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6届广州亚运会上,中国选手黄珊汕夺得了女子蹦床主题公园冠军

女子蹦床中国失金 黄珊汕何雯娜分别获二三名
何雯娜在祈祷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8月4日晚,伦敦奥运会女子蹦床项目决赛结束。加拿大选手麦克雷南以57.305分的成绩一鸣惊人,在中国队黄珊汕和何雯娜的双保险中成功突围获得金牌。中国队的黄珊汕以56.73分的成绩夺得银牌,她的队友、该项目的卫冕冠军何雯娜以55.95分的成绩获得季军。媒体来源:
  在有八名选手参加的蹦床决赛中,预赛中排名前两位的何雯娜和黄珊汕分别排在第8位和第7位出场。决赛自选动作的比赛,决定排名的最后得分是难度分、技术完成分和弹跳高度分相加的总和。从预赛情况看,黄珊汕的难度系数和弹跳分占优,而何雯娜的动作完成质量更好。
  决赛的比赛中,在前面出场的选手中,最让人惊艳的就是加拿大的麦克雷南,她难度分15.4,完成情况良好,总分达到了57.305分,给接下来出场的中国选手带来了很大压力。第7个出场的黄珊汕难度系数15,整套动作的完成和高度分都逊色于加拿大的麦克雷南,最后的总分是56.73分。最后一个出场的卫冕冠军何雯娜使用的动作难度系数只有14.8,而她的完成和高度分也不像预赛那样出色,最终以55.95分的成绩名列第三,遗憾的失去了卫冕该项目冠军的机会 。
  (flyer)
相关专题:专题 
更多关于&&&的新闻
<FONT COLOR=#8f-8-5 00:38
<FONT COLOR=#8f-8-5 00:21
<FONT COLOR=#8f-8-5 00:11
<FONT COLOR=#8f-8-4 23:38
<FONT COLOR=#8f-8-4 23:31
<FONT COLOR=#8f-8-4 23:31
<FONT COLOR=#8f-8-4 23:26
<FONT COLOR=#8f-8-4 23:14
<FONT COLOR=#8f-8-4 23:10
<FONT COLOR=#8f-8-4 22:23何雯娜遗憾失金放声大哭 黄珊汕赛后解决终身大事
09:58 &&来源:广州日报&&&&
  何雯娜遗憾失金
  赛后,黄珊汕(右)安慰伤心流泪的何雯娜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高、更快、更强”。这是顾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亨利?迪东在一次户外运动会上鼓励学生们时说的话,顾拜旦借用过来,成为奥林匹克格言。简单的六个字,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而在昨天伦敦奥运会蹦床、田径和拳击的赛场上,尽管胜负成败不同,但中外运动员将这“六字真言”淋漓尽致地展示给了全世界的观众。
  女子蹦床决赛 黄珊汕摘银 何雯娜仅获铜牌
  ■ 特派记者 周婉琪
  本报伦敦8月4日电
  今天下午,伦敦奥运会结束了女子蹦床的争夺,卫冕冠军、中国队的何雯娜在结束动作时失控,最终仅获得铜牌,金牌被加拿大的麦克雷南赢得,中国队的黄珊汕获得银牌。蹦床是一项追求“更高”的项目,在今天的决赛中,难度更高的麦克雷南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三届奥运会从铜牌到银牌,黄珊汕的奥运成绩再上新高,完美谢幕;而在北京奥运会登顶之后,何雯娜在本届奥运会体验到了“高处不胜寒”的苦涩滋味。
  在率先进行的资格赛中,中国的“奥运双姝”占据了头两名,何雯娜虽然动作难度不高,但完成分却凌驾于全部对手之上,而黄珊汕也没有重蹈4年前的覆辙,顺利挺进决赛。不过去年世锦赛亚军、加拿大选手麦克雷南却在决赛中拿出撒手锏――一套难度高达15.4的动作,而且她的表现堪称完美,得到了57.305的高分,在中国两位选手出场前就已经锁定了一枚奖牌。
  率先登场的黄珊汕表现不俗,可惜她的动作难度只有15.0,结束动作时也有一点瑕疵,只得到了56.730分,这也意味着只有何雯娜可以与麦克雷南竞逐金牌了。何雯娜将动作难度从14.4提升到了14.8,虽然完成得很不错,但难度的提升也增加了风险,“蹦床公主”的结束动作出现重大失误,背部触网。最终何雯娜仅以55.95分获得铜牌,卫冕失败,蹦床入奥以来,从未有选手卫冕的魔咒仍在延续。
  赛后,黄珊汕与何雯娜非常有风度地祝贺了对手。黄珊汕对自己的最后一次奥运之旅非常满意,她说,2008年的失败指给了她通往成功的路径,是坚持教会她战胜困难的要义,是梦想支撑她追求更高的成就,虽然不是金牌,但她也完成了自我超越。何雯娜表示,这将是她最后一届奥运会,此后她会去读研究生,开始新的人生。
  周六,中国蹦床双姝――三朝元老黄珊汕和“蹦床公主”何雯娜联袂登场,前者期待着职业生涯首枚奥运金牌,完成大满贯,后者则期待着成为奥运蹦床卫冕第一人。遗憾的是两人都未能如愿。
  黄珊汕
  该解决终身大事了
  爽朗直率的黄珊汕是个大大咧咧的“开心果”。当初何雯娜与陈一冰“公主与王子”的爱情故事抢尽了风头,这位26岁的中国女子蹦床功勋老将显得相对低调,但我们不会忘记,是黄珊汕在雅典奥运会上摘得铜牌,实现了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奥运奖牌零的突破。2008年北京奥运会,如果不是黄珊汕因失误无缘决赛,何雯娜能否圆奥运冠军梦还是未知数。
  黄珊汕的特点是爆发力好、动作难度大,虽然年龄渐大,伤病与体能都有隐忧,但胜在世界大赛经验丰富。这是黄珊汕最后一届奥运会,而她的成绩单上,奥运金牌将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黄珊汕并没有压力,因为她有强大的后盾――她的妈妈。黄珊汕的妈妈在可能的情况下都会去看女儿比赛,但她关心的只是女儿能否安全完成比赛。黄珊汕就曾嘟着嘴投诉:“回到酒店就不管我啦!我妈妈现在更关心韩剧,每次跟我回到酒店,她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我跟她说话都爱理不理的。”妈妈的妈妈同样可爱,黄珊汕的外婆不识字,但只要听说报纸上有外孙女的消息,她都会拿过来看,找到黄珊汕的照片后她就会指着跟别人说:“看,这就是我外孙女!”如果黄珊汕回家乡参赛,外婆肯定去捧场,其他比赛,有电视直播的话外婆也肯定看,据说老人家都快成蹦床专家了。外婆并不在乎黄珊汕能否拿到金牌:“只要我外孙女平平安安的我就高兴。很快,我外孙女就能回来看我了!”而最令外婆盼望的,还是外孙女对外界的多次承诺:伦敦奥运后就解决终生大事。
  何雯娜
  没有王子的公主
  何雯娜是幸运的,姣好的面容,在北京奥运会上一鸣惊人,还遇到了“吊环王子”陈一冰,所有因素加在一起,让她成为“蹦床公主”。
  但年轻总是要付出代价,那一段逝去的爱情既成就了何雯娜,也差点毁掉了何雯娜。广州亚运会上浓情蜜意的“娜娜”美甲,很快却变成微博上的高调分手,终于,“王子”与“公主”联合发表声明,请外界让他们安静地备战奥运。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的低迷,何雯娜不仅受困于生病,似乎更是因爱情而沉沦,甚至几乎无缘伦敦奥运会。但何雯娜终于还是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地方――蹦床馆,她要当不需要王子的公主,卷土重来。去年的世锦赛,何雯娜力压黄珊汕摘得了个人首个世锦赛冠军,职业生涯终于迎来了转机,她也再次站上了奥运赛场。
  何雯娜是个很执著、要强的女孩,她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拥有强大的内心,她需要卫冕。然而高处不胜寒,她最终没能战胜蹦床项目无人卫冕的“魔咒”。
责编:刘梦当前位置:>>>>黄珊汕
发布时间: 09:09:04
黄珊汕赢得"公主之战" 中国蹦床续写"飞天传奇"
黄珊汕-简介
黄珊汕,中国女子蹦床运动员。1990年在福州市体校从事体操训练,1994年入选福建省体操队,2002年11月入选国家蹦床队。经过北京奥运会的“蛰伏”之后,黄珊汕在22日广州亚运会女子蹦床比赛中力压队友何雯娜勇夺冠军,不仅赢得了备受瞩目的“公主之战”,还续写了四年前在多哈上演的“飞天传奇”。
黄珊汕-运动生涯
1990年在福州市体校从事体操训练
1994年入选福建省体操队
2002年11月入选国家蹦床队
黄珊汕-成长经历
因为调皮练上体操
说起女儿,郑銮娇总是有些好气,有些好笑,却带着那浓浓的蜜糖般的爱怜,化不开。“那个小坏蛋,出生的时候很调皮,很爱哭”。妈妈给姗汕起很多外号,叫她宝贝,叫她bb,叫她小坏蛋,叫她国宝……她说,也正是因为姗汕小时候的调皮,才走上了体育这条道。
黄珊汕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郊盖山镇。父亲黄林钦在供销部门工作,妈妈郑銮娇在福州一家印刷厂上班。她两周岁的时候,因为无人照看,爸爸妈妈便通过熟人把她送到福州市少年体校下属的一个幼儿园。和许多同龄的小孩一样,让这么小的姗汕去上幼儿园自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对于姗汕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每次到了门口,该进课堂的时候,小姗汕总是不肯乖乖就范。“我要XXX”“我要yyyy”,如果当时妈妈不满足她的要求,她就会赖住妈妈,开始哭闹。当然,这时的姗汕,已经显出柔韧性方面的优势,她总是屁股坐地,双手紧抱妈妈小腿,上半身则在地上赖来赖去。最后,还是幼儿园的欧老师连哄带骗,抱着她去弹手风琴,姗汕才肯松手,让妈妈去上班。
长此以往,深谙姗汕脾气的欧老师向郑妈妈提议,让小珊去练体操。“我有个朋友正好是幼儿体操的教练,姗汕柔韧性比较好,而且挺皮的,摔了也不会痛,可以让她去练练。”当时的郑銮娇也没有太多想法,便带着小姗汕跟欧老师去见了黄美燕教练。
过目不忘天赋惊人 体操方面小有建树
调皮练上体操
“这个小不点挺逗的,挺好玩。”这是少体校黄美艳老师看到姗汕后的第一句话。旁边胖乎乎的姗汕正在“咚咚咚”地跑来跑去,黄老师一下喜欢上这个“小不点”,在姗汕做完柔韧性测试后,便决定将她留下。
1990年,进入市体校的黄珊汕还只有4岁。“当时她应该算是最小的一个,每天跟在大孩子后头训练,但大孩子能完成的,她基本都能完成。这孩子学动作很快,记性又好,很多高难度的动作她只要看过一遍,就能过目不忘,并能准确无误地做出来。”说起自己的得意门生,黄教练自是满脸生辉。
而就因为这个“过目不忘”,到姗汕6岁进入福建省体操队后,教练们还经常借此打赌。
有一次,体操队的男孩刚学了新动作,在双杠上翻跟斗。姗汕的教练突发奇想,去找男队教练打赌。“你把XX叫过来,姗姗做他的动作,他做姗姗的动作,看谁能成功,赌金50块钱,你看这么样?”男队教练想都没想,一口答应,双方于是各拿出50块钱拿出来放在一旁,并分别去做队员工作。
男孩子因为是自己的动作,而且年龄比姗姗还要大,自然一口答应了下来,但从小天不怕地不怕的小珊也同样不甘示弱“行,比就比”。
结果不用说,那男孩子因为紧张,在做的时候没有成功,从杠上掉了下来,反倒是一次没有练过的姗姗在看了一遍后准确无误地演绎出来,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而自那次以后,但凡女队教练再跟他们打赌,男孩也再没有敢接招者。
凭借着良好的协调性,柔韧性以及过人的动作记忆能力,黄珊汕在体操上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她的高低杠很好,平衡木和自由操都还不错,只是跳马稍微差一点。”妈妈介绍说,在转练蹦床之前,黄姗汕还代表福建队参加过全国的体操比赛,虽然成绩一般,只拿到14,但作为第一次参加比赛的选手来说已经是不错。
改练蹦床 半年拿到全国冠军
“世间无巧合”,正如《功夫熊猫》中乌龟大师那句中国式哲理,黄珊汕走上蹦床这条道,成为中国蹦床的开山之人,也许真的不是偶然,其中或许有着某种冥冥的注定。只是在走上这条道路上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期间甚至还引发了一场大的罢工。
1998年,当得知奥运会将蹦床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当即决定在全国开展蹦床项目。当时福州要组队参加省里面的第一届蹦床比赛,于是决定从体操队中将黄珊汕抽调出去改练蹦床。这一下,体操队的总教练不干了。“你们想要尖子,我还想要尖子呢”他一气之下决定罢工,每天早上,也不去带训练,就到中心办公室找主任理论。当时体操中心主任杜辉雄也那他没有办法,眼看着快一个月了,体操队的小孩成天只能自己在场地中随便玩玩,只好想办法找个折中的方式。
“你看这样行不行,给蹦床队半年的时间,有出成绩,留下,他的成绩也算体操队一半,如果出不了成绩,还是让姗姗回到体操队来。”就这样,福建省体操队才同意放人,并停止罢工。
而事实上,黄珊汕也用成绩证明,自己天生下来就是适合蹦床的。半年后在福州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冠军赛中,黄珊汕帮助福建在首日的团体赛中拿到第二,次日的单人决赛,她更是一战成名,拿到第一。
“不知道怎么回事,关于这次比赛的成绩,网上总是错的,说是团体拿了第一,个人第二,实际上是团体第二,个人第一。”郑阿姨特意纠正说“第一天团体比赛时我有去看,结果他们没有比好,只拿到第二,有领导说是我们干扰了队员的发挥,第二天我就没去,结果后来教练打电话说姗汕拿冠军了。”
屡创历史 雅典奖牌献给父亲
拿到首个全国冠军后,黄珊汕其后的职业生涯越走越顺,创造了很多第一,比如第一位进军蹦床世锦赛决赛的中国选手,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选手,第一位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中国选手,第一个获得亚运会冠军的蹦床选手。
但在2002年,黄珊汕从省队进入国家队之前,却经历了一次切肤之痛。
日,黄珊汕的父亲黄林钦因突患病毒性肝炎,被送进医院。由于十多天后的5月15日,黄珊汕就要赶赴江苏江阴参加全国锦标赛,所以她人在福州,但一直在训练队备战,几乎有一个月的时间没回家了。黄林钦病得凶险,但为了不影响女儿的心情,他一直要妻子瞒着女儿。
五一长假期间,运动队放了半天假,黄珊汕忙打电话回家,却一直没人接,她只好打妈妈的手机。为了不影响女儿参赛,郑銮娇佯称和丈夫在外地旅游。可黄珊汕非要跟爸爸通话,由于丈夫此刻正在重症监护室,根本没办法跟女儿通话,郑銮娇只好如实告诉黄珊汕说:“你爸爸病了,不过是小病,你要安心比赛,拿回奖牌我们就高兴。到时我和爸爸一起去接你。”
见妈妈这样说,黄珊汕以为父亲真是小病,便没有坚持,按计划出征江阴了。
没想到黄珊汕走后,黄林钦的病情竟越来越严重,几次陷入昏迷状态。郑銮娇心急如焚,她数次拨通黄珊汕教练卓贤麟的手机,探问女儿比赛的具体日程。但为了不影响女儿的发挥,她又再三要求卓教练不要把自己打电话的事告诉黄珊汕。
日,黄珊汕终于参加完了所有的比赛项目。卓贤麟教练这才把郑銮娇打来电话,把她父亲病重的消息告诉了黄珊汕。惊闻噩耗,黄珊汕顾不得夺冠的喜悦,站在比赛场上大哭起来。运动队帮她买了返回福州的车票,她边哭边踏上了返程之路。
走进重症监护室,看到垂危的父亲,黄珊汕的眼泪又奔涌而下。也许是看到了心爱的女儿,黄林钦的精神竟好了很多,当天,他一再嘱咐黄珊汕说:“你是爸的乖女儿,以后要好好听话,好好训练,照顾好妈妈……”
黄珊汕哭得更厉害了。然而,黄珊汕的眼泪并没有留住爸爸的生命, 日,黄林钦离开了人世。
“那段时间,是她最为低落的时候,父亲走时,她甚至没有见上最后一面,因为当时她在训练,等接到通知赶回来的时候,已经晚了。”姗汕妈妈回忆着当时的情景,她说姗汕当时悲伤得全然没了眼泪,只是一个劲地尖叫。
父亲过世后,黄珊汕和妈妈郑銮娇都有种没了依靠的感觉。那段日子,郑銮娇几乎每天都在哭。看到妈妈悲伤的样子,黄珊汕仿佛一夜之间懂事了许多,她特意请假回家陪妈妈。
有一天,郑銮娇在家里又因想丈夫,一个人哭得很厉害,还用头去撞墙壁。看着妈妈难受的样子,黄珊汕急得抱住妈妈说:“妈妈,爸爸走了,可你还有我呀!我答应过爸爸要照顾好你,为了我,你要做个坚强的妈妈。”
郑銮娇看到年仅15岁的女儿懂事的样子,也很快意识自己必须坚强起来。几天后,她对黄珊汕说:“珊汕,妈妈没事了,你回到队里训练吧。”看到妈妈脸上终于有了笑意,黄珊汕又重新回到队里开始训练。可她每天中午总要打电话回家。那时,由于身体原因,郑銮娇辞去了工作独自呆在家里,尚未成年的小珊汕也就成了家里唯一的生活支柱。母女俩开始了相依为命的苦难岁月。
2002年10月的一天,郑銮娇又去体工队看女儿,当她在帮女儿整理东西,无意中看到一个男孩写给女儿的信。
郑銮娇蓦然一惊,难道女儿恋爱了?作为一个有过青春朦胧岁月的女人,很快意识到,女儿15岁了,也正处于青春期。郑銮娇决定采取旁敲侧击的办法,提醒女儿。
几天后,郑銮娇把女儿接回家。吃饭的时候,她装作无意地说:“昨天遇到我原来的一个同事,她女儿原来学习成绩很好,去年开始,班上有一个男孩给她写信,结果她成绩一落千丈,今年高考也没考上。”说着,郑銮娇还用眼角偷偷看黄珊汕的反应。
黄珊汕是个聪明的女孩,自然明白妈妈话里的意思,也开口说:“妈妈,你放心,你别总认为男孩子跟女孩子交往都是早恋,朋友有好几种,一个人不可能没有异性朋友,我懂得自己应该怎么做。”听了女儿的话,郑銮娇放下心来。
父亲去世后,黄珊汕像是换了一个人,训练比以前更刻苦,更认真了。2002年底,国家蹦床队正式组建,黄珊汕作为重点队员应召入队。然而,在高兴之余,她的心里也涌起一份担心。由于国家蹦床队训练基地设在遥远的天津,入选国家队就意味着要离开妈妈。黄珊汕的心里特别矛盾,甚至想放弃运动生涯,守在母亲身边。可她又知道,因为爸爸治病欠下一大笔钱,加上当初自己家里买房子还有一笔贷款没还清,自己是家里唯一的支柱,需要挣钱还债。作为一名运动员,唯一挣钱的途径就是要靠自己出成绩,挣奖金。
临走那几天,原本活泼好动的黄珊汕变得不爱说话了,常常一个人站在窗前独自流泪。郑銮娇知道女儿是在担心自己,反而表现得特别坚强乐观,还跟女儿开玩笑说:“珊汕,你就放心去吧,妈妈还没去过天津,你在那边,将来我正好借机会去看你。”
临走前一天晚上,黄珊汕把自己在福建的工资卡交给了妈妈。
日,黄珊汕正式进入国家蹦床队。女儿离开后,郑銮娇心里确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母女俩相约每个星期天上午都要电话联系。
日,刚好是丈夫去世一周年的日子,那天中午,给黄珊汕爸爸扫墓回来,郑銮娇特别怀念去世的爱人,她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便给女儿发了一条短信。刚从训练场上回来的黄珊汕收到短信,知道妈妈又在想爸爸,赶紧给妈妈打来电话,说:“妈妈,珊汕想你!”然后就对着话筒“啪、啪、啪”地一直亲个不停。沉浸在痛苦中的郑銮娇也被女儿的亲呢感染。接着,黄珊汕就拼命找一些快乐的话题分散妈妈的注意力,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聊天,郑銮娇的情绪终于得到了缓解。
第二天,黄珊汕又特意通过114查询,打电话到福州的一处航空票点,给妈妈买好一张来天津的机票,让郑銮娇去天津旅游。
也许是相互牵挂的原因,黄珊汕仿佛对母亲有一种特别的心灵感应。有一次,郑銮娇感冒,咳嗽得特别厉害。为了不影响女儿的情绪,她一直不敢对女儿说。然而,那天上午,当黄珊汕来到训练馆时,心情特别难受,总觉得有什么事一样。她赶紧给妈妈挂电话,知道妈妈感冒了。尽管郑銮娇一直说是小感冒,可黄珊汕的心里仍然急得不行,赶快通知小姨,让她替自己来看看妈妈。
此后,为了不让妈妈生病时瞒着自己,她特意给妈妈买来一台电脑,装上视频,要求妈妈每天晚上要开起来,让她从视频看到妈妈一切正常才算罢休。
黄珊汕知道自己每一次外出比赛,母亲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安全,为了让母亲放心,她总会在临走前用短信给远在福州老家的妈妈报平安。从基地出发刚坐上大巴,她就发:妈妈,我们上大巴从基地出发了!接着就是:妈妈,我们在路上,一直在想你在做什么呢!来到机场她又会发一个信息告诉妈妈到了机场。等飞机降落后,她又会发信息报平安。
2003年6月底,就在黄珊汕的爸爸一年忌辰后不久,珊汕攻克了一套世界一级难度动作;3个月之后,在德国世锦赛上她获得了银牌,为中国蹦床拿了历史上第一张奥运会入场券;6个月后在雅典测试赛上,她战胜了所有世界强手,拿了金牌。
郑銮娇和黄珊汕母女俩都清楚,她的目标是奥运会。从雅典测试赛回来,黄珊汕并没有骄傲,训练得更加刻苦。而远在老家的母亲郑銮娇也没闲着,虽然在训练上帮不上忙,但她却在女儿的饮食上下功夫。知道女儿从小就爱吃老家的螃蟹,干米粉,她便经常去省体工队,看谁要出差去天津,然后买一整筐螃蟹给女儿捎上,又去邮局打包给女儿寄干米粉。要是一段时间省队没人出差,她就自己买票坐火车赶到天津,给女儿送去,也借机看看女儿。
日,在奥运会蹦床比赛前,郑銮娇被请到了福建电视体育频道。那天,珊汕参加的蹦床比赛,首先进行的是16人的预赛,只有进入前8名者,才有决赛资格。黄珊汕的一套规定动作干净利落,规格质量都很高,而且空中姿态和高度都超出规定要求,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然而,由于本场比赛的裁判长是德国人,看到有他们自己国家的队员参加比赛,而黄珊汕又是蹦床奖牌的最大竞争对手,便有意压分,最后只给黄珊汕打出了26.40这个与她的表现不符的成绩,使黄珊汕的成绩只排名到第十三位。
看到这一情形,郑銮娇也为女儿担心,怕她进不了决赛,连表演的机会都没有了。她暗暗为女儿祈祷着。随后,黄珊汕的第二个自选动作充分发挥了水平,裁判为她打出了全场最高的技术得分,最终她以65.40的分数名列预赛第四位,进入决赛,并为中国队获得了有史以来的首枚蹦床奥运会奖牌。
从奥运会回来,黄珊汕就赶回了老家,带着自己的奖牌,和妈妈一起来到爸爸的墓前,对爸爸说:“爸爸,女儿今天终于实现了您的愿望,带着奥运会的奖牌来看您了。”然后她把妈妈拉过来,说:“爸爸,现在您可以放心,我会替您照顾好妈妈,妈妈为我付出大多,我会让妈妈过上最幸福的日子。”
第二天,黄珊汕便带着妈妈还有外婆,一起去了张家界旅游。快一年多没有跟女儿在一起,那段日子,也是郑銮娇过的最快乐的时光。
假期结束,黄珊汕又重新回到国家队,投入下一个周期的紧张训练。
北京奥运 直指金牌
然而回忆起四年前的雅典之战,母亲郑銮娇更多的却是遗憾。“按照我的想法,她本应该表现得更好。”据了解,黄珊汕本来可以完场更高难度的动作,但为了确保中国队能在该项目上获得一枚奖牌,她并没挑战高难度,只是中规中矩地将自己的动作表演完,并最终获得铜牌。
2005年10月,黄珊汕在全运会上获得个人冠军。然而,就在那次比赛回来后,由于长时间的紧张训练,加上一些工作上的原因,造成精神压力过大,2006年初,春节刚过不久,在一次训练中,在空中做翻腾动作的黄珊汕突然失忆,大脑顿时一片空白,人从网上摔了下来。此后练什么动作就忘记什么动作。
那之后,许多人都开始议论说黄珊汕不行了,这让她非常痛苦,可又不敢告诉妈妈。几天后,她才从同在国家队的福建队友口中知道女儿从网上摔下来的事情。她当即打电话给教练卓贤鳞,要去天津看女儿。教练听了便劝她暂时别过来,担心她来反而会让黄珊汕增加压力。想到还有四个月就要参加全国锦标赛了,郑銮娇做不住了,她开始四处找医生打听如何才能让女儿恢复记忆。当从医生口中了解到那是由于心理压力造成的,只要尽快让女儿减压就能慢慢恢复时,她便做起了女儿的心理医生,每天打电话安慰女儿,还让女儿每天晚上上网跟自己视频聊天一个小时,给女儿说一些笑话,找来许多好笑的图片发给女儿,逗她开心。
通过和妈妈悉心交流,黄珊汕的精神压力终于得到了缓解,两个月后,失忆症状就消失了,成绩还有明显的提高,技术动作从原来的14.4提高到了14.5,让教练和队友都惊讶不已。此后不久,黄珊汕又在江苏徐州举行的全国蹦床锦标赛上获得冠军,接着又在2006年世界杯德国和芬兰站获得金牌。
2006年,蹦床项目首次进入亚运会,黄珊汕成为夺冠的最大热门人选。为了给女儿减压,她每次打电话都让女儿不要把奖牌看得那么重。临比赛前一天,郑銮娇特意发信息给女儿:妈妈别无所求,只想看到你灿烂的笑容。
日凌晨,黄珊汕走上了蹦床。她在蹦床上腾空而起,犹如飞翔的燕子,上下翻飞,让人眼花缭乱。最后,她以38.40的成绩,获得首枚亚运会金牌,郑銮娇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2008年奥运会在家门口作战,更加成熟的黄珊汕被人寄予了更高的希望,目标就是金牌。
“姗汕这名队员,动作综合难度高,节奏感强,稳定性强,而且动作优美,完成质量高;加上经过这么多年历练得来的一系列大赛经验,应该说具备了北京奥运冲金的实力。”从福建队开始一直是黄珊汕教练的卓贤麟对弟子充满期待。
但是,随着目前蹦床的迅速发展,黄珊汕要想在北京奥运拿到金牌,必须有一套更高难的动作。
“去年世锦赛时,我只拿到了第二,就因为难度不高,加上几个小失误一来,分数就下来了。”于是,从昆山世界杯后,黄珊汕直接将难度系数提升到14.7。
提升难度不要紧,黄珊汕从小掌握新动作就快,但让她痛苦不已的是体能。
小时候就会因为练控倒立太累哭鼻子的她,如今虽然长大了,还免不了会哭。今年的冬训,为了保证她的体能能够跟上高难度动作,更是练得尤其狠,每到这时,卓教练都会早早走开,因为姗汕的声音很尖,哭的时候感觉会异常凄楚,从小看着姗汕长大,视为几出的卓贤麟也害怕自己会心有不忍,从而“放她一马”。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此含辛茹苦地训练,黄珊汕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艳阳天。在经历了北京测试赛的惨败后,6月在瑞士落幕的世界杯上中,她那套难度系数14.7的动作力压群芳,最终以37.90分的分数夺得冠军。
“现在就是奥运会没拿冠军,这次拿冠军就好了。”母亲说的时候,语气并不是很强烈,但想必,这是她,也是所有关心中国蹦床的人的共同愿望。“每次比赛后,我们都会去看看他爸爸,这次也不例外。希望他能够保佑姗汕,不留遗憾。”
日,在北京奥运会蹦床女子资格赛中,中国选手,雅典奥运会铜牌得主黄珊汕比赛中出现重大失误,无缘决赛,令人遗憾。
黄珊汕-主要成绩
1998年全国冠军赛团体冠军、个人亚军;
1999年全国锦标赛团体冠军、个人冠军,全国冠军赛团体冠军、个人第三;
2000年全国冠军赛、锦标赛团体冠军、个人亚军;
2001年全国锦标赛团体冠军、个人冠军,全国冠军赛暨全运会决赛团体冠军、个人第八;
2002年全国锦标赛双人同步(与郑晓鋆)冠军,全国冠军赛团体、个人冠军;
2003年法国世界杯赛个人亚军,世锦赛团体亚军、个人第八;
1999年5月全国蹦床锦标赛在天津举行,福建省代表队获女子团体第一名,福州市选手黄珊汕获女子个人第四名;同年10月黄珊汕代表中国队参加在南非举行的世界年龄组蹦床锦标赛,获该年龄组第二名;
2001年1月黄珊汕代表中国队参加在悉尼举行的世界青年蹦床锦标赛,获女子个人第二名;在5月举行的第九届全运会预赛(全国锦标赛)上,黄珊汕获个人第一,同年8月在丹麦举行的世界蹦床锦标赛年龄段的比赛中,黄珊汕以绝对优势夺得了女子15-16岁年龄组的冠军。在九运会决赛中,由黄珊汕等组成的福建女队获团体金牌。
2003年10月世界蹦床锦标赛,以预赛第三身份进入决赛的中国17岁选手黄珊汕在比赛中出现重大失误﹐在完成第三个跳跃动作时摔倒﹐最后仅得到12.90分﹐在8名进入决赛的选手中排名最后。尽管如此﹐黄珊汕仍然在本次比赛中为中国蹦床队实现了历史突破﹐她是首位进入世界蹦床锦标赛决赛的中国选手。
2004年,黄珊汕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女子单跳铜牌,是中国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蹦床奖牌。
2006年世界杯德国站、瑞士站个人冠军,俄罗斯站个人第四名,总决赛个人第八名,亚运会个人冠军;
2007年世锦赛个人亚军,世界杯加拿大站、中国站个人亚军;
2008年世界杯法国站个人亚军;
2010年蹦床世界杯莫斯科站中夺金,得到了40.5的个人历史最高得分。
2010年蹦床世界杯葡萄牙站女子单人网获得冠军。
2010年蹦床世锦赛女子单人网获得亚军。
日,广州亚运会蹦床女子个人以41.40分夺得金牌。
黄珊汕-技术特点
黄珊汕是中国队蹦床金花中,成名最早,实力最为突出的一位。
她是首位夺得奥运会蹦床奖牌的女子蹦床运动员,可谓中国女子蹦床第一人。
黄珊汕的主要特点是动作难度大,世界大赛经验丰富,特别是身体条件的得天独厚使得黄珊汕做起动作来总是爆发力十足。众所周知的是,蹦床与体操、跳水等打分项目有很大的相似性,运动员的名气对于成绩会有一定的影响,而黄珊汕作为久经战场的老将在这方面无疑具备一定优势。
黄珊汕-生活轶事
童年因顽皮被送进体操托儿所
黄珊汕的妈妈温柔贤惠的,爸爸喜静少动,而黄珊汕却从小多动顽皮,而且“誓将顽皮进行到底”(黄珊汕语)。谈起童年趣事,黄珊汕颇为自豪地说道:“你们知道吗?那时周围的孩子没一个能打赢我,强吧!”
爸爸妈妈管不住,就把她送到体育托儿所,练起了体操。1998年,福建省成立蹦床队,黄珊汕做出了一个改变她生活的决定,改练当初并不为人所熟知的蹦床。一晃近十年过去了,对于当初的决定,黄珊汕解释说:“中国练体操的优秀运动员实在太多,何况当时我已经练了很多年,也许换个项目,更有发展空间。”
网络游戏是最爱
21岁的青春少女,喜欢干什么?买衣服、谈论化妆品、追逐花样美男……可“网上精灵”黄珊汕却多少有点与众不同。她的最爱,恰恰是男生们迷恋的网络游戏——《仙剑情缘2》。自这款网络游戏面世后,就成了黄珊汕的最爱。
谈奥运 希望有所突破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铜牌,让人们对于黄珊汕的2008有了更多的期待。但在21岁的黄珊汕心中,突破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
“从2007年4月份开始,已经着手练一套全新的高难度动作,如果成功的话,在动作规格方面将与世界一流选手持平。”黄珊汕一边比画着新动作的技术要领,一边讲解,“不过现在才练了两个月,稳定性不够,在2007年11月的世锦赛之前,将把重点放在这套动作上,争取拿到奥运会的入场券。”
难度的增加,加上中国选手特有的体态优势,北京奥运会蹦床金牌是不是就有希望,“奥运会能不能拿金牌很难说,如果能在雅典奥运会成绩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就很满意了。”黄珊汕说。
黄珊汕-备战奥运
作为福建军团冲金重点之一的蹦床项目将在日开始预赛,女子项目中的两朵福建金花黄珊汕、何雯娜包揽了中国队的两个参赛名额。为了应对奥运会比赛,两位福建女将,分别将动作难度系数提高到了14.8和14.5。
奥运会前采用新动作难度系数大幅提高
据了解,黄珊汕在雅典奥运会上的动作难度为14。在雅典奥运会拿下铜牌之后,她启用了难度系数为14.2的新动作,在十运会上终于取得金牌。奥运会前夕,应国家队的要求其将难度调整为14.8。
据福建蹦床队人士介绍,北京奥运会前,国际蹦床联合会对评分规则做出重要修改:将难度系数所占比重降低,而将动作质量所占分数提高,现在难度和质量各占评分的50%。这一改变,对中国蹦床队相当有利。以往中国队都是在动作难度上吃亏,本次奥运我们的难度也没有优势,但评分体系改变之后,我们动作质量上的优势扩大了。
北京奥运会前,黄珊汕和何雯娜在北京体育大学体育馆加紧练习,中国蹦床队计划8月12日进入奥运村。
对手仍是俄德“二老”
目前,中国女子蹦床的头号劲敌还是俄罗斯人伊莲娜,她号称“世界蹦床女皇”,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女子蹦床冠军,曾经8次成为世界冠军,长时间占据世界排名第一位。不过,伊莲娜年纪已经32岁,年岁渐长的她状态有所下滑,去年她就输给了黄珊汕。
雅典奥运会蹦床冠军多戈纳泽·安娜本次也来到北京,这个德国女将今年已经35岁,04年她夺冠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她仍然是中国队不可忽视的对手。
接受抗干扰“特训”
中国队这次在家门口作战,心理压力不同以往,观众的掌声、喝彩声会给运动员带来一定压力。在训练中,蹦床队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在训练中特意在观众席上采取了干扰,用观众的喊声来磨炼队员的抗干扰能力。另外,在全运会比赛中曾出现记者和观众使用闪光灯,造成队员在空中视力模糊而出现重大失误,本次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严禁使用闪光灯。
黄珊汕-失败以后
“失败后为什么笑,能哭吗?”就这样,失利后的黄珊汕把悲伤留给了自己,把笑容给了观众。
日的奥运会蹦床资格赛中,第九个动作还没开始,黄珊汕腿一软,身体仅腾到半空中,“啪”的一声,摔在了蹦床上。
爬起来,站好,亮相,向裁判,再向观众。
在2004年,黄珊汕夺得雅典奥运会铜牌,这是中国的首枚蹦床奖牌。4年后,失误让她早早与北京奥运会作别。雅典奥运会冠军多戈纳德茨赛后也替黄珊汕惋惜:“我原以为,这次奥运会的冠军一定是她。”
混合区,黄珊汕,一直面带微笑。笑容后面,她心中的遗憾与难过常人难以察觉。
很意外,赛前五次测试中从没发生过这种事情!当时脑中一片空白:奥运会呀!赛前,黄珊汕和蹦床队一直在北京体育大学封闭训练。1990年开始练体操,1998年改练蹦床,十八年的汗水与苦痛的付出,谁不渴望一枚奥运金牌。
失败后,教练告诉黄珊汕,站好,亮相。挺对不起的就是卓(贤麟)教练。他带的挺辛苦,前一段状态不好时,教练带着不出声地狠练。准备了这么久,在比赛中出现这样的问题,他心里最难受!
4年前黄珊汕拿了第三,随后整个4年的目标就是北京奥运会。而现在决赛没有进,还是从头开始,一切都回到原点了。没有什么好想的,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会不会参加下届,如果可能的话,会继续努力,不是没有这个实力。一直能保持现在这个状态,就可以继续去拼搏。
这个时候,黄珊汕想到了母亲,“妈妈总会支持我的”。在博客上,黄珊汕留下这样一段话,“不管输赢,蹦床就是蹦床,不管结果如何,重要的还是享受蹦床给我带来的快乐……想要变强,想要获胜,就如青烟一样以天空为目标,面对接连不断的困难与挫折,就让我们以乐观的心态勇敢前进吧!”22岁,黄珊汕还年轻,还有时间去消化这段悲伤。再战伦敦,她将依然美丽!
黄珊汕-广州亚运夺冠
优雅的腾挪,婀娜的翻转,唯美的定格。随着弹簧的最后一次铿响,电子屏上显示:动作完成分26.4分,难度分15.0分,总分41.40分!黄珊汕!经过北京奥运会的“蛰伏”之后,黄珊汕在22日广州亚运会女子蹦床比赛中力压队友何雯娜勇夺冠军,不仅赢得了备受瞩目的“公主之战”,还续写了四年前在多哈上演的“飞天传奇”。
与黄珊汕同样兴致高涨的是21岁的董栋,他在当天的男子蹦床比赛中以44.50分夺得金牌,虽然四年前的冠军是阙志城,但董栋无疑也为中国男队延续了不败的“飞天传奇”。
“这次比赛我拿出了最高难度,拿到了最好成绩,”黄珊汕赛后洋溢着喜悦道,“为了这一天我已经三个晚上没睡好了,这次卫冕对我非常重要,它能激励我更好地走下去。”
作为最早为中国蹦床队夺得国际大赛奖牌,第一个夺得世锦赛和亚运会蹦床冠军的中国选手,24岁的福州姑娘黄珊汕在北京奥运会之前一直是中国队绝对的“蹦床公主”,然而“公主”地位随着何雯娜在北京奥运会夺金而被颠覆。两年来,两位“公主”的暗战始终被媒体热炒,就连黄珊汕赛前的一句“最强对手是队友”也被认为明显具有指向性。
经过21日的资格赛,以第一名成绩晋级的何雯娜仅以微弱优势领先黄珊汕,但由于资格赛成绩不带入决赛,因而“公主之战”在22日迎来了零起点。决赛中第四个出场的黄珊汕延续了自己在资格赛中的难度,整个过程干脆利落,动作行云流水,几乎无懈可击地拿到了全场最高的41.40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多乐岛蹦床公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