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胸肌锻炼计划用了炼了么系统营收能提高吗?

女教练能够帮助健身房扩大名气,带来更多的收入
女教练能够帮助健身房扩大名气,带来更多的收入
不让青d春做赌注
在健身房男健身教练一般会比女教练多4-5倍,通常一个健身房能有1-2位身材靓丽的女教练,是一件非常值得吹嘘的事情!往往女教练能够帮助健身房扩大名气,带来更多的收入。在健身房女教练的私教课程都会安排的满满当当,不仅有很多男性乐于找女教练,很多年轻女孩更愿意找同性,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隐私上的尴尬!不过相对来说,大妈级别的女性更倾向于找男健身教练。在健身房,销售私教课往往需要有足够的说服力,除却口才和销售技巧方面的因素,你的身材是你的名片。而男健身教练首要看的是维度,如腹肌胸肌等,这可能会淘汰大批的健身教练。但女孩就不同了,她们只需要追求肌肉的匀称。甚至一家健身房老板去餐厅吃饭的时候,看到一个服务员身材还凑合,就招过来做教练了!除了肌肉均匀,能练出一个比较好看的臀部也是评价女健身教练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在中国男性的审美观中,女孩子就不应该有那么多肌肉,甚至有的女教练一身棱角分明的肌肉,还会被男会员私下里嘲笑!不过一位在一家大型健身房工作的男教练却不允许自己女友做健身教练,如果自己女朋友做健身教练,是绝对接受不了的,因为在这个行业,绝对充满了诱惑,当你一旦抵御不了这样的诱惑,你的欲望会无限膨胀,等待你的可能就是万丈深渊无法自拔。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让青d春做赌注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对昨天纠结不放,是对今天和明天的亵渎
作者最新文章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我平均每周工作14个小时,月收入8000元左右,与之前在健身房的收入相比差不多,但自由多了”。
目前,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碰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催生出一批炫酷、新鲜、有趣的新职业:互联网私人健身教练、家庭营养健康顾问、在线旅游咨询师、电商导购员、自媒体编辑……这些新职业成为年轻一代的择业新宠。新职业为什么被看好?新职业有多大发展空间?从今日起,我们推出系列报道“探访新职业”,聚焦在新消费大背景下涌现出的新型就业方式,走进新职业人群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真实的从业感受。
运动康复,矫正形体
私教上门就像医生送诊到家
“我平均每周工作14个小时,月收入8000元左右,与之前在健身房的收入相比差不多,但自由多了”
北京西三环北路,某居民小区。在王涛家的客厅,地板上放着一根圆柱状泡沫轴,经过几次尝试后,王涛好不容易站上去。“脚趾保持放松,不要抠轴。胸向前移动一点,臀向后移动一点,骨盆前倾一点……”在他身旁,健身教练李易文不停变换着指导语。
这是李易文第二次来到王涛家,指导他做平衡性训练,目的是改善腰椎曲度。
王涛供职于北京某广告公司,伏在办公桌上写策划,经常一趴就是大半天,结果腰椎出了问题。“我想去健身房,找专业教练帮我指导一下形体锻炼,但无奈工作太忙,很难抽出时间。”王涛说,“从网上看到李易文教练对物理治疗很在行,我就约他上门服务。两次课程后,真的感觉好很多。”
运动康复、上门指导、矫正形体,乍一听像社区医生到家送诊,其实,它们正是私人健身教练这个“老”职业的“新”内涵。
职业私教并不是新事物,一对一式的私教模式前些年已开始流行。但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私教兴起,是近两年的事。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私人教练的发展提供了新依托。Keep等健身APP、微信公众号,燃点、河狸家、约教练等O2O健身平台,已经在业界有了很高知名度。就北京而言,如今每个平台都有数十位教练,总数在300人以上。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健康意识加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私教,量身定制个人健身计划。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健身市场规模达300亿元,有一定规模的健身俱乐部超过1万家,持健身卡的用户超过1500万人,其中大概有1/3的会员希望选择私教上门指导。
李易文说,他的工作时间是这样的:60%通过知识技能共享平台——“在行”,进行网络预约交易,接单后与客户线下约见或者上门服务;剩下的40%分成三块:为线下新客户提供服务、给猎豹公司员工做器械训练、在“猫角”工作室当形体指导。
此外,李易文还是果壳网的健身科普作者,在爱奇艺上录播健身教学视频、在社交平台解答健身问题,从业方式“互联网化”。从2008年第一次兼课动感单车算起,李易文在这行摸爬滚打了8年多,虽然中途换过很多岗位,但对人体解剖学、运动康复理论的培训与学习,从未落下。
“我现在每周‘在行’接单数固定在3个,每小时价格为250元。”李易文对收入现状还算满意,“由于之前在业界积累了一定名气,去年3月‘在行’刚上线时,我的约单数爆棚,每周至少有7个;后来为保证服务质量,不得不限定数目。加上别的活儿,我平均每周工作14个小时,每月就能挣8000元左右,与之前在健身房的收入相比差不多,但自由多了,更有成就感。”
专业指导,敦促锻炼
家庭居室成了浓缩版健身房
“在家里购买沙袋、哑铃等器材总价通常不超过2000元,而现在低于2000元的商业健身房年卡几乎没有”
李易文的上一个东家,是海淀区学院路附近一家健身俱乐部,他在那儿共待了两年。去年10月,俱乐部新来的经理要求每位教练每月至少卖出8000元课程。由于李易文不喜欢推销,在新的业绩要求下,他没能达标。与管理层几次沟通无果后,李易文辞职了。
“成为一名互联网健身私教后,教练的价值不是被束缚在健身房的大型器械上,而是依托于口碑;有更多经验、更好技术的人,一定会受欢迎。” 在谈到互联网对私教职业的影响时,李易文说:“商业健身房的优势主要是拥有大型器械,你只有办卡成为会员,才能使用蝴蝶机、龙门架等器材。上门服务主要是技术指导,只需教练的理论、手法,必要时借助一些小型工具,就能完成形体锻炼与健身康复的目标。”
曾经有个习惯性崴脚的客户,走的道路稍不平坦就会崴脚,想解决这个问题却找不到方法,他在网上看过李易文的科普文后,通过文章给出的链接约他上门。李易文凭手法治疗、平衡训练,两个月后客户的足踝运动功能就恢复了正常。客户很感激,又向身边朋友推荐了这位“靠谱的李教练”。
李易文认为,互联网改变了传播途径,让信息传播效率变得更高,更容易开发潜在客户,“如果说传统健身房最多辐射到所在街区的方圆3公里左右,那么网上的私教,在全北京甚至全国都能接触到潜在客户。”
目前,私教职业逐渐细化,分成形体、体能、体重管理、康复、健美、普拉提、瑜伽等。细分后的教练,倾向于只提供自己擅长专业范畴内的指导,“这反映了私教挑选准则从‘最壮’向‘最懂’的变化。” 李易文说。
李易文认为,请私教进家,除了提供技术指导,还能敦促学习。“把家里变成一个浓缩版的健身房,从性价比来说也很划得来,在家里购买沙袋、哑铃等器材通常不超过2000元,而现在低于2000元的商业健身房年卡几乎没有。”
门槛不高,人员复杂
第三方平台监管难到位
“上门服务需要很高的信任度与安全感,隐私性很强,如果提供教练的平台对教练的信息管理不到位,一旦发生了侵害事件,可能将无法追责”
业内人士认为,能接、敢接上门服务的互联网私教,在资质、经验、技术、形象以及口才上,较之一般的传统教练更好,付出的时间成本更多,收费也会高一些。虽然私教入驻、签约的第三方网络平台都有审核机制,审核合格者才有派单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私教就没问题。
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健身教练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在从事健身教练的人群中,体育专业学生、退役运动员等专业背景的人群占到72%,其中有42%来自体育专业毕业。在成为健身教练前,90%考取了相关职业证书,58%参与了俱乐部上岗培训。虽然健身教练行业的规范性不断增强,但由于私教门槛不高,人员复杂,一些私教专业性较差。
有的私教依托互联网平台评价体系进行的排名,做出类似于淘宝某些店铺刷好评的口碑欺诈行为,干扰消费者选择。对此,李易文认为,网络平台要发力,监督各种信息的真实性。“比如,互联网健身平台可借鉴淘宝评判商家是否在刷好评的算法,发现有私教刷好评,实行一票否决。同时,一旦发生纠纷,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按照追责流程走,提供相关的资料证明,辅助调查。”
健身界出现过这样一个极端案例:某学员想从85公斤减成75公斤,私教满口答应,称买40节课就行。等课程快结束,还未见明显效果,教练就会悄悄在学员课后喝的补剂中添加脱水剂。喝完把体内的水分排掉,一称体重,果然“轻”了很多。但实际上,药效一过,体重又回来了。
李易文认为,上门服务需要很高的信任度与安全感,隐私性很强,如果提供教练的平台对教练的信息管理不到位,一旦发生了侵害事件,可能将无法追责。“如果是健身房的会员被教练训练坏了,他可以直接起诉健身房;但第三方平台提供的预约服务,一旦发生纠纷,只能在客户与网络私教二者之间解决,平台最多提供辅助证明。”
在福建泉州某健身俱乐部课程经理林凯明看来,保险购买也是隐忧:“我之前从业的健身俱乐部,教练都会买意外伤害险,倘若学员训练发生事故,至少有保险兜底;但单独上门服务的互联网私教,在保险这一块可能容易忽视。”
林凯明还担心,网络平台的下单服务都是明码标价,但上门服务后的私教与客户熟络后,有可能抛开网络平台,以更优惠的价格,直接对接客户,干扰市场秩序。
科普常识,提升素养
规范行业也需要消费者帮忙
“随着消费者健身素养提升,能形成倒逼机制,推动私教职业整体素质与规范化程度的提高”
“说实话,我不愿意被称作‘私教’,那会让人想到是一群在健身俱乐部‘卖课’的人;普通的肌肉训练,活儿我都懂,也干得很好,但我更愿意将医疗护理属性加入健身中,被称为‘康复教练’。”李易文说。
林凯明认为,私教水平良莠不齐,“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把私教职业培训和各大高校结合起来,将二者的实践优势与理论优势互补,帮助私教提升水平。”
比如,进入健身平台,常看到网上贴着明星教练们的“光辉”履历:国家二级运动员、健美大赛冠军、知名体育大学毕业、高级健身顾问、红叶体系认证……一些刚步入社会的20岁毛头小子已经私人授课1000小时,真实性让人怀疑。各种头衔、名号难辨虚实。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国家认证证书、体校科班出身等,都代表不了什么,招聘企业更看重应聘私教本身的能力。一次,李易文在某公司竞聘,一同竞争上岗的私教中,不乏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持有者。但李易文把他在“在行”上的200多个好评页面直接发过去后,公司一眼就相中了他。
李易文认为,私教面临的问题不在于是否有国家认证,关键在于教练职业群体自身不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与技能,否则只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另外,有教练指出:“消费者健身素养的提升,也能形成倒逼机制,推动私教职业整体素质与规范化程度的提高。”
“很多健身消费者追求不切实际的减肥塑形目标,教练明知道不行,但在消费者一再央求后,也只好顺坡下,说上完多少节课就可以达到目标,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这也可见健身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李易文说。
“互联网私教市场潜力大,但当一名成功的私教不容易。”李易文建议,为促进私教训练效果的整体提升,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让学员的健身档案能在不同平台自由流动。这样,即便学员换了教练,新教练也能像医生拿到病人病历一样,根据病史,结合现状,因人制宜开出更好的运动处方。
责任编辑:黑洁
相关搜索:
点击加载更多
报刊热搜词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健身房是如何盈利的? - 知乎879被浏览243252分享邀请回答146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2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 个回答被折叠()7年健身行业老兵,想用互联网和这个行业谈谈!
[ 亿欧导读 ]
健身房的投资方为了回笼资金以及成本压力,会施压销售人员、教练,以获得更多收入。鉴于高压以及激励政策,销售人员会卖出更多的时效卡以及为健身房带来更多的用户,而教练便会基于该部分用户做二次营销。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话用来形容国内健身行业的供需双方倒也贴切。对于彼此,双方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这些“难言之隐”,或许更多的是由健身行业的行情造就。他们,或许都是行情的“受害者”。
一、健身者的抱怨和健身房的“苦衷”
由于测算工具不一,健身行业的需求因何而起以及未来体量有多大的结论有很多,在此不赘述。但鉴于国内经济的发展水平有限且“恩格尔系数”较大、健身效果难在短时期呈现,以及健身并未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活跃健身人群依旧较小。据“”联合创始人宁维向亿欧透露,北京活跃健身人群约有120万人,全国的健身人群约是北京活跃健身人群的10倍。对于健身俱乐部,这部分人群有些许抱怨。抱怨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昂贵的时效卡、由于健身房信息不透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教练、花了不少的钱并未得到较好的健身预期效果等。此外,用户还经常被健身教练、销售人员滋扰,经常被半强制销售(因人情或面子等,不情愿购买)。
健身行业的B端,也即供给端,由健身工作室以及健身房构成,分布于居民社区、商业区等人群密集地。它们的经营策略也大同小异。以俱乐部为例,像装修成本、租金、水电费、设备投入以及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的范围广泛,包括销售人员、教练、客服,乃至保洁人员等的一系列成本投入)等都是其绕不过的“山”。这座“山”颇为沉重,以北京四环2000平的社区健身馆为例,按照健身房的标配,其前期需投入每月15万-20万元的房租(租金每年在递增)、300万元的装修费、150万元的设备投入、每月25万元左右的人工成本。据此测算,该健身房运营半年需投入近700万元,而健身房的收入大致可分为两块:一块来自时效卡的销售,比如年卡等;一块来自私教课的售卖。就健身行业的行情来看,时效卡收入约占总收入的60%,私教课的收入约占其余的40%。但健身房并未占有所有的收入,它还须拿出时效卡收入的15%左右用于销售人员的工资、社保与提成,以及私教课收入的45%左右用于教练的提成及工资。
为了回笼前期投入的庞大资金以及为后续经营做好先期资金储备,场馆方拥有较高的营销激励。鉴于收入渠道有限,营销的重头戏自然落在了时效卡以及私教课上面。围绕着时效卡以及私教课营销,许多问题始料未及地产生了。具体而言:
时效卡方面,私单、长期卡以及一次性提拥制成为不得不剔除的三颗“毒瘤”。何谓私单?由于健身房管理机制的缺失,销售人员易与前台联合,经前台客服默许后,私放用户进入,鲸吞客户办理时效卡费用。对于健身房而言,其投资者并未得到私单收入却承担了私单会员在健身房的成本;长期卡是指一年以上时效卡的售卖。其一般用于打折、促销。目前,它多以买二送一的价格进行售卖。所谓买二送一,也即买两年卡的钱可以购得健身房三年的使用。这为其第三年运营带来资金短缺的危机。提拥制和长期卡密切相关,按照健身行业目前行情,指的是销售人员销售时效卡后,无论其销售的是多长时间的时效卡,健身房皆一次性付清其按比例应获的所有提成。这造成一潜在风险是未来,若用户退费时,健身房须替销售人员担负本不应其承担的责任。以上三者,便为健身房始料未及的“负担”,也是不得不剔去的“毒瘤”。
私教课,指的是健身房为时效卡用户推出的增值服务,也即为用户提供一对一的私教服务。教练是私教课承销的主体,也因此受到售、消KPI的双重考核指标的激励与压制。囿于考核政策,营销占去教练大部分的精力,私教课的质量以及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也因此大受牵连,并对用户的续卡续课产生负面影响。
健身房的运营逻辑及由此衍生的各种问题,便跃然而出。健身房的投资方为了回笼资金以及成本压力,会施压销售人员、教练,以获得更多的时效卡、私教课的售卖收入。鉴于高压以及激励政策,销售人员会卖出更多的时效卡以及为健身房带来更多的用户,而教练便会基于该部分用户做二次营销,尽可能多地售卖私教课。就像上面提到的,教练的精力因此受到占用,无暇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私教课和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并在推销私教课的过程中,为用户带来并不算好的用户体验,因此影响时效卡的复购。如此,恶性循环产生。若无有效方式打破这一恶性循环,来自房租、装修费、设备投入、人工成本等任一变动便犹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健身房或将面临关门、转让的风险。业内人士称,在活跃人群基数不足的前提下,健身房及其背后的投资者小心翼翼、胆战心惊地维持着成本和收益的平衡。此举,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
二、“”创业绕不开健身房与“炼了么”的突围
健身行业B端,也即场馆方的痛点可从以上的叙述,得窥一二。其痛点大致分布在营销、管理、会员三方面。具体而言,市场营销一直是健身房的弱项。其弊端有二,一是营销方式颇为原始。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街上派单依旧是销售人员惯用方式;二是人员成本高。据宁维对亿欧透露,场馆方需将时效卡收入的15%作为提成给予隶属于场馆的销售人员。若将时效卡的销售外包给专业的预售团队,场馆方则须拿出年卡收入的20%-30%作为回馈;在管理方面,健身房的管理依旧落后,大部分场馆并未实现信息化管理。这便为私单、教练的代消课等灰色收入,带来滋生空间;在会员方面,会员黏度差。会员续费率(复购率)仅为15%左右。这一低会员续费率和上文提到的恶性循环大有干系。
B端问题既然已经如此恶劣,积重难返。那么何不绕过B端,另择其它“互联网+健身”的创业路径?针对亿欧的疑问,宁维认为“互联网+健身”创业绕不开B端有六个理由,具体而言:
一、相比家庭设备的单一、简陋而言,健身房的设备覆盖更加全面,可以满足用户多样性的健身需求;
二、指导方面,健身房配备有专业素质过关的教练。他们可以面对面,纠正用户的动作,提高健身效率,防止运动损伤;
三、社交方面,健身房的团体课,可实现用户间的互动,为精准社交提供场景;
四、由于时效卡以及私教课的筛选,留在健身房的人群多具有为健身买单的意愿和能力,且该部分人群较为精确且封闭;
五、由于政策的限制以及健身行业具体行情,市区健身房较为稀缺,资本难以通过烧钱等方式快速复制;
六、相对于户外健身环境的恶劣,健身房的环境较为宜人。姑且不谈其封闭恒温的特点,目前已有健身房开始配置空净设备,抵抗空气中的PM2.5。
“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宁维摇着头说道。紧接着,他又问了亿欧一个问题:“我们这帮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不是特别傻?”
基于B端(场馆方)和C端(健身房消费者)的痛点,这群“傻”人利用团队在健身行业积累多年的经验和互联网,帮助B端(场馆方)转型升级,以提高B端的服务质量,消除C端对健身房的不满与牢骚。具体而言:
针对B端,“炼了么”为B端提供“健身房管理软件+智能设备”,以优化健身房内部管理,降低人力成本。这套系统利用数据分析可做到精准营销,并在线上完成交易,降低销售成本。“将销售的重担从健身房销售人员、教练的肩膀上卸下来,让他们匀出更多经历用于提升B端服务质量,是我们的初衷,也是我们破除恶性循环的关键之举”,宁维补充道。除此之外,“炼了么”还将为B端开拓其他商业渠道,通过联合B端举办各种线下活动,以活跃B端沉淀用户的同时,提高B端收益及用户黏性。
针对C端,上文提及的“健身房软件+智能设备”还可服务于用户。它可以帮助用户精准挑选适合自己的健身房和教练。除此之外,它还可采集、留存用户的动态健身数据,并为用户建立健康数据档案。组织大量针对健身房会员的活动以及运动赛事等,也是“炼了么”团队工作的重点。
至于为什么“炼了么”可以落地以上规划,宁维向亿欧秀起了自己的“肌肉”。“炼了么”的团队,拥有7年运营实体健身房的运、管经验,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与投资人、管理者、培训机构及设备厂商等的深厚关系。另外,据宁维介绍,“炼了么”的技术团队和商务团队也可保证“炼了么”线上软硬件的实现及线下市场活动的顺利进行。
据亿欧了解到,“炼了么”联合创始人宁维也是连续创业者,2007年进入中关村创业,主要的业务是数据库软件销售。另外,他还是高端商业健身房Sugar Space创始人;其联合创始人王兴江曾任拉手网CTO、腾讯技术总监;另外,齐涛也是“炼了么”核心团队的一员,作为“炼了么”事业部负责人,曾就职于霍尼韦尔,担任智能硬件、智能家居亚太产品市场经理一职。
“炼了么”能够破除健身行业的死循环吗?或许,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本文作者马继伟,亿欧专栏作者;微信:i-yiou(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130篇文章&&|&&737,630次浏览
赵峰、曾玉、张建伟、汪兵、康敬伟舌战,探讨中国物联网与智能设备
2017发展热点看热词
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有何不同?
快来扫描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吧!
第三方登录
发送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如果你遇到下面的问题
我在注册/找回密码的过程中无法收到手机短信消
我先前用E-mail注册过亿欧网但是现在没有办法通过它登录,我想找回账号
其他问题导致我无法成功的登录/注册
亿欧公众号
小程序-亿欧plu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身房锻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