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哑铃卧推重量时左手还没累,右手就先力竭了,这是什么会事?

为什么锻炼胸肌和背肌时只有手臂会感觉酸涨?
为什么这段时间锻炼胸肌和背肌根本没有感觉就是手臂有感觉?还有顺便问一下有什么科学一点的锻炼方法,(既不会很疲劳,但还是有效果)?谢谢
按投票排序
跟题主分享一个故事:Kai Greene是两届奥林匹亚先生亚军的获得者,300磅的体重,1米5的胸围,梳着一条长辨,外号“铁血战士”有一天他去健身房训练,看到一个业余爱好者小A,紧握着一只50磅的哑铃,在椅子上痛苦的扭曲着身子,甩动着手臂,一边哀嚎着,一边咬着牙把哑铃“弯举”到了胸口。一连做了10个,最后砰一下把哑铃砸在了地上。脸上写满了骄傲,深藏功与名。Kai站在一旁看着,一言不发,A与他四目相望,互不作声,空气仿佛都凝固到了冰点。50磅的哑铃缓缓地滚到了Kai的脚下,Kai缓缓地蹲了下来,不紧不慢地提起了哑铃,放到了哑铃架上。目睹了随后发生的事,让A觉得希望能回到朋友带他进健身房的那个遥远的下午。A紧紧在后面盯着Kai,一方面因为想看戏,另一方面,Kai那遮天蔽日的巨背让A没有别的可以看了。只见Kai的目光在一行行的哑铃上搜索,目光扫过了50,60 ...... 110 ......160, Kai的目光和身体都在往哑铃架另一侧移动,那边都是200磅以上的超级重量。A内心一悦,一定是这家伙被我50磅的弯举给怔住了,想显摆一下自己的力气。这时,Kai停止了搜索,左手搭在了220磅的哑铃上。A嘴角一咧,呵,这下可有好戏看了。Kai左手扶着220的哑铃,却一个俯身,右手往哑铃架下面探去。”天哪,下面不都是娘们儿才会用的轻分量哑铃么“ A想。Kai面无表情,抄起一只30磅的哑铃,坐在位子上。30磅的哑铃在那橡木般粗壮的手臂上,简直如沧海一粟。Kai缓缓地提起了小臂,随着小臂的提起,原本就饱满如充了气的橡皮艇的二头肌,更是像欧亚大陆与印度板块两股不可抗力的相撞,高耸如喜马拉雅山一般雄伟。Kai的神情更是专注地,似乎全世界皆为尘埃,眼中,大脑中无数条通往四肢的高速公路全部封闭,只有一条去往二头肌的高速公路开放着。Kai缓慢着重复着动作,每次哑铃都会沉到最底,手臂几乎要伸直,之后缓缓地举起,然而大臂却像罗马柱一般纹丝不动。一旁的A看的入神,却又有点迷惑。12个做完,Kai缓缓地把哑铃放回架子上,与A四目相视。“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我们不是举重队的,我们是玩健美的,咱要肌肉好看,咱不要力气大” Kai终于开口了 “练健美,讲究的是目标肌肉发力,像你那样练,练到的都是三角肌前束“ A摸摸自己的前束,确实酸胀难受。Kai指指自己的脑袋”健美最要紧的,是大脑---肌肉联系“ Kai收紧了自己的手臂,露出高耸的二头肌”训练时,大脑专注拉伸和收缩你的目标肌肉,重物的移动只是你收缩肌肉的产物“。A听完讲解觉得顿悟了什么,又回想起如此一个大汉,才用区区30磅的重量,自己用超过30磅的重量,怕是要挨他一顿打。环顾四周,没有MM在,才默默地拿起来一只15磅的哑铃,按照Kai的标准,居然做不到6个就败下了阵。他摸摸自己的二头,涨鼓鼓的,像充了气的皮球。”那叫充血“Kai提了包准备走了”健美不是为了秀力量给别人看,收缩目标肌肉,控制重量才是健美的真谛“A望着Kai远去的背影,默默地换了一个10磅的哑铃,重新再来!------------------------------------------------------------------------------------------------------关于如何建立大脑-------肌肉联系,说说我的建议:1)了解一下训练部位的肌肉组成,以及每块肌肉的作用。只有了解肌肉的作用,才知道怎么去收缩肌肉。2)初练者或者瘦子一开始可能找不到感觉,那很正常,因为本来肌肉量就不足,何谈感觉。这时候,建议使用复合运动提高力量,最后可以使用很轻,甚至是空手进行孤立动作训练,寻找感觉。拿胸肌举例子:使用卧推提高力量,最后使用飞鸟,寻找肌肉收缩的感觉。3)每天睡觉前,对着镜子。像健美运动员一样地摆摆pose,感觉一下每块肌肉的收缩。日积月累,感觉会越来越棒。
因为动作不标准,训练方法这个说得太泛泛了,效果好取决于你采用的训练强度和频率,合理使用效果就会好
个人体会,对于比较瘦的人来说手臂力量不足,但是手臂又是大部分训练的基础尤其是胸背相关的训练。可能的情况是,你的手臂先力竭,而胸背根本没得到有效的锻炼。动作不标准也有可能,可以尝试器械,有固定路径容易规范。如果你偏瘦建议不要忽视手臂,否则做任何动作都做不了几个,上不了重量胳膊还发抖,也不安全。
锻炼胸肌和背肌的同时手臂参与发力,但是手臂力量不足(和胸肌,背肌对比),导致你的手臂先锻炼到.还有可能是动作不对.
背部一般都是靠“拉”这个动作。前臂力量不足的话,手指勾不住,的确会很累。我觉得这个不是肌肉孤立的问题(不像胸部和三头那样),是没办法的,除非用一些特殊的束带手套挂住。慢慢练,前臂力量增长了自然就好了。当然 说的也对,不要一味最求大重量,而是靠精神集中,感觉目标肌肉的收缩感,这样前臂就不会累,不会分散你的注意力。
不疲劳有效果,就像说不吃饭想长胖,不可能的。动作不标准会导致发力点不对,锻炼部位没接受有效刺激,自然就不会有感觉,你的主要发力应该在胸肌或背肌而不是手臂。
首先要规范动作,起初的锻炼更侧重于动作的标准化,而不是负重量,哪怕你只用光杆锻炼,只要动作标准同样会有效果,其实在健身房应该会经常见到很Powerful的健友却在训练很轻的负重,有的是为了标准化动作有的是大负重训练以后的巩固,所以刚开始不要碍于颜面而不好意思用很轻的质量,动作标准以后结合合理的训练安排,负重能力会增长很快。
对于如何有效集中于需锻炼部位Muscle的训练,可参考一下几点
1.自己单独训练的时候:面对镜子最佳,把精力和目光集中在锻炼部位的肌肉,动作放缓,用心去体会肌肉发力时燃烧发烫的感觉。
2.有私人健身教练的话,可以协助你把精力集中在锻炼部位,他们会有他们的方法。
3.锻炼的时候最好穿略显健美的服装,会在潜意识中刺激你锻炼的激情,也会暴露你的肌肉群,便于你去通过视觉去寻找并感受到你的发力点。
健身有很多技巧和经验的,技巧可以平常多和健友交流,也可以看看视频等教程,经验就需要自己经常去接触去摸索,这种东西靠的是感觉,就像你所描述的问题一样,就是找不到感觉。健身也需要和作息,饮食这些结合起来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如果你热爱健身可以对这些稍加研究,如果只是工作生活之余的休闲项目,那随意就OK。
很高兴和你们交流,有兴趣可以共同探讨
因为胸背力量不够,手臂就必须分摊更多的重量
我的解决方法是:1.减小器材重量2.胸部锻炼时,比如卧推,缩短杠铃下降时间,慢慢沉下来的话肱三头特别容易酸3.背部锻炼时,把手臂当成“钩子”,把背部当成“起重机”,起重机出力,钩子保持原型平移就行
弱弱地答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你的胸/背没有承受该有的重量,而让手臂承受了。在练的时候,由于动作的不标准,在举起重量的时候都是让手上的肌肉来完成这个工作。久了自然练的都是手。解决办法一楼 说得很好,主动建立神经-肌肉的联系。这里还有一个小技巧教练教我的是,手抓着自己的胸或背,然后发力,看能否主动让肌肉发胀。下一次练的时候就维持这种感觉来发力举起重量。另外,还有一个小建议可以改善这种情况的是,如果你是一开始练,最好从器械练起而不是杠铃哑铃。因为后者动作自由度大,往往需要更多肌肉参与。如果你不能对每块肌肉发力的感觉都有认识的话,很容易跑了也不知道。
说明你的方法不对,胸是要靠胸来推的,手臂是带过的。同样的背部也是靠背来拉动的,手臂过度用力就会这样的。因此需要有专门的人来指导你哦,呵呵
引体别抓,把大拇指搭上去。卧推和其他动作也是,别抓!
练胸的时候沉肩,练背的时候肩胛骨要内旋,大拇指和食指松开。
动作不标准是肯定的,健身馆里的PT就是指导你动作规范以及饮食合理的,如果自己练,就多多看一下视频和相关图文,如果有条件的话最高还是要请一个私教指导,外加一句,健身成效其实蛮快的,一般两周就能看出明显得变化哑铃健身图解大全,家庭哑铃锻炼方法、图解健身图解
哑铃健身图解大全,家庭哑铃锻炼方法、图解健身图解
------,<span id="wppvp_tv_13人学习 日更新 , 更多内容在 : , ,
哑铃健身图解大全,家庭哑铃锻炼方法、图解健身图解
手头只有一副,没有房放那么多固定,也没有一片片的铃片加在身体上,不过这难不倒想锻炼的你,就像这套一样,完全靠就可以练遍全身。加上,你不一定比在里的那些人练的差哦,一起来看看这18个和哑铃训练计划吧:
闹钟健身网的一周哑铃
1.坐姿哑铃推举:()
主运用: Shoulders
其它运用: Triceps
起始:坐在坐姿凳上。将背部紧靠在背垫上。双手各拿一个哑铃。上臂向两侧分开,向上,使哑铃刚好超过的高度。
将哑铃向上推举至双手几乎伸直(手肘接近锁定角度),过程中不要让哑铃摇晃。当两个哑铃几乎在头顶上相触时,再慢慢下降到起始位置。
2.侧平举()
主运用: Shoulders
起始:坐在平凳末端,脚平放在地上。双手握哑铃,掌心对着身体。手垂直放在身侧。
以弧形轨迹将哑铃向两侧抬高至过肩。通过同样的路线慢慢降下哑铃至起始位置。
3.俯身侧平举()
主运用: Shoulders
起始:双手各握一哑铃,坐在平凳的末端。双脚平放在地上,双足距离近一些。
身体向前倾,直到你的胸口几乎碰到为止。双臂向下垂,将哑铃保持在和平凳之间。
双手伸直,双肘接近锁定。以半圆的轨迹将哑铃抬高至与地面平行,与耳朵同样高度。
慢慢降下哑铃至起始位置。不要大力甩动哑铃
主要锻炼的上部,并不能直接锻炼中部和下部斜方肌。
将杠铃置于身后而不是前面,这样会迫使你在整个耸肩过程中都向后拉动,因此可更多地锻炼斜方肌中部(尽管大部分压力仍在斜方肌上部)。在史密斯机上做这一动作效果会更好。
5.站姿颈后臂屈伸()
目标锻炼部位:增加三头肌围度
1.正坐在凳上,两脚平踏在地上,右手持铃,掌心向前,伸直在头顶上方;左手托于左侧腰间。
2.右上臂紧贴右侧耳旁,不准移动;持铃以半园弧落下至左肩上方,持铃下落越低越好。然后,以右臂肱三头肌的收缩力,持铃向上举起还原;重复做,左、右手交替做时,要完成同样次数。
6.俯身臂屈伸()
哑铃俯身(Dumbbell Triceps Kickback)这个动作无法用杠铃来替代,一般是单臂做效果最好,可以站立俯身,但最好单膝支撑长凳更稳定。
7.俯身单臂划船 ()
主要练背部外侧和下背。俯身划船是增加厚度的最佳方法,主要锻炼的是中部。几种俯身划船中,(One Arm Dumbbell Bent-over Row)能将两侧背阔肌独立分开来,对于抱怨自己背部不对称的锻炼者来说是个补偿的好机会。另外允许你将重量拉到更高,高度的加大让得到更加完整的收缩。
8.直腿硬拉()
主要练下背、和。
双脚分开同肩宽站立,双手各握住一只哑铃置于前侧。从你的腰部弯曲,在你朝地板降低杠铃时,要保持你的双膝伸直;重量应该保持在你双腿前方大约10厘米处。稍作暂停,然后伸展你的躯干返回至初始的站立位置。
9.仰卧举腿()
仰卧举腿是锻炼下的好办法。当然,仅仅将双腿举起离开地板是不够的。这样做既会伤到腰,对增强也没什么帮助。你在举腿时必须全神贯注感受腹肌的运动。
10.哑铃上斜推举)
目标锻炼部位:
基本雷同,但需注意斜板的角度控制在30-45度之间,角度太大对前束的压力也越大,会影响到的发力。
11.平卧推举()
目标锻炼部位:胸大肌中部
(即增加厚度和围度)
上推时用鼻子呼气,还原时用口吸气。
12.平卧哑铃飞鸟()
重点锻炼部位:和{是锻炼胸大肌中部和中缝的}。
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手各持哑铃,掌心相对,推起至两臂伸直,支撑在上方。动作过程:两手持哑铃平行地向两侧落下,手肘稍微弯屈,哑铃落下至感到胸部两侧有充分的感,并使上臂落下至低于水平线。当哑铃落下时,要深深吸气。持铃循原路举起回原位时呼气。
13.交替弯举()
相比,(Dumbbell Curl)一般采用交替上举,这是其独有的优势。(Alternating Dumbbell Curl)可减少借力,使注意力更集中在目标肌上。
14.单臂()
哑铃单臂弯举注意事项:1.身体不能摇晃,下放哑铃时上臂不能完全放松,整个过程保持紧张。
2.动作过程中,意念集中-专注肱二头肌的发力过程。
15.哑铃深蹲()
哑铃深蹲过程中,人体内分泌的生长最多,因此大重量深蹲不仅能促进腿部肌肉增长,还能带动全身肌肉的增长。
16.哑铃箭步蹲()
哑铃箭步蹲
2.一脚向前迈出一步下蹲使膝关节与踝关节在同一垂线上,另一腿向后伸直,重量均匀分布在两腿上。沉髋、后腿屈膝下蹲至膝关节接近地面,稍顿循原路还原。
注意事项:
1. 上身要始终保持正直,让重心垂直向下。身体不能后仰或前倾。垂直下蹲时,前腿小腿垂直地面,膝盖不要超过脚尖。
17.俯卧哑铃腿弯举()
也许在家里也想这样锻炼。那么哑铃俯卧腿弯举是个不错的替代动作。哑铃俯卧腿弯举与俯卧腿弯举一样也是孤立动作,臂和腰的借力相对减少,健身房配置不全的情况下最好选用这个动作。
18.手持哑铃站立提踵()
注意完成动作时不要屈膝、屈体;控制重心不要有意前移,否则效果极差,可在前脚掌下垫一块铃片防止重心前移。练肱二头肌时经常小臂先力竭是怎么回事?
练肱二头肌时总是感觉手臂比二头肌更容易力竭,虽然二头肌也有感觉,但是不像其他部位一样明显感觉力竭了是什么原因?怎么改善?
按投票排序
泻药.小臂上肌肉叫肱挠肌, 大致分两束, 一束在小臂外侧, 负责手掌往外翻, 另一束在内侧, 负责手掌包括手指(主要是食指到小指的四根手指)向内收拢. 题主说的应该是内侧肱桡肌束的酸胀和力竭, 因为握紧哑铃是需要手指和手掌同时向内侧发力的, 这种感觉我在练二头肌时感同身受, 不过后来逐渐找到窍门, 酸胀感跟二头肌相比几乎可忽略.问1: 为什么练二头肌小臂反而现没力气而且又酸胀?答:小臂上的肱桡肌平时我们暴力性的使用不多(当然你如果喜欢攀岩, 捏握力器就不一样了), 且肌肉群较小, 力量和耐力都比身体其他部位的大肌群要差很多.&#13;
当你在练习二头肌时, 手是抓紧哑铃的, 此时你的肱桡肌内束一直处于静止紧张状态. 这种状态下快速消耗ATP, 同时肌肉束始终承受牵拉压力, 血液流速和氧气供应也相对较慢, 如何能不累? 同理当你半蹲保持不动时(扎马步), 不超过几分钟绝对要爆出翔来, 反正我是撑不过20秒. 而此时二头肌做的是"收缩-舒张-再收缩"的运动, 血液会大量流经此地, 带来新鲜的氧气和大量糖原, 同时带走肌肉呼吸的废物, 乳酸在这个阶段也会参与能量供应, 不会过多聚集. 所以此刻二头肌的感觉甚至相对"轻松", 不过练完以后有你受的.问2: 如何改善? 答:使用护掌或手套. 在保护手掌的同时提供额外摩擦力(手心出汗时还想抓紧哑铃是非常累的).&#13;
使用另一种特殊的运动护具, 忘了叫什么名字, 外形像一个露指手套加一条带子, 运动商店能买到. 实际可以使用一根扁平, 粗糙结实的布条代替, 一段缠绕固定在手腕上, 另一端绕过哑铃(杠铃)再拉紧与哑铃(杠铃)一同紧握在手中, 这招在练二头肌, 引体向上时非常好用. 其中的道理相信大家能理解... 不理解请留言在评论里.&#13;
放松小臂, 集中意念. 举个栗子当像
给出的图一样练习二头肌时(借图说话, 兄弟息怒), 小臂尽量放松, 保持手掌与小臂平直, 手像撸管一样的握住哑铃, 所谓撸管就是不要太紧, 只需保证哑铃不会滚落就行. 同时意念集中在二头肌, 感受并且强化二头肌在收缩和充血时的那种feeling, 另外放下时不要放到底, 保留15~30度, 以确保始终受力. 如果二头肌还是不够有感觉就说明重量不够, 一个字: 加! 老爸是开健身房的, 相当长一段时间没事就在那混日子, 在此回答的都是耳濡目染和个人经验, 有疏漏和错误请指正, 务必轻拍, 三克油.
如果在小臂酸胀后才出现二头酸胀,那说明二头的训练不正确。因为我们在刺激二头之前先过多的刺激了前臂。这种情况的引起原因1是采用的重量太大,2是握的太紧,3是手腕没有锁好,4小臂过弱。
解决的方法是减少重量,重量大时很难控制目标肌肉的收缩,其实前臂也有不少肌肉经过肘关节,弯举的动作的完成也会动用到这些肌肉。适当的放松握杠铃的手,但是要锁住手腕,手腕的固定能减少前臂肌肉的参与,还能防止手腕磨损受伤。
如果由于手臂过弱而引起的这种现象,那我们主要是加强小臂肌肉。小臂肌肉强大后就不会影响二头的训练了。推荐到广播
89384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suyale123)
第三方登录:我每天晚上用哑铃练半个小时.需要多长时间有明显的效果..用哑铃能全面的锻炼吗?请高手指点。谢谢_百度知道
我每天晚上用哑铃练半个小时.需要多长时间有明显的效果..用哑铃能全面的锻炼吗?请高手指点。谢谢
楼主你好;
一:有氧训练计划:心肺功能训练跑步 每周2次,每次20-30分钟,距离3-5公里 二:力量训练计划:(强度根据自身情况来掌握) 1. 跳绳热身10分钟2. 伸展伸展 3. 哑铃练习 每周7次4.(次)是指你勉强能完成的数量!(根据次数选择重量) 第一天腿部训练日 (高强度的腿部训练,有利于激素的分泌) 哑铃深蹲 10-15RM(次) x3 组 哑订旦斥秆俪飞筹时船江铃直腿硬拉 10-15RM 哑铃剪蹲 10-15RM 第二天胸部训练 哑铃推胸 10-12RM (次) x3 哑铃阔胸 10-12RM 哑铃飞鸟 10-12RM 第三天背部训练 哑铃单臂划船: 8-12RM (次) x3 哑铃屈腿硬拉: 8-10RM 哑铃俯身划船: 8-12RM 第四天 肩部训练日 坐姿哑铃推举 10-12RM (次) x3 立姿哑铃侧平举 10-12RM 直立哑铃划船 10-12RM 第五天2头训练日 坐姿哑铃交替弯举 8-12RM (次) x3 哑铃锤式弯举 8-12RM 外旋哑铃弯举 8-12RM 第六天3头训练日 单臂哑铃颈后臂屈伸 8-12RM (次) x3 哑铃俯身臂屈伸 8-12RM 窄握俯卧撑 10-15RM 第七天腹训练日 仰卧起坐 15-20RM(次) x3 仰卧举腿 15-20RM 转体仰卧起坐 12-15RM 两头起 12-15RM
谁怕谁啊专用,复制必究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你的问题是所有刚刚学习哑铃者都会遇到的问题。主要是你的左右手肌肉情况不一,一般右手经常使用,力气相对左手大一些 ,所以你在练习哑铃中,左手较为吃力,1-2天后左手会疼痛。那么如何正确练习哑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在做哑铃练习的时候,两只哑铃是完全独立的,如果你训练时间不长,很可能在做动作的时候摇摇晃晃。所以,在所有哑铃训练中,身体为了保持平衡和稳定性会动用一切可能参与的肌肉,包括所有细小的协助肌和稳定肌,而这对我们身体的锻炼是非常有益的,它不仅可以提高人的协调性和控制力,也会使你在生活中看起来动作更优雅、身材更挺拔。如果你的身体肌肉出现两边不对称的情况,还可以做一些单侧训练。 充分热身 由于哑铃训练中关节活动幅度很大,所以在训练前要注意充分的热身,包括5~10分钟的有氧训练热身和身体主要肌肉的伸拉。在重量的选择上也要注意,尤其是在训练的前十几分钟,要选择最大负荷55%~70%的哑铃。动作的速度不要过快,要有控制性,尤其是腰腹的稳定性很重要。训练中发力的时候吐气,回落吸气。训练动作要避免单一,全身均衡是最重要的。 哑铃训练还可以帮助女性的肌肉更有弹性、提高女性的基础新陈代谢,达到减肥不反弹的效果。 哑铃全身循环训练 (哑铃重量3~5公斤) 训练方法 主要锻炼部位 半蹲 20~25次 大腿、臀部 手臂弯举 30~35次 手臂前侧的肱二头肌 背部划船 20~25次 背部 箭步蹲 15~20次 大腿、臀部 颈后臂屈伸 20~25次 手臂后侧的肱三头肌 硬拉 25~30次 腰部 侧平举 20~25次 肩部 每个动作之间休息15秒种,共做3个循环。每周做3次。5周之后可以增加到4个循环。 如果实在找不到哑铃也可以用字典、水瓶甚至两个木瓜来代替。 塑身效果 哑铃操对全身各部位都有减脂塑型的效果,特别是手臂、双肩、背部,还可以拉长肌肉,让身体变得纤细。大概2个月,效果就出来了。 适应人群 哑铃操的适合人群很广,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可以试试。 练习攻略 充分热身:做这样的器械运动,要是没做好热身,损伤几率就会加大。 动作标准:拿着哑铃,自然不可能“乱挥乱舞”。动作虽然不难,但一定要标准,如果不到位,很可能练错了肌肉,不该练的那块拼命练,该练的反而没练到。 适度弯曲:肘关节要略弯曲,要是“绷”得太直,很容易受伤。 学会放松:最后的放松也很重要,这有利于肌肉向长线条、流线型发展。刚做哑铃操,肌肉和关节会有点疼痛,运动后要注意休息。 小贴士 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哑铃? 1、可拆卸式的哑铃,挑选时要注意螺丝的质量,最好选择品牌产品,因为质量不好的容易脱扣,比较危险。 2、选择重量合适的哑铃。连续举15~25次,感觉接近极限的,是适合你的重量;如果举15次就感觉支持不住了,说明这个重量超重。 3、可以根据不同训练目的选择:建议你最好选择两副哑铃,一副重、一副轻。重的哑铃训练大肌肉群,胸、背、腿等。轻的哑铃训练小肌肉群,手臂、肩膀、小腿等。 不同价格有什么区别? 1、 塑胶的哑铃颜色比较鲜艳,在家里也可以练习,放到地上时声音很轻,但塑胶的比较怕磨。 2、 不锈钢的哑铃比较抗磨损,适合在户外用。 卧推是训练胸肌最好的动作,同时也是许多健美爱好者最喜欢练的动作,大部分的训练者以杠铃卧推为主——的确其是训练上半身最好的动作,对80%训练者的来说很有效。那20%的人呢?答案是哑铃卧推。此外,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杠铃卧推之后也可试着练习哑铃卧推,你会有不同的感觉的。 起始位置:仰卧在平的卧推凳上,两脚平踏在地上。两肘弯曲,握住哑铃,拳眼相对,手心朝腿部的方向,哑铃的轴线位于乳头上方1厘米处(胸肌中部),抵住胸部。 动作过程:向上推起,两肘内收,夹肘的同时夹胸。哑铃向上的同时略向前偏,呈抛物线的运动轨迹。两臂伸直时,哑铃重心接近处于肩关节的支撑点上。但不要正好位于肩关节的支撑点上,这样会使骨骼支撑住哑铃的重量(这种由骨骼而不是肌肉支撑重量的情况称为“锁定”),使得胸肌放松,影响锻炼效果。然后,使两直臂向两侧张开,两臂慢慢弯屈,哑铃垂直落下,下降至最低处时,即做上推动作。重复。 呼吸方法: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 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三角肌和肱三头肌。 训练要点: 1、不要把背和臀部拱起或憋气,这样会使肌肉失去控制,是危险的。 2、在练胸大肌的同时,应加强上臂肱三头肌的锻炼。没有发达的三头肌,就不可能卧推起大重量的杠铃,也就不能练出发达的胸大肌。 3、起始时,要把哑铃的轴线置于乳头上方1厘米处(胸肌中部),才能让胸大肌发力。如果哑铃举在肩膀上,只能锻炼肩部肌肉。 4、一定要注意将两肘展开,做卧推时双臂在体侧张开,因而能基本上只靠胸肌用力来完成动作。宽间距时主要锻炼胸大肌,窄间距时主要锻炼三角肌。 5、胸部肌肉练习效果不理想。可试试上斜推举,躺在有一定的倾角(约 20—25度)的斜板上,再以同样重量的杠铃或哑铃进行练习。由于从另外一个角度给予肌肉一个新的刺激,你很快就会看到新的效果。 组数与次数: 1、 在6—8次范围内达到极限次数。多于8次,身体其它部位将进入有氧运动状态;如果少于6次,说明辅助肌已参与了运动,而主肌还没有完全疲劳。 2、 多组数:无论哪个身体部位都必须一组接一组练到神经突触发不出冲动为止。如果你轻信了训练过度的说法,肯定达不到这个要求。所谓训练过度,不过是些懦夫为掩饰自己的无能而编造出来的借口。真正的冲击式锻炼不光要做到20组以上,还要把每组都做到极限次数。算组数时不要把热身组计算在内,尽管它们是必需的。 3、 训练的多样性。要经常变化训练的组数与次数,以及动作的安排,以打破身体的适应,获得肌肉的突破性增长。 相关动作 A重点锻炼部位:胸大肌上部,其次是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 B.开始位置:仰卧在上斜角度为35-45度的卧推凳上。 C.动作过程:两臂伸直持哑铃位于肩的上部。放下至胸部上方(接近锁骨处)时吸气。下降至最低处时,即做上推动作,上推时呼气。 D.训练要点:练习过程将主要力量集中在胸大肌上,使胸肌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肱三头肌作为次要的补充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哑铃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哑铃卧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