作,现为法国维卡橡木桶集团(VICARD)中国首席代表和葡萄牙阿莫林软木塞(AMORIM)区域销售代表。   6   张言志:李华老师教学严肃,生活自由   也许逃脱了大家对葡萄酒工作者的一贯“洋气”的印象,殊不知“大杯喝酒,大块吃肉”才是这个圈子的真性情,李华老师也不例外。他课堂上认真、苛刻的教学态度,课下关切、指导的朋友作风,让李华扮演着 “亦师亦友”的角色。学院承载着李华老师“从零开始学院”的艰辛和舍弃自身利益的“舍小家为大家”的梦想和坚持。   随着学院毕业生走上社会,中国葡萄酒行业开始有了一群稚嫩但充满活力的力量。记得最初实习或者找工作时,行业对他们还新奇和陌生,但现在他们已经成了行业“脊梁”。   面对日趋成熟的国内葡萄酒市场,葡萄酒学院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我个人希望学院未来可以推出自己的葡萄酒爱好者教育体系,学院作为行业教育的引领者,责无旁贷。   张言志:   西农葡萄酒学院第二届本科生,1995年入校,1999年毕业,年留学法国波尔多第二大学葡萄酒学院、波尔多第四大学经济法律学院。2005年回国工作,曾担任法国酒王帕图斯Petrus家族中国首席代表,现任北京酒易酩庄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7   刘震:他为葡萄酒献出所有   上学时,李老师身兼数职,工作量非常大,有一个这么了不起的校长,对我们来说激励很大。毕业后每次见面,他都会和大家深入交流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这对我的思路和开展工作大有裨益。什么是导师?不是简简单单的上课,而是在你心里点亮了一盏灯。从最初的困难阶段一路走来,李华老师的坚持和执着深深打动着我,也让我坚定了在这个行业走下去的决心。   他对事业的坚持还体现在不懈地学习和研究,对一个产品和属性,从酿造、微生物、营销他都有很高的造诣,这些都源于他的不断学习。他是一个能为葡萄酒献出所有的人,一直在进步,永远走在最前沿,引领着行业发展。   上大学时有一句话,“今天以葡萄酒学院为荣,今后葡萄酒学院以我为荣。”这句话,我认为应该这样来讲,任何时候葡萄酒学院的人出去以后,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会骄傲地说,“我是葡萄酒学院毕业的,我是李华老师的学生。”希望学院越办越好,培育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刘震:   葡萄酒学院第三届本科毕业生,曾任上海建发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BV酒庄集团中国区总经理。   8   郭明浩: 格局小的人,舞台不会大   值此建院20周年之际,为母校送上最真诚的祝福。中国葡萄酒近20年的发展轨迹,也同样是葡萄酒学院的成长之路,两者相辅而行。   作为中国第一所葡萄酒学院的创立者,李华老师无疑是这所学院的名片,能够成为教育先行者和行业引领者,凭借的是当初对行业的热爱,热爱不是嘴上说说,不是每天晃着酒杯,沉醉于奢华的美食、醉人的美酒,热爱也意味着田间案头的枯燥,更意味着忘我的投入和远超常人的付出。从三十年前,李老师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着眼的就是整个葡萄酒产业,这种理想和胸怀,尤其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正所谓:格局小的人,舞台不会大。   李华老师不拘小节,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其实更喜欢喝啤酒。李老师也很喜欢运动,比如和学生一起打篮球,挥汗后一起喝啤酒吃烤肉,那是非常开心的事,当然,没有人能比李老师的酒量更大。那些日子也是我参加工作以后最怀念的时光。如今,国内的产区协会、科研机构、生产企业或贸易公司,都遍布我们学院的兄弟姐妹。每个毕业生,就像学院播下去的种子,无论撒到哪里,都会生根发芽,长成一棵新的葡萄树,酿成香醇的葡萄酒。每个毕业生都是葡萄酒学院的名片,平时大家都在尽自己所能为学院的发展尽力,涓涓细流能汇聚成江河,我们会一如既往地为行业不断提供正能量。   李华老师推出的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葡萄酒,是不断探索创新的好彩头,就像葡萄酒学院获得WSET的1级和2级的培训资质认证一样,“变化”首先是件好事情。   郭明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98级本科,2002级硕士。现任保乐力加中国葡萄酒资深推介经理,负责集团旗下产品的全国培训推广工作。新浪微博“Charles-郭校长”博主,是《WINE葡萄酒》、《Le VIN 环球美酒》等杂志的撰稿人、酒斛网等行业网站的专栏作者。   9   王庆伟:先做合格的人,再做技术   李华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兢兢业业的人;作为葡萄酒界的先驱,他忠诚于教育事业。他为中国葡萄酒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不愧为中国葡萄酒界的先驱。他的心中只有葡萄酒,只有教书育人。
  李华老师教学严厉,但不失亲和,治学严谨。我们在校期间,感觉真像是象牙塔里的孩子,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不会被外在事物干扰,这是很幸运的。我切身感受到他对工作的细致缜密和对学生的耐心教导。那是一次集体的交流汇报,我向李华老师呈上资料和一些实验数据,他随后带我去办公室,翻出来很多已经发黄的记事本给我,上面他的记录条理清晰,数据完整,他耐心地指导让我在专业知识上受益很大。   李华老师一直教导我们,“要先做合格的人,再做技术,技术不是第一位,做一个合格的对社会有益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我牢记在心,李老师的话需要一生一世去践行,也将是我事业发展的座右铭。   王庆伟:   2006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获得发酵工程硕士学位,曾担任泰国永盛昌公司经理;目前山西戎子酒庄有限公司总经理,全面主持酒庄工作。   10   周美幸:精湛的知识让我们终身受益   当年误打误撞进入了这个行业,首先要感谢李华老师当年学成归来创立这所学校。在本科学习期间,我们虽然很少聆听李华老师的课,但我们使用的课本,品尝用酒,以及课程设置,都凝聚着李华老师的心血,这对我后来的继续深造和工作有很大帮助。   在学习期间,我们熟悉了葡萄酒的原料生产、酿造工艺、分析检测、设备维护,以及市场开发的基本技能,还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提升自己。毕业后我又学习了WSET,拿到了DIPLOMA文凭,成为菲斯乐加葡萄酒培训中心的负责人。未来的路很长,但是学习永无止境。或许未来我无法成为李华老师那样的人,但是我会学习并延续李华老师对葡萄酒精益求精、执着的精神,将葡萄酒事业发扬光大。   毕业后,在葡萄酒行业的各个角落,我们都会看到葡萄酒学院同学们的身影,走到哪里,都有葡萄酒学院的同学会,这个圈子团结和谐,希望为葡萄酒的明天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周美幸:   2007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2008年开始学习WSET,2010年取得英国WSET中国授课资质,现在正在学习WSET,最高文凭DIPLOMA。目前是菲斯乐加葡萄酒培训中心的负责人。   11   鹿青日:国际化办学理念成效显著   随着学院开展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加之学院领导的努力和葡萄酒学院学子的进取心,目前在世界主要优质葡萄酒生产国工作和学习的院友越来越多。2013年,在院领导的推动下,法国校友会在波尔多成立。作为葡萄酒之都的波尔多占据地利人和,波尔多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Vinexpo),波尔多国际葡萄酒设备展(Vinitech),波尔多期酒周,名庄酒周末,Bordeaux Tasting等葡萄酒盛会的举行吸引着来自不同国家的校友。每逢盛会,校友们也往往会欢聚一堂,一起分享学院和同学老师的最新情况。   葡萄酒学院法国校友会是个团结友爱的团体,学习和专业上互相请教,生活和工作上互相帮助。大家有困惑但是对未来却充满信心,意气风发,我们感谢老师们的教诲和帮助,祝福学院的明天,也祝福所有的法国校友和海外校友:Bon courage,加油!   鹿青日:   葡萄酒学院05级本科,波尔多四大葡萄酒与烈酒国际贸易硕士,葡萄酒学院法国校友会发起人,目前在法国波尔多工作,担任哈杜橡木桶集团亚洲技术经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谈谈个性名片设计技巧-论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谈谈个性名片设计技巧-论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农十二师新名片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主持人语: 中国论文网 /1/view-334224.htm  乌鲁木齐市新市区百园路常州街189号,兵团农十二师师部驻地。   仅从地名上判断,多数人难以揣测它的方位。   驻地另一个名字,养禽场,却广为人知。那里曾经是农十二师下属的一个团场,2007年,农十二师师部从乌鲁木齐市北京路北迁,边城北郊至此不再沉寂。   农十二师是兵团最“年轻”的师之一,2001年方有此番号。它的“块头”不大,2010年前,生产总值在兵团14个师中排名第九。   2010年,这个小“块头”极快的发展速度,让所有人一惊。“增速在全兵团第一。总量虽小,增速最快。”该师总经济师赵志江掩不住自豪。   曾经极少进入媒体视野,在乌鲁木齐城郊默默做“大文章”的农十二师,如今已令世人刮目相看。   乌鲁木齐市西郊,一个全新的三坪新区正从规划蓝图落地。   农十二师头屯河农场、五一农场和三坪农场。180多幢高层住宅同时在今年4月底开工。今明两年,这3个团场1.85万户职工将过上“耕作在田野、居住在城市”的生活。   三坪新区规划蓝图曾六易其稿,由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这个院几十年前曾高起点规划了兵团第一座新城石河子,如今,出手仍然“不凡”。   兵团某部门领导现场感叹,三坪新区,恰如环绕在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之间的“金腰带”。   三坪新区规划蓝图几乎摆放在农十二师所有领导办公室的显要位置。这个新区令所有的农十二师人自豪、振奋。   不仅仅是三坪新区,在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航程上,农十二师正以全新的理念、超前的意识、务实的作风扬帆起航。   出海之际,农十二师自信地向世人递出了新名片。   ――有许多惊喜,有更多期待。      三坪新区:城镇化新名片      农十二师头屯河农场4连职工朱建军一家在连队的老房子已居住了8年。   离4连3公里的团部,正在兴建55幢保障性住房,年底将有31幢交工。“有可能住进去。”朱建军一家对那里充满期待。   新区南邻宝钢集团八一钢铁公司,“骑电动车10分钟就可以到。”4连党支部书记、连长赵永忠告诉记者。两年之内,将有540户职工迁入新区,连队办公室也将迁入新区。   “南方农民早就这样了。干活在地里,住在楼房里,地里有个点就行。冬天,我们一家就住在城里头。在外头打工,在团部租房的儿子也可以回家住。”这样的生活正一步步朝朱建军走来。   农十二师党委书记、政委赵轶平将这个师的城镇化建设理念,形象地归结为“居住在城区”。   他所指的“城区”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师部所在地、三坪新区、已融入乌鲁木齐城西的104团、将依托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发展的西山农牧场……   他所指的“居住”不只是简单的居住,“要让连队职工群众充分享受城市文明”。   西郊三场(农十二师五一农场、三坪农场、头屯河农场),可能是今年兵团最为壮观的建设工地,兵团开工面积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群在此,林立的塔吊,穿梭往返的大吨位载重车,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   农十二师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最大手笔就是三坪新区。   “连队整合、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最重要的突破口。规划建设288幢11层至28层的高层,开发面积249万平方米。整合后将为农十二师今后的发展腾出更多的空间。”分管这项工作的农十二师副师长文国辉告诉记者,“所有的规划都装在我的脑子里。”   “耕作在希望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的城市里。”这句令人浮想联翩的话,触目地写在三坪农场保障性住房建设工地大门左侧巨大的规划牌上。   三坪新区的规划让三坪农场政委李新军激动不已。4月,他将原来不起眼的“三坪客运站”站牌,更换成醒目的“三坪新区公交站”,远远可见。   规划中,三坪新区含农十二师西郊三场,“以三坪农场为中心。”李新军说,“将整合10个连队,建128幢保障性住房,今年开工64幢。”   五一农场计划在3年内拆迁3400户老房,建60幢小高层,“今年开工36幢,小区的名字已经想好了,叫怡馨园。”五一农场政委李华斌十分兴奋,“这里已经是热土,每天都有客商来洽谈。”   “十二五”末,占地182平方公里的三坪新区将承载30万以上人口。五一农场场长刘少君仿佛已经看到那个超大城市群:乌鲁木齐市、昌吉市一体化进程加快,而三坪新区将与这一区域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三坪新区将是农十二师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农十二师师长盛焉军展望。“居住在城区”远非一句简单的口号,三坪新区的建设者正在经历一场全新的挑战。   头屯河农场几年前推倒了与宝钢集团八一钢铁公司之间横亘13年的围墙,常住人口只有6000多人的团场,流动人口目前已近2万人。   “学校76%的学生是流动人口;医院每年计划免疫儿童5000多人次,近80%是流动人口;团部一个近7000人居住的小区里,有6000人是流动人口。”头屯河农场政委秦筱枫已感受到来自社会管理的巨大压力。   去年6月,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悄悄造访五一农场,万科、绿城等国内知名房地产开发商也敏锐地感受到三坪新区年轻的魅力。学校、医院、幼儿园都将改扩建、增容,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也让五一农场感受到压力……   “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连队管理向社区管理转变,社会建设将是重点,也是难点。”秦筱枫告诉记者,这也是三坪新区建设者的共识,“我们已经走向社会了,这是城镇化发展的大趋势。”   挑战也是机遇。   “社会管理、物业服务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课题。”三坪农场副政委孙玮玮对此深有感触。今年4月,三坪农场就开始为未来准备。“已经办了二期培训班,重点讲社会管理、物业服务,培训了1500多人。”   社会管理、物业服务或将成为三坪新区职工角色转换、新增就业的新领域。“头屯河农场物业管理中心将容纳300人就业。”秦筱枫预测。   城镇化,融合发展也将推动西郊三场从传统产业领域向新的领域拓展。商贸流通、酒店、餐饮、旅游、房地产开发……这些“农”字号团场原来陌生的行业或将迅速改写西郊三场的经济版图。   104团的发展就曾受益于乌鲁木齐发展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城区建成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7.8万人,旅游业、房地产业生机初现。   西城热力公司,原来仅为104团团部服务。2010年,它的供热能力已达180万平方米,已成为乌鲁木齐西山片区最大的供热企业。三坪新区建设为这家团属热力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5月,农十二师供热企业大整合。师属天恒基热力及所有团场的热力公司以股份制运作的方式整合至西城热力旗下。“不以身份论英雄,谁做得最大最好谁当家。”这也是农十二师产业整合的一个重要原则。   今年,西城热力大举在乌鲁木齐西郊“扩军”。“未来几年,热力建设总投资2.28亿元,供热能力将达到1000万平方米,将保证10万户居民供热。”西城热力公司总经理赵国
强最先感受到“热力”扑面。   5月16日,农十二师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与乌鲁木齐市北园春(集团)公司、新疆北园春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新疆西山农产品国际物流园”,项目将落地三坪新区。   “建一个三坪新区如果仅仅是一堆混凝土建筑,百年后定会成为一堆垃圾。”张庭温表达了他对新区建设的另一种文化寄托。张庭温身兼农十二师招商局、商务局、旅游局三局局长。“从实业的角度,从文化历史的角度”,他似乎更钟爱旅游。   他费尽周折,收集了乌鲁木齐老城的各种图文资料,倾情呼吁在三坪新区按原比例复制迪化(乌鲁木齐旧名)古城。浙江宋城集团、海航集团均有意参与。“既建新城,又推旅游,以此提升新城的文化底蕴。”   因为三坪新区,因为一个开放的新区,必会有更多的遐想,必将有更多的机遇。   而所有这一切,都将给农十二师职工群众,给三坪新区的新居民,带来更美好的新生活。   通过连队整合、新区建设,“连队干部将轻装上阵抓生产,社会管理的职能将全部留在社区。”赵永忠说。   邻近216国道的西山农牧场连队整合别具特色。阳光绿苑小区让去乌鲁木齐南山观光旅游的游客忍不住驻足。“5个连队182户职工很快就能人住。有小二楼,有平房,前有花园,后有菜园,家家通宽带、电话,和城里没什么区别。”政委黄朝军告诉记者。   在104团,哈萨克族牧民从大山中走出,定居在畜牧连。“一期已入驻61户牧民,每户占地506平方米,家家可以经营‘牧家乐’。”连长胡传清告诉记者。   “要让牧民们也享受到现代文明,让他们搬得下,留得住,能致富。”104团团长任志宇说。   五一农场中心社区建设与新区建设同步启动,各项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功能完善。“要让居住在新区的居民生活更加美好,幸福感更强。”李华斌告诉记者。   三坪新区,无疑将成为农十二师最具现代生活气息的新名片。      比翼齐飞:新型工业化新名片      西山农牧场北区,昔日沉寂的荒原如今生机盎然,总规划50平方公里的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正在加紧建设。“一期5.2平方公里‘六通一平’8月15日按约交工。”承建这一项目的兵团建工集团水利水电集团公司的一位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是继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农十二师分区、头屯河工业园农十二师合作区之后,农十二师建设的又一大型工业园区。   农十二师的工业曾经十分弱小,“芳婷针织”加上“农垦乳业”,外加几个小煤矿,外人对这个师的工业企业了解仅限于此。   “产业、人口、资源向工业园区积聚,以园区为支点,带动农十二师经济协调发展。”赵轶平阐述了农十二师发展新型工业化的理念,他形象地将之概括为“工业进园区”。而园区之外,矿产资源的整合收购、老企业做大做强、低成本并购扩张、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各型企业,比翼齐飞,正推动农十二师新型工业化高速发展。   园区是农十二师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排头兵。   2007年开发建设的乌鲁木齐经济开发区农十二师分区是兵地融合发展的一个样板。分区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落地项目139个,总投资额138.9亿元。   包头一机、三一重工、康师傅、红云红河等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光正钢构、新研股份这两家中小板上市公司直接将总部设立于分区。   “今年上半年,分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1.4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5亿元。”崔琳提供的数据表明,分区在农十二师工业增长贡献中,已占据半壁以上江山。   曾经是分区管委会主任的崔琳,现在有一个全新的头衔:兵团农十二师乌鲁木齐西郊城区管委会主任。这也是农十二师创新园区管理模式的一个结果。   她所管辖的地域包括15平方公里的乌鲁木齐经济开发区农十二师分区、4.4平方公里的头屯河工业园农十二师合作区、50平方公里的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   “两区一园”,处处是热土。   正在建设的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亿元,有15家企业急切等待入驻。包括上海爱登堡电梯,三坪新区不断升起的高层建筑,近两年保守的电梯需求就超过700余部,将工厂建在这个园区,应该是最佳选择。   “每天都要接待二三拨客商。”管委会主任崔琳和招商局局长张庭温忙得不亦乐乎。但“两区一园”现在精打细算,已非“来者不拒”。   “投资门槛已提高到5000万元以上,还要测算土地投资强度,每亩投资低于200万元的企业,我们均婉言拒绝。”崔琳知道,乌鲁木齐西郊“寸土寸金”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   “速度宁可慢点,不能影响环境。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一律禁入。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对服务业有所拉动的企业是首选。”张庭温参加的一次集中招商引资,最初有50多家企业踊跃报名,最终入围的仅有20余家。“我们现在是招商选资。”   新疆天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步伐也在提速。原农垦乳业的并入,使这家“隐身于市”的高科技乳制品企业浮出水面。前年9月,老企业迁址,去年初,大手笔收购盖瑞乳业,使得新疆天润一举跻身新疆最大乳制品企业行列。   “新疆市场一天液态奶销售400吨,我们约占150吨。”董事长汪义如将未来目标定得很高,他从新疆天润的快速发展中已尝到“融资、融智、融渠道、融发展”的甜头。   5个小煤矿最初整合时,有人并不看好,“这种简单的加法能否打造一个大矿企?”实际上,新疆昌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初已经为整合注入新的理念。“扩大资源配置,做大矿业产业,实施多元战略,实现科学发展。”董事长、总经理杜永强告诉记者。   整合前的2006年,5家小煤矿总资产6300多万元。2010年,昌平矿业总资产达到4.98亿元。4位数的增长率令人难以想象。“收购了6个金属矿,3个非金属矿。实现了产品多元化,实现了从采矿到冶炼的突破。”从小煤矿到综合性大矿企,杜永强切身感受到了巨大的变化。   如今,昌平矿业控股、参股的矿企,分布南北疆各地,触角最远伸至山西大同。   一个20多人的“小企业”,每年创造上亿元的利润。它就是农十二师新疆宝新盛源建材有限公司,它与宝钢集团八一钢铁公司一路之隔,它是农十二师实施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战略的成功实践。   主导产品矿渣微粉是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新型掺和料,“是对八钢工业废渣的充分利用。”公司财务总监蒲建国说,“百分之百的产销率。”   他们都是农十二师新型工业的新面孔,也是农十二师新型工业化的新名片。   实际上,农十二师快速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幕后”还有一只“隐形的推手”,那就是新疆天恒基投资有限公司。“它是农十二师发展新型经济的重要投融资平台。”董事长徐进山简单的一句介绍,却有沉甸甸的分量。   天恒基投资目前经营范围已扩展至投融资、土地开发、房地产、建筑、园林、水务、热力、物流、典当、理财等十多项业务。
“既有实业,但更多的领域涉及三产。”公司总会计师邵金钟告诉记者。“总资产65.79亿元,是成立之初的100多倍。”   2010年年末,天恒基投资出击农十二师建筑市场,“后起之秀”出手不凡:整合6个团场建筑企业、收购新疆知名市政企业翔宇建设工程公司,截至目前已承揽工程近20亿元,包括乌鲁木齐市正在建设的BRT快速公交线项目。   2010年最后一天,天恒基城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很快,它将以全新的BT模式参与即将揭幕的三坪新区和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建设。“所谓BT模式,就是城建股份取得建设项目的融资和建设特许权,建成后由项目主办方按合同要求回购建设项目。”邵金钟解释。   或许这就是三坪新区火热建设背后的“秘密”,有一个强力支撑其发展的融资平台。   “成立仅4年的天恒基投资公司实际利用银行资金10亿元。”公司副总经理陈秀英告诉记者,这已不是一个“小数目”,“明年将通过银行短期融债、中期票据、企业债等方式筹集资金30亿元,全力支持农十二师的‘三化’建设。”   因为天恒基投资良好的效益,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纷至沓来,对天恒基“慷慨解囊”。   权威人士透露,农十二师正积极参与组建村镇银行,真正意义上涉足金融领域,为“三化”建设搭建新的融资平台,“年内有望开张”。   徐进山是天恒基投资创业初期四人组合之一。“现在有300多名员工。当年的利润只有650万元,今年突破1亿元没有问题。”   天恒基投资公司密集分布的股权架构图上,大大小小全资、控股、参股公司,看上去既多、又美,令人目不暇接。   细究天恒基投资的产业归属并不重要,它也是农十二师“含金量”极高的新名片。      精品高效:农业现代化新名片      8月4日,三坪农场蔬菜二站站长杨璞正在一个温室大棚内查看一种绿色番茄的长势,这是他们最新引进的品种,无土栽培。大棚靠墙一侧,竖立着三排大口径白色塑料管。“我们正试验立体栽培,让大棚充分发挥效益。”   蔬菜二站已建有489座温室大棚,平均每个职工一座棚,最多的职工承包了4座大棚。“一年种两季番茄,每座棚少说收入2万元。”技术员赵文礼告诉记者。   蔬菜二站职工邵桂英今年4个大棚全都种植花卉。7月底,城里的花商来收花,原来不起眼的草花,今年每株5元。邵桂英一个大棚就出售了1.8万株,收入9万元,除去成本3万元,邵桂英一家十分开心。   后来,她知道,花卉的走俏全因“中国――亚欧博览会”即将召开。而一亩地的大棚竟有如此高的产出,让邵桂英始料不及。   “面对乌鲁木齐这个大市场,三坪农场的现代农业大有文章可做。”政委李新军对此胸有成竹,“设施农业是城郊农业发展的必然,在最少的土地上获得最大的收益。”   从陆地种植到设施种植,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原来30亩地的效益现在要从3亩地里获得。”农十二师副师长张小一曾长期在西郊农场工作,他将农十二师农业现代化的变迁称之为“革命性的结构调整”,似不为过。   五一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可谓农十二师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样本。   园区占地1.5万亩,由中国设施农业著名代表上海孙桥农业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园区邻近312国道,远远望去,一个被当地人称作“玻璃屋”的巨型建筑赫然耸现。“这是一座智能化温室花卉基地,一年四季都将鲜花盛开。”园区主任陈梅介绍。   品种繁多的花卉基地将一年四季为周边城市源源不断地提供鲜花,它所在的示范园还包括新品种展示、观光休闲农业区,“整个园区建成后将成为三坪新区乃至周边地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区。”陈梅介绍了园区的另一大功能。   “土地里再种也种不出黄金。”在西郊三场,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从团场领导到普通职工,这句话的另一层解释可能是,农十二师人已从纯粹“农”字号的土地里觉醒,他们试图从有限的土地里获得更多的收益,获得可持续增长的收益。   2010年,天恒基投资公司来五一农场“试水”现代农业。当年,他们在这里建起一个1100亩的苗圃基础。今年,又扩建200亩。“基地现有33个品种7万余株名贵苗木,包括银杏、水曲柳、云杉、丁香等。”苗圃基地负责人王艳春告诉记者。   天恒基投资介入苗木市场,一时掀起巨大的波澜。原先几十元一棵的苗木,现在身价倍增。“基地建设总投资1000万元,目前保守估计已增值4倍。”天恒基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陈秀英说。   天恒基投资公司不仅看到了三坪新区的发展对苗木的需求,更看到乌鲁木齐这个巨大的市场。成立于2009年的天恒基园林绿化公司正在打造苗木生产、园林设计、施工产业链。   从某种意义上已很难区分天恒基园林绿化公司的经营类别。它从土地“起家”,然后走向城市。核算它的产值,也不能以“亩”为单位,要以“平方米”计算。在这层意义上,天恒基园林绿化公司不但提升了传统农业的效益,更扩展了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外延。   地处乌鲁木齐西山地区的104团敏感地嗅出旅游的气息,试图将几个分散的农牧业连队与这一商机结合。   “爱琢磨”的团宣传科科长谢旭东无意间成为“旅游顾问”,他设计的旅游线路自团部周边的老君庙起,途经九龙生态园、6连、7连,最后一站是畜牧连。采摘、品尝蟠桃,听老军垦讲创业故事,到田间参加除草劳动,最后到哈萨克族牧民家体验民族特色饮食。   7月31日,104团军垦旅游线迎来了第一批游客。“天下还有这样的旅游,花钱还要出力干活。”一位内地游客喘着粗气,但他表示将向他的朋友大力推介。半个月时间,这条线路虽然只接待了60多名游客,但谢旭东对这样的开始已感到非常满意。   这条旅游线路迎来第一批游客的次日,104团畜牧连职工木肯?日马扎家的“牧家乐”开张揖客。此后,“天天有客人”,木肯?日马扎一家人忙得很。半个月前,他一家人刚刚下山定居,“牧家乐”第一时间给他带来了惊喜。   “一切才刚刚开始。”畜牧连连长胡传清告诉记者。   不仅仅在五一农场、104团,在头屯河农场、三坪农场和西山农牧场,农业更多地与旅游“嫁接”,旅游元素的注入,给农十二师的现代农业带来一股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7公里园艺长廊,500亩薰衣草观光园,1000亩苗圃基地,100亩葡萄品种园,2000亩生态林……“十一五”末,头屯河农场的果蔬园艺业已占农业的七成。“离我们最近的宝钢集团八钢公司就是一个10万人的大市场。”头屯河农场场长吴春云已心存一张生态观光旅游的蓝图,而此前,当地的生态旅游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状态”。   三坪农场将建设9公里生态旅游长廊,“每一座生态温室大棚都是‘农家乐’,前有餐厅,后有菜园,游客采摘的蔬菜直接上餐桌。”李新军的规划正在实施,“只有旅游才能提高农业的附加值。”   西山农牧场的生态旅游布局于乌鲁木齐南山黄金旅游线的要冲。“让上山的游客停一停、看一看,让下山的游客吃一吃、住一住。”西山农牧场“阳光绿苑小区”巨大的广告牌就伫立在216国道旁,展示着这里独特的风景。   农十二师西郊团场农业现代化的多元实践,均可在师党委一份重要的报告里找到理论性的阐述:种植业向“蔬菜、瓜果、苗木、花卉”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现代畜牧业和城郊休闲度假旅游业。   这是一张绿色的名片,更值得珍藏,时时浏览。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文摘要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