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了起搏器电极导线,练哑铃会磨损电极吗

起搏器连接处电极断裂致起搏失灵一例--《中国循环杂志》1998年02期
起搏器连接处电极断裂致起搏失灵一例
【摘要】:起搏器连接处电极断裂致起搏失灵一例沐贤友彭新林张文贤⒇起搏器电极断裂最常见部位在锁肋间隙处,而电极断裂发生在电极与起搏器连接处,实属少见。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93岁。5年前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动过缓在台湾安装CPI心脏起搏器,当时起搏功能正常,但起...
【作者单位】:
【分类号】:R318.11,【正文快照】:
起搏器连接处电极断裂致起搏失灵一例沐贤友彭新林张文贤⒇起搏器电极断裂最常见部位在锁肋间隙处,而电极断裂发生在电极与起搏器连接处,实属少见。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93岁。5年前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动过缓在台湾安装CPI心脏起搏器,当时起搏功能正常,但起搏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方正;[J];中国循环杂志;1996年11期
陈启旸,夏旻,陈欣;[J];贵州医药;1996年02期
苏贺超,王奉德,马玉华,李冬梅;[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吴锡坤;[J];医疗保健器具;1996年05期
马建亮,丰建艺,刘俊明,方庆欣,冯春梅,孟庆芳;[J];新医学;1997年04期
黄慧华,林其德,章隆泉;[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年06期
方南亭,黄慧,阳耀忠;[J];广西医学;1997年02期
李琦;[J];临床心电学杂志;1997年01期
孙瑞龙;[J];临床心电学杂志;1997年03期
戎顺水;[J];心脏杂志;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易齐萍;;[A];纪念李人林文集[C];1999年
张兵;;[A];新疆医学工程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1998年
蔡汝宾;;[A];全国首届急诊医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史若飞;严增瑜;意大洛;杨宗瑞;;[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彭国球;马翠芝;舒刚明;袁瑞康;;[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赵春军;刘培敏;;[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刘胜生;李洁平;;[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黄其植;王邦宁;章锡林;;[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孔凡龙;张浩;李晖;欧阳春兰;;[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孔凡龙;张浩;李晖;欧阳春兰;;[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灾害、中毒专业联合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通讯员 程哗
冯立中;[N];健康报;2000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张海澄;[N];健康报;2000年
曹光辉;[N];江西日报;2000年
王峰;[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陈霞;[N];大众卫生报;2001年
王宝龙;[N];医药经济报;2001年
王长柏;[N];健康报;2002年
许祯;[N];科技日报;2002年
王艳红;[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祁述善;[N];大众卫生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健;[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贾后军;[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陈若菡;[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王水云;[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仝识非;[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颜伟;[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张雪华;[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亚娣;[D];浙江大学;2002年
刘红明;[D];昆明医学院;2003年
李晋新;[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马先林;[D];青岛大学;2004年
曹俊杰;[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郭启智;[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张健发;[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董闻平;[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李敏;[D];山东大学;2005年
周贤惠;[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安装起搏器后,这些小动作千万不要做!【缓慢性心律失常与起搏系列之七】
李大爷植入了起搏器,手术十分顺利,术后起搏器工作正常,伤口愈合良好,头晕、乏力的症状明显改善。可是术后第二个月,他突然再次头晕、乏力,赶紧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告诉他,是他平常的习惯性的小动作惹出了大祸。
原来,李大爷总觉得植入起搏器这里有个东西很有意思,没事儿就抚摸这个地方,就是这个小动作居然导致起搏器导线脱位了,起搏器不能正常的工作,惹出了大祸。
医生给他拍了一个胸片,做了起搏器程控随访,诊断为老李是起搏器旋弄综合征,李大爷很困惑,什么是旋弄综合征?怎么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呢?
什么是起搏器旋弄综合征?
起搏器旋弄综合征是由于植入者有意或无意的旋转或扭转囊袋中的起搏器,使起搏器发生旋转和扭转,从而导致起搏器导线被拉紧或断裂,使起搏器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再次出现乏力、头晕、黑朦等症状。如果植入者依赖起搏器或者是植入ICD(体内除颤起搏器),会导致猝死的严重后果,因此起搏器可千万不能‘’玩“。
旋弄综合征有哪些好发因素?
旋弄综合征好发于肥胖的中老年女性或者年长者,因肥胖的中老年女性皮下脂肪组织松弛肥厚,容易形成大而松懈的囊袋。年长者皮下组织和肌肉萎缩,也容易形成松懈的囊袋。
囊袋松弛是起搏器易于在囊袋中旋转,电极导线盘绕,最终造成导线被拽紧、异位,如起搏器延长轴旋转,则可能是电极导线断裂。即使是没有上述好发因素,也不能反复揉搓、抚摸或旋转起搏器,避免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起搏器旋弄综合征有哪些症状呢?
出现了起搏器旋弄综合症可有如下症状,如原有的起搏器安装术前的症状再次出现:头晕、乏力、黑朦、甚至晕厥。
此外一旦起搏器的电极导线断裂、移位,还可以出现膈肌、上腹部肌肉、手臂神经的刺激表现,如嗝逆、肌肉抽搐等。
部分植入者无明显症状,通过起搏器程控、心电图或胸片检查才能发现。因此,即使没有不适症状,也要按照医生的规定进行程控和随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生了起搏器旋弄综合征该怎么办呢?
对于没有症状和起搏器工作正常的患者可暂时观察,不要旋转、抚摸起搏器,避免和防止扭转的进展。如果电极导线移位、起搏器不能正常工作,可进行再次手术调整起搏器、电极位置。如果出现了电极导线的断裂,则需要重新植入电极导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大爷的起搏器电极已经脱位,由于他的电极导线植入时间较短,因此医生为他再次进行了手术,调整了电极导线的位置,解除了起搏器下电极的缠绕,起搏器又能正常的工作了。但也使李大爷再次经历了手术,也增加了住院的花费和囊袋感染的机会,他说再也不“玩“起搏器了。
因此抚摸及旋弄起搏器是十分危险的行为,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危及到生命,而很多时候旋弄起搏器是下意识的行为,因此充分了解起搏器旋弄的危害,时刻注意不要“玩弄”起搏器。
下次内容我们来聊聊安装了起搏器心脏会乱跳吗?每周三的起搏器科普小知识为您答疑解惑,不见不散。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安装起搏器后会有什么副作用?_百度宝宝知道安装心脏起搏器好与坏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安装心脏起搏器好与坏
安装上质量可靠的心脏起搏器后,病人立即转危为安,心跳可按起博器设置的脉冲频率不差分毫地跳动,生活即可和正常人一样。但尽管如此,仍不能放松警惕:1、因起搏器是一个高精密度的仪器,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果高压线下、强电磁场内、发动机上都会对起搏器产生大的影响,使其频率发射不正常而影响起搏功能,因此不要在以上场合工作或生活。2、起搏器不能与硬物碰撞,否则会因损坏而失去正常功能,导致险情出现。3、起搏器的电池都有一定的寿命,当电池将要耗尽时,要立即更换起搏器。4、安装起搏器后前3天要卧床,7天内不要剧烈活动,以防导管电极未被包埋牢固而发生脱位而需要再次动手术。5、术后应定期复查心电图,观察起博器的工作情况。  (1)风心病手术后引起严重的I度或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需用起搏器。多数是临时应用。极个别则需终生使用。房室间隔缺损或法洛四联症术后出现的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也需应用。  (2)换瓣或搭桥术后,病人心率慢、顽固性室性心律紊乱、心排血量低等情况下也需用起搏器。当心功能恢复心律稳定后即可停用。一般需用1~2天。  (3)内科一些心律失常的病人也需要应用。  安临时起搏器的病人应注意什么?  应注意活动时不能将起搏器导线与起搏器脱开。另外,应经常数数你的脉搏是否达到所需频率。如果过慢,应及时告诉医生,以便处理,待心功能和心律逐渐恢复后,起搏器就可以停用了。  安置永久性起搏器的病人出院后应注意些什么?  应当定期去医院复查,以了解起搏器是否正常工作。特别是使用时间较长、脉冲器的电池快要用完的时候,更应经常去复查,以便及时更换脉冲发生器。应在每天同一时间数脉搏,可以在早上醒后未起床前,也可以在其它时间。但要坐下来安静几分钟后再数脉搏,要数一分钟,并记录下来。如果每分钟脉搏数低于起搏器规定值5次以上,应立即告诉医生,这可能是起搏器电池快耗尽,应更换脉冲发生器。  其它设备装置对起搏器有无影响?  大多数电动或机械装置对起搏器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某些电器有干扰起搏器正常工作的可能。因此,安有起搏器的病人避免以下情况:使用电动推子或电动剃须刀时,不可在使用过程中反复开关,也不要在植入起搏器的区域操作。家用电器.如搅拌器、电烤箱、吹风机等,不一定对起搏器有干扰,但要注意使用前应检查这些设备是否安全,有无地线,有无短路现象,以防电击。  当使用烤箱时,至少要离开一米以上,如果太近,会影响起搏器,还应避免直接在电动机上或靠近电动机工作,还应离电视发射台或雷达发射塔远些。总之,不可接近高压电场或做电疗,去医院看病时应向医生说明安有起搏器。  以防止意外,身上最好带有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等药品以备急用,应填写一张卡片,上面写着病人的名字、家庭地址、安有什么型号起搏器、什么时候安的等项内容,并随身携带,一但出现紧急情况便于急救!
没什么坏啊如果心脏情况好装后可以把起搏器拿掉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心脏起搏器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第886期|安装起搏器后,这些小动作千万不要做!
2017年10月第12期 总第886期
李大爷植入了起搏器,手术十分顺利,术后起搏器工作正常,伤口愈合良好,头晕、乏力的症状明显改善。可是术后第二个月,他突然再次头晕、乏力,赶紧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告诉他,是他平常的习惯性的小动作惹出了大祸。
原来,李大爷总觉得植入起搏器这里有个东西很有意思,没事儿就抚摸这个地方,就是这个小动作居然导致起搏器导线脱位了,起搏器不能正常的工作,惹出了大祸。
医生给他拍了一个胸片,做了起搏器程控随访,诊断为老李是起搏器旋弄综合征,李大爷很困惑,什么是旋弄综合征?怎么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呢?
什么是起搏器旋弄综合征?
起搏器旋弄综合征是由于植入者有意或无意的旋转或扭转囊袋中的起搏器,使起搏器发生旋转和扭转,从而导致起搏器导线被拉紧或断裂,使起搏器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再次出现乏力、头晕、黑朦等症状。如果植入者依赖起搏器或者是植入ICD(体内除颤起搏器),会导致猝死的严重后果,因此起搏器可千万不能‘’玩“。
旋弄综合征有哪些好发因素?
旋弄综合征好发于肥胖的中老年女性或年长者,因肥胖的中老年女性皮下脂肪组织松弛肥厚,容易形成大而松懈的囊袋。年长者皮下组织和肌肉萎缩,也容易形成松懈的囊袋。
囊袋松弛使起搏器易于在囊袋中旋转,电极导线盘绕,最终造成导线被拽紧、异位,如起搏器延长轴旋转,则可能使电极导线断裂。即使没有上述好发因素,也不能反复揉搓、抚摸或旋转起搏器,避免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起搏器旋弄综合征有哪些症状呢?
出现了起搏器旋弄综合症可有如下症状,如原有的起搏器安装术前的症状再次出现:头晕、乏力、黑朦、甚至晕厥。更多心脑血管精品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心脑血管健康促进网。
此外一旦起搏器的电极导线断裂、移位,还可以出现膈肌、上腹部肌肉、手臂神经的刺激表现,如嗝逆、肌肉抽搐等。
部分植入者无明显症状,通过起搏器程控、心电图或胸片检查才能发现。因此,即使没有不适症状,也要按照医生的规定进行程控和随访。
发生了起搏器旋弄综合征该怎么办呢?
对于没有症状和起搏器工作正常的患者可暂时观察,不要旋转、抚摸起搏器,避免和防止扭转的进展。如果电极导线移位、起搏器不能正常工作,可进行再次手术调整起搏器、电极位置。如果出现了电极导线的断裂,则需要重新植入电极导线。
李大爷的起搏器电极已经脱位,由于他的电极导线植入时间较短,因此医生为他再次进行了手术,调整了电极导线的位置,解除了起搏器下电极的缠绕,起搏器又能正常的工作了。但也使李大爷再次经历了手术,也增加了住院的花费和囊袋感染的机会,他说再也不“玩“起搏器了。
因此抚摸及旋弄起搏器是十分危险的行为,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危及到生命,而很多时候旋弄起搏器是下意识的行为,因此充分了解起搏器旋弄的危害,时刻注意不要“玩弄”起搏器。
来源:哈特瑞姆心脏科普
作者:何树楠
---------------------------------------
·免责声明:本网站和公共微信平台上提供的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知识和方法是从预防疾病的角度出发,使亚健康人群和轻中度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加强危险因素的关注,目标是延缓或降低突发性重症的发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请接受医院治疗的患者,谨遵医嘱。
·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健康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哑铃练胸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